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就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逐步建立适应农村小康建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重点,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进步为动力,切实做好年“三农”工作,确保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二、目标任务

1、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粮食品种优质化、专用化和种植区域化。粮食计划播种面积80万亩,总产30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1.1万吨。

2、做大做强生态养殖规模,生猪出栏38万头,肉牛出栏7.6万头,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40%。

3、坚持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力争商品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

4、重点建设16万亩工业原料林,大力培育花卉苗木产业,力争新增花卉苗木面积10000亩。以实施“优果工程”为重点,力争新增新余蜜桔10000亩、葡萄5000亩。

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提高到50%。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1、以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农村工业化。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走“以工兴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路子。一要抢抓机遇壮“龙头”。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把渝水棉麻、百乐大米、罗坊远大、洪鸭禽蛋等四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圣牛奶业、一力味精等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开发系列产品,扩大生产经营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对系列产品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实行品牌整合、品牌联动,力争产值、利税和带动农户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二要巧借外力兴“龙头”。充分利用我区的资源、交通优势,吸引外地品牌龙头企业加工或销售我区农产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合资或独资创办龙头企业。三要激发民资建“龙头”。充分调动农产品营销大户、种养专业户的积极性,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导他们建设一批龙头企业,从面上扩张农业龙头企业的总量。每个乡镇今年必须新发展1—2个龙头企业。

2、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效益、示范带动”的原则,采取业主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办法,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渝水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我区农业科技的辐射园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基地。一要突出抓好肉牛示范小区建设。继续抓好以胚胎移植和人工冷配技术推广为主的肉牛工程,加快养牛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场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罗坊、观巢、南安、下村等生态养殖小区,力争发展养牛大户100户,养牛专业户500户,全年肉牛出栏7.万头。二要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切实抓好加山蔬菜、罗坊湖藕等几个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以清宜线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带。三要全力抓好果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新余蜜桔、葡萄等优质水果的发展,实行高位嫁接与新增面积并举,力争新增新余蜜桔1万亩,葡萄5000亩。四要积极抓好林木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6万亩以采集松脂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带动松脂加工等林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花卉苗木产业,重点抓好雨林花木基地和蒙阳花木基地建设,力争新增花卉苗木1万亩。

3、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手段,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农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按照“民办、民营、民管”和“自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司化运作”的要求,大力推广“公司(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年,要在完善原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新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20个,每个乡镇增加1—2个。二要狠抓农产品营销工作。大力发展流通企业、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进一步培育水西果蔬、观巢葡萄、水北大宗农产品、罗坊畜禽等批发市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传媒的作用,构建农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和经营,促进农民增强适应市场的主动性,帮助农民化解市场风险。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省、市制定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组建区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确保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控。四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关系,构建以乡镇为基础,内外结合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主动加强与大专院校专家、教授的联系,请他们来教知识、指路子、传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4、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后的新形势,大力推进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坚持外商内商一起招、外资内资一起引的原则,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一要科学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招商项目,不断完善和更新项目库,及时项目信息,吸引外来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兴办农业实体;三要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加强与台湾、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经济开发与合作,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5、以巩固发展传统产业为基础,不断增强农业综合效益。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品质,采用先进种养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粮棉产业,粮食以发展优质、专用稻为主,分品种分区域种植,提高品质和效益,力争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总产30万吨;棉花要进一步推广抗虫棉等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力争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1.1万吨。要充分利用罗坊远大、洪鸭禽蛋、新余福润等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优势和种猪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养殖小区等规模养殖,促进我区养猪业和家禽业的发展,力争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8万头,家禽出笼340万羽。要加快水产养殖的发展,实施中、小型水库和山塘并举的水面开发,大力发展网箱养鱼、稻田养鱼等,力争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3800吨。

(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1、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为推进农村工业化提供载体。按照区委《关于加快仙来区和若干中心镇建设的决定》部署,重点抓好罗坊、水西、良山、下村、水北、姚圩等中心镇建设,着重在完善集镇功能、培育集镇产业、拓宽集镇建设筹资渠道、创新集镇管理体制等方面下功夫。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完善集镇功能。高标准重新编制集镇规划,科学确立好小城镇功能布局,重点强化经济功能和辐射功能,做到生产、集贸、生活功能分区,风格协调。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集镇产业。要将小城镇建设与壮大区域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根据本地资源、经济优势,坚持走“引业进镇、以业兴镇”的路子,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和农民进镇办厂、经商。着力抓好小城镇工贸小区和市场体系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中心和农村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中心。三是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拓宽集镇建设筹资渠道。加大土地置换、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小城镇。四是以改革为突破口,创新集镇管理体制。放开小城镇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入镇门槛,入镇后的农民可依法保留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机构和队伍,推动镇中村向社区组织形式转变,促进城市社区文明向农村延伸。

2、继续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认真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全面加强农村劳务开发工作,进一步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一是加快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务开发组织协调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区乡(镇)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加大与省内外用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协调,及时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权益保障等各种服务。二是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整合全社会培训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相衔接的机构,以培训促输出,努力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将我区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实现农村劳务输出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的转变。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环境。落实好外出农民的土地承包政策,对因劳动力外出而缺少劳力的家庭,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提供帮助,确保不出现土地抛荒现象。

(三)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区、乡两级财政、各有关部门都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继续推行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制度,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1、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水利部门要主动出击,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抓好袁河圩堤整治项目的国家立项,力争列入全国“五治理”规划;认真抓好鹄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龙门口水库节水改造项目的国家批复,广泛开展渠道等田间工程维修配套建设,改造和完善机电排灌设施。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继续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园田化及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努力完成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0.8万亩园田化建设任务。大力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沼气户、沼气村,完成1000个沼气池建设任务。

2、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交通部门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公路建设计划指标。继续实行区乡财政扶持政策,广辟筹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加快建设罗坊、水西、下村、观巢和仙来客运中心,发展运输市场,实现客运村村通,构建城乡半小时经济圈。

3、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要多方做工作,争取国家及省、市对我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4、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建立乡镇政府和各区直单位局域网,并与区政府局域网互联互通。全面完成乡镇农业信息中心网站建设,力争行政村建立信息网络终端。加快行政村通光缆步伐,扩大有线电视用户,完善农业信息网与有线电视网的对接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使信息、政策及时快速地通过电视、电话、互联网传递到千家万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以绿化美化、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行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新的污染产生。继续开展“创优美环境,建文明新村”活动,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集镇、干线公路两侧和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和防止反弹上下功夫,建立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乡环境水平。

(四)改革农村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农民增收的体制和机制

1、切实推进土地(林地)使用权流转。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护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要求,鼓励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多种方法,取得稳定的土地(林地)经营自主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切实落实国家粮食直补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快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3、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在明晰所有权的基础上,改革使用权,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以小型水库水利工程为重点,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宜股则股。

4、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年农业税率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加强对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专款专用。按照“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要求,继续完善农村税费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和教师队伍,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利于民。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把“三农”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部署上,要工业与农业一起抓,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领导力量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发展农村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党政主要领导要用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善待农民。在发展环境上,各地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牢记重农、扶农、富农、强农的宗旨,强化服务观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要深入实际,掌握实情,贴近群众,靠前指挥,多为农民办实事,形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三培两带”工程,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科技、卫生、文化、法律“四下乡”活动。完善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制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全面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

3、切实关心、支持农村干部工作。要主动为农村干部排忧解难,为他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安心基层,扎根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