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乡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实施网络立社、项目强社、富农兴社、机制活社、品牌亮社战略,通过“整合、优化、提升”三大手段,完善和提升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双向流通、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新乡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满足农民多层次、多元化生产生活需求,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遵循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将“新网工程”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新乡村及小城镇建设规划,遵循经济规律,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供销社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市场化运作,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网工程”建设。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级政府要指导供销社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相应的流通网络和区域特色,确定各自“新网工程”建设重点和方式方法,分类规划,分步实施。
(三)立足现实,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现有流通设施状况、经济实力、群众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积极稳妥地突破制约因素影响,着眼长远,分阶段予以推进。
(四)企业带动,多元发展。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突出企业主导地位,以区域性网络龙头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坚持以改造和完善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为主,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走低成本扩张、联合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年,全市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业态先进、体系完善、竞争开放、服务“三农”新网工程”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为重点的乡村现代流通网络全部贯通,乡村流通实现现代化。红满楼品牌店遍布省会城郊,县级农资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市场、农产品进城服务中心的网络体系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建成省会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建设乡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0个,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建设10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和农资分销站,建制镇建设300-5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一般乡村建设统一品牌和标准的农资综合服务站、乡村小超市或便利店。全市供销社系统培育商贸流通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9家,规范建设商品配送中心70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40个,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6个、集散交易中心34个、回收站(车)2400个,改造、新建标准化基层供销合作社150个、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3200个、村镇日用品超市2000个、农产品购销网点1200个,解决2万名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市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全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合联管理,入社农户达到全市农户总数的20%以上。
四、建设重点
年-年,全市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流通网络建设总投资57.9亿元的9大类、386个项目,其中供销社投入19.4亿元,通过政府补贴和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金投入38.5亿元。
(一)农资流通网络。以省重点项目和市“10+X重点物流项目—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为重点,整合农资市场资源,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按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组建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饲料、农机具等的农资物流集团,加快推进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县域农资网、村镇农资店、农资综合服务站等建设。充分发挥华北重要商埠优势,逐步做大做强农资现代物流业,构建体制先进、设施现代、管理有序、统一开放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和科技服务体系,解决农民买真货难问题。
年,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落实支持农资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挥市、县(市)农资协会和农资市场管理办公室作用,规范建设县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11个、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2425个。深入开展“供销社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主要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70%以上,主要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年,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组建北方农资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联合采购、统一配送,综合服务、安全经营,打造农资连锁品牌。规范建设县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6个,总数达到17个。鼓励各县(市)矿区龙头农资企业整合当地资源,建设区域性连锁网络,发展直营或加盟农资连锁店523个。主要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
年,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和全市农资流通资源整合任务基本完成。市级农资物流配送、科技信息、检测服务、储备调节中心作用有效发挥,构建自上而下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农资物流、配送、信息、检测等综合服务。建成市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1个,新增配送仓储面积10万平方米,年储存化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发展直营或加盟农资连锁店252个。主要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农资连锁配送网点村镇覆盖率达到100%
(二)日用消费品网络。借力“万村千乡”工程,以城区供销社经营龙头和品牌为重点,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和“小网点、大网络”发展战略,整合资源,高标准规划设计,改造升级现有网络,分步建设县域或区域日用品网络,培育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有知名度的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全市形成以优势日用品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县域日用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遍布村镇的日用品超市为终端,以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为手段的日用消费品乡村现代经营网络体系。
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整合社会资源,改造县级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的村镇经营设施,改造升级现有大中型商场超市,推进强势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与薄弱县(市)合作建设配送中心10个,新增仓储面积1万平方米。新建乡镇日用品骨干店8个,新建、规范村镇日用品超市1300个,新增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日用消费品网络覆盖100%乡镇、30%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40%以上。
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以上。培育有品牌、有带动力的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1家,改造建设县域配送中心6个,新建、规范村镇超市508个,新增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日用消费品网络覆盖50%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45%以上。
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以上。建成有规模、有品牌、有带动力的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2-3家,形成覆盖全市、带动乡村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乡镇超市和较大的村级超市配备微机和销售终端,并与市供销社信息中心联网对接,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共享。建成县域配送中心16个,新建、规范村镇日用品超市192个,新增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日用消费品网络覆盖70%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
(三)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以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平台,连接和带动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规范建设“六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有带动力的农产品经营龙头。建设省会红满楼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发展农产品特色经营门店,合理布局农产品营销网点,真正使农户的农副产品能够收上来、加工好、销出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助农增收。
年,完成投资5500万元以上。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谋划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项目,整合资源,组建县域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5个,依托农合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7个,有计划、有品牌、有规模地组织特色农副产品进城。积极发展农产品经营门店,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504个,培育农产品知名经营品牌5个,10%农副产品通过合作社网络进入市场销售,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8亿元,助农增收6000万元。
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以上。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全面推进。以县级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和村镇营销网点为主干,以当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着力推进农产品购销局域网建设。以农合联、农产品协会、农产品专业社、农产品经纪人为载体,构建农产品产销服务网,使农产品在县域范围内实现有序流通和对外销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41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474个,培育农产品知名经营品牌1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率达到25%以上,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12亿元以上,助农增收1亿元。
年,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投运,按《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方案》要求与各县(市)矿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基地、农产品合作社、农产品运销大户实现有效对接。发挥农合联和农产品协会作用,积极为农产品市场、基地、龙头、网络提供服务,初步构建布局合理、畅通高效、功能完善、组织有序、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购销服务网,推进农产品进入超市、市场和社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2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222个,培育农产品知名经营品牌15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率达到35%以上,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20亿元以上,助农增收1.5亿元。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依据《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结合市区及小城镇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和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作用,高起点规划再生资源网络,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加大再生资源市场的整顿、规范力度,推进以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龙头,以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集散运转中心、分拣处理中心、信息调控中心、社区回收站、加工园区和深加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实现产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年,投资2500万元以上,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个、集散交易中心15个、回收站(车)800个。
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个、集散交易中心10个、回收站车800个。建立县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10个,回收点延伸至各乡镇基层供销社。
年,投资8000万元,完善市再生资源信息调控服务网络,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个、集散交易中心9个、回收站(车)800个。初步构建以市、县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和再生资源协会为平台,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公司为龙头,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为目标的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型网络体系,全市8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80%以上的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7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市场交易,70%以上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实现回收利用。
(五)基层供销社改造。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认真实施《基层供销社改造三年规划》通过老门店改造、闲置资产新建、招商合作组建、引导农民加盟、完善规范提高等措施,建设一批300-1000平方米的现代乡村超市。加快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创新,依托供销社场地和经营网络,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大力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共同推进文化、体育、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
年,投资800万元,改造基层供销社19个,达到70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30个。
年,投资2000万元,改造基层供销社56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15个。
年,投资1200万元,改造基层供销社24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5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新网工程”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健全乡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扩大乡村消费,规范农资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秘书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市新乡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新网工程”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具体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矿区政府要把“新网工程”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多元发展,成立相应组织,统筹安排部署,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各级供销社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新网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新网工程”建设纳入全市城乡统筹发展、三年大变样”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市发改、商务、供销等部门负责全市“新网工程”建设的具体规划。各县(市)矿区政府要根据全市“新网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新网工程”健康、有序、快速推进。
(三)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抓紧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发〔〕47号)有关“新网工程”建设的支持政策,加大对“新网工程”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积极指导、帮助供销社申报、落实国家和省级“新网工程”建设资金,支持供销社利用现有设施,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商业储备、救灾物资储备任务。探索建立“新网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将“新网工程”建设纳入投资范围,引导各种投资机构加大对“新网工程”建设的投入。搞好供销社及所属企业原有土地整合利用的基础上,各级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对“新网工程”建设用地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优先储备、依法保障。对纳入“新网工程”建设范围的各类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超市、乡村综合服务社等,享受国家和省、市工商、税收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全市“新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构建新乡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