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7月13日,我们工业经济考察组一行10人,利用三天时间,先后对哈市呼兰县利民开发区和阿城市的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对呼兰圣泰药业、人和木业和阿城西林钢铁集团、绿波房屋开发集团等企业的实地考察,并就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开阔了视野,学习了经验,增进了友谊。
一、基本情况
1、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概况和产业布局。
呼兰县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1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创办的省级开发区,现有面积40平方公里,入区企业210户,引进资金总额超过50亿元,形成固定资产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实现3.4亿元,出口创汇累计实现1.5亿美元,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之一。开发区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一是以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义利食品有限公司等28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骨干的资源型产业园区;二是以圣泰、济仁等23家高科技医药企业为骨干的医药科技园区;三是逐步形成了高等学府相对集中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区,目前已有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广厦学院等8家大学进区建校;四是房地产业开发及旅游产业已全面启动。目前有北辰集团、金马集团、志华集团等有实力的房地产业开发公司纷纷入区建设高标准的高级住宅小区,园区部分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
2、阿城经济概况与产业布局。
阿城市在我省67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位于榜首,在全国县(市)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占据120位。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4.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6亿元。是我省工业重镇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全市各类工业企业380余家。已形成食品、建材、机电、冶金、化纤、纺织为骨架的工业经济格局。拥有亚洲最大的自动化保护装置生产企业阿城继电器集团;国家大型化纤联合生产企业、共和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一的黑龙江龙涤集团;国内啤酒行业龙头企业青岛啤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东北地区白酒行业的排头兵企业玉泉酒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建材工业是阿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市内有25种矿产,地质储量达25亿立方米,建筑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泥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是我省的建材工业基地。以黑龙江(香港)岁宝热电公司为龙头的能源工业是阿城的新兴产业,为阿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阿城已有龙涤集团、克利华、阿继、睡宝热电4家上市公司。
二、存在的差距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近几年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虽然步伐较快,见到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市、县相比较,在思想解放、创造宽松环境加快发展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方面存在差距。
我们感到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解放思想的深度可以决定工业发展的速度,只有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才能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1、风险与发展同步,敢担风险求发展。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如何行使宏观管理职能,承担起发展一方经济的历史使命。敢于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求发展,是我们呼兰一行最大的体会。相比而言,由于我区背靠石油石化等大企业,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生活安逸,导致我们在工作中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与先进市县比较存在差距。呼兰县在发展经济中就突出了一个“敢”字。呼兰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也触及了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仅上半年就有600余封上访信、县主要领导直接批转的督办件就有141封。在为企业办理规划、用地等相关证照的过程中,县领导不怕罢官免职、被查入狱,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就敢于找任何领导,直到事情办成为止。县领导顶着诫免谈话的压力,继续大手笔的发展经济,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阿城市政府在龙涤集团与希腊艾玛集团合作建设1.2万吨粘胶长丝项目合作中,经过充分论证,认为可行就主动上门,盯住不放,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5300万元用于解决职工负担,赢得了10亿元的投资。
2、创新与速度同行,勇于创新求速度。创新是发展的不懈动力。呼兰县原来经济实力也不强,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大胆创新,辟建利民开发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兼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组成开发区的决策层,凡是开发区需要决策的事项不再游离于各层次的会议之中,只要开发区工委、管委决定的事项,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将凡是涉及开发区的政府职能都以授权的方式把职能延伸到开发区,快捷高效的办事体系,抢抓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利民开发区经过自主开发,滚动发展,2002年实现总产值30亿元,出口创汇1.5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形成了潜在的产业优势。阿城市在激活老企业工作中,突出体制创新,通过破产、租赁、嫁接、委托经营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盘活存量资产20亿元。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差距。
目前,各地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具体落实中,效果却大不一样。我们所考察的两市县,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做法上与我区相似,但具体运作中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1、抓载体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环境。我区在园区建设上对企业入驻和发展起到了一定吸引和促进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相比较,呼兰在工业园区硬环境建设上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在利民开发区只要企业入驻,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就在短时间内给予配套到位。甚至在有的企业未开工建设时,道路就已经修到厂区,最大限度的方便了企业的施工建设。呼兰与哈市交界处仅一桥相隔,土地价格每平方米就相差140元,巨大的差距,吸引了企业的入驻投资。目前,利民开发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今年将有50多个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建筑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开发区内塔吊林立,一派繁荣建设景象。
2、抓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满意的软环境。近年来,我区在服务企业方面,提出了“企业发展就是区域发展,服务企业就是发展经济”,“干部重要职责是服务,服务是干部主要职责”的新理念,这一点在决策层中已经变成了自觉行动,但是在落实执行层上还存在办事效率低和服务不到位现象。利民开发区在服务上就突出“快”。对入驻企业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对进区的企业,谁接待谁负责到底,本部门能办的马上办,8小时办不完的加班办,本部门办不了的出面协调办,不把困难留给企业。需要到省市办的手续由各对口业务部门无偿代办。企业开建时,由规划、土地、建设、基建等部门现场办公;项目投产时,由区内设立的企业服务局接手,常年为企业服务。开发区的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工作上从不分什么分内分外,在企业开工开业时,上百人在开发区食堂就餐,服务人员完全是机关干部。哈师大决定在利民开发区建校后,开发区管委会就承担了全部手续的办理工作,采取边办手续边建设的方式,紧用180天就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和6000名学生的迁入,创造了我省建设史上的奇迹。
3、改革项目收费,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阿城市在政策环境建设上,特别是在收费政策上操作性极强,给人的启发很大。阿城市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期间实行统一收费,将原按投资总额为计算依据,改为按每平方米为计算收费依据,现每平方米建筑工程累计收费100元。为鼓励投资者在新区和乡镇区域投资,特制订三个档次的优惠政策。即:城区为一档次;新区和较边远城区为二档次;乡镇区域为三档次。收费标准分别为:一档次100元/m2,二档次70元/m2,三档次50元/m2,各类项目建设收费原则上不再减免,但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由市发展计划局提出具体减免意见,报请市领导批准后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减免标准为投资亿元以上、对市域经济有支撑作用的项目,减免70%;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高科技、高税源、对市域经济有拉动作用的项目,减免50%;技资千万元以下、五百万元以上的生产项目和超千万元的非生产性项目,减免30%。同时,把41个部门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六项制度的具体承诺汇集成册,送到企业,并向社会公布,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走访调查的形式,监督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确保了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三)工业招商,盘活存量方面存在差距。
我区的工业招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的工作中却还显得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盘活存量,实行资产重组,资本经营是阿城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特点。他们把包袱变财富,从国有资本退出,实行强强联合、强弱兼并,资本运营效果显著。2000年阿城钢铁集团因管理和市场等问题,价值12亿元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市领导为盘活闲置资产,多次带队去西林钢铁集团,经双方协商,与西钢集团联合成功,现企业运营较好,每年为地方政府上缴税金5000万元。2000年引进青岛啤酒厂出资11000万元收购阿城啤酒厂,现企业年利税较收购前增加近500万元。引进投资1.4亿元的哈市仁皇药业生物工业园区项目,盘活了原阿城糖厂闲置场地40万平方米。
三、几点建议
我们通过对呼兰利民开发区和阿城工业经济等方面的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对我区下步工业发展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出建议如下:
1、未雨绸缪,抓好工业发展空间的拓展。
针对我区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应做到未雨绸缪,尽快谋划辟建一个规模大、设施完备的工业园区,为我区工业长远发展提供保证。一是搞好园区的选置。辟建新园区的位置建议在青龙山、开发区三角地带或龙凤镇区域规划建设;二是搞好园区的规划。新的园区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聘请有关专家为园区搞规划和论证;三是搞好园区土地的征用工作。在园区位置选定后,要借鉴利民开发区征用土地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实行土地预征制。
2、开拓创新,探索项目建设新途径。
我们应借鉴先进市县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通过改进项目审批方式等项工作,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一是建立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三级包保,即自企业入驻起,形成区级领导包保项目、部门领导推进项目、工作人员跟踪项目的项目推进体系,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改革项目审批方式。改革原有“一站式”办公的项目审批方式,逐步用“项目审批代办制”替代“一站式”办公,即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成立由经济计划局负责,相关职能部门指定专人参加的项目审批代办组,主要负责到市级对口部门协调办理相关项目审批手续。三是确定区级收费标准。区分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企业性质,对区级收费确定相对固定的标准,并对外公布,鼓励投资者在新区和镇域投资,确保区域内各工业园区均衡发展。
3、超常规运作,创建经济发展宽松环境。
充分把学到的先进经验与我区的实际相结合,采取超常规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我区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工业工作跨越式发展。一是利用组织和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进区的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区内执法部门到引资企业收费的,必须先请示主管领导,不许随意到企业检查、罚款、收费,由政府组织每年对区内执法部门进行一次测评,测评要邀请引资企业负责人参加,对分数低、反映差的部门领导采取罚款、诫免谈话等形式进行处罚;设立破坏环境公开举报电话;测评干部要吸收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提拔干部特别是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的干部要征求企业意见。二是实行限时服务制。对进区企业,谁接待的谁负责到底,本部门能办的马上办,8小时内办不完的加班办;对引资企业由相关部门负责办理合同、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工商、税务登记,材料齐全的,10日内必须完成。三是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建议在园区内设立企业服务局,项目入区时由第一责任人组织洽谈,谈成后由专人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企业开建时,由有关部门现场办公提供服务。项目技产后,由企业服务局接手,常年为企业提供市场预测,信息,代缴各类费用等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