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

依据政策抓改革把握方向促发展

牌洲湾镇是嘉鱼县的一个农业大镇,是湖北省第二届楚天明星镇、咸宁市××年农村工作先进镇。全镇辖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一个省级乡村工业园区,总人口万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近两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号、号和县委号、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作法,

一精减党政机构,加强编制管理。

我们按照上级改革要求,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压缩机构编制,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加强编制管理,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一是实行归类合并,精减内设机构。改革前,我镇机关机构设置小而全,共有个办公室,可谓兵多将广,庙多和尚多。在改革中,我们从精减内设机构入手,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归并设立了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和直属财政所共个内设机构。每个办公室设主任名,副主任名,干事名,主任和副主任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产生,干事在镇其他机关干部中通过竞争上岗产生。在精减机构的基础上,我们明确和规范了三办一所的职责和任务。

二是实行交叉任职,精减领导班子职数。我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设党委委员职数名,其中,党委书记兼任镇长名,副书记名,一名担任人大主席,一名兼任纪委书记,一名兼任常务副镇长,党委委员兼任副镇长名,其他名委员分别兼任人武部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政班子成员比原来的人减少了人,撤销镇政协联络组,指定一名同志协调政协工作。

三是实行定编定员定岗,严控机关编制。我镇属一类乡镇,镇机关人员定编人,为了确保不超编制,我们采取多种办法分流人员:一是对镇机关临时工实行一次性买断清退。按照按工龄多少,每工作一年支付其本人一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的办法,先后清退买断由机关自收自支临时工人(机关人,财政所人)。二是实行到龄离岗退养。对男年满岁,女年满岁的名镇机关干部实行离岗退养。三是鼓励干部到企业应聘和创办实体。正科级助理罗江山应聘担任咸宁市公路处横沟桥沥青油库总经理,年薪达万元,副科级干部刘伟到武汉自办经济实体;四是鼓励自谋职业。副科级干部杨厚安发挥自身特长,到学校应聘担任教师;五是选派加强基础。我镇选派名正镇级干部殷衍槐到村任支部书记。通过分流,到目前为止,镇机关在编人员人(含病休人,请长假人分流人,安排外出驻点招商引资人),实际在岗只有人。此外,我镇还按照“公开化、实名制”的要求,推行“编制到人,一人一编一卡”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转变站所性质,转换运作机制。

按照省委、市委的改革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取向,从改革“七站八所”的管理体制入手,转换机制,理顺关系,建立起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养人”向“养事”转变。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对原镇属事业单位即“七站八所”进行了“撤、并、转”。撤消了建设站、国土管理所、农机站、渔政站等四个站所;把计生办并入到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经管站并入到财政所,水利站并入到堤防段;将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电视服务站成建制转为农技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和广电服务中心,五个服务中心全部改过去的事业单位为企业实体,取消事业编制和人头经费,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二是确定中心性质。依照县委的有关精神,我们将农技、畜牧、文体和计生服务中心改制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工商部门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对于广电服务中心,根据其资产和业务的特殊性改制为国有企业,但不具有一级独立法人资格,由县广播局实行派驻管理。

三是明晰服务职能。改制后,我们按照“执法职能在县、服务职能在镇”的总体要求,将中心原来承担的行业管理和执法职能收回,移交到县主管部门,只保留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职能。在强化各中心公益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经营性服务,使其谋求自身更大发展。镇政府对农技、畜牧、计生、文体四个服务中心进行行政管理和合同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执法监督、人员教育培训和资质管理。广电服务中心实行派驻管理,由县广电局对其进行行政管理,镇政府予以监督和协管。

四是清理原有资产。由镇政府牵头,会同县主管局组织专班对服务中心的债权债务、资产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定。在此基础上,农技、畜牧、文体、计生等四个服务中心按照“享有原债权、(承担原债务”的要求,实行“债权债务同走”。中心所有的资产和债权属于集体所有,中心处置资产需报经原产权单位批准同意,处置资产收益优先用于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和偿还债务。

(三)置换人员身份,稳定专业队伍。

人员是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改革的目的,既要减员,更要增效。为此,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置换身份,分流富余人员,把服务中心的人员包袱减到最小化;另一方面,定岗竞聘,落实保障举措,促进了农村科技服务队伍的进一步优化和相对稳定。

一是整体转换身份。改革前,各站所职工全部由县主管局调派和分配,职工身份分为三六九等,有的为在编的干部或工人,有的是主管局内招的合同工,有的是站所自聘的临时工,身份不同,待遇不一。改革后,服务中心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人员档案资料全部移交到县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用人实行自主聘用,由中心与被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职工模式管理,人人身份都平等一样。

二是设置公益岗位。根据我镇的人口、耕地等实际情况,我们在全镇设置公益性岗位个,其中农技服务定岗人,计生服务定岗人,畜牧服务定岗人(包括防检监督员人),文体服务定岗人,广电服务定岗人。

三是全员竞争上岗。定岗后,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打破财政编制、自收自支编制的界线,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中心与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一年一聘。为提高竞岗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对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实行资质准入制度,技术人员凭行业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上岗,无资质认定证书的不得上岗。今年下半年,我们与行业主管部门一起组织进行了各服务中心的竞争上岗,目前名具有行业资质的服务人员已全部到岗。服务中心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通过选举或考核产生。畜牧服务中心名有资质证书的人员竞聘个岗位,在此基础上,通过主管局和镇政府联合组织专班考核,由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金维高出任中心主任,担任中心法人代表。

四是分流富余人员。五个站所原有职工人,定岗后有人需要分流。对此,我们本着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的原则,以资金补偿、内部调整等办法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广电服务中心对落聘的名员工根据工龄按每年元的标准进行买断分流。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我们将原“七站八所”在编人员统一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已参保人员的单位欠缴保费和这次应保未保人员的单位应交保费,全部由县财政一次性补交到××年月日。××年以后,公投部分由各服务中心负责交纳。此举彻底解决了乡镇事业单位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解除了农村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改革服务方式,创新养事机制。

通过改革,农村公益事业实现了“管办分离”,行业管理职责属于县主管局,镇政府是作为责任主体,承担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为真正把公益事业办好办实,我们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明确主体定责任。我们对农技、畜牧兽医、计生、文体四个服务中心实行委托服务形式,镇政府对其进行合同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执法监督、人员教育培训和资质管理。广电服务中心实行派驻管理。

二是因地制宜定项目。每年年初,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农村公益事业各行业年度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确定本年度的公益事业常规性服务项目。遇有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与县行业主管部门一道制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镇政府针对服务事项,以委托服务制的形式与服务中心签订养事合同,并负责监督确保服务事项优质高效落实到位。

三是财政出钱定经费。为保证养事经费的稳定、充裕,我们将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分解落实到具体服务项目。农技服务按照亩平元标准预算经费;畜牧服务按照每农户元标准预算经费,另外再按每人每年元标准预算名防检监督员经费;文体服务按照人平元标准预算经费;计生服务按全镇育龄妇女人平元标准,加已婚育龄妇女三查对象每人次元标准预算经费;广电服务中心按每户元预算补助事业经费。今年,全镇共预算养事经费万元,比改革前增加了元,增长,确保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

四是合同管理定目标。改革后,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由“养人”变为“养事”。我们按照改革要求,建立健全了“以钱养事”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真正把农村公益服务落到实处。每年年初,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农村公益事业各行业年度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确定本年度的公益事业常规性服务项目,与各服务中心签订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政府购买合同。合同内容要求做到“六个清楚”,即服务项目清楚、工作责任清楚、标准标的清楚、资金投入及拔付方式清楚、违约责任清楚、合同考核兑现办法清楚。对临时性、突发性的公益性项目,由镇政府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与县行业主管部门一道制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后委托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根据合同,我们对服务中心开展的公益事业服务进行目标责任管理,以事项多少定支出,以考核结果定报酬,以办事质量定奖惩,实行钱随事走,以钱养事。如:今年我们与文体服务中心签订养事合同,由镇政府拨付万元养事经费,规定了文体服务中心的职能目标和工作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目前中心已创作戏曲作品件,编排两台节目演出场次,开展戏曲培训两期多人次,发展文化中心户户,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五是监督考核定结算。我们按照《嘉鱼县农村公益事业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对各服务中心的养事合同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管理,每年与主管局一起,对项目完成情况组织进行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半年考核主要考查工作进展,通过考核情况适时加以督办。年终考核与经费挂钩,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群众评议等方式进行,实行百分制评分,其中群众评议占分。考核结果以服务对象签字卡、服务单位签字卡和镇社会事业办签字卡等“三卡”管理情况为准。我们将公益事业养事经费按照县里的规,按月拔付,预留资金作为年终考核结算。

二、主要成效

一从体制上消除了机构臃肿的弊端。无论是党政机构设置,还是事业单位的撤销转制,都打破了旧有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解决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体制性弊端。特别是从体制上切断了伸向农民的手,初步建立了预防和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二从机制上增强了基层综合服务功能。改革后,由于实行“以钱养事”,把竞争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引入农村公益性服务领域,服务人员由原来依赖财政拨款和收费变为依靠发挥自身专长,参于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使农村公益性服务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事有人干。人员竞争上岗,使有本事、有技术的人留了下来,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镇农技服务中心推行承诺服务和挂牌上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今年已按合同要求印发病虫害情报及防治技术简报期万多份,推广了蔬菜、水稻、玉米等多个新品种和万亩水稻直播、亩稻鸭共生、亩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并举办了期技术培训班,把农业技术服务落到了实处。计生服务中心的两名医生一改过去的足不出户、坐堂问诊为下村组巡回诊治、送医上门,今年已开展重点服务对象“三查”达多人次,受到广大农村育龄妇女的好评。二是有钱办事。财政增加公益性事业经费,“以钱养事”的资金得到落实,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也明显提高。广电服务中心现有4名职工,承担过去9人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增大了,但由于企业负担减轻了,职工工资收入比改革前增加了。三是有章理事。公益性服务实行合同管理,钱随事走,以钱养事。转制的单位资产不搞简单处置,由转制后的企业使用,政府负责监管,保证资产不流失,保值增值,公益性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形成了“政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得到切实加强,为农服务质量得到切实提高,服务人员收入得到切实保障”的三赢局面。

三更新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通过改革,各中心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公益事业服务开始由指令性向竞争性转变,服务中心在认真履行合同的同时,积极主动拓宽服务渠道,公益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变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今年的禽流感和猪口蹄疫防治工作中,反应快捷,不漏一村一户,分别注射猪口蹄疫苗万头,禽流感疫苗羽。

四转变了政府职能。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能,规范了机关机构设置,落实了干部工作责任制。政府职能由过去的主要是“催粮、催钱、要命”开始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加强对农村的公益性服务上来。今年,镇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为个村新修乡村水泥公路公里,建立了个改厕示范村改厕户;通过招商引资,个投资分别逾千万元的项目先后落户我镇,开工投产。,

五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改革规范了干部的行政行为,增强了基层工作透明度,减少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的磨擦和矛盾,从制度上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过去农民反映“服务就是收费”,现在是财政负担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经费,“群众签字,政府卖单”,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得到了加强,农民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实现了农民满意、政府满意、业务部门满意、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依据政策抓改革,把握方向促发展。一年多的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公益事业通过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得到了稳步发展,满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一阶段,我们将对服务中心的养事机制进一步予以规范和完善,促进我镇农村公益事业稳步发展,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