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大技术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大技术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3月30日~4月1日,县政府办副主任孔双木率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赴连云港、徐州两地进行了学习考察。此次考察主要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中心建设等课题学习优秀地区的成功经验。期间,通过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形式,考察组一行耳闻目睹了两地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看到了差距,启迪了思路,收获不小,感受颇多。

一、两地工业经济基本情况

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连云港市经贸委和徐州市经贸委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介绍,深切感受到两地结合本地特色在技术创新、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先进方法。

1.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黄海之滨,全市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总人口468.8万。2005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3亿元。连云港市发挥技术进步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培养企业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目前,连云港市以医药和机电行业为主导产业,建立了“一站两中心”2个,分别是以康缘药业为主的中药医药中心、以716所为主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心;拥有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合的“产学研”联合机构50多家。从2004年起,连云港市通过市组织部牵头,组织“百名专家进企业”活动,邀请省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每年都要带领企业主要领导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企业注入巨大活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2.徐州市

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全市所辖五区六县,总人口1000多万。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销售收入1100亿元、财政收入145亿元,人均收入14000元。在全国城市200强评比中,徐州市排名35位;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中国品牌先进城市”等称号。

徐州市作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航者,拥有“一站两中心”55个,其中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产、学、研”联合平台10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1家,05年实现销售收入85.1亿元;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55个、省著名商标54个,有2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徐州市以医药、机械制造和建材行业为主导产业,其中国内机械制造业龙头徐工集团就座落在徐州市经济开发区。10多年来,徐州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实业工业“创业倍增”的战略方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化人才为依托,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二、两地技术创新的发展举措

纵观两地技术创新的发展,我们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调促进机制。两地都成立了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委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两地的技术尝新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贸委,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所辖区县、各有关部门把技术创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本职,顾全大局,互相支持,通力协作,形成了有力的工作促进机制,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工作。

2.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两地鼓励所辖范围内具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技术中心的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建立研究开发成果和效益挂钩的激励体制,鼓励产业关联度高、开发方向相近、具有地方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行业、区域共性技术中心,进行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开发。连云港市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资助;徐州市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助。

3.推动产学研联合向纵身发展。两地有关部门对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进行重点帮促,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在合作内容上由单一技术项目合作、短平快项目合作,逐步拓展为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共建技术中心的长期合作。

4.加快人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两地在引进人才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拓宽用人视野,以开放的用人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点引进技术创新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积极建设以素质教育为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形成有规模、结构合理、配套有序的人才培育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在使用人才方面,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创造宽松环境,促进人才的自身价值体现和事业的发展,鼓励技术要素入股和参加分配,对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奖励,从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几点建议

通过本次学习考察,连云港、徐州市两地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举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与这两地相比,我县工业起步迟,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差距较明显。两地工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我县具有借鉴意义,尤其对于直接服务于工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县发改局来说有着不少启示。为此,我们建议:

1.树立“服务至上”观念,切实帮助企业化解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学习连云港、徐州市两地的先进经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企业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来办,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法律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引导企业加快发展。

2.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入。运用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对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政府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3%以上,县级技术中心要达到1%以上。

3.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我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边缘,具有接受苏、锡、常及南京等城市辐射的地缘优势,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非常雄厚,如果这些科技资源能够很好地对接企业,必将有力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争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使我县企业能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及早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走产学研联合之路,把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产品早日转化成生产力,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工程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提升我县经济总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制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各类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中高级人才。二是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凡引进符合高淳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确保人员、编制、计划、户口的落实。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用、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三是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任务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

5.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品牌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直接表现,是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杆”。一是围绕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品牌。按照“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知名品牌”的方针,立足于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江苏省名牌产品,培育创建一批江苏质量管理奖“标杆”企业。二是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三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品牌。按照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突出特色蔬菜、特色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抓好龙头企业的品牌的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省、市品牌农副产品,重点在螃蟹等优质产品中发展中国名牌产品。三是围绕扩大出口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出口品牌。不断强化出口企业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境外商标及专利注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强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赴连云港、徐州市考察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