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速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加速推进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市工业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新台阶,根据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一、产业结构现状工业经济在“九五”期间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分别以14%、16%的速度递增,工业增加值居全国城市第二位。2001年工业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393亿元和2822亿元,同比增长14.9%和15.8%;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982亿元和787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3.4%。2001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36.6%,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6%,在全市GDP增长中工业增长拉动了4.9个百分点。(一)工业结构特点“九五”时期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主要体现在:
1.重工业增速加快。2001年重工业的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全市重工业的增速达到20.9%,比轻工业高出一倍。使工业产值的轻重比例从1998年的62∶38变为2001年的56∶44,显示工业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2.支柱产业发展迅猛。2001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大支柱行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848亿元,同比增长31.2%,高于全市(同口径)平均增幅16.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55个百分点。三大支柱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5.71%提高到2001年的30%。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0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比2000年的15.8%提高了2.2个百分点,新增产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全市新增产值的41.1%。目前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352家,其中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有60多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群。4.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512户国家重点企业和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中,我市分别占7户和11户。全市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从1995年的9家发展至2001年底的29家,共实现产值777.89亿元,占全市工业占总产值的22.93%;其中利润超千万元的有25家,共实现利润83.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9.03%。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437家,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82家。2001年,包括汽车、石化、造船、钢铁、医药、轻工等行业在内的全市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达1554.21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总额的56.9%;实现利润108.3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的77.9%。这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在工业增长中起到了较强的主导作用。
5.产品和技术结构逐步优化。“九五”期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2.4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33.4%;“九五”期间重点培育了100项能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技术开发项目。至2000年底,列入跟踪检查计划的共有103项,其中已完成试制任务的有58项,已投产的有57项。投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新创税利44亿元。2000年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8.1%,比1995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完成重大技术开发成果618个,其中国家级42个,省部级256个。形成了如本田雅阁轿车、珠江牌钢琴等一批技术含量、附加值、市场占有率、知名度都较高的拳头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18家,国家级专项技术中心上百家。
装备工业技术水平在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仍然保持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八五”和“九五”期间,全市技术改造投入918.4亿元,引进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设备7208台(套),更新设备3.3万台(套),其中机械装备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1.8亿元,引进设备1848台(套),新购设备7874台(套)。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大提升了装备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奠定其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并为华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相应的支撑。目前,机械装备工业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通信设备、造船、楼宇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输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及配套的产业群,一批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大型机械加工能力和精密加工能力强,技术设备和研发机构水平全省领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市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3.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比95年增长214.4%;完成工业增加值1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比95年增长182.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5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比95年增长213.1%。发展形成了本田、东风本田发动机、金鹏集团、广船国际、风神汽车、松下・万宝压缩机、广日电梯、黄埔造船等一批骨干行业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广重集团、日立电梯公司、白云电气集团、数控设备厂、金鹏集团、黄埔造船厂、迪森热能技术股份公司等一批既拥有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优势产品,也拥有国内少有的、达到国际水平的先进设备的企业以及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研发机构。
产品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目前,一些主要产品销售额位居国际国内前列,如:珠江钢琴的销售额居世界第二,国内第一。金页新闻纸,555、虎头牌电池等25种产品销售额居国内第一位。拥有208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华凌等一批产品获出口免检,虎头牌电池、乐华彩电等产品被外经贸部列为出口扶持品牌。2001年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734.4亿元,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市属工业企业29家;出口超1亿美元的产品从1996年的8个增至18个,其中机电类的产品从2个增至9个,工业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90多个。
6.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001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37%,比1995年的56.49%提高了19.88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3.4%;1858家“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59.3%。
7.国企改革成效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任务顺利完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要进展,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多元化、混合型的产权模式使国企打破原有的“条块”制约,为工业增强了发展后劲。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国有工业企业虽然数量逐步减少,但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576家,企业数量比1997年减少了20.4%,但效益却大幅提高,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69.69亿元和160.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9.75%和53.16%,分别比1997年增长41.8%和63.6%。
(二)主要存在问题
1.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弱”问题。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有29个行业的104户工业企业进入全省各行业销售收入前十五强之列,其中位于前五名的企业只有42户;优势较明显的行业分别有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造纸、烟草、食品、皮革、普通机械等行业。但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我市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前十五名,说明我市在这一行业中企业及集团规模偏小。
2.名牌产品产量规模普遍偏小。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较高的工业名牌产品,其中有29种产品销售额在全国排前三名。但缺乏一些能支撑全局、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名牌产品。如拥有穗宝床垫、立德粉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的企业,品牌产品的年销售额只有1亿多元,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偏小。缺少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这与工业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地位极不相称。
3.工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工业布局的调整一直未能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业规划滞后于城市规划,特别是部分区和县级市招商引资布局混乱,以致“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再加上工业易地改造时的盲目无序搬迁,最终导致工业布局分散、零乱,未能及时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园区,影响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4.电子信息产业化水平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市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辐射和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群,而且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我市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进入广东省十五强,这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5.我市工业产品出口市场未能真正实现多元化。虽然我市工业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90多个,但主要出口市场仍以欧美为主,出口到欧美的工业产品产值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0%以上,导致我市工业产品出口受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很大,不利于降低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作保障。
1.以发展为目标。要紧跟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趋势,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要求,培育发展增量,优化改造存量,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调整促发展。突出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和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三个环节,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依托。大力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3.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使企业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4.以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流向。结构调整要突出重点,要结合实际制定结构调整规划和实施产业政策,组织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从而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量减少和避免新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降低产业发展创新的风险。
5.以全社会企业为对象。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要面向全社会,不分企业所有制。要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6.以体制创新作保障。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进一步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为多种经济成份的公平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体制保证。
(二)主要目标
1.“十五”期间,围绕实现我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左右,实现我市工业持续、稳定、有效增长,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为推动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大支柱行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加强,到2005年,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6.3%提高到46.7%。
(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机械工业等机械装备工业力争年均增长10%,“十五”期末,劳动生产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资金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树立起较好的产品质量形象。
(3)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及建筑材料工业等传统行业经过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档次、规模、水平上新台阶。(4)钢铁、医药、造纸等一批有潜力的行业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品种、质量、效益有所提高,潜在优势进一步发挥。(5)名牌产品做强做大,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到2005年,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名牌产品150个,其中,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名优品牌20个,年销售额5-10亿元的名优品牌30个。争创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0个“中国名牌产品”。
3.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争取到2005年,形成一批具备“主业突出、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科学、规模经济效益好、能参与国际竞争并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特征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辐射、发挥经济支撑作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4.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化。对全市工业区域布局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及城乡一体化作出新的规划。按“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总体规划,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区域,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行业。在调整市区及周边工业布局的同时,以产业特色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发展建设一批高起点环保型的工业园区;充实壮大一批现有条件较好,适宜继续发展的工业园区;调整和整合一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缺乏特色的工业地段和集聚点。重点规划我市东南两翼的工业布局。东部初步规划增城新塘以东的工业新区;南部初步规划番禺黄阁、灵山以南一带作为布置重化工业的工业园区。形成一个与城区总体规划、环保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协调,符合市工业发展实际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的工业布局。
三、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和区域结构调整等内容。
(一)产品结构调整
重点对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五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电气机械、机械工业及建筑材料)和一批有潜力的产业(钢铁、医药、造纸等)所包含的各个中分类行业(按照统计部门分类口径)及重点产品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现状和一定时期内技术与市场结构变动的趋势,将它们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形成产品分类指导目录。
1.鼓励发展类产品。即市场需求旺盛或潜力巨大,但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或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开发难度较高,对支持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我市有一定发展基础或有可能发展的产品。其中,又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技术难度和投入要求高,需要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才能发展的,如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二是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开发的。本方案共列出了345类产品(详见附件一)作为第一批鼓励发展的对象,开发、发展好这些产品,是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确立我市新兴支柱产业的支柱地位,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2.改造提高类产品。即现有生产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供需已经平衡或出现供给过剩,但尚有市场前景和技术生命力,在相当时期内仍适合我市发展的产品。这类产品大多集中在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建材、以及机械和化工行业的某些领域。今后主要围绕着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防治污染、扩大出口等目标,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高这些行业和产品,以适应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层次的市场需求。本方案共提出了175类产品(详见附件二),改造提高这些产品,是巩固和提高我市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3.限制、淘汰禁止类产品。限制类产品,主要是指市场已经饱和并趋于萎缩,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或技术落后、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淘汰禁止类产品,主要是指技术工艺落后、高能耗、物耗,或是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本方案共提出了251类产品(详见附件三),分别采取限制和禁止其发展、加速其淘汰,将为支柱产业和有潜力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同时将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结构调整
通过对各行业技术结构现状及技术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一批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关或推广应用,为我市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支撑。这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具体包括:
跨行业的共性技术要重点发展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零部件的可靠性、耐用性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节油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精密、超细微加工、分离技术;纳米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网络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技术等。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技术;支持网际协议数据业务的全球通信系统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高速互联网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Ku、Ka、极高频(EHF)等卫星通信用高频段微波收发设备技术;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操作系统结构及软硬件适配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高性能数据存储技术、新型外部设备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光传输和交换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生产工艺技术;高清晰度CRT技术;大屏幕投影技术;彩色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和有机发光器件技术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开发与关键生产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关键生产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关键生产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电子组装技术;高密度印刷板制作技术和电子信息材料的生产技术;数字化视听产品整机的关键件和软件的开发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家庭信息网络平台技术;信息家电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能源、交通行业:重点发展新型、高效、清洁能源技术和石油替代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传统能源利用技术;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电站锅炉排放控制技术;高效发动机技术;轿车车身开发技术;汽车排放控制技术;轿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开发设计技术;汽车车身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环保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汽车防盗技术;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大吨位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高速客船设计制造技术;先进造船工艺技术;壳、舾、涂一体化区域性造船技术;模块化造船区域综合设计技术;新型港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
石油化工行业: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乙烯生产技术;聚炳烯开发生产技术;清洁汽油生产催化裂化技术;石油化工产品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技术;原油深加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新型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工艺及装备技术;超微细粉体材料技术;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开发技术;无机纳米材料加工技术;化工生产“三废”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纺织行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环保型纤维材料与纤维的开发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印染后整理技术;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辅助设计及信息技术;发展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技术;新型纺纱、新型织造技术;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技术;高效、环保、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等。
轻工行业: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日用化工、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电池、陶瓷、塑料等新产品生产技术;造纸、皮革、发酵、日化和食品行业的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细胞破壁、微胶囊包埋、微波无菌加工和包装等关键技术。
电器机械行业:重点发展CAD/CAM一体化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柔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智能电器技术;液压、气动、密封技术;环保(无氟、除尘、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技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电网滤波技术;SF6电器设计制造技术;光纤电压、电流互感器设计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精密成型加工技术;精密压铸技术及精密热塑性成型技术;智能化的电器和电力设备制造技术;模糊控制、智能和节能家电生产技术等。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可降低环境负荷和有益健康的生态建材技术和产品,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优质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高档卫生陶瓷生产技术,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发展化学建材生产和应用技术,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建材工业窑炉节能与余热利用技术,玻璃纤维及其增强制品生产与应用技术,纳米级超细粉碎技术与超细粉表面处理技术,处理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生态水泥”等建材产品生产技术,高性能内外墙涂料和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技术。
冶金行业:重点发展对钢铁工业长期发展具有影响的熔融还原、近终形连铸、新一代钢铁材料开发等前沿技术;特殊钢生产技术;优化钢铁制造流程,发展节能降成本的烧结炼焦新技术、高炉富氧喷煤等综合节能及环保技术;电炉高效炼钢技术;连铸连轧技术;开发纯净钢生产工艺技术、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智能化技术;发展降低烧结机废气排放量与废气循环技术、新型炼焦技术、干炼焦技术、高炉节能降低二氧化碳技术、高炉渣和炼钢炉渣的资源化技术、粉尘回收技术;高精度粉末冶金制品生产技术;石油钢管生产技术,钢板表面涂镀技术,废钢加工处理技术;高精度铜带及铜合金带生产技术等。
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疫苗技术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和中医药关键技术;中药成份提取技术;中药浓缩颗粒及饮片生产技术;名优中药新品种及工艺改进;生物制品技术;制剂新技术(重点发展控缓释技术、靶向给药技术);重要医疗器械智能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医药新材料、新辅料的开发应用技术及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等。
造纸行业:重点发展高强度、高得率、低(无)污染制浆造纸生产技术及工艺;低定量、高档纸品的生产技术。包装印刷行业:重点发展自动化包装印刷生产技术。
(三)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我市国企改革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是改革步伐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企业改革的总体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整优化我市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是我市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强做大一批企业集团,整体优化中小企业,形成规模适度、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组织结构,才能真正提高我市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1.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走向自由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顺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趋势,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对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以国家、省和市的产业政策为依据,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质量和规模效益为目标,从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出发,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从全市工业企业范围内,不分所有制性质,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公司(以下统称重点大型企业),作为我市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的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在立足于做优、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做大,努力赶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一是要把发展大集团与名牌战略结合在一起,以名牌为龙头壮大一批企业集团。通过品牌共享、品牌统一等方式,以品牌带集团,以集团促品牌,真正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把发展大集团与实行资本运营结合起来。要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从企业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调整入手,以在全国及国际上有一定优势的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做强做大为目标,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优化、整合各种有效资源,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吸收境外资本、民间资本、非工业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进入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壮大我市工业企业集团。
三是要把发展大集团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调整我市企业组织结构结合起来。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以公司制为代表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的企业组织结构。要利用我市资产经营公司资产回旋余地大,资本运营手段灵活的优势,在认真总结我市工业“五大板块”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企业集团公司组建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完成有关集团的授权重组工作,通过突出主业、资产置换等重组形式,不断壮大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要把发展大集团与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结合起来。要推动大集团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投入,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开发队伍的素质,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而使技术创新能力真正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我市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对象的重点大型企业,应具备主要条件如下:
(1)有突出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主导产品或产业符合国家、省和市产业政策,拥有驰名商标,产品知名度高、质量好,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产业优势明显,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般应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发展前景好。
(2)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盈利能力强,是全市同行业的税利大户,年利税总额超亿元;资产负债结构合理。
(3)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企业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开发队伍素质较高,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来源,有自主的技术开发和改造能力,已初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4)有良好的融资通道。企业资信好,重合同、守信用,已获银行授信,拥有上市公司(包括控股子公司上市)或上市前景。
(5)有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已按《公司法》的规范,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较完善,管理体制较健全。企业信息渠道畅通,在省外甚至国外已形成一定的营销、信息网络,并能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6)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班子。企业经营班子结构合理,有开拓精神,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应变能力。
对重点大型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战略管理,突出企业主营业务,增强科技研发能力。要不断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2.整体优化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促进其发展,对于保证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繁荣地方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指导、服务,调整、扶持、优化各类中小企业。
首先,要加快国有中小企业转制改革的步伐,要进一步贯彻《批转市体改委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公有小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穗府[1998]2号)等的精神,推动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或实行股份合作制,通过托管、转让、租赁、兼并、收购、参股、控股,以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等方式,进一步实现中小企业股权多元化,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
其次,要完善各类中小企业与大集团的专业化协作体系,按照产业链衔接的要求,鼓励中小企业以协议、加盟、建立战略伙伴等形式,与大企业建立互利的协作关系。
再次,要建立覆盖面广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和研发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形成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今后进入创业板市场创造条件。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要面向市场,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步骤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市级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扶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采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必要措施,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有效扶持。在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科技、工业园区带动、辐射功能基础上,研究总结我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政府要探索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通过产业政策、行业信息、战略规划等手段,制止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排斥和对行业的垄断,引导中小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重组和运作。要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中小企业利益,开展行业自律活动以及为行业内各类企业服务的优势,推动行业协会成为凝聚各类企业的重要载体。
(四)产业区域性结构调整我市产业区域结构调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以集聚布局为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理顺各区和县级市内部工业分布的关系五项原则。贯彻限制、调整和整合、充实壮大、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合理调整现有工业分布,引导工业同类项目适当集中,产生规模化、集约化的效应,以利于园区基础建设的集约化投资和使用,强化新增工业园区的建设指引,避免工业项目的分散性、自发性的选点和建设。
拟对不同区域的工业布局确定其调整的要点:
1.中心区。该区基本上不再发展工业项目,只发展占地少、耗能小和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对现区内的污染企业中远期全部搬出市区。
2.近郊区。该区以限制、调整、充实壮大为主。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南石头、白鹤洞、石井、夏茅、琶洲、员村、西村等工业区。有计划地逐步搬迁区内污染较大的企业。充实完善4个国家级开发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这几个区内尚有一定的工业用地存量,需加大工业聚集的力度;巩固壮大天河软件园和芳村东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埔工业区、太和民营科技园、九佛工业走廊等。该区重点在黄埔区。黄埔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规划发展以石油化工、汽车、冶金和造船为主的新兴工业,并逐步延伸与增城的新塘工业区连接,形成我市向东发展的起点。
3.外围区即原四县区域。该区属于积极发展区,以发展建设为主,是我市工业布局的重中之重。根据“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发展战略,该区宜巩固充实西北两角,发展建设东南两翼经济组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巩固充实花都和从化的新华西区、赤坭、炭步、狮岭、花山、民乐、棋杆、鳌头、龙潭等工业区域;发展增城、番禺的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作为市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番禺南沙开发区和增城新塘开发区。
增城市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奠定了增城市承接市工业延伸基础,在充实壮大现有各镇工业基地的基础上,衔接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开发区的东移发展,形成以新塘工业区为中心的市东部经济组团,规划成为未来市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重点建设和发展新塘工业区。这是东翼经济组团的重中之重。初步规划以新塘、永和、沙埔、宁西、仙村及其周边镇的部分地区组成,形成新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市东部非常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除接纳市区内一、二类工业企业的搬迁外,园内将设立若干专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如制药工业园区、汽车工业园区、环保产业园区、机械制造园区、电子工业园区、新材料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基地、纺织工业园区等等。
番禺区作为南拓的发展方向,番禺将承接市的区域南移,建设大学城、新城等,将成为市新的经济发展中心。番禺区工业基础比较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分布。工业布局调整就是要整合和调整大石、钟村及南村组团,化龙、新造、莲花山、石楼及南村东部组团,市桥、石基、沙湾及鱼窝头北部组团。重点发展南沙开发区。南沙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该区环境容量较大,是市一个具有广阔岸线利于布置大型、重型工业企业的地域。该片以黄阁、灵山以南的范围,除继续发展原已建设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规划一定的区域,作为市新的重化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以下几大区域:
(1)南沙资讯科技园,占地2.5平方公里。以软件开发为中心。吸纳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形成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发达的以资讯科技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区域之一。
(2)南沙科技产业园,占地约10平方公里。定位为配合邻近南沙资讯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试基地。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工业。
(3)小虎化工基地。以整个小虎岛9.3平方公里为基础,发展现有石化仓储和石化下游产品加工及精细化工加工,形成以化工产品为特色的工业园区。
(4)沙仔岛造船修船基地。以广船国际股份公司为基础,发展成为我市大型的造船修船基地。
(5)黄阁镇工业区。利用小虎岛的码头等交通条件规划7.4平方公里作为综合性工业加工区。
(6)重新规划港口工业加工区。配合新规划的南沙深水港的建设,在深水港口附近规划一定的区域,配套成为以高技术加工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园区。
(7)重新规划冶金工业园区。作为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配合广钢的搬迁和发展高技术的钢铁工业,在番禺南部地区规划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工业基地,形成一个以炼钢、轧钢以及下游产品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8)重新规划重化工业区。配合“十五”期间我市发展重化工业的要求,在万顷沙新垦一带规划建设大规模的重化工业基地,以大型的重化工业项目为主,形成一个大型重化产品加工基地。
通过调整,逐步形成一带三翼的重点工业布局。一带是由黄花岗科技园向东连接天河高新区、天河软件园、科学城、高塘高新产业区等形成一条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三翼包括西北翼工业组团,东翼工业组团和南翼工业组团。一是巩固充实西北翼组团的花都的新华西区、赤坭、炭步、狮岭、花山和从化的民乐、棋杆、鳌头、龙潭等工业组团。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建材、橡胶、皮革等行业。二是发展建设东翼组团的增城新塘工业区。初步规划以新塘、永和、沙埔、宁西、仙村及其周边镇的部分地区组成新的工业园区并建设成为市东部非常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除接纳市区内一、二类工业企业的搬迁外,将重点发展制药、汽车、环保、机械制造、电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和纺织等产业。三是拓展建设南翼组团的番禺南沙工业区。在黄阁、灵山以南,除继续发展原已建设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重新规划作为市新的重化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汽车零配件及信息技术产品等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
四、主要政策和措施
以中共广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为动力,以增创产业新优势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我市有关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一系列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加强领导。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经委、计委、科技局、城建、市政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分工协调,加强合作,共同组织,形成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合力。
(二)营造优良的环境。以“入世”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符合国际惯例的协调、高效、透明和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协调不同部门的优惠政策和引导资金投入,统筹安排资金配套;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人才、市场、贸易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体制保障,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结构调整工作要重点抓好企业信息化、招商引资及振兴机械装备工业三大工作。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一根本目标,抓住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工作,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以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把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使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和采购管理信息化工程得到进一步的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要通过产业招商、品牌招商和园区招商,大规模引进境外资金、人才及管理经验,促进工业与国际的接轨,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振兴机械装备工业要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提升我市机械装备工业的档次和水平;要积极整合资源,提高机械装备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造,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以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船舶制造、楼宇成套设备、输变电装备、重型机械装备、包装机械装备、数控机械设备八大领域为重点,通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我市机械装备工业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产学研联合。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发挥现有32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注重发挥国家驻穗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制,按照“互利合作、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牢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协助、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渠道,为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氛围和政策环境,促进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工业的技术扩张和产业辐射力,以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五)实施工业的人才战略,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继续探索年薪制、期股期权、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国际通行的分配办法,使其收入与经营业绩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发现并培养一批与市场发展相适用的人才。对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成果显著的个人,按照穗字[1999]21号文件有关奖励高科技人员的奖励制度进行奖励。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机制,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逐步与人才市场接轨,广泛吸引人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打破各种影响人才引进的束缚,包括建立合理的户口管理机制,弱化户口功能,在就业、生活等领域消除基于户口的歧视等。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引进年纪轻、学历高、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在敞开大门的同时适当提高门槛,变指标控制为素质控制,抢占人才的制高点。(六)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分别实施如下具体政策:
1.关于不同类别产品的政策
(1)对鼓励发展类产品,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1999[49]号),鼓励企业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允许在当年度企业缴纳所得税前扣除或抵扣应纳税所得额。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向其集中,支持其发展。
对确有发展必要,但因技术难度高或所需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等原因,企业没有积极性或自主发展难度大,而完全依靠市场难以迅速成长的产品和项目,政府在政策、资金和发展环境上加大扶持力度,并承担必要的组织协调工作。在争取省科技开发等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的同时,从现行每年市财政安排的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中,调剂一定数额,重点用于发展这类产品和技术;对于那些企业有积极性、也有能力承担的产品和项目,原则上采取政府政策指导、协调引导、鼓励支持的办法促进其发展。
(2)对改造提高类产品,今后将主要围绕继续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传统工业的档次、规模和水平;选择共性、关键性技术,以市场前景好、配套带动力强的拳头产品为重点,加快传统优势行业的改造,重振一批历史驰名品牌,培育一批新的名牌;继续支持优势行业的发展,形成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知名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
对这类产品的项目优先纳入改造和建设计划,优先申请国家技改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优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属于市名牌产品的,市科技三项经费、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挖潜改造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的额度,面向全社会工业企业,择优和有重点地支持名牌产品发展的实施项目;灵活运用品牌延伸、借船出海、优选集中、核心技术、商标、资本运营、贴牌生产、品牌全球化等品牌发展战略,以名牌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整合企业的品牌资源。利用工业名优产品展销中心平台,宣传名优产品。
(3)对限制、禁止和淘汰类产品,分别采取限制和禁止其发展、加速其淘汰,为支柱产业和有潜力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商、环保、国土、质量技术监督及安全监察等部门将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规定淘汰、取缔那些污染严重、破坏资源、技术工艺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品和企业。严禁新设生产淘汰禁止类产品的企业,对现有的这类产品生产企业,要严格依法查处、取缔;对企业新上或扩建限制类产品项目、或新成立生产限制类产品的企业,未经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开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律不予办理生产许可证,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予贷款。结合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有计划地将不适合在市区发展的的工业企业迁移,严格执行市对高污染行业的治理计划。
2.关于重点项目的政策
(1)加大对技术进步投入。一是加大技改和技术开发费投入的力度。企业对技术开发的投入,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占上年度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应不少于1%,大中型企业应不少于2%,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应不少于4%。要加大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数量。要把技术开发费用投入纳入企业经营者的年度目标,并进行严格考核、奖罚。二是加大政府对工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带动社会资本对工业技改的投入。启动一批对技术进步举足轻重的重大技改项目,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十五”期间,我市将投入1500亿元,推进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同时,争取市政府每年对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拨款2.5-3亿,挖潜改造资金0.5-1亿,技术创新专项资金0.6-1亿,以加快工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投入推动项目,以项目带动投入,努力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要继续推进重点技术创新和改造工程。在抓紧“十五”期间第一批市级109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跟踪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申报第二批市级100个重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经专家评价和公示后,对企业信息化、生物技术及中药现代化等6个专项技术创新项目和企业信息化、交通运输设备升级改造等7个专项技术改造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2)加大宏观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运用挖潜改造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等财政资金和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项目计划、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国债技改项目计划以及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等调控手段,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宏观引导和扶持力度。
(3)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规范对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的跟踪管理,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发展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群体。加快我市大型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条件成熟的要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设立多种类型的研发中心。加快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新技术推广站等中介组织对全市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作用,并加快组建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4)公开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透明化服务。一是公开一系列技术进步工作办事程序。在工业信息网()上公布国家有关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政策和《限上技改项目和国家重点技改项目(含国债技改项目)审查上报程序》、《办理技改项目引进设备免税工作程序》等6个办事程序,使企业在了解有关政策的同时,全面了解有关办事程序。二是建立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评价和公示制度。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和挖潜改造资金的杠杆作用,推进重点领域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凡是列入市重点发展规划和财政资金扶持的技术进步项目,都要进行专家评价、项目公示和跟踪检查,使项目管理更公正更科学。
(5)积极争取财税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文件规定的名牌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财税字[1999]290号)执行。
(6)加大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力度。颁布我市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导向目录,引导企业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开发研制和应用。除继续落实在三年内按设备投资的40%直接累计抵免所得税外,对采用首台(套)国产设备的用户,按设备投资的10%―20%给予风险补贴(或增加相应的资本金)的政策,支持企业研制和应用国产设备。
3.关于重点大型企业的政策
对被选择作为我市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重点大型企业的对象,政府有关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1)建立政府与企业良好沟通机制。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召集会议,听取各重点大型企业的情况汇报、及时宏观经济信息,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还可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工业信息网设立栏目,及时为重点大型企业提供政策服务。
(2)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对符合我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条件的重点大型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单独授权经营。授权经营的重点大型企业,对所授权的国有资产依法享有人事管理权、重大问题决策权、资产处置权和资产收益权等。市政府主要通过派出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30%以上)、外派监事和财务总监等,对授权经营的重点大型企业进行监督和约束。对授权经营机构的经营者,通过实施年薪制和期权期股奖励等,逐步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3)支持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重点大型企业整体或分拆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公开上市发行股票。鼓励通过合资合作、股权置换、债转股、“借壳”上市等多种形式募集发展资金。对具备偿债能力的重点大型企业,可优先推荐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吸收社会资本、实施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对重点大型企业的改革转制、上市等融资或再融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将重点予以指导和协调。
(4)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是支持重点大型企业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体系建设。对具备条件的重点大型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优先支持重点大型企业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从2002年起,市财政的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对重点大型企业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三是支持重点大型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重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市经委将给予重点支持。
(5)支持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从有利于重点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出发,本着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鼓励重点大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对一些具有一定关联度的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吸收并购,实施低成本扩张,促进国有存量资产向重点大型企业集中,不断壮大重点大型企业的经济实力。
(6)支持企业加快分离办社会职能。在2000年市属16所学校移交各区教育部门管理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重点推进重点大型企业所办的中小学移交教育部门,以精干主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用企业的辅业国有资产的变现收入,支付分离分流成本。从2002年起3年内,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重点大型企业分离分流社会职能支出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按照穗府[2000]22号文有关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规定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可向市政府申请返还。
(7)进一步改革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对已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重点大型企业,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或同级劳动保障和财政等部门批准后,不再审批企业的工资总额,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下,由企业参照市的工资指导线和社会平均工资,自主决定工资分配。
(8)进一步鼓励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对发展前景、信用等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拓国际市场等各方面条件均较好的重点大型企业,在授信额度、境外投资和外汇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协调有关部门,通过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等方式,给予支持。
(9)形成发展名牌产品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广交会、博览会、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工业信息网、名优产品展销平台、工业名优产品展销中心、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广重点大型工业企业的名牌战略、名牌产品和名牌信息等。大力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为工业企业名牌产品的发展,推进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不断加快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严厉打击和惩治假冒伪劣行为,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声誉。
(10)支持企业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支持重点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吸引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担任各类重要管理职务。要营造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和范围,不断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用人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对能适应国际化竞争、有较高素质(或专才)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重点大型企业的经营者或专业人员的任用,可不受地域、原职务等限制。允许有条件的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业务骨干持有本企业的股份,持股比例可不受限制。
五、组织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省经贸委的指导下,由市经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政策指导、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做好结构调整工作。
(一)由市经委牵头成立由市计委、科技局、财政局、统计局、规划局、环保局、地税局、有关银行等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和工业行业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为我市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滚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提供论证和咨询建议;研究、分析结构调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分别成立产品调整和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推进工作协调小组,由市经委领导兼任工作小组组长,成员由市经委有关处室领导和有关企业的第一把手以及相关的工业行业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综合协调、组织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的推进的有关工作。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列入本方案扶持发展的重点产品或重点项目的承担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第一把手作为调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制订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区、县级市及有关投资主体要定期向市经委和有关部门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