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阿勒泰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过去公路建设中欠帐较多,基础薄弱,公路发展相对缓慢。到2002年底,我区公路通车里程2985.5公里(不含兵团及林区道路),其中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212.85公里,全地区53个乡镇有2个不通油路,560个行政村有248个不通公路,不通公路行政村的比例高达44.28%。由于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公路经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02年开始,交通厅做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为阿勒泰地区的农村公路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2003年,阿勒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268万元,建设里程81.397公里,分布在地区境内四县一市11个乡,工程当年基本完工,解决了8.59万农牧民的出行问题。2004年,阿勒泰地区农村公路总投资11651.6万元,建设里程723.12公里,其中重点农村公路配套工程总投资5611.6万元,建设里程119.12公里,分为六个合同段(即哈巴河—阿舍勒铜矿第一、二合同段,青河县—阿热勒乡乔夏第三合同段,富蕴县—吐尔洪乡第四合同段,哈巴河—克孜喀英第五合同段,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省道318线第六合同段),根据设计评审和资金到位情况,地区交通局分别于4月8日和6月14日分两期组织进行招投标,以上工程除哈巴河—克孜喀英为跨年度工程,其余项目要求今年必须完工,目前已完成计划投资的95%。通达工程449公里,已完成计划投资的100%;通油工程155公里,已完成计划投资的100%。
2004年阿勒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超过了前20年农村公路投资的总和,公路建设覆盖全地区六县一市31个乡、121个行政村,沿线6万人口受益,这在阿勒泰地区公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今年农村公路完工后,地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将增加到1661.85公里,全地区53个乡镇有43个行政村通油路,380个行政村通公路,不通公路行政村的比例降至32.2%。
二、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今年阿勒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量和投资额巨大,特别是第一年组织实施“通达”、“通油”工程,战线遍布全地区六县一市,施工组织难度大,建设管理任务艰巨。为落实自治区提出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确保完成”的公路建设要求和公路局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地区交通局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明确工作分工,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地区交通局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总揽全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根据项目分布情况,下设招投标办公室和两个项目执行办公室。局长对公路建设全盘负责,三位副局长分别对重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乡村“通达”、“通油”工程项目及工程廉政建设情况具体负责。制定了通达通油工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行重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乡村“通达”、“通油”项目,以地区交通局执行办与各县市政府分工负责的形式进行协调管理。即由两个项目执行办分东西片区,负责所辖区域内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各县市政府具体负责乡村“通达”、“通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各县市都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对全县公路建设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下达给各乡镇。各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亲自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带头冲锋陷阵,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2、合理调配和使用施工技术力量
今年我区农村公路不论是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还是投资力度,都创历史新高,对现有的公路施工技术力量和管理队伍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先后组织各县市交通局局长和技术人员23人外出参加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质量监理、农村公路建设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施工中,合理调配使用技术管理人员,加大项目技术指导和管理力度,提高了工程的技术含量和建设质量。各县市还从土地、林业、城建等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充实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所需。
3、强化督导检查,狠抓进度和质量
按照“领导牵头、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我们将地区农村公路划分为两个管理片区,由局领导分片包干管理。全局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对各项工作进行责任目标分解,使局领导、各科室到机关工作人员人人身上有指标。建立了督查工作制、局领导每月例会工作制和工作通报制等各项制度,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和跟踪管理的力度。积极与地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办配合,通过召开工地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质量和进度中存在的问题。
4、规范技术标准,严格质量管理
在农村公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新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四项制度要求,从局领导、项目管理办、执行办、监理组到施工单位,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对所有重点农村公路严格按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双合同制,依法按合同管理。地区交通局负责督导的局领导,从项目一开工就与地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办人员一起巡回在各个工地,并将每次检查情况及时下发各个执行办,由执行办督促限期整改。各县市管理机构也在工作中随时进行自查整改,并将整改措施落实到每项工程和具体环节中,确保工程项目按规范施工。
5、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
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农村公路资金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帐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全部用于公路上。在工程实施中,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坚决按进度和质量验收合格后计量支付的方式支付工程资金,既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又增强了资金运作的透明度。
6、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今年,我们不断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制定了奖惩工作机制,在加大内部信息反馈的同时,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阿勒泰报》社联办“大交通”专栏,在地区电视台联合设立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抓典型、搞示范,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整体健康推进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注重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抓好典型,带动全局。青河县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全年无霜期短,施工条件恶劣,在今年承建的近百公里的通达工程中,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前期工作中早部署、早准备,按照施工管理程序组织实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不仅在全地区率先完成了建设任务,而且在施工质量和进度上为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树立了样板。7月底,地区交通局组织各县市交通局进行现场观摩,组织交流经验,并从年初自治区交通厅奖励的项目资金库中拿出500万元对青河县进行项目奖励,在全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激发了各县市争先创优的意识。
哈巴河县为营造公路建设氛围,将2004年确定为“农村道路建设年”,实行农村公路建设县、乡、村“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政协书记为副组长的道路建设领导小组,从国土资源、畜牧、环保、林业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投入工作。采取县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对所属的六个乡镇全部分派了领导,并将此项工作与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奖罚相挂钩。实行农村公路建设“一事一议”,凡是各乡镇积极性高、村民态度积极、劳动热情高的,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凡征用农牧民人工草场、耕地的,按国家政策由县财政按规定予以补偿,仅此一项,需补贴资金50多万元。积极发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投工投劳,近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3000多人次义务奉献6天时间,整修通达通油工程路肩边沟,农牧民投工投劳已超过去4000余人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县掀起了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大搞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在全地区做出了表率。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地区交通局将于十月初在哈巴河县召开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以此推进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进程。
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农村公路
1、阿勒泰地区是一个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地区,据统计本级财政自给率:地区仅为15.27%,阿勒泰市20.63%、布尔津县21.42%、哈巴河县15.3%、吉木乃县7.03%、福海县26.88%、富蕴县24.74%、青河县6.64%。因此,配套项目的配套资金筹集非常困难。
2、目前,布尔津县、青河县、福海县、吉木乃县的县乡公路项目已改造完毕。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富蕴县未改造的项目中大部分路况较好,经过合理养护后还可以维持运行。各县(市)由于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因此对可以维持通行路段的改造工作,均不积极。
3、富蕴县至库尔特乡的道路,由自治区公路科研所设计,路面设计为沥青表处,没有水稳。通过对原G216线路况的对比了解,我们认为原设计不适合此路线。现在该段公路砂石路面已建成两年多,路基及构造物良好,但因通行的车辆吨位太大,路面破坏严重,以每公里500元的养护费完成路面养护工作,资金明显不足。
4、地区的农牧场现在已交属地区各县市,成为乡级单位。但是通往农牧场的道路都是当年投工投劳修建的,道路的等级、质量均不符合行车要求,能否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如:距离S318线32公里的地区一农场,路面坑洼、部分线型差,影响行车安全;距离G216线5公里的地区二牧场,路基、路面损坏严重不利行车。
(二)乡村“通达”、“通油”工程
一、原来是普查中不通公路的行政村,由于实行牧民定居或者重新规划等原因,出现村庄迁移、地名更改、里程改变现象。而厅计划是根据99年普查清况下达的,致使部分改变的不通公路行政村公路无法建设。
二、“通达工程”资金由于是同债资金,不能调剂使用,按照今年的建设情况看“通达”资金,绝大多数可以调剂出一些资金用在资金不足的“通油工程”中,但是同债资金要审计,这样就束缚了手脚,什么资金只能用在什么项目上。
三、普查中的一些问题,几个互相串连的行政村两头不通路,中间去因为能走车,便成了通公路。修了两头中间放下一段自然路,要不要修?后一个普查中没有,就只有放下来不修,老百姓不理解,乡村干部也不理解。
针对以上问题,各县市在今年的多次会议上提出,“通达”项目要实事求是的修建,不能硬套几年前的普查,而不顾项目眼前的实际,不通公路,哪里需要修路,乡村的老百姓最清楚,各县市最了解,不是办公室的几张图便能反映出来的,希望将不通公路行政村计划切块交给各县市,县市在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中进行调剂使用,将“通达”“通油”项目打捆进行建设,计划中的通达里程完成不减少,还可以调剂出余资金,补充通油项目缺口资金。1、第一次公路普查已历时四年时间,由于部分村庄迁移、分村、合并、牧民定居等原因形成新的行政村,在过去普查中没有标注,成为交通厅计划的盲区。
2、公路普查中遗漏了很多行政村,原公路普查里程为1921.4公里,到2003年地区进行公路规划重新调查发现,不通公路行政村里程为3658公里,多出了1736.6公里。
3、普查中行政村村名有误,由于村名多为当地民族用语,翻译中多有口误。如:福海县布尔勒克村,在普查中名为布尔勒在;青河县哈拉哈什村,在普查中名为喀拉尕什村;库尔木特村变为库尔美勒特村。
4、原普查认定为通公路的行政村公路,实际只是一些汽车能够通行,或者农牧民修了些边沟,建了几道简易石涵或木制涵洞的道路。现在我们要在此类路段修建“通油工程”,以每公里10万元补助加上地方自筹的2万元资金,根本难以完成。而2004年福海县在此类路段上修建“通油工程”,建设资金达到每公里13.5万元,每公里自筹3.5万元。但其作为“通油工程”的路段还不是最差的。
5、不通公路行政村的里程误差较大,有些行政村普查里程比实际的少几公里或十几公里。还有同一线路上的行政村重复同一里程的现象。今年厅下达计划的里程中有很多计划里程与实际不相符。
七、今后的工作建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配套项目
对于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富蕴县的一些只是局部地段损坏,还能够通行几年的县乡公路,采取全部罩面、局部补强的方式,这样既节约资金,又完成了改造。经测算,每公里15—20万元补助即可完成建设。
(二)乡村“通达”、“通油”工程
1、一些村庄因为合并、分村、牧民定居形成新的行政村,是否可以在交通厅计划的基础上调整。
2、交通部要求农村公路通油率达到40%,根据我区的现状,目前通油率还达不到10%,地区交通局计划在2005年以每个县(市)“通油”100公里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公路“通油工程”建设。建议对一些尚未修建的不通达道路,以每公里15万元补助进行“通油”。
3、建议对2004年已建“通达工程”项目中,交通量大、村庄比较集中的路段进行“通油”。
地区交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