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业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办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江市《关于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府厅发号)精神,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支持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是根据《关于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开发区财政从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年资金规模为800万元,由财政在年初预算中安排,并根据资金调度情况分期拨付到经济发展局的资金管理专户。
第三条专项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城辖区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中小企业,以及符合《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总部设在城、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以及利用国内民间资本兴办
的民营企业。
第四条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资金安排项目采用评审制等办法确定。
第二章资金使用范围和扶持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二)中小企业贷款地方财政贴息;(三)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奖励;(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奖励;(五)开发区要求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贴息或借款三种扶持方式:奖励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贴息是根据项目贷款实际发生额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借款是为解决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后续贷款或资金有着落,又有资产抵押的企业而发放的“低率、优惠”的借款。
奖励原则上每个单位不超过500万元;
贴息原则上每个单位不超过100万元;
借款资金规模控制在500万元之内,期限确定为1至3月,按同期国有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利率的50%收取占用费。逾期未还的,按每日万分之三的比例加收滞纳金。逾期三个月未还的,财政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对抵押物进行处理用于偿还借款。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工作程序
第七条申报条件
凡申报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的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必须是符合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当年度开发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项目。
(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奖励项目的,必须是符合《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并经工商部门确认其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申报中小企业地方财政贴息贷款补助的,必须是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贷款。
(四)申报借款的企业,必须出具资金申请项目报告、开发区的批准文件、依法可抵押的商业土地或房产抵押证明及银行出具放贷时间的承诺证明。
第八条工作程序
(一)经济发展局根据我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编制“XX年度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使用计划”指南,报开发区批准后,向全区公开,并布置各中小企业申报。
(二)各中小企业按照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要求,按项目类型分别填写相关的《申请表》,上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靠招商局)。
(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将汇总的材料上报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牵头组织由监察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招商局等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审核。
(四)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将审核的项目材料报开发区管委会最后审定。
(五)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将开发区审定通过的项目资金拨付到相关企业。
第四章使用和管理监督
第条项目单位收到资金应与有关部门衔接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条项目单位收到奖励、贴息或借款后,应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处理。
第十一条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单位要在每年一月底前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报告本企业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每年二月底前将情况汇总报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第十二条建立检查制度。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会同监察审计局、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纠正。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检查的企业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章变更和处罚
第十三条资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时,需报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同意,并进行项目决算,将剩余资金如数逐级退回上缴财政。
第十四条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要进行账务核算。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单位和行政人员给予行政、经济处罚和通报,该项目单位今后五年内不得申报财政支持项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