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水利建设规模空前,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现代农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在高基数高水平上,要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极大;在高成本高风险下,要延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约束极多;在高增长高要求中,要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务极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几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放松粮食安全生产,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力争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奋力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早日建成全省经济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的决策部署,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守住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农资防假四条底线,创出农业农村工作特色,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年确保完成粮食播面5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肉类总产达2.5万吨,水产品总产达2.9万吨,农业总产值增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

1.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政策支持、粮田建设、科技促进、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应用、防灾减灾、农资治理等10大粮食稳产增产行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激发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农村兴农增粮积极性。积极培养和扶持种粮大户,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伸粮食产业链,把粮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效益产业。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在城郊、社区抓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高蔬菜生产设施化水平。大力实施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优质蔬菜基地。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加快建设渔业健康养殖基地,促进水产品区域化布局。大力推进城郊产业,着力抓好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保障城乡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制度,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

3.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健全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重点投入农业优势产业建设。

4.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县内各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加涉农贷款业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户住房小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信贷投放,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鼓励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5.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年底前完成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服务试点。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生产的增值收益。

二、加大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6.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创新重点。立足县情,农业科技突出面向生产一线,面向成果转化应用率。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7.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创新条件。按照现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企业科技资源,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调创新机制,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岩瑞镇万花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和双明镇江南特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江南蛇园”建设。整合各涉农资源,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和合作,推广先进技术、创新经营机制,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有特色高效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的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区和乡村旅游实践区。完善农业气象观测体系建设,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各乡镇、行政村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覆盖率均达到100%。

8.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设。继续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工作思路,建立乡镇全覆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切实提高农技人员待遇水平,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原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开展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

9.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整合农口和涉农部门资源,建立完善的县乡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乡村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和农产品电子交易等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鼓励科研机构与县、乡开展农业科技共建活动,推广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工作。年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总数达220家。

10.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完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健全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按照上级的部署,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选送部分农业企业负责人到先进地区,大专院校进行短期参观、考察、培训。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和选拔一大批乡土实用人才。

11.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以科技创新培植龙头、创建品牌、提升质量为核心,围绕“优质水果、无公害瓜菜、畜禽水产、花木油茶”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配套、综合开发利用的高效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1-2个基础好的农业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因势利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给予重点扶持,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我县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形成具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

12.大力培育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强龙、增值、富民”工程,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发行债券、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年,引导扶持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发展到70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使我县省级龙头企业总数达9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龙企业发展到4家。

13.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充分利用玉山山青水秀、交通便利、旅游胜地以及资源丰富等优势,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今年力争新增“三品一标”5个。巩固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有机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管理,加大有机农产品检测力度,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发展有机农业和发展第三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业结合起来,让有机农产品逐步走向杭州、上海、北京等市场,把有机农产品做成全省、全国知名品牌。

14.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全面实现项目农业大发展、农业招商大突破,将项目作为财源、载体、后劲和民生来抓,把发展“项目农业”作为工作的重点,以项目推动发展。准确把握产业政策,瞄准投资重点,突出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推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农业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确保农口争取财政性项目资金有新的突破。以组建农业资源经营公司等方式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资本与资源相互结合,争取和鼓励银行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商投入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5.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冷链物流体系以及粮食储备仓容等项目建设,扶持产地农产品采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赣东北淡水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实现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新的突破。扶持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产销对接力度,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加大农产品整体宣传推介力度,促进农产品销售。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加强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强化市场价格运行监测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安排生产。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6.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年”活动,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确保黄家井、大垄、竹泉等3座重点小(一)型病水库通过竣工验收,争取已开工的竹川、山门等8座小(一)型病险水库和18座小(二)型水库按期完工。继续实施周源、朱坞、茅家坞等29座重点小(二)型水库;洋寺、高牙石等2座省补小(二)型水库;文成、杨窝、蛇坞等10座一般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七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临湖、下镇等2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工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七小”工程建设。配合做好县城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着手开始相关乡镇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树立常年抗灾的思想,加强科学调度做好防汛工作,重点抓好小型水库和山洪灾害防御。强化水库枯水调度,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亩。

17.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投资支持农田建设;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桔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探索商品有机肥推广补贴机制,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加快推进,以“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为主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年内在下塘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万余亩,其中园田化建设0.2万亩;在岩瑞镇投资700余万元,完成标准粮田建设0.58万亩。

18.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按照通道林荫化、城镇森林化、社区园林化、庭院花园化、村庄林果化、山上全绿化的要求,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确保完成2.9万亩任务。切实抓好森林防灾,建立健全护林“三防”体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确保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切实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改治力度,重点抓好大型养殖点的污染治理。

四、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19.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农民进城的良好环境,大力扶持农民就业、创业。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让进城农民在养老、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充分发挥县城和重点镇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和服务支撑作用,加大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力度,推进龙头企业向规划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或新型社区集中,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20.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点建设。大力推进村落连片规模整治,以大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行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在临湖、仙岩等乡镇实施村镇联动,逐步实行整村、整乡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分步整治建设;着力推进以改水、改厕为重心的“六改四普及”,努力完成86个基础村点村庄整治。坚持“规划先行”和“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合理地引导农民规范建房;彰显新村和产业特色,打造一批旅游农家乐景点、库区生态渔村点、郊区休闲观光农业点,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品味。围绕“巩固已建的、规范在建的、控制待建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整治提升年”活动,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实施农家乐、文化科普和优质果苗“三进村点”工程,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21.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新选择157个村点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镇清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农户、保洁员、村民理事会的主体作用,严格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操作标准,突出抓好垃圾分拣分类工作。大力推广农村清洁工程“德兴模式”,加大农村垃圾处理整村整乡推进力度,加快农村垃圾回收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水平。

22.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教育事业,抓好农村教育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第二期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小工程、教育扶贫工程等项目。做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落实乡村全科医生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和基层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扎实开展送戏、送电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加强基层便民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2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度,实现全县农民全覆盖。适当提升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落实重大疾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好农村军烈属、伤残病退伍军人、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优抚安置政策,提高生活补助标准。

24.全力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坚定不移地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核心,加大孕情、环情监测力度,严格控制政策外怀孕和政策外生育,突出抓好以二女户结扎为重点的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巩固和提升“一升三降”成果,力争全县今年政策符合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突出抓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25.全面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着重抓好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全面深化开发式扶贫,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加大贫困村农户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对全县“十二五”期间,18个贫困村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完成1065人有地质灾害影响地区贫困农户的搬迁工作,做好2.8万人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五、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6.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自觉践行“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真正把重视“三农”体现在、落实到政策制度、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各部门、各行业要始终关注关心关爱“三农”,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加强换届后的县、乡领导的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听取民意、吃透民情,关注民生。

27.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村党支部和党员服务广大农民、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本领。抓好村民理事会党建工作,推进农村社区党的建设,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力度,巩固党在农村的社会基础。突出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组织开展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定向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从优秀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

28.探索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法制教育宣传,搞好法律服务,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法治观念,推进农村依法治理。积极探索农民管理的新途径,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创新和完善农村矛盾预防调处机制,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妥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着力加强警务和消防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实际问题,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