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区新兴产业培育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30%以上;到201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以上;到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以上。2、创新能力:到2015年,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4%。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授权量占全区总量的比重达40%以上。加大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重大自主创新产品的培育力度,使我区部分新兴产业关键技术跻身国内先进水平。3、载体建设:到2015年,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内建成新兴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180万平方米,共建大学科技园1家,建设新兴产业创新中心3个,引进5家高端研发机构,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全区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4、人才队伍:到2015年,围绕新兴产业引进13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培养5名科技创业家,集聚“千人计划”创业人才8名,提高人力资源中高精尖人才的比重,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加快推动我区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本强区转变。
重点领域
1、新材料产业。以化学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为主要基地,以蓝星新材料、和成新材料、奥莱特新材料等企业为支撑,利用化工园和区内的上游产品原料优势,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产业带动性强的新型聚氨酯材料、高分子材料、液晶材料、钴粉、新型建材等延伸产业。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500亿元。2、节能环保产业。以经济开发区、中山科技园、雄州工业园为主要基地,以塞莱默、蓝深制泵、久鼎制冷等企业为支撑,在现有泵产业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水处理装备、工业节能产品、水环境监测装备、绿色建筑材料等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新装备、新产品,形成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泵类产品、水处理装备及其整体技术方案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向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高效节能新型建材等节能环保领域拓展,力争建成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3、生物(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以化学工业园为主要基地,以蓝星安迪苏、金城化学、制药厂等企业为支撑,重点发展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蛋氨酸等饲料添加剂及医药企业的原料药生产。以中山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基地,利用化工园上游产品原料优势,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研究、基因工程、生物诊断、创新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培育柯菲平药业、基蛋生物、长澳制药等骨干企业,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孵化器、加速器及中试区。以竹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突破,重点打造竹镇农业科技谷、马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龙袍现代循环农业园,形成“一谷四园”的生物农业发展格局。重点培育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农残生物降解)、生物肥料(菌剂)、生物饲料、农业生境控制与生物质资源利用等,提高生物农业的技术转移与集成能力。力争2015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4、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经济开发区、雄州工业园为主要基地,以迪威尔、煤机、大量数控等企业为支撑,充分发挥区内石油化工产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人才集聚优势,优化提升现有装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石油化工装备、矿山装备、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力争在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数控产业中心区。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主要任务
1、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将全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到相关街镇、园区,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约束功能,加强对相关街镇、园区发展新兴产业的引导,鼓励集聚、组团发展,形成优势突出、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明确相关街镇、园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强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位居全市前列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2、加快提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围绕新兴产业关键领域,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前沿,充分发挥创新型龙头企业、重点研究机构的作用,突破一批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学研成果转化。高标准提升创新载体功能,健全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政府服务“五大平台”,增强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承载功能。3、全力引进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按照培育和引进思路,抓好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导向和我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积极跟踪、策划推进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根据《市重点新兴产业招商对象和目标任务》(政办发〔〕2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各新兴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实施专业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龙头、关键项目。全力做好新兴产业在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确保项目按期投产达效。4、加速集聚各类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在招商选资的同时注重招才引智,把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作为主攻方向,重点依托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基地,加速集聚接轨国际领军型新兴产业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和高端人才团队。鼓励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招才引智,支持开展各级技术交流合作,提升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六、政策措施1、研究设立区专项资金对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被国家和省、市授予新兴产业基地(产业园)称号的园区,根据园区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规模,给予一定奖励。2、支持我区新兴产业企业建设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或积极参与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引导企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际)标准。3、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优先列入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明确专人跟踪服务、督查推进;同等条件下优先办理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环评审批、施工许可等手续。4、依据分类考核原则,建立健全包括新兴产业集聚度、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政府服务等内容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5、对我区新兴产业企业自主研发、制造并经用户使用的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经认定后给予奖励。6、对新兴产业领域中的专利建设,除按现有政策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外,对重大专利技术二次开发及产业化择优给予补助。对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建设,按高于现行政策标准给予奖励。(上述奖励政策细则另行制定)
创新机制
1、工作组织和推进机制。成立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组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协调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尽其力,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全区新兴产业有序有效发展。2、政策衔接和落实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区出台的“新兴产业发展15条”、“1+8”创业创新、“科技九条”等政策,建立并完善加快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与相关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紧密衔接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倾力打造以人才教育为引擎、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绿色环保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3、财政金融支持机制。现有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各类引导资金,优先用于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成果转化、创新研发平台、重大项目、产业基地建设和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支持和引导各类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和海外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重点工程项目,特别是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处于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4、专项分类考核机制。强化全区新兴产业统计工作,推动建立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准确反映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和工作成效。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分类评价考核体系和目标管理制度,出台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实施细则,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街镇、园区和区各有关部门,纳入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提高全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执行力。5、战略发展研究机制。加强我区新兴产业与国家及省、市有关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力度,力争获得更多的支持。根据上级部门对新兴产业政策的导向,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已确定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不定期进行修订。同时以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把握好当前和未来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心聚力做好我区新兴产业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