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政五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载体和保证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内容,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培植财源、有利于改善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保持投资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有效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招商方式,扩大引资规模,引进建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招商项目,努力开创我县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繁荣农村经济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增效工程”,按照建设“一产区、六基地、多片带”的特色产业基地总体框架,以建设全省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半夏GAP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抓好马铃薯、经济林果、中药材、畜牧养殖和蔬菜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新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0个,新发展经济林果11.2万亩,到年,中药材面积达到5万亩,出栏各类畜禽88万头(只),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在全县发展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产业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围绕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按照“三抓、四改、五化、六通、七有”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产业,抓农民增收;深入开展政策、科技、法制、帮扶、健康、美德“六进农家”活动,抓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和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四改五化”工程,抓生态环境建设。力争到年,全县有一半的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有村级组织活动室、有文化室、有卫生室、有政策宣传与咨询室、有日常事务管理室、有综治维稳室、有内保机构的“六通七有”目标,达到生态文明型新农村建设标准。围绕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重点抓好10个特困片带200个贫困村的扶贫攻坚、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等工作,加大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和部门帮扶力度,完成100个行政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年输转劳务人员10万人(次)以上,到年减少贫困人口5.2万人。
(三)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工业发展振兴工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规范开采、稳定浮选、支持深加工、鼓励勘探”的原则,不断巩固提升铅锌产业。全力加快大桥金矿、后川坝金矿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开采,做大做强黄金产业。抓住国家对稀有金属的保护性开发政策,加大锑矿资源的深度勘探和合理开发,保护开发锑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扶持绿色食品、建筑建材、中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解决工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加快建设西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纳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入驻园区,把园区建成推动全县产业聚集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平台。
(四)立足西和资源优势,在壮大第三产业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壮大工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生态三大旅游资源,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推进晚霞湖、仇池山、八峰崖、云华山和长道三国古西城“空城计”遗址等重点景区亭台楼榭景观设施和供电、给排水、垃圾处理、标牌标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主要景区(点)周围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村和文化民俗村,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全面融入陕甘川大旅游圈和天水-旅游热线,努力把西和建设成为全省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到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市场体系和流通服务体系,提升改造万村千乡直营加盟店50个,建成384个农家店、12个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体系,不断壮大第三产业总量。
(五)推进城乡建设,在提升城镇化水平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城镇建设跨越工程”,按照“改造老城区、完善南城区、开发北城区、发展工业区”的县城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五个建制镇和大桥乡为支撑,以九大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为辐射的城镇体系。全力抓好城南“两路三街”道路改造、城南新区、城北新区、西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到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3%以上。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交通建设提速工程”,积极配合十天高速公路西和段建成投用,积极争取立项建设与平武铁路、成州机场、国道316线的快速连接线,建成马元马湾至徽县麻沿等14条主要县际公路和乡际联网路。到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594公里,努力实现“县城通高速、乡镇升等级、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完成县城公用型汽车站、货运中心和乡镇客运站建设,提高农村客运站覆盖率。完善电网结构,新建农村35千伏送电线路73公里、县城10千伏送电线路25公里、35千伏变电站4座。加大中小河流、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力度,抓好“一水七河”流域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新修梯田15万亩,整理开发土地1.2万亩,治理滑坡面积242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1处,解决21.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育基础条件,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四个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积极发展学前幼儿教育,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基础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做实做强高中教育,建成设施比较完善的民办高中,全县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力争实现招生人数翻一番。扶持发展特殊教育,完成聋哑学校建设。创新完善教育管理考核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各级校长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构建,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使全县教育质量在三年内达到全市一流水平,五年内在率先达到全省中游水平。
(八)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在促进协调持续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社会事业促进工程”,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加大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套力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技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建设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村级文化室、7个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新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0.4万户以上,乡镇联通数字电视。发展公共体育事业,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同步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
(九)加强生态建设,在建设生态西和上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建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新建和配备沼气池、太阳灶和节柴灶各1万座(台),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开展绿色消费活动。实施天然林管护91.9万亩,新增退耕还林5万亩,建设长江防护林12.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继续深入开展“美在西和行动”,积极创建“全省卫生县城”和“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建立城乡一体化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和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提供发展保障上实现新跨越。围绕大力实施“平安西和创建工程”,以创建国家级“平安县”为目标,以健全“十张防控网”为抓手,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健全网络运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动态管理和网上舆情引导,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全民法制教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