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监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质监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计划

——抓转型。转型是发展的方向。必须要敢于突破传统模式,坚决摒弃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毫不动摇地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的职能定位,切实在全面履行职责中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省局明确基层局履行职能的重点为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和有效服务。全局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自身转型,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行政能力。技术机构要把行政监管部门定位为最大的服务主体,重点发展保质量安全的基础性项目,在服务对象上,要从全面扩张向服务监管、服务产业转变;在服务能力上,要由一味追求检验范围的广度,追求检验项目的数量,向重点加强特色检验、重视业务水平和检验质量的方向转变;在服务方式上,要由被动应对的符合性检测向主动预防的风险预警监测转变。

——抓信心。信心是发展的前提。必须要在严峻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进一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努力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领导班子和质监队伍。当前,质监系统正承担着服务经济和保障安全的重要职责,决不能因受到挫折而气馁,决不能因遇到困难而退却,而是要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奋发有为,立足*实际,从决策部署中凝聚信心,从任务落实中增长信心,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工作抓落实中去。

——保增长。增长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围绕中心、服从大局的指导思想,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的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与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的挑战、资源要素制约不断增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的挑战。市第十二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强信心、抓机遇、保增长、促稳定”的工作主线,更加凸显了质监部门实施“三大战略”、加强质量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将质监资源和要素配置到潜力区域、重点产品和品牌企业,深入开展“十送”服务活动,主动帮助企业解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企业化“危”为“机”,确保增长速度与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保安全。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必须要从提高企业主体和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创新符合科学发展的质量服务和安全监管机制。既要胸怀大局,勇挑重担,坚决履行好监管职责,做到监管不缺失,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又要立足本职,科学监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尤其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合理界定行为主体、监管主体,认真处理好大企业与小作坊、事前预防与事后监管、监管与被监管、面面俱到与突出重点等几对关系,进一步改进监管方法,完善监管机制;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促进安全监管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上述要求,2009年,全局上下要重点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服务三个*建设

高举质量振兴旗帜,坚持品牌兴市战略,增强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深入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履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进一步探索宏观质量管理工作新机制,定期向政府提供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力争设立“市长质量奖”,鼓励利欧电气参加台州市“市长质量奖”的评选,推进全市企业质量管理的变革与升级。扎实推进质量先进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总结推广首批质量先进乡镇(街道)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太平街道、箬横镇、新河镇和石塘镇参与台州市质量先进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加强对沿海产业带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工作研究,健全服务站点,落实帮扶措施,推动入园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深化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注重对*产业的研究,分析*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调整和制订省、台州市两级名牌培育发展规划,优先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名牌的培育力度。建立健全品牌保护制度,使品牌培育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名牌产品5个以上,台州市级名牌产品10个以上。引导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深入推进水泵创建省级区域名牌培育活动,按照“有准入标准、有管理机构、有提升政策、有保护机制”的要求,促进块状产业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以质量提升和开展质量赶超项目为抓手,在落实东音泵业耐腐蚀屏蔽式井用潜水电泵项目的基础上,推动质量赶超项目向区域名牌培育、质量安全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和节能达标、技术创新支撑等延伸。二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深化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督促由市泵业协会、利欧股份、省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共同承担的“制订并推广实施水泵应对RoHS指令联盟标准,突破欧盟技术壁垒”项目及由浙江东音泵业有限公司承担的“6#耐腐蚀屏蔽式井用潜水泵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赶超国外先进水平”项目的实施工作。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确保采标率在85%以上。加强标准化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形成技术标准,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产业化和技术的同步更新。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活动,重点督促新界泵业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潜水泵工作组工作,力争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锯工作组正式落户中马园林机器有限公司。积极推动质量提升、名牌培育企业开展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工作,确保新增1家以上省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围绕*市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力争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出口企业数据库,做好红色、黄色预警信息的通报和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抓好条码系统成员的新发展和复审工作,确保复审率达75%以上。三是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发挥质监职能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产品认证,加强能效标识监管,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按照《节约能源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活动,强化计量节能服务活动,加强年耗能标煤1000吨以上5000吨以下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指导企业开展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工作,夯实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加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标准应用实施,强化用能单位节能责任。推进实施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加大锅炉改造、集中供热、锅炉水处理的推进力度,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二、全力保障三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载体,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切实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一是抓食品安全。在市政府领导下,在20*年整规工作初显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规的牵头协调工作,协调落实对食品小作坊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制度,并引导其走挂靠、兼并、联合取证之路。创新日常监管机制,在日常监管范围上,突出高风险、区域生产集中、容易出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和区域;在日常监管内容上,突出检查企业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上。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依法建立包括食品原辅料的索证索票、检验检测、食品添加物质主动申报、问题食品快速追溯和召回等在内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获证企业的自检能力,切实增强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应取证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或纳入小作坊监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深入开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桶装饮用水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高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即将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二是抓特种设备安全。认真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新模式,突出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督促使用单位完善“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步伐。强化现场监督规则,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和预警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实行分级管理,重新调整明确特种设备重点监控企业和重点监控设备,完善重点监控企业年终考核制度。继续深化开展以起重机械、氨制冷压力管道为重点的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逢节必查,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游乐设施、电梯、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万人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实际能力,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三是抓其他健康安全类产品安全。根据总局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好包括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人造板、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后五类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突出安全类指标,建立并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水泵、电动工具、空压机、电机等专项整治成果,落实日常巡查制度,督促企业认真执行产品质量标准,明确标识标注、检定计量器具。加强对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重点围绕水泵、空压机、机械密封、助力车、眼镜等产品,进一步提高获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加大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证后监管力度,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三、努力健全三大机制,构建科学监管体系

创新监管理念,转变监管方式,立足*实际,构建科学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健全监督抽查及后处理机制。以“优在制度、严在执行、重在整改”为原则,把监督抽查的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变增强工作有效性上。加大区域性质量问题倾向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重点安排与人民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环保、节能等强制性标准的重要工业产品的监督抽查。强化抽查结果的运用,发现问题提早介入,进一步提高监管的预见性,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通过培训、整改、处罚等手段相结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不合格产品质量问题。加大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抽查严重不合格企业曝光等相关制度,按照“四不放过”要求,达到“抽查一个产品、提升一个行业”的目标。二是健全执法打假机制。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用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个人讲诚信、企业守信誉的良好氛围。坚持科学执法,打治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负总责、企业负首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打假工作机制。密切联系有关部门,强化执法配合,增强执法合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人性化执法,健全“轻微违法首查不罚”制度,继续实行“三个不查”和“三个不罚”。充分发挥消费者监督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以“12365”投诉举报中心为核心的打假举报情报网络。同时,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质量违法违规案件,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农资保质”执法检查;围绕国家扩大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开展建材执法检查;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对电器、电动机等产品开展能效标识执法检查;围绕民生计量,继续深化医疗卫生单位、集贸市场、餐饮业、加油站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专项监督检查。三是健全质量诚信机制。大力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引导企业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进行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按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充分依托行业协会牵头协调作用,在产值达5000万元上企业中大力开展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在企业中建立质量诚信教育制度和奖惩制度、质量检验制度、售后服务制度、召回和追溯制度、质量自律机制等五项制度。加强对名牌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设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对20*年已初步建立质量诚信制度的72家名牌企业和列入培育企业,通过现场督查和网上点击查询等途径,确保各项制度良性运作,务实到位。加快块状产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把质量诚信要求纳入块状产业企业联盟标准,规范行业质量行为,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四、着力打造三支队伍,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质监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一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监管的能力。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优化质量服务,解企业所忧,解企业所需,解企业所想,与企业共度难关。加快建设有质监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总结提炼质监精神,进一步健全质监文化培育体系,切实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党委议事规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点治理行风评议中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纪检监察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从严治政,努力建设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质监队伍。二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立足质检事业发展需求,全面落实技术机构的“三大职能”,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逐步完善质检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营造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人才柔性流动,加强与大专院校的紧密联系,力争成立江苏大学工程硕士点。积极开展《实验室远程测试技术》课题调研,力争《水泵综合性能测试系统CAT的研究和应用》获得台州市级科技进步奖。规范内部管理,严格按规范收费、严格按规范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大力加强资质形象建设,确保新增电动工具检测项目,电机、压力表等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改造,实验室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并有效运行,力争质检、计量全项目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质检项目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确保国家标准2-3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以上,力争作为第一起草单位1项。加强质检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力争进入国家农机标委会委员单位。积极拓展业务空间,加强TUV出口认证检验工作和符合国际标准检验能力认证工作,为本市产品出口提供便利。继续深化“技术机构百家企业帮扶行动”,帮助企业诊断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层次。三是加强基层质监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村镇两级质监员的选调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实现基层质监工作的程序化和制度化。积极探索村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新路子,以城北街道为试点,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继续深化村级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定期举办多形式、多渠道、全覆盖的业务培训,确保基层质监队伍定期接受质量安全监管新知识和新技能。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充分发挥基层质监队伍力量,共同参与监督检查,提高基层质监队伍监督检查、调解处理、宣传教育等方面能力,不断增强基层质监队伍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