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务局政协监督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下半年,全市商务工作将坚持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找准商务工作定位,围绕“开放兴市”、“商贸活市”,推动大招商、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加快形成商务发展新格局。重点抓好以下15项工作:
1、抓好重大外资项目督办。对重点投资促进项目继续实行跟踪督办,收集和跟踪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做好新亚星焦化、普莱克斯、高温特种漆包线、爱格富化工等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在外资项目落地、签订合同、接触洽谈三个环节上狠抓落实。
2、密切跟踪产业转移。依托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及县区、园区,加大对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等国际大型企业投资促进工作。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境外和东部地区铜加工、电子元器件、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等智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确保今年新增加工贸易企业10家以上,电解铜之外的加工贸易出口增幅超过20%。
3、办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重点办好青铜文化博览会投洽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深圳高交会等专题投资促进活动。精心组织开展重点产业和国别“针对性招商”,围绕产业布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小分队开展招商对接活动。
4、推进外贸“千军万马”工程。按照“抓大育中扶小”的工作思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分行业确立30家企业全方位孵化服务。全年力争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以上。
5、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力争成为省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努力扩大园区的进出口业务,逐年扩大园区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额的比重,对于进出口增幅或新增规模较大的园区,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6、努力扩大进口。充分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进口贴息和优惠信贷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力争全年机电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30%以上。
7、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力争有色循环经济化工园码头对外轮开放一次性通过验收。坚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改善通关环境,开展文明口岸建设活动,协调做好口岸单位奥运安保工作,开展口岸开放15周年系列活动。
8、积极引导境外投资。结合工业强市战略和“千百亿工程”,大力开发境外资源,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过剩产能转移。
9、推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按照“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的工作步骤,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配套服务功能。将中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和郊区城镇商业作为规划和实施重点,大力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调控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业态结构,推动城区“退二进三”。
10、培育商贸大企业、大市场。建立完善重点商贸物流企业联系制度,发挥优势企业龙头作用,确保今年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增幅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3个百分点。扩大流通业对外开放,着力引进一批知名商贸物流企业落户。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11、切实保障市场供应。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逐步改善直属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提高市场管理和文明创建水平。完善典当、拍卖、旧货、租赁等特殊行业监管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确实保障特殊时期菜油肉等重要商品供给。强化生猪屠宰、肉品和酒类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销售不合格肉品和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行为,保障居民消费安全。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强化预测预警。
12、积极开展商务领域节能降耗。在商品包装、污染物排放、节水节电等方面,培育“节能降耗”样板企业。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消费引导政策,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13、推进“放心早餐”等两项民生工程。加强协调服务,扎实推进小街菜市场和东陵菜市场改造项目,力争小街菜市场改建项目年内基本完成。加强调研论证,推动“早餐工程”加快实施。
14、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强政策信息服务。按照“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效能建设制度,优化业务管理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大力开展网上政务。开展“送政策”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和基层宣传并指导用好用活中部经贸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走出去”战略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扶持政策。用好市本级流通业发展资金,适时出台我市外经贸鼓励措施。推进“人才强商”工程,开展机关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商务中介机构建设,做好市贸促支会、市外企协会换届工作,筹建市口岸协会。
15、加强“开放兴市”和“商贸活市”调研,强化对外宣传工作。围绕商务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把握商务发展规律,提高宏观指导水平。结合改革开放30年周年,重点对扩大开放、建设皖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等课题进行调研。强化对外宣传,营造商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联动工作机制,增强市县(区)商务部门工作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