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保局创建文明单位三年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基本任务和创建目标
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创建文明单位的标准和条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2003——2005年的创建文明单位规划,力求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意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创造高效率机关工作”为总目标。通过创建活动,狠抓局机关内塑素质外塑形象建设,树立**环境保护局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社会形象。
二、创建规划
(一)环境质量提高。到2005年,全县工业废水达标率为90%以上,工业废气年达标率为99%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率为98%以上;**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杨梅河、泗罗江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绣江上游、十里乡江口村到自良镇梁屋渡口河段水质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水质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日平均值小于60分贝。
(二)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
(三)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创新和发展。坚持思想领先、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环保工作中去。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职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文明、勤政、廉洁的公仆。
(四)发动全体干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提倡从我做起、从点滴事情做起,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到2005年,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65%以上,环境监察人员接受环境监察培训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完善和充实创建内容,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公务员之家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
1、领导到位。各位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创建文明单位”重要性的认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环境保护局创建文明单位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与验收。
2、经费到位。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根据经费情况改善办公设施,增添必要的办公设备,增加文体活动的经费。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1、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努力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程序,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
3、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两个文明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
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积极开展“反对邪教、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传播文明”活动,坚持抵制“”等邪教的侵蚀,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活动等,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水平。
2、发挥工会、共青团的凝聚作用。积极支持和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财力、时间上给予必要的保障,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凝聚人心,形成团结奋进的先进集体。
(四)认真开展社会综合整治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民主法制、治安防范教育,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法规,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工伤事故,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无“黄、赌、毒”等不良现象发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指标均达到容县标准。
(五)创建环境整洁优美。
认真执行爱国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项法规政策,切实做到“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切实做好“绿化、美化、净化”,无违章建筑,无卫生死角,车辆杂物摆放整齐,灭蚊、灭鼠、灭蟑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的要求。
(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认真宣传、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标,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