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政增强气象灾难防御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政增强气象灾难防御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政增强气象灾难防御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局地性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对工农业生产、水资源供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打造蓝色硅谷、加快建设宜居幸福新需求,努力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根据《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发〔〕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政办发〔〕51号)和市气象局《关于做好年“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的通知》(气办发〔〕1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区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提高现代化气象服务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基本原则。

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人员等基础条件,加强气象基础装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利用气象和相关部门的技术资源,延伸气象服务链条,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三)工作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成全区布局合理的气象观测网络和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力争建成智能化特色城区气象服务体系;完成区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急预案、风险调查评估,建立完善街道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象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主要内容

(一)推进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打造城区气象服务体系,为我区“三大战略平台”建设提供保障。

面向城区防灾减灾需求,完善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区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实现气象服务向街道、向社区、向用户延伸。在相关街道办事处、社区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机构,完善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依托现有公共设施资源,创新社区气象服务体系新途径,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公共服务考核体系,实现气象灾害防御社会化、网格化。推进气象安全社区认证,实现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

面向城区、旅游度假区运行管理需求,提升高影响天气服务水平。加强短时强降水、大雾、雷电、冬季降雪、结冰等城区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建设。针对国际啤酒节、世园会、总部经济、蓝色硅谷建设、旅游度假等活动,建立城区安全运行保障气象服务系统。开展城区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政建设、景区防洪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和气象保障服务;开展城市交通路面状况和大雾、结冰、积水等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完善城区运行气象信息渠道,更加准确及时地为城区运行管理部门提供气象信息。

提高民生气象服务能力,满足建设宜居城市需求。结合区气候特点及常见疾病,分析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疾病发生的影响,开展健康与养生气象服务,城市空气负离子含量、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人体舒适度等与居民生活品质有关的民生气象服务,城区居民生活气象影响评价服务。

2.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长效机制。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机构,构建区、街道及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做好气象灾害易发区及次生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敏感地区的气象灾害精细化区划和评估工作;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规范》开展办事处及社区的认证工作;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中科学运用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情报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围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气候区划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减轻农业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建立气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的“联系卡”制度,提高现代农业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

优化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快山区、重要流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年推进已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升级更新,根据需要增加新站点。相关部门要积极协作配合,推进气象设施统筹规划、合作共建、资源共用和信息共享,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精细化水平。

按照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围绕生态农业园、茶、北宅樱桃等著名特色农业产业,合理布局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建立综合观测网,实现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物候观测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的观测自动化水平。

2.加强气象服务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的作用,加快区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推进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设,建成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平台。

各街道在年内按照《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要求,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根据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服务需求,为区气象局配备应急移动气象台,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增强我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气象信息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及信息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传播手段,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水平。

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网络,在重要地域增建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在偏僻农村社区建立包括气象预警服务的综合服务大喇叭,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解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和设施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设施安全检测和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努力减少雷电灾害和损失。要将防雷设施建设与危旧房改造和中小学防雷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建筑物防雷减灾能力,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安全质量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作物防雹、农业抗旱、水库蓄水、森林防火、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年内王哥庄、沙子口街道要按照《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建设规范(试行)》要求,抓紧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建设,今后根据需要继续增加作业设施和作业点。

三、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气象灾害敏感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会商有关情况。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研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二)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

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气象防灾减灾设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和气象信息服务站的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行。将自动气象站、气象预警信息平台、电子显示屏、人工影响天气维持费、作业点建设资金和业务维持费、科普宣传费等统一纳入区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投入工作。

(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

将“两个体系”建设的任务纳入我区公共服务体系和防灾体系中统筹安排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设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运行情况、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等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确保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