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为推进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鼓励竞争,促进流动,精简冗员,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优秀人才成长,加速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科技创新和物质成果转化,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全面改革现行的以党政机关干部管理方式占主导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适应我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精简高效、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做法,建立一套适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机制健全,功能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特遇能升能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二、适用范围与对象

事业单位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适用范围与对象:纳入我省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其他事业单位及其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本意见不适用于我省受委托行使行政职能、依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人员。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推行以聘用制度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

1、推行以聘用制为基本内容的用人制度,打破干部职务、个人身份终身制,逐步解除固定的人事依附关系,建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新型人事关系。符合本意见规定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责、权、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考试考核的办法,鼓励职工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2、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逐步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各部门要在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单位、岗位的性质特点。探索研究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新进人员入手,在编制限额内逐步建立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规范进人的方式和程序,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切实把好人员进口关。

(二)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发展需要和各类岗位的特点,在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各类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工资待遇和任职条件,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把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1、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逐步实现总量控制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相相纵使的岗位管理。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竞争机制,把申报权给予个人,评审权赋予社会、聘任权归予单位,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自主设岗,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工作业绩,参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予以聘任。按照国际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有一定专业技术决定权的岗位,逐步推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准人控制。

2、推行职员制度,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相对应的事业单位一般行政职务设置。对管理岗位逐步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职员等级序列。

3、对工勤岗位实行岗位等级规范管理,要以明确各个岗位(等级)的职责、任务、工作内容和聘用条件为基础,逐步建立起适合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分类管理与聘用岗位等级管理的办法。

4、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考任、委任、公开选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对拟任用人员要实行任前公示制度。任用的班子成员。按照有关规定代表人负责制。要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离任审计,考核与审计结果要与待遇、任用、奖惩挂钩。

5、探索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要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制度,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单位可试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对特别优秀的高级人才可探索“人才共享”的用人方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有的人才,可领取两份或两份以上工资报酬。其成果按照人才与用人单位(某一单位或共享单位)签定的协议或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归属,鼓励和支持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以实现人才资源的科学化配置。

6、推行岗位管理制度。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身份界限,原有的干部、工人身份可作档案身份,不再作为上岗的条件。坚持在符合上岗条件的人员实行分开、公平、公正的双向选择,竞争、择优上岗。允许试岗,岗位试用期一般为3个月,非新进人员试岗不合格的,可实行待岗,待岗的时间一般为6至12个月,待岗期间要接受学习、转岗培训等,单位原则上应提供转岗机会。

(三)建立和健全聘期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和健全聘期管理制度,保证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1、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要按照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改革的要求,完善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将考核作为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和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量相结合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辞退、增资、晋职、奖惩等的依据。

2、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办理解聘、辞聘,单位和个人应事先沟通协商。通过解聘、辞聘,疏通人员出口渠道,增强聘用制度的活力,增强竞争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3、立和完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奖励和处分。要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使奖惩成为事业单位重要的激励约束手段,调动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接受公共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继续教育的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执业资格注册的依据之一,并进入本人的业务考试档案。建立职员教育制度,职员必须接受岗位资格和更新知识培训,培训结果作为上岗、晋升和考核的依据之一。建立工勤人员培训制度,工勤人员必须接受岗位技能和更新知识培训,培训结果作为上岗、晋升和考核的依据之一。事业单位要为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5、事业单位自身特点、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离退休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离退休政策,根据国务院发[*]104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

(四)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及发展需要,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支持强度,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财政定额(定项)补助的事业单位,实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搞活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一般情况下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员不减工资总额;经费自筹的事业单位,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积极探索试行工效挂钩的办法,凡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事业单位,可根据经济效益的增长按一定比例提取效益工资,并继续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统一规定的增资政策,原按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作为档案工资管理。转制为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

2、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在工资待遇上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给予倾斜。

3、建立优秀人才激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成绩的人员分别给予不同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津贴;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奖;对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发给年终一次性奖金。

4、探索按项目分配的政策和办法,把国家对单位的支持变成对项目的支持。

5、积极推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支持各地、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加大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探索的生产要素与分配的社现形式。允许并鼓励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取得合法收入。探索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风险挂钩的办法。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五)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事业单位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所需资金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一筹集,并随着职工工资的增长比例而增长。

(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是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的许多未聘人员为国家做出过积极贡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鉴于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党不健全完备,要在“以内部消化为主,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先挖渠,后放水”的原则指导下,通过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和转岗分流等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1、加快人才市场化配置进程,通过市场配置搞活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社会化、市场化。本着充实基层科技力量、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原则,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个体私营和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优惠条件,引导他们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与社会服务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既可通过调动、引进、辞职等方式进行,也可通过借用、兼职等方式实现,不受单位性质和个人身份、专业、性别的限制。

2、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对未聘人员要以单位部门和行业为基础,坚持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方式给予妥善安置。可依托技术、行业优势,通过开发服务项目或发展新的产业创办经济实体、转岗培训等方式进行安置;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引导鼓励分流人员面向基层、农村、企业和社区,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信息,帮助指导。

3、积极贯彻《四川省人事暂行办法》,建立完善人事制度。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应将职工个人档案整体移交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托管。省及市、州和县(区)所属事业单位未聘人员的档案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进行管理,并提供配套服务和择业指导,通过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在单位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调剂安置未聘人员。事业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开展未聘人员人事工作,认真履行自身承担的职责,按时发放未聘人员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组织开展未聘人员转岗技能培训,提供择业指导,帮助未聘人员实现择业上岗。

(七)推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和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应逐步从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实现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八)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人事争议仲裁,进行人事执法检查,加强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管理。

1、要抓紧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使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保障事业单位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将职工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工作优劣的结果作为其年度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体系。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岗位、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3、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要积极探索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问题,妥善处理好人事争议,尤其要及时妥善处理好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争议,消除化解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要尽快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渐进式、阶段性地推进,积极稳妥地分步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本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方法上,要注意与中央和省有关行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推进的重点相衔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改革措施,把改革逐步引向深入。在具体操作和时限安排上,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可按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或分期分批进行,一定要防止不顾条件的搞“一刀切”、“齐步走”,以确保改革的实际效果。

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试点阶段。*年继续深化成都、绵阳、遂宁、南充等地和高校、科研、卫生等部门的试点工作,注意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中小学和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尽快制定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上述地区、行业铺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

其它地区、部门都要选择确定好试点单位,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同时,结合本地、本部门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二)实施阶段。*年起,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逐步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五、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推行聘用合同制打破了过去的固定用人制度,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拉开了个人收入差距,实施分流安置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与编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职工的困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