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我省现有各类全民事业单位近4万个,职工120余万人。这些事业单位分布在全省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集中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大量先进的设备、设施,是推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省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是:政事职责不分,行政化倾向较重;结构布局不合理,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用人机制僵化,人才效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分配制度不活,财政负担沉重等。*年以来,我省在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总体看,全省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现就我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实施“三大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出发,坚持政事分开的方向,按照脱钩、分类、搞活的原则和调整结构布局、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方针,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搞好资源重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充满生机和竞争能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事业单位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推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

1.合理划分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扭转事业单位社会功能上的行政化倾向。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不得利用行政权力进行行业管理和垄断性经营服务。行政部门不得设置并直接领导具有本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对以事业单位名义独立设置并承担一定社会性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要予以撤并或调整,将其行政职能收回党政机关。同时,把党政机关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使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组织机构按照各自的社会功能、管理规范、行为准则科学有效地运行。

2.打破事业单位部门所有、机关附属的管理体制,扭转对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倾向。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是管好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监管执行政策和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由其主管部门通过制定行业政策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综合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从微观转向宏观、从直接转向间接。加快事业单位从行政依附型向社会自主型转变。

3.规范事业单位的机构级别和名称,扭转事业单位机构形式上的行政化倾向。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综合指标,研究建立不同于行政机关的事业单位规格等级制度。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不再套用党政机关及企业、社团的称谓。

(二)调整结构布局,搞好资源重组

1.优化事业单位的所有制结构,除国家限定必须由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外,支持和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事业,实现举办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源要素结构,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允许事业单位实行合营、兼并、组建事业集团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2.合理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统筹规划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在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型的基础上,稳定并加强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和省、市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大技术改造以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基础性、示范性作用的事业单位;扶持并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又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的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单位;支持并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又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社会中介组织、咨询服务机构等。教育事业单位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整规模,并认真解决师生比例、教师与员工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各类成人培训机构要调整过多、过散的不合理布局,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按实际需要和现有条件进行合并调整。要通过科学评估,按照区域发展的长远规划,重点保护并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调整、撤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做好分类改革工作。

3.撤销、划转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一是撤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部门重复设置和因人设置,长期不具备开展业务条件,多年不出成果,没有效益或职责任务基本消亡,又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的事业单位;二是划转不具备事业单位性质和功能,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目前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的疗养院、宾馆、招待所、托儿所、物资公司、影剧院、印刷厂、新华书店等单位,原则上改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是技术开发机构、勘察设计单位要逐步进入企业行列或改为科技先导型企业。

4.积极引导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改变事业单位自我服务、封闭服务的状态。要打破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和服务功能上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局面,实行区域覆盖、就近服务、优势互补。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机构要逐步实现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服务实体。具有面向社会实行区域服务功能的各类事业单位,要实现行政管理属地化,社会服务化区社。

(三)实施登记管理,确立法人地位

1.依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年10月25日国务院第252号令)规定,实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及民事责任能力予以确认,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的服务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强化事业单位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竞争意识和法人意识。

2.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作为登记管理的主管机关,对我省区域内的各类事业单位实行依法登记、规范管理。各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及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3.按照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根据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行业属性、服务内容,分别实行审批登记和备案登记,严格实行年检和公告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依法监督检查。全省境内的各类事业单位必须依法接受登记管理。

4.围绕聘用合同制的建立和推行,制定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一是建立合同鉴证制度。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依据人事政策法规,对聘用合同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聘用合同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协商无效的,由政府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依法进行调解和仲裁。三是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制定适合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不同特点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四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建立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职称评价机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其职务聘任由单位按照岗位数额自主决定,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对某些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有一定专业技术决定权的岗位职务,实行准入控制,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五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逐步打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格局,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五)改革分配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1.进一步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机制和办法。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鼓励并支持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进一步扩大分配的自主权,建立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充分激励和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内部分配机制,增强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2.改革现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分配办法。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的要求,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分配政策采取总量控制、宏观指导的管理办法。对于经费全部由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在科学核定单位人员编制总量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工资由单位自主安排使用的办法;对于经费部分由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工资总额与减拨事业费比例挂钩

等管理办法;对于经费全部自理的事业单位,坚持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单位人均效益增长的原则,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分配办法,充分调动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3.放开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和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捷下,给事业单位充分的分配自主权。事业单位有权按照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行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种分配方式和方法;有权根据职工岗位责任和贡献大小及生产要素参与的程度,决定分配量的多少和分配层次的高低。鼓励并支持事业单位按照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打破身份界限、岗位界限、职级界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六)推行保险制度,保障改革实施

1.推行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职工养老费用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状况。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合理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要逐步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相衔接,并与本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对进入国有企业或划转为国有企业的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下岗的人员可以比照关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的政策规定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以解除下岗人员的后顾之忧。

2.推行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彻底改变职工一次从业终身不变的状况,实行失业保障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的办法,为失业职工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为其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为单位搞活用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加强宏观管理,减轻财政负担

1.加强宏观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把事业单位的发展控制在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相适应的范围内。根据事业发展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本年度增长计划,分解落实,实行动态管理。要坚持需要和可能兼顾的原则,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增长要充分考虑财力的承受能力。对确定为财政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增加人员所需的财政预算,应事先征得财政部门同意后,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再下达编制文件。

2.严格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管理制度,防止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各类教育、科研、文化、卫生、技术监督、新闻出版、会计事务、律师事务等具有行业执业资格的事业单位的设立,在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其执业资格后,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要修改并完善设立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的审批条件和人员编制的审批标准,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逐步削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除基础教育和确需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外,其他目前实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逐年减少财政补贴。要合理划分需要财政拨款与应该实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类别,对应该实行经费自理而目前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区别不同情况,制定逐步减少财政补贴的计划和办法。目前仍享受财政补贴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要逐步与财政脱钩,原则上每年减少财政补贴的三分之一,三年后实现经费自理。能够划转为企业化管理或进入企业行列的事业单位,如各类培训机构、报刊杂志社及技术开发、科研院所、勘探设计、后勤及信息服务、中介组织等,要加快转制的步伐。对从事基础教育和社会基础性、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重新核定人员编制,调整人员结构,合理确定财政补贴幅度,实现事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4.理顺事业单位经费预算核拨与机构编制管理的关系。对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经费要根据编制数额核拨,实行人员编制与工资总额包干,公用经费与事业计划挂钩。对以行政性收费、罚没款、垄断性经营、基金利息、提取管理费或收取规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事业单位,不再列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管理范围。省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应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这类事业单位的管理。

三、改革的组织实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事业单位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成立全省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并组织领导全省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做好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协调工作,共同搞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2.明确重点,协调联动,抓好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引导事业单位走向社会,进入市场,突出放开搞活。要注意划清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与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区别,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不能沿用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做法。要把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紧密

结合起来,把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有机地衔接起来。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注意在改革中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步骤的协调性、配套性。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当前要重点抓好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列入调整撤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改革,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甩合同制,搞活内部分配。及时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事、编制部门和社会事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抓紧制定和出台具有行业改革特点和较强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注意抓好试点工作。每项改革政策的出台,都要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事业单位先行试点,既要有单项政策改革的试点,还要有相关配套政策改革的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积极稳妥地把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3.做好事业单位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事业单位在优化资源结构、实行人员聘用合同制和减少财政补贴等项改革中都涉及减人增效的问题。因此,做好事业单位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改革的难点,也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借鉴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成功办法,做好事业单位下岗人员的思想工作,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开辟多种经营服务渠道,拓宽就业门路。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利用现有的培训机构,搞好事业单位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交流中心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事业单位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做好。

4.严肃改革纪律,规范改革行为。在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不得各行其是,借机突击进人、突击提干、突击评聘职称,擅自搞机构升格,不得借机分钱、分物,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因撤并机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