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政促进农业建设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政促进农业建设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政促进农业建设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全力打造“果都”品牌为主线,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为目标,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和优质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开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任务目标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经过不懈努力,使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1.3亿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00元,增长15%。全市苹果产量保持在150万吨左右,果业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0.7万吨,畜牧业收入达到14亿元。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一镇一业”、错位发展的思路,突出苹果优势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

1、提升苹果产业。全面实施“苹果产业提升计划”,以品牌效应、质量提升、创意包装为新理念,再造一个苹果产业。一是优化品种结构。通过伐老建新、改接换种等方式,重点推广烟富3号、红将军、太平洋嘎拉、等,扩大苹果优良品种覆盖率,提高优质苹果产量。二是加强示范园建设。对新建果园,重点推广矮化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模式;对成龄果园,全面实施“沃土工程”和“健身栽培工程”;对郁闭果园,通过间伐措施,实施“风光工程”。年,全市建成面积在500亩以上的郁闭园改造示范方16处,100亩以上的现代栽培模式苹果园10处。三是扩大艺术苹果生产。在观里、庄园等镇街建立万亩艺术苹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市发展艺术苹果5万亩以上,促进苹果再升值。四是推进苹果品牌化。在继续做好宣传推介、实施“农超对接”的同时,充分利用“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面实施苹果产地及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苹果质量安全水平,保护苹果的品牌形象。五是打造生态苹果亮点。发挥生态优势,在河流域规划建设万亩生态苹果长廊,为绿色苹果生产奠定基础。

2、突破畜牧业。一是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在继续稳定发展生猪和蛋鸡生产、加快发展肉鸡和牛、羊生产的同时,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饲养场,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及兽药饲料等相关产业,提高畜牧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年,重点抓好金海药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新发展2处饲料生产企业,新增和改扩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50处,并重点抓好10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二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动物免疫工作责任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和程序化免疫。突出抓好畜牧投入品、上市动物产品及各环节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3、膨胀菌菜业。加大食用菌生产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抓好东刘家村和桃村村香菇、文石村杏鲍菇、柳林庄村秀珍菇等基地的上档升级,逐步培育一批食用菌生产带头企业、带头村和带头户。年全市食用菌总量达到2000万棒,产值达到1亿元。同时,积极发展精细菜、高档菜和无公害蔬菜,重点培育蛇窝泊韭菜等品牌。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万亩,产值7亿元。

4、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市有区域、镇有产业、村有特色的思路,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专业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重点围绕形成优势、打造品牌,抓好庙后蓝莓、杨础芦笋、方山茶叶、牙山黑山绒羊等基地的规模膨胀。加强牙山黑绒山羊保种选育,力争年内通过国家级地方优良品种鉴定,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每个镇(街区)至少建立一处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000亩,为农民增收1亿元;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00个。

(二)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围绕预防、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水系建设,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化肥减量施用工程。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年,结合实施国家和省、市项目,投资2000万元,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万亩,酸良面积3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面积2万亩。

2、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施用工程。科学运用各类防治措施,实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年,结合实施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等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建农业病虫监测点2个,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30支,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万亩次,推广无公害农药面积15万亩。

3、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大力推广以“一池两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工程。年,按照市水源地和生态水系建设要求,以白洋河和河流域为重点,结合实施国家和省、市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个,中小型沼气工程10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广泛推广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畜禽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等技术,建立“畜牧—沼气—果业—菌菜”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点3处。

4、实施“三品”认证工程。落实“三品”认证奖励政策,对“三品”认证基地和农产品质量实行可追溯管理,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力度,鼓励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HACCP、EUREPGAP等国际标准化体系认证,不断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年,新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6个,基地面积3万亩。

(三)加快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1、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根据我市的区域特色,邀请民俗文化、农业科技、生态环保和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对我市观光旅游农业进行科学设置。依托牟氏庄园、太虚宫、奇石馆和艾山、崮山景区、十八盘风景区以及国家级牙山森林公园等,搞好“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开发。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种植业上,主要发展苹果观光园,使之既成为苹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又成为游客观光休闲、采摘娱乐、品尝消费的胜地。年,建成观里、唐家泊、松山观光示范园3处;在养殖业上,主要发展野生及特色动物养殖基地,并使之集狩猎、烧烤、垂钓、加工、制作等于一体。同时,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仿生仿真技术在观光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千姿百态的观光休闲农业产品,营造千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提高观光旅游农业的文化品位和高科技实力。

(四)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坚持以创建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五位一体”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1、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的示范带动作用,综合运用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良种精播、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每个镇(街区)至少建立一处独具特色、标准规范、技术先进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各基地实行环境质量、生产技术、农资供应、监测方法、产品标识“五统一”,并建立可追溯制度,完善管理和保障措施,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借鉴外地和其他县市区的经验,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现有机构,加强检验检测,在市、镇两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在基地、市场、冷库和相关企业设立检测室,形成“三位一体”的检验监测网络体系。同时,加大投入力度,适时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3、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着重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供、销、用”全程链式管理机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相结合。对国家明令禁用和淘汰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及时向社会公布,定期跟踪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深入开展药物果袋专项整治、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打假护农等活动,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农资经营秩序。

(五)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实施基地带动、市场拉动、龙头促动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精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扶持发展泉源食品、天誉果品、德丰食品、通达果品等企业兴建基地、兴办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新技术、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年,组织开展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考核评选活动,评选10-20家重点龙头企业,并形成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同时,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争取工作。

2、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发展通达果业、明强果业、果丰苹果、明珠苹果等专业合作社,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年,每个镇(街区)至少扶持发展1个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3、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类节会及境内外招商引资等渠道和方式,搞好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宣传推介。以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和苹果电子交易市场为龙头,发展壮大农产品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增加以苹果为重点的国内外农产品专营市场、连锁店、销售窗口和营销网点,巩固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不懈地把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因地制宜设置市、镇(街区)农业技术(重点是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选配好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各项政策和待遇落实,并逐步建立和规范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逐步形成以市、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2、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围绕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果品品质提升、畜牧和菌菜业加快发展等,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大力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增强我市农业的科技支撑力。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攻克技术难题,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储备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3、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开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发展带头人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电视台《农民之友》、农村远教点播频道、《果业报》、“农信通”、信息网站等的作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培训一批农民辅导员,带动培训一批示范户;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依托农广校、职业学校、基层党校等基地,培养能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实用型科技创业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支农措施落实。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对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等重大建设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安排。要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金融和民间资本等投入农业、开发农业。

(二)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综合直补、优质良种补贴等政策,确保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争取和落实力度,建立健全农机化推广服务体系,保障农机作业安全,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探索建立筹补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落实,同时加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发挥强农惠农政策的最大效益。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形成整体合力。从强农富民、实现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意义,加大相关政策和措施落实力度,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涉农各部门要密切合作,积极配合,形成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强大合力。要搞好指导和服务。各镇(街区)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作用,并安排一名副镇长(副主任)专门分管,切实解决好群众发展生产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涉农各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搞好指导,坚定农民群众发展信心,保证农业生产健康发展。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把果业生产、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研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生产规模大、档次高、辐射拉动作用强的镇、村、企业和个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奖励,带动全市农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