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域物流建设规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域物流建设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域物流建设规划

作为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之一,物流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引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技术与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革命。因此,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振兴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期限为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回顾

“”时期,我市物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规范等重点工作,在物流园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

1.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青藏物流园区、医药物流园区、粮油物流园区、再生资源物流园区等八大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以及酒钢宏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已初具规模,集办公、培训、会展、文化、运输、服务为一体的国际物流新城项目加快实施。

2.物流企业得到较大发展。

全市现有物流企业382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3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4家,涉及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等领域。培育了西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储备物资管理局五三四处、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货运集散中心、天奇物流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10家,已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体。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步伐。依托的区位、交通和信息的综合优势,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开展联合协作,形成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第三方物流网络,提升带动我市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引进了上海佳吉快运、九州通医药物流、闽兴建材物流等3家知名物流企业。全市现有各类总部企业18家,直营连锁店374个,加盟连锁店584个,专业电子商务公司22家。

3.物流业全面发展。

市域物流全面发展,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物流成本由2000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19%。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业务中的比重达到20%。全市物流业水平已经得到大大提升,基本形成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转枢纽的物流业发展格局。物流业务已覆盖全国34个省、市,大部分物流业务以青海、宁夏、新疆和本省各地、州、县为主。各类物流企业营业额达到1100亿元,经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约10.9万人。

4.成功申报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年成为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为我市打造“五大物流通道”,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领域物流快速、协调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逐步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物流中心城市。

(二)发展环境

1.从国家政策环境看,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年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被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年初,商务部将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城市统一配送、农村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年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国家已经推出的多项利好政策。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内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些都对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物流业的繁荣发展。全市物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基础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必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2.从省市发展战略看,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借鉴其他经济区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把建设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都市经济圈”和再造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有力推动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调整,大市场、大流通进程的加快,不但有助于区域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将建成带动全省、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以及面向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基地。

3.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物流外包趋势加快,有利于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市各类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的步伐日益加快,物流外包市场不断培育和发展,自有物流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为我市加快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创造难得的机遇。

4.从全市经济发展趋势看,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创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动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将是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伴随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辐射带动功能的日益增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铁路西货场快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我市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资源相对分散,物流成本较高。

各类物流资源处于分散和低效运行状态,缺乏有效整合,一些应从企业内部剥离出来交给第三方企业经营的物流服务依然滞留在企业内部,影响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导致物流产业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和效率优势,规模化程度不高,造成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

2.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与国内其他重要节点城市相比,我市物流企业存在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运输组织多、小、散、弱,工商企业供应链管理没有实现一体化。一部分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没有有效展开。物流运营总体水平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3.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短缺。

我市物流从业人员虽已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交通运输专业、管理专业、工程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物流企业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

4.物流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现代物流需要的行业市场准入、行业规范、融资制度、人才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经营秩序等管理调控措施尚不配套;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兼容性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政策环境平台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为适应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部署和省委“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市委“1355”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战略要求,依托市的地域和交通优势,以建设全国性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培育物流市场和物流主体,强化主要商品物流建设,推进物流中心建设,转变物流发展方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市的综合竞争力,为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制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做好县区之间、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坚持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物流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

2.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强调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物流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制定好、实施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全力搞好物流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规模、设施配置、技术要求等,在投资、税收、行业准入、市场准入、行业标准、公平竞争等方面制定可行的政策,为市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

优先建设关系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和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重要商品物流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平台。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4.系统整合、优化配置原则。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打破行政隶属和所有制的束缚,突出系统整合理念,促进不同隶属、不同所有制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通过改造、提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优化增量资源方面,要坚持统筹规划,引导社会资本向规划区域集中,坚持节约用地、节约用能、节约用水的原则,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培育需求、服务社会原则。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引导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向有规模、有效益、有档次的大型物流企业集中,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信贷政策、用工制度、发展环境方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引导工业和流通企业,分离物流业务,交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促进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推进物流企业快速成长。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物流服务,推动物流服务的现代化和合理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6.积极引进、创新合作原则。

利用中央在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的创新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业发展的中心环节;紧跟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潮流,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市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市城市物流,放到都市经济圈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往来与合作,畅通城际间物流通道,促进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为核心,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为支撑,以构建东部生活资料集散基地、西部生产资料流转基地、北部仓储物流、现代物流大通道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为目标,以陇海、新、青、青藏、成渝等主干铁路和西乌、西拉等国家光缆主干线等完善的交通通信系统为载体,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和城市空间拓展,特别是“三区”(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开发,加快老城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城入园,老城、新区互动发展,重点建设以和平为中心,西起东岗,东至定远,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粮油物流中心等项目为支撑,依托现有生活资料批发市场,打造东部生活资料物流片区;以七里河、安宁、西固三区为重点,以国际物流产业园、青藏物流园区、新华图书物流园、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海钢材物流等项目为支撑,打造西部生产资料物流片区;以新区为中心,以省商贸物流示范园、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现代汽车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为支撑,打造直接服务现代工业的北部仓储物流片区。逐步形成以航空、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立体大物流体系,把建成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2.具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形成快捷、高效、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资源共享、开放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六个大型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五个专业化的物流中心,物流及第三方物流带动企业达到20家,引进国际或省外知名物流企业5家,物流成本降至1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30%,物流产业产值从占GDP的7%提高到15%,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1)建成通达全国、面向中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省资源条件和我市区位交通优势,借助西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把我市建成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2)建成辐射全省、面向西北的商业批发配送中心。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和完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使我市成为面辐射全省、面向西北的商业批发配送中心。(3)建成都市经济圈的物流核心城市。根据全省发展规划,都市经济圈将按“一心两圈五带”的雏形模式发展,我市作为经济圈的核心城市,物流中心地位明显,物资的采购、供应、配送、运输、储存等环节均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物流网络体系。通过综合运输网络和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使我市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物流核心城市。

三、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全市物流空间布局结构是:构建一个物流网络系统,打造六大物流通道,建设六大物流园区,形成五大物流中心,即“1665”布局。

(一)构建一个物流网络系统构建以为中心,以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服务区域内大中城市为节点,以交通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地域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二)打造六大物流通道

——东通道。以陇海铁路和柳沟河

——巉口高速公路为主通道,配合正在建设的天定高速公路,形成与省内东部地区和我国东部联系的东通道。

——南通道。以渝铁路建设为重点,配合临高速公路,形成连接陇南,与我国西南地区联系的南部通道。——西通道。以青铁路和西出口高速公路为通道,形成连接、,与、和相联系、直通中亚的西通道。

——西北通道。以新二线建设为重点、配合新线,包括规划建设的乌铁路二线、至张掖高铁专线,形成连接我国西北地域的西北通道。

——东北通道。以高速公路和包铁路为重点,配合城乡公路的建设,形成连接都市经济圈,通达和,通向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北通道。

——全域快速通道。以交通枢纽和8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筹划建设外环高速公路和城市轻轨,配合市域道路的改建,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形成快速、通畅的市内物流配送通道。

(三)建设六大物流园区

根据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物流聚集辐射程度以及物流发展布局,建成生活资料物流园区、生产资料物流园区、仓储物流园区、邮政物流园区、汽车物流园区和农资物流园区等六大物流园区。

1.生活资料物流园区。

充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利用地处东出口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公路和铁路网,重点建设以和平为中心,西起东岗、东至定远,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粮油物流中心等为支撑,依托现有生活资料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打造东部生活资料料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及周边地区的生活资料货物集散中转、仓储配送、货运、空运快递、物流信息管理及服务等领域的区域性生活资料流转基地。

2.生产资料物流园区。

市区西部有比较畅通的铁路和公路网,可直通南滨河快速路,生产资料市场密集,分布有众多的物流企业,积极依托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物流企业,重点建设以七里河、安宁、西固三区为重点,以国际物流产业园、青藏物流园区、新华图书物流园、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海钢材物流等项目为支撑,打造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生产资料的集散地、中转地、交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货运、物流信息管理及服务,形成连接生产资料生产企业、服务、辐射周边的生产资料流转基地。

3.仓储物流园区。

结合新城区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围绕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以新区为中心,以省商贸物流示范园、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现代汽车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为支撑,打造直接服务现代工业的北部仓储物流园区,使其成为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区域性仓储物流基地。

4.邮政物流园区。

依托市内邮政网点资源丰富,网络健全的优势和现有的邮政仓储配送系统,支持和鼓励邮政企业作为高新区彭家坪园区主要物流服务企业,建成邮政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仓储、运输、配送和代收货款等速递物流服务。邮政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利用商函、名址信息、运输配送网络、金融等资源,为全市和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数据库商函、物流配送、对公业务、金融、农资配送等服务。

5.汽车物流园区。

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汽车物流园区,依托北滨河路快速物流通道和铁路货运枢纽,建设能够容纳40家品牌汽车4S店,集大型汽车综合展示馆和多功能服务、二手车交易、汽车配件批发交易、汽车专用检测为一体的汽车物流园区。园区具有汽车及配件的储存、交易、配送、检测、维修等经常业务,还具有西北地区汽车产业风向标和汽车生活新乐园的重要功能。

6.农资物流园区。

依托省供销农资公司和市内其他农资分销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东岗供销物流中心的铁路专用线优势,规划在东岗建设农资物流园区,形成全市农资配送网络体系,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农资集货、运输、储存、分拣、配货、包装等物流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结点。

(四)形成五大物流配送中心

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思路,遵照整合与新建并举原则,规划建设五个专业化物流中心。

1.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依托中国粮油市场、西部粮油市场、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和粮油市场,重新整合市场资源,按照“整合、搬迁、改造、提升城区蔬菜、瓜果、水产、粮油、副食品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思路,充分利用城区之间的距离和公路、铁路等方面运输的便利条件,在大青山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以经营蔬菜、瓜果、肉类、水产品和副食品等农副产品为主,业务涵盖及周边地区的集交易展示、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检疫检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最大、西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配送物流中心。以市焦家湾粮库为基础,实施资产重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市场融资等方式,建成全省最大、年粮食吞吐量15亿斤、交易额25亿元的现代化粮油物流中心。

2.钢材物流中心。

依托酒钢榆中基地和酒钢宏顺钢材物流中心,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便利条件,建设钢材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钢材的批发、交易、储存、中转、集运、配送、加工和钢材物流信息服务,建成立足,服务西北的,具有电子商务交易功能的专业型钢材物流基地。

3.空港国际物流中心。

依托空港产业园区建设和通达中川机场的高速公路网络,以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为主体,形成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中心集航空货物中转,国际货物监管与运输,国内货物配送为一体,并配备最先进的GPS系统全方位跟踪货物,实现货物24小时配送。中心将建设成为全省贵重物品空转空、空对地航空快递为主的货物快速流转重要物流基地。

4.集装箱物流中心。

铁路中心在西固区规划建设西北最大的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物流中心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集装箱运输的集货、中转、配送、转运中心。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业务,发展货运业务,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以实现物流运输的标准化、快速化,提升物流服务水平。5.石化物流中心。依托西固石化工业基地和“”规划的石化物流中心项目,充分利用市的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以石化产品交易、配送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性物流中心。

(五)构建新区物流发展体系

1.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体系建设。

重点实施空港物流产业园、新城区汽车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率先推进新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建设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港区。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空港物流中心的核心经济功能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区;国际保税物流运营、加工、转口区。通过新区保税港区一系列政策优惠、制度创新,吸引国际大型航运物流运营商、加工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落实国家对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的功能定位,提升在全国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

2.依托“空港”战略资源,推进物流集聚带建设。

针对“空港物流园区”定位,新区应依托空港资源,推动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区、空港加工区物流园区等具有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的园区建设。建设汽车物流园、钢材物流园、建材物流园、图书物流园、医药物流园、五金机电物流园、货运仓储物流园、工资产品物流园等“八大园区”,打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3.促进区域性物流园区的建设,提升新区辐射能力。

新区作为沟通全省和西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设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辐射整个区域的空港物流中心园区体系,加强与西部省市的合作,用3——5年的时间,逐步建成与西北地区各经济中心城市联系紧密的物流体系。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建设专业性物流园区。依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一批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化工物流园区为石油化工区的重化工业提供仓储配送、集散中转、生产配送、流通加工、展示交易等物流服务;建设为企业服务的以大企业为龙头,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支撑,开展区域物流创新的工业性试验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服务于行业或企业物流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的,具有试点、推广和示范作用的物流技术集成园区。

4.进一步完善新区物流业的布局。

依托我市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区域省际物流作为发展定位,以区域国际物流作为发展目标,以配送物流作为支撑平台,坚持现代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展示和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集货站、货场、仓储、转运站等设施于一体的仓储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四大类”物流中心区。“十二五”期间把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集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以服装服饰、高原夏菜、医药食品、家具家电等生活资料消费品,以及冶金、建材、石化机械、汽车等生产资料为主,服务于省际区域、西北区域,辐射全国的物流中心。

四、发展重点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发挥政府发挥主导功能,对交通运输、物流园区等重大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共同实施。在道路、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除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建设。着力突出物流通道网络建设、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1.物流通道网络建设。

是西北陆地交通的主要枢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铁路、公路的有效衔接,注重铁路、公路一体化。物流通道网络建设应整合现有物流通道资源,结合交通规划,积极规划新的物流通道。——入海通道。入海通道是连结国际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物资的运输需要强有力的入海通道的支持。我市处于西部内陆地区,入海通道主要利用目前现有的铁路和公路以及航空运输能力,构筑畅通的“铁路——海运”和“公路——海运”模式。陇海铁路是较为理想的入海通道。依托北编组站的建设,构成公路——铁路——海上的陆港物流通道。重点发展国际综合货运,包括报关、承运等综合性的业务,以保证入海通道畅通。——内陆通道。内陆通道主要利用现有的新、青铁路直达域外,新建的渝铁路将是物资进出我国西南地区、连结东南亚的物流通道。公路经过的109、212、213、309、312、316、025、045国道,运营里程达2.5万公里,对拓展运输网规模、畅通内外物流通道、提高货物运输能力,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十二五”积极筹划向北直达蒙古的通道建设。——都市经济圈通道。统筹都市经济圈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园区建设一体化推进,需要快速物流通道,规划建设至银城际间快速通道,形成连接两市的快捷交通通道,构筑外联内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区域内交通互连互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尽快完成连接两市的——银、——中川快速公路通道和——中川高速铁路、——银客运专线前期工作。改扩建连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区的道路,以缩短物流的空间距离。实施农村公路的建设,完成市政府确定的800公里建设任务和全市所有行政村和60%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为农副产品和农资及生活资料物流的集散、配送打好基础。——城区配送通道。城区配送主要指市域内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的物流配送。我市主要有三条横贯东西的大通道,其中以南、北滨河路为两条主要的物流通道。市内城区配送通道网络布局应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加大道路改造的力度,形成“五纵两中轴”的路网格局。五纵,即北山快速路、北滨河快速路、南滨河路、西固路——西津路——东岗路和南山快速路;两中轴,即城关区以皋路为中轴的对称路网和规划新城中以世纪大桥所在道路为中轴的东西对称路网。城区物流通道网络建设,筹划建设城市轻轨和水上通道,在分散客流的同时,增加物资运输能力。

2.物流交通枢纽建设。

(1)公路物流枢纽。一是搞好干线公路网建设,提高全市物流业区域配送能力,降低运输成本;二是搞好公路主枢纽站场建设,改造提升老汽车站功能,使其成为全省一流的大型客运中转站,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货运场站;三是加快完善物流园区交通设施,重点抓好物流园区主干道建设,使物流园区集疏运通道与交通网络有效衔接;四是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在全市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完善农业物流配送的交通网络平台;五是搞好城市快速运输网络建设,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形成由向外呈放射状、东西横贯、南北纵跨的公路快速运输大通道。(2)铁路物流枢纽。加强地方与铁路部门间的协调,结合物流园区的布局,合理规划调整铁路货运场站布局,特别是新高速铁路车站的布局配合铁路部门建设好沙井驿铁路编组站,形成“南客北货”的格局,加快建立公铁快捷货运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公铁联运集装箱场站和大宗生产资料货运场站。(3)航空物流枢纽。航空运输网络以中川机场为主,形成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体系,同时考虑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快运公司的需要,开通国际货运业务,开辟货运航线,增加货运航班。

3.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在物流活动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单位,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信息平台功能包括公共物流信息、会员服务、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为物流企业和社会提供各项服务。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逐步完善的要求,由政府分步骤、分层次、分部门组织实施。按照“谁经营谁投资、谁使用谁交费”的原则,由社会各方共同出资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中心、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处理中心以及CA认证中心等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关键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宽带网络系统与EDI通讯平台等公共基础性网络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化要求,由网络运营商投资建设与经营;物流园区内的二级物流信息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由物流园区开发商投资建设;支撑物流公共信息正常运转的行业物流信息和基础数据分别由经贸、交通、贸易、公安、工商、银行、保险、海关、税务、商检、规划、土地资源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是支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重点建设和完善全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区域物流管理服务系统、公路货运综合信息系统、铁路货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航空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和商贸流通综合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快整合信息网络资源,集中银行、保险、税务、工商、海关等信息系统,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两大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引导和培育几家成长性强、带动力强的骨干物流企业,建设好内部信息系统,积极应用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射频技术、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中心等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带动全市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要引导工商企业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和操作系统,加快开发应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订货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更好地为生产和销售服务。

(2)流通网络平台建设。

构建流通网络平台的基本思路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为目标,依托现有商贸流通资源优势,按照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思路,有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整合改造现有商贸资源,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分销等现代流通方式的运用,打造现代物流发展的流通网络平台,大力提升交易手段,使市尽快成为区域性的商品采购交易中心,带动全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改造提升批发交易市场。依托物流园区建设,对我市批发市场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引导交易方式由现货交易向“展示交易、物流配送”方向转变。鼓励引导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利用自身资金和信息资源等优势,投资相关加工业,实现由单纯流通经营向生产流通配套经营模式的转变。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信息咨询、国际商务等高层次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配套、管理规范、秩序优良、环境优美、效益良好的专业采购交易中心群体,为企业展示和交易商品提供舞台。通过整合业户的营销网络,构筑起辐射全国的流通网络平台,增强市场的集聚扩散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经营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商业国际化、现代化经营方式,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对传统零售业进行改造、创新和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集团来兴办大型超市、连锁商业和集购物、娱乐、饮食、休闲等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推进和完善直销、、售后服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培育从事分销业态的企业联盟;跟踪国际商业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发展新的商业经营业态,进一步巩固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在全市全面实施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工程,培育和发展一批为农村服务的专业化商贸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

(二)培育物流市场和物流主体

1.培育物流需求,规范物流市场。

发展物流关键在于物流需求的开发。从我市的全社会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三个方面与全国同类城市对比分析看出,我市的物流需求总量较小,规模较小。培育物流需求,一是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以发挥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加快商贸市场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量;三是引导工商企业分离物流业务;四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尽快形成规模,以低成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到2015年,实现物流需求规模达到12384万吨。制定物流行业准入、行业运营、服务规范等相关政策,打破物流市场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保证物流过程顺畅。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

2.培养现代物流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批发、零售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多式联运等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努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按照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要求,帮助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支持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进入,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物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扶持管理基础好、规模实力强的物流企业,在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开展重点物流企业的评选和培育。凡在我市注册经营、依法纳税的物流企业,不分所有制和隶属关系,均可申报我市重点物流企业。重点物流企业按照“企业申报、专家评估、政府决策”的方式确定,具体认定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对入选的重点物流企业给予支持,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培养出10家左右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物流企业。

3.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扩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

加强各物流区域、各物流园区、各物流中心的相互协作,实现物流设施、信息资源共享,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益。争取更多的境外物流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采购中心,吸引外资投向市的物流领域。鼓励有条件的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和先进的物流运行系统,带动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要商品的物流建设

1.生产资料物流建设——钢铁物流。

按照第三方物流运作要求,发展一体化服务,鼓励钢铁冶炼的加工企业从原料到产品物流相关业务剥离,建立具有交易功能、仓储运转、加工配送、信息分析处理、融资、对外贸易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钢铁物流基地。集中抓好钢铁物流中心的建设,重点实施酒钢物流和海物流的改扩建。——矿产资源物流。提高煤炭、冶炼等矿产资源的传送、装卸自动化水平,改善堆场条件,提高货站装卸能力。大力发展煤、矿资源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大型企业组建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整合资源,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的物流信息系统。——建材物流。以专业性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推进建材物流企业与大型仓储式建材超市的联合,带动建材零售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2.生活资料物流建设。

生活资料物流主要建设和培育商贸业物流,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发展连锁超市、便民店、专营店、专卖店等多种商业形态,积极引导商贸企业采用共同配送的模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逐步构建安全、快捷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应抓好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的改建工作,形成新的物流能力。以大型贸易市场为载体,促进家具、鞋业、纸业、装饰、食品等大宗商品物流的发展。

3.农产品物流建设。

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作为重点。鲜活农产品物流,重点建设和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保鲜等冷链物流设施,解决鲜活农产品损失严重、附加值低问题。坚持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高原夏菜在经营环境、技术方面都颇具优势,实施蔬菜保鲜库、恒温库的建设和整合,提高货物吞吐量,形成冷链物流网络,保证冷藏的需求。土特产和粮油物流体系网络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还应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市场建设管理标准化、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逐步解决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环境差、交易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农产品污染严重、农产品流通中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全面升级。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约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的安全对接。形成以农产品品储藏、加工、交易、运输、配送等功能为主的物流服务体系。

4.特殊资料物流建设——集装箱物流。

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强化集装箱运输节点,推进集装箱标准化,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大件物流。以市场为基础,培育大件物流市场主体,突破制约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物流瓶颈。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在公路、桥梁、河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大件运输的需要,根据大件货物的特殊要求选择并建设完善最佳运输路线。

(四)物流中心建设

1.物流园区建设。

主要对六大物流园区和五大物流中心改建或新建。一是重点规划实施国际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和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将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列为“双百市场”项目,在土地审批、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三是物流中心建设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集装箱物流中心为重点,按照规划部署,2012年交付运营。

2.物流通道建设。

重点规划和建设集装箱节点站、货运编组站、公路物流中心、公路运输集装箱中转站等交通设施项目。

3.物流信息化建设。

在现有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将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建设等作为提升物流现代水平的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

(五)转变物流增长方式

1.以培育大型企业为重点,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行业进行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加快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进程;吸引大型外资跨国物流、货代企业进驻我市,建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增强行业活力;规范物流市场经营秩序,鼓励公平竞争,打击和遏制恶性竞争。

2.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应用。

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切实提高物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物流企业整体运作和管理水平,满足多层次服务需求。引导企业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装卸、搬运、传送、分拣设备以及自动分拣系统(ASS)、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子识别系统(EPC)、无线射频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物流技术;鼓励运输服务方式创新,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支持建立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3.发展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

坚持节约用地、用能、用水原则,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创新,走集约式、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无污染、低能耗、更安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制定物流环保标准,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运输管理、绿色包装管理、绿色流通加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废弃物回收的逆向物流,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

4.发展新型运输服务方式。

鼓励创新运输服务方式,解决由于运输方式落后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带来的多次搬倒、多次拆装等问题。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开发使用专用车辆。优化交通组织,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鼓励物流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提升物流装备技术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物流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市与区县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统一领导、全面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做好的物流中心及园区建设、重大物流招商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投入建立以金融机构、企业和民间资本为主体、政府扶持为辅助、市场化运作、多渠道投入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投资体制。充分发挥银行投资主渠道作用,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运用政府扶持、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引导国际资本和各类民间资本向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聚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已设立的现代物流业各行业的财政扶持资金,应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通盘考虑、统筹使用。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点资金支持;对具有示范效应、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在其信息化提升、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

(三)加快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行业协会组织按市场化原则组建的步伐,加快协会的职能转换进程。进一步发挥其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其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通过推广物流行业标准、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工作,为政府管理、企业运作和行业发展提供服务。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四)鼓励支持物流研究与人才培养鼓励物流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力度,加快培养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五)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围绕现代物流业发展导向,制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现代物流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扶持配套政策,在土地、资金、税收、财政转移支付、水电气使用和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给与扶持配套政策,使现代物流业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同等政策待遇,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全面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符合全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质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货运枢纽场站等重要的物流设施项目,及利用旧仓库、旧厂房改造为物流项目的,主辅分离改制的物流企业使用原主体企业的行政划拨土地,优先安排土地供应指标。对涉及现代物流业发展项目的立项登记备案、规划、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等,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建立评价通报制度,完善县区年度现代物流业结构体系、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评价通报制度,把全面普查与经常性的专题调查结合起来,深入剖析不同时期现代物流业质量、效益的提高程度,促进现代物流业向纵深推进,还要根据实际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适时制定和完善符合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