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域乡村信息化建设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目标任务及建设重点
我市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市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三农”信息多媒体系统;建成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信息商务普及率达到100%;70%的行政村初步实现农村政务信息化;信息化示范企业(合作社)占到60%以上;全市农村互联网宽带用户比例达30%;基层农技站技术人员实现信息全覆盖;村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信息覆盖率达到60%。到2015年,全市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多终端、多层次的立体信息传播网络,成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及农村信息化水平,结合实际,我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方便实用的思路,以县区为单位,行政村为建设单元,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规模种养大户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具体实践中,要集中精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突破:
(一)加快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效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农村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开发整合与“三农”相关的信息,利用互联网、政府门户网站、电信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语音门户和商务领航等信息服务平台,多手段、多层次、多渠道扩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致富增收典型、农业实用技术、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事动态和创业就业等信息的传播,拓宽“三农”信息服务链。要借鉴或依托省内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所有为农服务信息,实现国内外信息资源与本地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完善“信息富农”数据库,努力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二)完善农村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实施“宽带入户”提升工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信息网络向“三农”覆盖。要结合农村新居建设,坚持城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和优化固定电话网、宽带网、移动网络系统,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促进光缆、移动网络向农村地区深入覆盖,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农村信息化需求。在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抓好农村电话和宽带入户率的普及提高。电信部门要通过与知名电脑供应商的合作,为农民提供优质廉价的品牌电脑及优惠的宽带接入,切实提高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为农村居民上网创造积极条件。今后凡农户新建住房,都要预留宽带接入端口。
(三)丰富农村信息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1.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点建设。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乡镇农技站建设在各行政村和乡镇科学设立“信息服务点”,为周边地区农民提供互联网信息查询、信息、信息打印和其他服务,使其成为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课堂和基地。通过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化的应用功能,广泛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切实解决好农村获取信息及服务渠道匮乏的实际问题。2.加快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阳光农廉网建设,通过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全市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逐步在全市乡(镇)、村推广面向基于宽带的视频监控应用系统、基层电子政务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使农村地区电子政务、综合治安、医疗、教育、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3.大力推进掌上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进农家活动。手机具有携带方便、信息传递快捷等特点,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手机上网已越来越普及、越便捷。电信部门要通过与知名手机生产商合作,面向农村推出不同档次、不同款式的智能手机,同时要加快服务模块的开发,围绕“三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通过手机终端为农民提供更快捷、更有效、更准确的信息服务。4.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以中心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站、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创建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以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农村创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务工青壮年劳力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信息应用示范户,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要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与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应用,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休闲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逐步开展农村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提高农村社区管理和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水平。利用号码百事通平台,设立农村信息服务热线,方便农民对农业科普知识的了解和咨询。利用“商务领航”中小企业信息平台,提高系列通信和信息服务应用能力,推动乡村企业、农产品基地商务运营、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创新,全面提升农村企业竞争力。5.加强对农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多渠道、全方位对农民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指导农民利用信息平台上网查询经济信息、科普知识,经济信息,了解农业知识,提高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大力推广网络教育,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各种科技文化知识,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实用信息技术的培训,造就一支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农业部门、电信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搞好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市里将抽调农业、经信、电信等相关部门成立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动员、推进、考核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在市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地区的工作推进和考核检查等工作。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在统一技术规程和建设内容的同时,结合经济基础和“三农”工作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和行政村可先行一步,设备配置标准适当提高;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可适当降低标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信息资源开发上,要与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相一致,信息内容紧扣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农民需要,体现区域特色。
(三)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按照“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双轮驱动、农民受益”的工作要求,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根据市协调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搞好整体推进。农业部门主要负责涉农信息的收集整理。电信部门主要负责网络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应用项目开发、技术支持和信息等工作。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对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了解情况,深入研究对策,及时协调解决。
(四)落实资金,确保成效。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信息化融资体制,不断增加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投资和项目,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开发,要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扶持鼓励种养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率先应用推广普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五)加强宣传,责任到位。各级农业部门、电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