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行政审批局工作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审批局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20年,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行政审批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四个试点”抓创新,瞄准“三重工作”促发展,筑牢“四个根基”保稳定,并驾齐驱“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水平”两驾马车,有序推进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工作安排,现将行政审批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聚焦“四个试点”抓创新

行政审批局紧紧抓住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及省大数据中心赋予的融合式政务服务创新改革试点机遇,主动践行全省政务服务改革标兵责任,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聚焦“四个试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新能级。

(一)聚焦推进涉企服务融合“e窗通”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局率先在打破地方政府机关和垂管部门之间的条块权责壁垒上做文章,将分散于工商注册、税务、公安、金融等多个部门,以及企业开办过程中的设立、变更、注销等多个周期的服务功能进行深度融合,采取“一套指南、一号咨询、一窗受理、一表集成、一站办结、一局归档”的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充分赋权、业务自主的“e窗通”服务功能专区,同步实现相关业务全程线上自助填报、自助验证,企业、银行、税务同时同地三方网签等涉企服务功能。创新推出“e窗”可办的套餐式事项,将企业登记53个事项和税务登记17个事项共70个事项整合为15个套餐式事项,企业资料提交缩减了20%;通过对窗口工作人员赋权“一人双机”同步审批,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4小时,压缩50%,特别是设立登记实现2小时办结,大幅提升企业便利度。截至目前,融合窗口已受理事项29203件。

(二)聚焦深化“主题式审批”改革试点。以服务型政府转型为契机,以群众和企业眼中的“一件事”为基准,梳理出营利性培训学校、餐饮、药店、医院、诊所等100个主题服务事项,将涉及医疗、教育和文化的多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联审联办、证照联办,并利用主题式审批平台,编制简单、直观、易懂的证照联办办事指南,打造“一张清单、一号申请、一套资料、一次办理”的主题式审批服务模式。通过加速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引入链条式审批等技术手段,将传统模式下由部门立场主导的服务流程,转化为由企业立场主导的全新服务流程,实现“审批中心”到“客服中心”的跨越。此项改革成功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案例。

(三)聚焦推广全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试点。今年6月,正式开通“自助终端办理+领取U盾电子印章”“窗口现场办理+领取U盾电子印章”“主题式审批平台办理+领取手机盾电子印章”三种电子印章服务模式,为企业“无纸化”经营、政府部门“不见面审批”奠定基础。9月30日,印发《直管区开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明确标准规范、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安全可靠的原则,推行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促进新区网上政务服务“一次认证、一网通办”、线下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通办”,助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

(四)聚焦探索全省联合勘查改革试点。通过拟定《联合勘查工作规范》,初步确定主题联合、审管联合、层级联合、远程联合四种联合勘查方式,力争实现相同地址只核一次,相同主题多个事项只勘一次,打造高效便捷的勘查文化。同步探索打造智慧勘查系统,实现勘查流转自动化、过程无纸化,勘查人员随机分配、过程全程可查,稳步推进智慧勘查系统建设。根据《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有关要求,认真梳理现场勘查法定依据、勘查标准、勘查流程等要素,稳步落实勘查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编制《审批勘查作业指导书》,完成33个已划转事项的标准化梳理工作,为全省联合勘查试点奠定理论基础。

二、瞄准“三重工作”促发展

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区党工委重点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数字城市建设成效提升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韵味,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

(一)精心描摹营商环境工笔画。6月5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负责统筹推进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同步印发《全面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清单》等,全方位优化新区营商环境顶层设计。同时,依托网络理政平台及门户网站,开通“营商环境热线”和“企业诉求平台”,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联系机制,为新区企业提供7×24小时在线精准、周到服务,共受理各类企业诉求11112件。9月20日-29日期间,新区18个一级指标牵头部门共计152人组团赴渝参加并顺利完成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细心绘制数字概念图。9月22日,成立数字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数字城市建设工作。10月16日,正式印发《直管区数字城市建设2020-2021年行动计划》。10月底,《数字城市建设初步设计》(上、下册)《数字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概算书》正式出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自此从设计规划期转入攻坚实施期。11月,认真编制项目工作清单、项目工期表和预算明细,完善相关制度文件,为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同时,高质量完成“大脑”实体大厅的建设工作,实现市-区两级智慧治理中心全天候、高质量连线,为疫情值守、会议会商、应急指挥、联合调度等提供服务。目前,“大脑”已接入30个相关部门的系统,形成新区经济运行、城市建设、安全监管等6个专题的展示。归集各部门数据2410.2万余条,提供数据查询4372.87万余条,为新区经济运行、市场主体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8月19日,印发《直管区公共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12月14日,印发《直管区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筑牢了新区公共数据资源安全的“防护栏”。

(三)贴心打造智慧理政新模式。积极组建公园城市智慧理政中心,构建“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台运行、一库分析”新模式。印发《直管区网络理政工作办法》,落实“受理、审核、转办、沟通、办理、反馈、回访、办结、归档”全链条闭环流程,诉求限时办结率稳定在100%。落实新区公开96099接听业务“双质检”、工单质量“双审核”、诉求办理“双闭环”的“三双”机制,2020年1月至今,新区共受理各类网络理政诉求136753件,群众满意度最高达98.23%(七次位列全市前三),领导签批6166件(长期位列全市第一),在全国12345政府服务热线优秀案例中荣获“抗疫争先奖”“基层抗疫先进奖”;荣获“2020年度网络理政十佳区(市、县)”“2020年度网络理政十佳典型案例” “2020年度日报全媒体‘问政’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用心勾勒政务服务总愿景。以成立新区行政审批局为契机,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在新区对外公布的《直管区行政权力清单》(2017年版)基础上,汇总整理2017年至今法律法规的立改废、上级部门下放权限、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梳理出应划转和应委托的审批服务事项共306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政府内部管理事务6种事项类型,并于10月31日正式印发《关于做好划转(委托)行政审批局事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厘清审批与监管边界,从顶层设计层面谋划好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蓝图。为高水平建设新区“市民之家”,前期已结合新区数字化建设发展顶层规划,将构建数字化服务场景、打造智慧化政务生态纳入建设市民之家的整体计划,拟在麓湖地块选址建设一座能承载公园城市之“魂”的地标式市民之家。

(五)耐心搭建多方协作总门户。创新建立政银合作的“首贷服务中心”,并于10月20日正式揭牌运营,深度缓解新区企业融资难、“首贷难”问题。扩建改造现有“中介机构服务超市”场地,根据市场开放的程度、数量、性质等,梳理涉及到的高频中介服务事项,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提供相应中介服务,打通提质提速的“最后一公里”。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要求,与重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政务服务标准化、营商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创新改革方面共同建立跨地域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两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7月6日,设立“两江新区企业专窗”,为两江新区企业提供更贴心、精准、到位的一站式服务。7月29日,与两江新区入驻企业——漫客空间(重庆)孵化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两地间企业集群注册服务升级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使成渝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异地输血、互相造血”的蓬勃发展姿态。截至目前,已为9757家新区企业提供集群注册服务,累计纳税12.48亿元。

三、筑牢“四个根基”保稳定

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党建+发展”两手抓、两手硬。2020年,新区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5467件,办结36223件;新增市场主体18068户,注册资本1723.15亿元。

(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以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为主要内容,依托党员e家、学习强国、主题党日、领导干部讲党课等线上线下平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制定《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2020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和责任分工》,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印发《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表》《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组织签订《廉政承诺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位。

(二)“智慧”助力,严守安全根基。疫情期间,新区公开电话96099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线开通“关爱帮扶热线”“心理疏导热线”“复工复产服务热线”,为新区群众、企业提供7×24小时在线精准、周到服务。截至目前,共受理相关诉求9306件,提供咨询跟踪服务2409次。为助力新区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复学,2月9日完成新区疫情防控分析平台建设,并同步推出疫情防控分析平台移动端,让新区疫情状况实现从一线摸排到指尖管控转变。同时,高质量完成疫情线索征集平台,并于2月1日在和政务公众号上线推广。2月24日印发《关于开展疫情防控数据大会战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及时归集相关数据。截至目前,累计清洗疫情人员排查数据120014条,下发9个街道数据20254条,有效支撑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三)聚焦品质,筑牢发展根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梳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中的523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形成区级105项改革事项清单,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对服务事项、办事环节和审批流程进行整体再造,有效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11月2日,正式启动“全域通办”,将企业注册登记事项权限下放至各个街道。推行“企业零成本开业”,切实减少企业办事费用,降低企业准入成本。截至目前,共为10013家企业提供免费印章。4月14日,新区营业执照自主打照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新区注册登记由传统的“人工发照”模式向“自主打照”模式转变。截至目前,实现自主打照12956户。

(四)主动公开,深化透明根基。创新公开模式打造政府信息“万事通”,以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应用为手段,打造政府信息公开主题服务专区,通过视频、漫画等清晰直观、通俗易懂、实时动态的可视化形式,为群众主动推送政策解读、办事服务流程介绍等服务,让“政府信息万事通”看得见、读得懂、用得上。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围绕平台信息维护更新、公开载体、制度建设等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基层工作;以开展企业群众关注度高的信息公开“领头羊”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新区整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结合“两目录一平台”、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及时准确社会关切政府信息。2020年截至目前,已公开数据191088条。其中,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开信息8155条,政府信息企事业目录公开信息725条;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公开信息182208条。

四、围绕“六个抓手”谋布局

2021年,为践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使命,行政审批局将紧紧围绕“营商环境的显著优化”这一关键持续发力,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盘统筹”“一键响应”“一体联动”“一站勘查”为抓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机遇,在着力落实高质量的企业服务、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加力加劲。

愿景一:以“一网通办”为抓手,推进流程融合

加快推进划转(委托)事项的流程融合再造,以审管分离为核心、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为重点,加快提升“一站、一门、一窗、一次”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新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试点,开发建设“码上”项目作为电子证照的应用场景。新区市民可凭借“一码”实现生活缴费、交通出行、社保公积金查询等诸多功能,实现新区范围内的“一码服务”;新区企业可凭借“一码”完成证照信息变更、注销、税费缴纳、政策补贴申报等多种特色服务,无需再提供繁杂的材料和经历多重审批手续,切身感受新区“管家式”“保姆式”一条龙贴心服务。推进融合“e窗通”改革向纵深发展,将前置审批、社保登记等关联业务逐步纳入“e窗通”环节,深植“进一扇门、排一个号、到一个窗口、交一份资料、办一套业务”的服务理念,不断营造便捷宽松的准入环境。探索“一业一证”试点改革的可能性,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让审批更精简、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质,打造市场主体办事“网购级体验”。

愿景二: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推进载体融合

根据《管委会数字城市建设2020-2021年行动计划》,启动数字城市建设2021-2022年项目建设工作。组建大数据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作为数字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主体,围绕新区数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整合利用新区已建平台和资源,统筹和规划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各专题应用,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融合、敏捷创新,构建新区数字城市应用体系及标准体系,打造可自主持续发展的新区数字城市建设模式。同时,以智慧物联、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应用场景为抓手,采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1+2+N+X”的架构体系,以城市大脑为枢纽、数据资源为核心、新基建为根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内核,加快建设1个绝对中枢、2个重点示范区域、5个重要民生应用场景、23个智慧项目,从规划、平台、感知、应用、网络五个维度构建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完整生态,最终实现城市管理方式、市民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打造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生态全面融合的“未来+”公园城市典范。

愿景三:以“一盘统筹”为抓手,推进路径融合

硬件配置上将加快推进市民之家建设工作,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重新确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机器、城市与场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探索公园城市的“里子”,建设集中体现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精品展示区、数字政府建设前进方向的试验田和打样的创新区。力争2021年,完成设计方案评审并确定设计方案。软件优化上将以营商环境建设为基础,将以摸家底为铺垫,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全面开展新区营商环境“摸家底”工作,摸清新区营商环境底数,补齐短板弱项,树立标杆强项。按照“规定动作学上海,自选动作学日本,创新动作学新西兰”的工作思路,强化顶层设计,主动对标国内国际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编制新区营商环境3.0政策。成立营商环境课题小组,专项研究国内外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秀做法和行业标杆水平,分析国家、省、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丰富工作推进的抓手,推动刀刃向内改革。计划在2021年举办5期大讲堂,邀请上海、深圳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来授课,并包装一批有实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借助媒体和市场主体口碑全面、及时、准确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和成效,扩大新区营商环境影响力。完善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月例会季推进”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并特邀一批企业家、媒体人士等组建营商环境建设观察团,开展营商环境观察、暗访。在新区官网、等设立营商环境建设曝光台,定期曝光各部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媒体合作,开设“营商环境部门一把手面对面”栏目,回应市场主体诉求,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加紧落实《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3.0版)》24项指标任务,以任务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愿景四:以“一键响应”为抓手,推进机制融合

围绕“智慧理政”,通过网络理政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从“网络理政+社会治理”入手,联合政法委、检察、法院、网信、融媒体等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将网络理政群众诉求与民生诉讼、网络舆情等数据进行数据共享、汇总分析,精准查找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精准施策推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长期问题有效解决。围绕“建设发展”,通过网络理政助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从“网络理政+营商环境建设”入手,汇总分析网络理政中企业、群众在企业开办、审批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建议,找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借助产业部门、功能区管委会、街道等服务企业便利,搭建政企交流平台,通过“公诉民评”“理政帮帮团”等方式更好服务企业助推营商环境建设。围绕“为民服务”,通过网络理政提升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从“网络理政+城市管理”入手,聚焦群众反映的便利交通出行、提高市容环境质量、促进就业创业、帮扶困难群众、改善教育条件、加强医疗养老服务等社会问题处置,通过汇聚产业、投资、消费等方面数据,开展社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全面推动公共数据社会化应用。

愿景五:以“一体联动”为抓手,推进管理融合

致力于打造城乡一体政府服务体系,抓好《直管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落实,指导二、三级平台逐步落实政务服务品牌形象一体化、办理事项标准化、审批行为规范化、服务方式创新化工作。编制并公布新区三级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施动态管理,规范统一事项要素,推进全区同事项、同条件、同标准办理;加大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蓉易办”平台推广运用,并基于省一体化平台建设集排队叫号、预约办事、绩效管理、服务评价、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多级联办智慧管理系统。全面构建政务服务监督体系,提升公园城市政务服务效能,用群众评价来衡量审批服务质量,用标准来规范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落实省、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要求,实行“一事一评”和“好差评”定期通报制度,提升新区政务服务水平。持续开展行政审批稽核工作,并尝试从稽核方式、稽核内容、稽核数量、稽核人员等方面寻求突破,让行政审批稽核工作更贴近新区实际,为优化新区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建设保驾护航。以“优化大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尝试从认证方式、认证内容、认证流程、认证人员等方面寻求突破,让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更贴近新区实际,为优化新区政务服务水平建设提供更高的行动标准和指南。

愿景六:以“一站勘查”为抓手,推进环节融合

集中审批权限,将原有模式下分别代表多个部门、多项勘查内容及审批事项的勘查者角色,融合为 “一站式”“一件事”的联合勘查者。全面梳理审批勘查事项,按业态有机整合审批勘查环节,探索建立更加高效专业的联合勘查、竣工验收联合评审机制。建设审批勘查二级平台,制定勘查事项动态调整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审批勘查的标准、规范、流程和制度,打破审批和勘查之间壁垒,将审批服务和审批勘查变成标准化、技术化、智能化的流程,建立“工作量化、人员共用共享、绩效考评相互补位”的全新融合工作机制。按照划转事项实际和相关法律法规,建好省、市、区三级评审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审批事项中听证、评审、论证以及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专家库考评机制、补充淘汰机制,持续提高勘查质量。大力推进智慧勘查项目落地,推行审批勘查承诺制试点,深化区域审批勘查协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