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进四提升实施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和非公经济比重和区域经济总量,促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组织开展四提升专项工作的通知》(咸政发[]20号)要求,现就促进我区“四提升”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四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四提升”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任务分设四个工作组,分别由区政府各主管领导牵头负责。具体名单如下:
(一)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工作组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工作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其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办公室设在区农林畜牧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提升城镇化率工作组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提升”工作为统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一个拓宽、两个促进、四个加大”,提升城乡居民收入;通过“五个坚持”,提升区域经济总量;通过“两个强化”,提升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实现“五个一体化”,提升城镇化率。
发展目标:到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05%,达到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达到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达到209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达到6338元,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0%。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1、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城镇就业率。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以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二是继续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创建农民工创业示范区、“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千方百计拓宽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年底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超过6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4.2亿元。三是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通过实施高校就业见习、开展人才招聘等专项活动,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2、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提升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意见》,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的宏观调节力度,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年内全区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0%。
3、促进全民创业,保障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通过政策调节,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富余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出台完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盘活民间资产,促进民间资金自动向前景好的行业流动,进一步增加朝阳产业创业者的经营性收入。鼓励居民通过购买基金、股票等方式获取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
4、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技能水平和创收能力。扎实实施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创业意识培训,强化创业扶持,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投资兴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5、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力度,杜绝农资价格过快增长影响农民收入。组织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检查活动,重点抑制化肥、农药、种子、塑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过快增长,有效减少农民用于生产资料费用支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6、加大社会保障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新农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构筑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新体系。年内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突破12万人,五大社会保险新增参保达到5000人。加大财政投入,优先安排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7、加大统计工作力度,真实反映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强化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基层统计站、调查点的职能作用,加强城乡居民收入调查统计,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真实情况。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城乡居民收入两项指标的认定工作。
(二)提升非公经济比重
8、强化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坚持实施“民营强区”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对民营企业政治上给待遇,政策上给鼓励,服务上给方便,发展上给支持。加快园区建设,不断吸引大批民营企业入驻,为民营企业聚集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内涵搭建平台。
9、强化非公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疏通民营企业资金瓶颈。搭建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非公组织成立各类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直接支持、贷款补贴、表彰奖励等方式,推动辖区非公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涉企部门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为非公企业争取资金扶持。
(三)提升城镇化率
10、实现规划建设一体化。编制和实施好城乡一体化总规、城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加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建制镇为支撑、以乡村为基础的规划体系,保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有章可循。加快城区建设,改造老城区,开发新城区,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100个重点镇建设的机遇,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整合城郊村、拓展中心村、改造保留村、撤并偏远村,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聚集效应。
11、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努力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立足我区的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三次产业,扩大绿色农业产业,巩固电子、医药、纺织三大传统工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做强旅游和物流产业,使其分别成为三次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以产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12、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配合市上完善市政设施,重点要在提高居民路、电、讯、热等保障能力及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四大网络”。即加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度,提高城镇供水能力,建立城乡安全饮水网络;配合实施好高速公路建设,改造提升区、镇、村道路等级,构建畅通便捷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大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方便快捷的城乡现代通信网络;加快实施有线电视入户工程,不断扩大数字电视普及面,建设优质稳定的城乡居民收视网络。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村新居、安居工程,实现城乡群众安居乐业。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设施建设,巩固和提高“双创”成果,为城乡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3、实现生态建设一体化。统筹实施好城镇周围、道路沿线、河流两岸、新农村等“四大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尽快形成“点、线、面”相互补充的城乡立体绿化网络,努力提升全区绿化水平。
14、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把依附在户籍上的不合理利益全部剥离,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进一步放活土地使用权流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将城镇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资产、资本推向市场,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引入城镇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以城兴城。
(四)提升区域经济总量
15、坚持率先发展工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1)全力扶持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西电集团、钢管钢绳厂、子午线轮胎、东泰制药等重点企业在发展,优先为其配置优势资源,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推进资源规模化深度开发。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促进技术改造为关键,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电子、医药、纺织三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抢抓与高新区合作共建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和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装备制造功能区、汽车工业物流功能区和医药食品功能区。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建设装备制造功能区“两横三纵”5条道路(文林西路、北环线、咸通北路、过双路、汉仓路),改造医药食品功能区双韩路,完成汽车工业产业功能区南北上召区域拆迁改造工程,加快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6、坚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扩大城乡消费需求。
1)规划建设特色商贸街区。依托市场、福园国际时代广场、红螺湾酒店等一批大型商贸项目,在秦皇路以西、人民西路以南、渭阳西路以北、咸通路以东1.71平方公里区域内,规划建设秦特色商业区。在巩固提高团结路电子特色商务街、玉泉路休闲特色商业街、渭阳西路医药特色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秦皇路金融商务街、人民路精品服饰街、人民西路家居建材街等特色街区建设。
2)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依托辖区地热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抓好秦汉文化大观苑、平陵历史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和沙河古桥遗址本体保护等旅游产业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包装工作,将发展成为以都市休闲、历史文化体验为主体,以商务会展、休闲体验、娱乐美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3)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新建物流项目,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配送基地项目的建设,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4)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着力开发社区商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扩大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下乡工作,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积极培育休闲、假日、娱乐、保健等消费热点。按照大流通、网络化、全覆盖的要求,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
17、坚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抓基地建设,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以“三千三万”工程为抓手,引导群众通过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大户、企业、合作社,建示范、促全局,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
2)抓龙头培育,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认真贯彻中省市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全区产业化经营水平。年内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3—5户;过渡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户。
3)抓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化经营层次。注重宣传培训,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强化农贸市场、超市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注册、包装、宣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年内2个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树立2个农业品牌。
4)抓市场建设,拓宽产业化经营空间。采取新建、改造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功能。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荐会、促销会,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5)抓资金投入,增强产业化经营后劲。抢抓中省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历史机遇,继续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力度;继续加强与金融部门特别是区信用联社的联系,增加贷款数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更多的企业落户我区。
18、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聚集经济发展后劲。
1)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坚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项目争取投资、以项目拉动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加快61个区级重点项目,特别是15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对目前还没有开工的项目,主动加强联系沟通,协助做好手续报批、征地拆迁、高压线迁改等工作,力争所有新建项目下半年全部开工建设。
2)积极策划储备项目。准确把握中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依托优势资源,做好项目谋划、筛选、论证和评估工作,催生和孵化一批大项目,尤其是产业类项目,不断优化充实项目储备库。重点做好多晶硅铸锭、步长制药二期、环保装备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达到可研报告深度以上项目滚动保持在30个以上。
19、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新规划的三个工业园区,主动出击找线索、引项目,重点抓好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的引进。对目前正在洽谈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大跟踪落实力度,力争尽快签约落户。同时,加大与省内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搜集掌握一批投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