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抓好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进一步确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嘉定经济社会发展追赶与新跨越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进一步深刻领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人武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和执政的成效。近年来,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一些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缺乏为人民服务意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队伍不稳,后继乏人;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如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影响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追赶与新跨越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全镇农村各级党组织务必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抓到底,努力开创我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3、进一步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努力,各地各部门管党意识得到显著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基层党组织先进面不断扩大,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95%以上的农村党(总)支部实现“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在农村基层培养一批先进党组织典型和优秀基层干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运行更加协调规范;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勤政廉政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强发展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逐步改善,党员先进性充分体现。
二、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4、加强村党(总)支部建设。深入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村党(总)支部创建活动。一是以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探索和改进加强村党(总)支部任期目标管理、监督与考评的方式方法。二是以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为主要措施,进一步提升党建示范村建设水平。从活动场所建设、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党建工作资料建档等四个方面提出不同要求,在全镇所有村党(总)支部中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力争在四年内全镇100%的村党(总)支部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三是以动态管理为主要手段,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对村党(总)支部实行一年一考评、一年一分类,区别优劣、分类管理。对经过努力进入一类先进村的党(总)支部,镇党委每年度从中评选表彰一批“五好”村党(总)支部和“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同时,建立后进预警机制,每年把多数工作均严重滞后的三类后进村列为重点管理村,按照“一村一策”原则进行整治,重点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三类村党(总)支部,及时调整那些不称职、不履职、能力差的村党(总)支部书记。
5、推进党组织“进区入会“和活动方式的改革。要着眼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合理调整村党组织设置。一是推进党组织“进区”。重点在那些打破行政区划,按照“联村联组社区化推进”理论建设而成的农村社区,设置地域型党组织。新型村落社区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所属村的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因工作需要,村一级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社区则设立党支部;党员不足50名的,村一级仍然设置党支部,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农村社区则设立党小组。对于党员人数相对较少的农村社区,则从工作需要出发,在支部范围内实行跨社区(组)设立党小组。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或者大村落,还可根据党员特长和分布特点,设立若干个党员中心户,按照有利于开展活动的要求,对其房屋进行适当装饰,改造成为附近党员和群众开展活动的聚集中心,从而形成“镇党委→村党(总)支部→社区党(支部)小组→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构架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二是推进党组织“入会”。重点在各种产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链上设置功能型党组织。党员以参加功能型支部活动为主,在生产经营之余,还要回居住地发挥作用,保持与居住地所在村党(总)支部的联系,并保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会员没有跨村、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按照其所在村党组织的设置等级下设一级,成立功能型党支部或党小组。凡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新成立的党组织,安排镇党员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或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开展活动,确保党组织“入会”以后,形成并不断增强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结对帮带工作面,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帮带活动。要求所有机关党(总)支部与农村党(总)支部结对帮带,引导农村党(总)支部把党组织活动与发展产业、建设农村、致富农民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推动农村党(总)支部扩大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实现党群互动;帮助农村党(总)支部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新的党建工作平台,扩展党组织活动空间,从而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6、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进一步理顺村党(总)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巩固和提高村党(总)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村民委员会应在村党(总)支部领导下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村党(总)支部做好各项工作,
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鼓励和提倡村党(总)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提高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比例。二是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在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广泛征求民意,实行民主议事决策。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村务公开,要规范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与形式,明确公开的次数和时间,加强督查和监督,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四是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活动。村党(总)支部要加强对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五是探索以农村新型村落社区为基本单位的乡村治理新路子。跟进联村联组社区化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社区建设与管理一系列实际问题,汲取“一组两会三站”社区自治试点有益经验,试行“一组一会+N个村民代表”(“一组”即社区党组织、“一会”即社区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社区自治模式,把党在农村社区的工作,建立在社区的有序建设与有效管理的基础之上。
7、加强村(居)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抓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新建改建。抓住中央启动新一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计划的有利时机,在做好向上争取资金补助的同时,由县财政按照每个村部改建项目补助3万元的标准,切实解决好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确保到2011年底,全面完成个土坯房村干部的新建和改建任务,真正使村部能够满足村级组织办公议事,以及开展教育培训、便民服务和文化娱乐等方面活动的需要。二是逐步解决社区居委会活动场所不足问题,改善办公条件。社区居委会要按照“126”工作机制的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功能,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档案柜和电脑等设备,尽快实现“六有”(有基本的办公设施、有党员电教设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资料、有活动器材、有报刊书籍)。社区居委会党支部要定期召集驻社区单位领导开好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共同研究活动场所建设中、党员活动开展、文体活动安排以及社区管理等问题。继续增加县级财政对社区居委会的经费补助,力争在3-5年内达到全县村级转移支付的平均水平。
三、加强以村党(总)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8、选优配强村党(总)支部书记。一是明确选拔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通过“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公推直选”、镇党委委派等途径,选拔为村党(总)支部书记。二是抓好“四个培养”。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一好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总)支部书记人选。三是拓宽选人渠道。立足开发现有人才资源,注重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培养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鼓励本地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
9、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一是分级负责、按需培训。班次编排要尽可能地按照相近工作性质划分,坚持以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为主,逐步做到分类别、分专题进行培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由县委负责,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以上,镇党委组织轮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的培训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二是搞好三类培训课程的开发。其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围绕如何使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开发各具特色的培训课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生动地进入课堂,更加有效地进行干部头脑;其二,着眼于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发村干部岗位必备的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以及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课程;其三,致力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抓好党性教育课程建设。此外,还要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提高“两带两服务”能力的不同需求,依托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搞好创业课程的开发,为农村党员、干部学技创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10、规范以村党(总)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管理。一是逐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档案资料等信息管理系统。当前,要着重深入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掌握村干部队伍的情况,逐一登记造册,按照“县建村党(总)支部书记档案、镇建其他村干部档案”,以及建档工作相关要求,及时为村干部建好档案,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村党(总)支部书记选任(调整)报批管理制度。村党(总)支部书记原则上以镇管理为主,但对其选任(调整)实行报批管理。三是建立村党(总)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村党(总)支部书记每年度都要将本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向镇常委和本村党员群众进行述职,并分别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进行评议,结果在评议结束后一周内上报镇党委备案。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好其他村干部的“双述双评”活动。述职(述廉)报告和评议结束要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内公示。四是规范村党(总)支部书记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党(总)支部书记的年度考核工作,可以结合党建述职评议一并进行,主要侧重于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方面的工作考评。结果在考核工作结束后一周内上报镇党委。
11、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待遇上全力保障。村干部在基本报酬由固定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组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其他在职村干部的基本报酬遵照“不少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70%”的省定原则执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固定补贴每人每月500元、其他村干部的固定补贴每人每月450元,从财政转移支付中统一拨付;绩效补贴则与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考评结果相挂钩,月发放标准在200元以下(含200元)的,由镇党委、政府审批,200元以上的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同时,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村,村干部可以从每年新增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村干部奖励基金。奖励金额要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和镇党委审核,报县委组织部审批。继续按照信办发[2006]3号文件要求,及时为在任村干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所需费用由市、县、镇财政和个人共同负担。认真落实民字[]108号《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离任老村党支部书记和老村委会主任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精神,用好用足省、市、县下拨专项资金,及时按规定标准对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任老村党支部书记、老村委会主任发放生活补助,不足部分由县财政配套解决。二是政治上关心关怀。配合市、县做好从优秀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镇领导干部工作,招聘部分因年龄、学历等原因不具备考录乡镇公务员重要依据的优秀村党(总)支部书记为镇事业编制人员。同时,定然对优秀村干部尤其是优秀村党(总)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迹,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建立村党(总)支部书记定期体检制度,对任职三年以上的村党(总)支部书记,由镇党委统一组织每三年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费用由镇财政承担。
12、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认真抓好每年到我镇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使用工作,落实县、镇领导与大学生村干部结对帮带制度,落实到村任职大学生保障政策、激励措施、跟踪培养、管理考核、提拔使用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干部定期培训、定期谈心、每月工作汇报、年度考核等制度。对业绩突出、群众普遍认可的党员大学生村干部,要及时通过选举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副书记,通过考试招录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创造良好重要依据,确保优秀大学生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13、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织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及服务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农民生活改善)。一是努力把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建成“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为提高农村党员“两带两服务”能力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党员群众公扒、村“两委”班子筛选、镇党委考察的办法,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采取跟踪锻炼、跟踪管理、结对帮带和集中培训等措施,对优秀价值规律进行重点培养,适时把后备干部按法定程序调整充实到村级班子中,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后继有人。三是把农村党员参加创业孵化基地培训与工业用工培训同等对待,同样享受财政补贴。对由镇统一组织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参加培训活动,培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农村党员,给予适当的误工补助,以激发农村党员踊跃申报、全心学技的热情。四是加大农村党员创业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创业贷款贴息基金专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配套资金45万元,以确保每年度专户资金不少于65万元,使农村党员干部创业金融扶持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14、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进镇农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五项监督制度,认真落实“五有一好”工作要求。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向农村基层延伸,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在村党(总)支部设立纪律检查委员,加大对村干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意见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法规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作风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加大查处基层干部腐败案件力度。凡是党员、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么、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通报和公开,确保党员能充分了解、知晓党内各项事务和事项。
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5、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一是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党员发展工作。切实加大在青年农民、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务工返乡创业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协会负责人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力争每年每个村发展一名以上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序的党员,女党员比例有所上升。二是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层级责任制、问责制,继续坚持发展党员工作推荐制、公示制和票决制,对连续两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村党(总)支部书记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每村每年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党员新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16、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和管理。继续推行“一册一线”教育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与党员“一册一线”教育管理相挂钩的党员奖惩激励办法,真正使“一册一线”管理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把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服务与“一册一线”教育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继续表彰优秀党员。切实疏通党员出口,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尤其是“三不”党员的处置力度。二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坚持流动党员定人定期联系制度和流动党员联系工作情况每季定期向支部汇报制度;认真落实“六个一”(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覆盖网络、党员管理责任机制、教育管理制度、党员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作用互助载体、考核评议机制)工作措施,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不缴纳党费、不参与党组织生活、不支持党组织工作的流动党员,作出组织处理。三是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按照“十有五防”的要求,完善好远程教育的配套设施,抓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点的终端接收点建设,确保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化建设任务,并充分利用这一有效平台,加强对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理论、政策、法律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
17、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实行大事党内通报制度。以党(总)支部为单位,在党员大会上,对涉及集体、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情况通报。二是继续坚持“三必须”[在村(居)集体资产处置、新农村建设规划等重要事务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先征求党员意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评选先扒、推优和酝酿村“两委”干部候选人时,必须先交党员会议讨论;在年度评议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工作时,必须让党员参与],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全面推行“党员首议制”。凡涉及党员、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在党员和党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议,杜绝重大事项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对拒不落实“党员首议制”的村(居)党(总)支部书记实行诫免谈话。四是加快建立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要在党员首议的基础上,通过支委方、“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四议”程序进行决策,并以决议公告、实施过程和结果公示的“两公开”形式加强监督,充公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机制建设上为农村党组织找到破解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有效办法,成功探索一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五是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坚持做到常规事务每季至少公开一次,重要事项及时公开。
18、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激励关怀机制。一是继续坚持党员“五必访”,做到党员生病必访、沉家庭遇到特殊困难必访、党员的政治生日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必访、党员去世必访。二是重点关心、关怀困难党员、老党员、做出特殊贡献的党员以及为党的事业而牺牲的党员的家属。认真落实慰问帮扶具体措施,通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优势,分类摸清上述党员底数,建立动态管理台帐,明确慰问帮扶对象,采取党费拨、党员捐以及其他经费支持等多种形式,建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切实把慰问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困难党员老党员制度,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谈心谈话制度,以沟通思想,疏导情绪。
五、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
19、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纳入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意识。要建立健全“三级联创”机制,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镇党员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一个村党(总)支部或一个社区党支部,每个月到联系点调研走访一次以上,每半年要听取一次联系点党员组织的工作汇报,每年为联系点解决难题3个以上。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0、跟踪问效,强化督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充分利用“四定一问责”(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限,对责任领导和干部工作情况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督查制度这一有效载体,细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标准、责任人、完成时限,村领导和干部知晓农村基层党建抓什么、怎么抓,确保规定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创新秀所突破。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纳入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增加抓农村基层党建设工作实绩的权重,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班子实绩、选拔作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和优先提拔重用;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滞后的党组织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组织调整;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造成不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21、健全机构,保障经费。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镇农村基层党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及时调整领导成员,充实办公室人员力量,落实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工作。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学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要按照县财政为每个农村党员拨付30元、县留存党配套拨付10元,镇配套拨付25元,村级解决35元的办法,抓好每个农村党员人均每年100元活动经费的落实。
2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深入开展“万名党员争当‘创业·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定期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形成党先进、当表率、作奉献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农村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特别是宣传长期在一线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务实创新、默默奉献的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