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区农业农村工作,经区委、政府研究,制定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
1、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促进农民快速增收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为方向,以酿酒葡萄、优质肉牛、有机枸杞、劳务产业和运输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的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特色卫星镇建设步伐,深入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发展目标: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增加值的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5%以上,力争增长1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55%以上。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3、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要把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印发宣传纲要、抽调干部宣讲以及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迅速及时地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传送到基层群众手中,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区市及区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两镇、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区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项目,围绕酿酒葡萄、有机枸杞、肉牛养殖等主导产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打牢坚实基础。要尽快制定出台区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科技培训,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劳动者素质,切实把我区农业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4、扎实推进“院地联动,共建共促”合作机制。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辖区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为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把脉问诊和技术指导。加强与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合作,对我区常规枸杞有机转化技术集成与示范进行指导;加强与畜牧工作站、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林科学院畜牧所及大学的合作,对兴泾镇肉牛规模化繁育技术示范与应用进行指导;加强与大学葡萄酒工程中心的合作,对贺兰山东麓有机葡萄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进行指导,做好有机葡萄酒的标准化认证;强化与山东寿光科研院所的合作,对示范园区进行合作开发与指导,加强协作攻关,力求在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5、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实施农技推广基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主要围绕肉牛、枸杞、设施蔬菜、水稻、淡水鱼养殖等主导产业,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科技人员+合作社+农户公益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科技项目带动型等新模式,充分调动农技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技人员包村连户,领办、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力度。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考核激励机制,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对重大农业创新课题、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首席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对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实行农牧水务局、两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农民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挂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以奖代补”机制,鼓励科研院校、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合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在充分发挥现有的85名科技特派员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创业培训,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中心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院校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试训等方式,对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
6、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畅通的农村信息体系,推进信息进村入园到户。充分利用“三农”呼叫中心、农技科技“110”服务热线、手机短信等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直接、直观、直达式服务。逐步在各镇村配备完善的信息终端,利用信息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为农民就业、增收搭建桥梁。
三、全面落实经济工作项目化,加快推动精品特色农业发展
7、着力抓好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经济工作项目化”要求,认真研究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区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摸准吃透、用足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和区市政策机遇,全力做好有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对接与落实,为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积蓄更大的发展后劲。认真落实区重点项目责任制、限时制有关要求,全力抓好18个农业农村及生态建设、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的落实,进行责任分解,实行工期倒推、进度倒排、机制倒逼,使每个人身上都有压力、都有担子,全面形成抓项目、干项目、促项目的强大合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8、着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按照自治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的战略规划,充分挖掘贺兰山东麓自然优势,高标准完成3500亩酿酒葡萄种植,着力打造贺兰山东麓世界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带核心区。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发展中心、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小镇、镇北堡影视文化葡萄小镇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审批、立项等工作,力争6月份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辖区内已建成的源石、昊特兰·郭等4座酒庄,重点抓好源石酒庄二期建设及附属运营项目;全力推进年已立项的爱尔普斯、格莉其、德大等7座酒庄手续报批和建设工作,促其尽快建成投产;指导帮助2012年计划建设的巴格斯、泉园等5座酒庄尽快完成各项建设手续的报批,使其尽早开工建设。
9、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继续实施镇北堡镇有机枸杞示范园项目,扩大镇北堡镇有机枸杞示范园种植面积,2012年转化有机枸杞500亩,实施枸杞低产园改造1200亩,提升“塞上奇源红”有机枸杞品牌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镇北堡镇实施有机葡萄转化200亩,逐步扩大有机葡萄种植规模,提高效益,打造有机葡萄品牌。积极开展有机枸杞、有机葡萄种植培训,加大种植、加工等环节科技培训力度,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10、巩固发展兴泾镇优质肉牛产业。继续打造兴泾镇优质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加大放大贷款助推肉牛养殖力度,在巩固提升原有企业、大户、农户饲养的基础上,新建和改建牛舍500栋,努力打造“黄牛养殖示范区”。加强畜牧技术服务,购进良种冻精20000支,实施奶牛改良。争取资金200万元,自筹资金180万元,力促兴泾镇伊兴肉牛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年育肥出栏优质肉牛1000头以上。年内完成肉牛养殖品牌注册,提高兴泾镇清真牛肉品牌知名度。大力发展特种养殖项目,重点在芦花地区扶持发展梅花鹿、灰天鹅等特色养殖,促进畜牧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11、培育壮大劳务产业和运输业。建立完善“政府规范管理,中介组织输出、服务体系健全”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继续扶持壮大江海洋、共享等劳务派遣公司,发展和培育一批劳务经济人,支持和引导剩余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移,力争实现年内转移输出劳动力9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能人带动等形式,鼓励广大农民大力发展运输业,力争全年运输业收入达到1亿元。
12、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大力彰显“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名片,加快推进鹭岛湖、犀牛湖、天鹅湖生态博览园等生态观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天鹅湖生态博览园项目,建设1200平方米钢结构花卉大棚,3000平方米的双弧钢结构蔬菜大棚,开展适水养殖,并对外经营。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和旅游产品开发,在巩固原有47家“农家乐”、“渔家乐”的基础上,围绕黄金旅游线、葡萄产业带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鼓励红柳湾生态园、新牛山庄等企业做大做强。
13、切实抓好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和扶持政策,坚持深挖内资与招引外资相结合,围绕葡萄酒庄、有机枸杞、优质肉牛、特色养殖等产业,吸引各类资金进行开发创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延长物流、仓储、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旅游等方面的产业链,打造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空间载体。依托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鼓励投资者在吃住行、游购娱、康体健等文化旅游产业要素上做文章,使贺兰山东麓西线黄金旅游线成为创业就业线、增收致富线。力争新引入1-2家企业,引进项目资金1.5亿,做大做强我区优势特色产业。
14、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在抓好我区现有3个农村集贸市场基础上,继续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农产品物流,繁荣农村市场流通。强化品牌意识,支持名优品牌、地理标志申报认定认证。充分发挥“滚钟口”蔬菜、“昊惠”无公害鸡蛋、“塞上杞源红”枸杞等品牌效应。加强农超对接力度,在巩固原有10家蔬菜直销店的基础上,新建3个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提升兴顺农贸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减少流通环节。以新润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市泰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实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冷链系统,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网络。
四、全面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新市民培养工程
15、全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全力实施年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后续工作,完成安置区水电入户等后续工程,落实好移民耕种土地,加强生态移民的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落实好就业岗位。3月底前完成生态移民的搬迁和移民子女的入学工作,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分配耕种土地,做好生态移民的耕种技术指导工作。从4月份开始,将生态移民纳入镇北堡镇正常管理,加强跟踪服务,扎实做好生态移民入户、建档立卡、民政、计生、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服务工作。扎实做好2012年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快安置区征地、规划、土方和工程招投标工作,力争3月20日开工建设;7月底前完成安置区住房及公用设施主体工程;9月底前完成移民搬迁入住的前期准备工作;10月底前完成移民技能培训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落实就业岗位;11月份完成搬迁工作。全年新建移民安置房160套,完成生态移民320户1300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16、深入实施“双到”扶贫工程。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双到”扶贫攻坚任务,深入开展扶贫帮困“三项活动”。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作用,通过“双到”扶贫开发和低保制度的覆盖,实现两镇贫困人口均能享受扶贫政策。对于已经确认的贫困人口,每户结合项目给予帮扶资金原则上不少于2000元,个别贫困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同时每户安排一名项目责任人。2012年计划扶持258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手工制作销售等二、三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持兴泾镇兴盛村、泾华村发展肉牛产业,扶持300户农户新增基础母牛600头,饲养量达到24000头;扶持镇北堡镇新华村、昊苑村发展葡萄种植3500亩,扶持团结村转化有机枸杞500亩。通过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项目运作,达到贫困户脱贫发展的目的。
17、用足用活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认真抓好“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试点。探索互助资金和信贷资金两个金融产品捆绑使用,提高贫困户贷款额度,解决发展生产资金短期困难。按照自治区调整村级互助资金配比比例的有关规定,放宽农户交纳互助金的比例,资金配比由目前的6:4调整为8:2,互助资金总量达到900万元,积极争取千村信贷600万元,对种养户、创业能人、微小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区等给予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准备金制度和风险预警防范机制,逐步转变支农资金支持方式,实现由直接支持向搭建融资平台方向转变,按1:4-1:10比例放大贷款,撬动更多资金,使支农资金效应最大化。
18、全力实施新市民培养工程。制定出台《区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通过鼓励群众创业增收、就业增收、技能增收等方式,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5%以上,到2016年达到11000元以上。千方百计开展“新市民转移培训”,通过委托培训、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储备培训,努力使农村适龄青年和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使农民创业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变。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年内计划培训各类人才5550人,其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200人,农民实用技术(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培训等4200人,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50人。通过培训使其每人有一技之长,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法,重点做好生态移民生产技术培训,采取“三定一证一保”(即定培训学校、定培训人员、定就业去向,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保证推荐就业)的方法,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的移民,利用农闲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就地就近和外出务工本领,做到农忙种地、农闲务工;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生态移民开展创业能力培训,促其创业致富。培养合格产业工人,依托辖区大中专院校对愿意到城镇和企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进行3个月以上的培训,通过技能鉴定者给予1500元补助。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鼓励未考入大学或普通高中的农村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减免学费,贫困学生在校期间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
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19、加快特色卫星镇建设。围绕首府旅游休闲卫星镇建设目标,在镇北堡镇建设农贸市场和旅游纪念品商业街,发展泉园酒店、大夏园等一批餐饮、住宿、娱乐产业;围绕首府回乡风情卫星镇建设目标,在兴泾镇大力发展以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为主的商贸服务产业。争取区、市支持对镇北堡镇及兴泾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市卫星镇;积极做好兴泾镇泾华园中心村续建项目,力争9月前达到入住条件;做好芦花洲安置区中心村一期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完成20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两镇农村危房改造300户(含生态移民150户);对镇北堡德林村3组和镇北堡村3组进行村庄综合整治;续建镇北堡德林村公路、扶贫公路、鹭岛湖公路至天鹅湖公路等全长23公里;新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道路30公里,改造兴泾镇兴盛村村庄道路5公里。
20、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深入推进贺兰山东麓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抚育项目10000亩、各类造林4500亩。完成镇北堡镇生态防护林基地建设500亩、蒙古扁桃繁育造林和播种育苗500亩、造林示范100亩。实施团结村、新华村枸杞低产园改造与树体保健栽培和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推广1200亩。稳步推进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昊惠、德旺、恒泰元、泉园及康盛5个大型沼气,建设15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发放户用太阳灶490台、太阳能热水器730台,农村清洁能源使用农户比重达80%。实施区镇北堡镇、兴泾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续建工程,确保5月全面投入运行。积极争取实施芦花洲、泾华园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2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农水工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有效提高区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实施芦花滞洪库项目,对镇北堡镇芦花地区西侧6.6公里芦花滞洪库进行拦洪堤加固。实施芦花排洪沟治理项目,开挖芦花排洪沟5.8公里,整治两侧沟堤及部分沟堤迎水面砌护。实施兴泾镇1200米的渠道砌护,做好生态移民885亩的生产用地的沟渠设施的配套工作。实施芦花地区农田建设及其渠系配套砌护工作,改善12000亩农田的排灌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对镇北堡的六、八号4500米的支渠进行砌护,对镇北堡的扬水泵站进行改造,改善镇北堡地区灌溉难问题。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开展镇北堡顾家桥等村温棚节水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生产条件。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22、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选派优秀机关后备干部到村挂职锻炼,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在总结推广新华村“百富带百贫”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将“凝心聚力增合力、党群共富促发展”作为丰富和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抓手,在产业链、示范园区、行业协会设置产业型、专业型、服务型、岗位型等功能党小组,建立运输、劳务、文化旅游、社会管理等特色功能党小组30个;探索建立村党支部领导、功能党小组引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主导、金融机构支持、机关企业带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党群共富联合体”20个。
23、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新建中石油希望小学,改扩建华西小学等3所农村小学。加强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互动交流,对困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新建10个农村标准化卫生室,方便农民就近就医。落实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培训项目,促进乡村医生向职业医生转化。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主,以树立良好民风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电信模范树评活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继续实施农村卫星电视“村村通”工程,4月底争取入户率达到100%。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力度,普及建设村文化室,电子阅览室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年”活动,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移民吊庄图片展等活动,宣传党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在农民尤其是移民中进行感恩教育,让农民群众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移民吊庄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变迁,使他们对党、对国家、对各级政府心存感激,心怀大局,支持和参与到重大项目建设中。加快构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参合率达到96%以上。着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24、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推进“六五”普法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咨询、文艺演出、巡回法庭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勤廉为民”工程,加强村务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积极发挥村民监督管理委员会作用,全面推进“民主议政日”、“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民主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源、集体资产的管理,促进农村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5、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针对区小农场多、流动人口多、非政策移民多的现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通过健全完善社会教育、倾听社会呼声、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基础。试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层管理新模式。加强以业管人,全面落实扶贫开发等各项强农惠民富农政策和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移民群众和流动人口在区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将他们固化下来,实现规范有序的管理;加强以房管人,稳步推进4580、中石油500万吨大气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和动员群众搬入新建居民点,全面摸清两镇人口基本信息,维护乡村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加强以法管人,对林草试验场、非政策移民点的土地房屋进行全面清理、核查、确权,严格土地流转程序,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买卖土地、房屋和违章建设、乱搭乱建行为,逐步规范老移民地区、小农场等非政策移民点的社会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26、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重点任务,集中攻坚落实。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通过观摩评比、现场学习等有效措施,加大重点工作指导落实和推进力度。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各部门和乡镇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围绕重点产业组织力量给农民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深入一线指导农业生产。
27、明确工作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委、政府和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认真研究,理清思路,完善方案,加快部署,切实把农业农村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细化量化目标,逐层分解任务,做到责任落实到领导、任务落实到人头、形成我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浓厚氛围。
28、狠抓督查考核。两镇、各部门要继续发扬“包容共济、敢拼能赢”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真正做到政策落实、工作到位、农民群众得实惠。区委、政府将继续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激励措施,对农业重点项目、农民增收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督查,年终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两镇、各部门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和政绩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严格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