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好先行作法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xx,古称xx,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有积淀深厚的优秀文化,更有筑路架桥、导河设渡的传统美德。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导型基础工程,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具体实施,各行各业支援,群众踊跃参战,交通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在全省一路领先,创造了10项全省第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88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新增里程15626公里,干线公路1125公里,高速公里程达到217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63.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公路总里程86.6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总里程15.78%;公路晴雨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里程96.7%;公路绿化里程占总里程86.7%。全市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干线公路为支撑,地方公路为网络的交通大格局。
在交通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在交通部和省厅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管,结合xx实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做法和体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确立全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路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公路、基本通油路。进入新世纪,在省交通厅特别是xxx厅长的关怀支持和精心策划下,xx市提出争先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公路发展上实施四大理念创新:
一是提出“三网并重”,率先在全省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的新目标。具体目标体系为“出省赴并高速化,市县之间二级化,农村公路网络化,公路管理智能化,市区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同时对公路网密度、高等级公路比重、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公路管理信息化程度提出具体要求。经几年努力,交通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基本达到计划,各项建设指标在建设中略有调高。应该说,率先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为xx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xx经济在全省争先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
二是提出“人性化建设小康社会交通”的新思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迅速调整公路发展指导思想,适时提出“人性化建设小康社会交通”的发展理念。具体就是在拟定规划、组织实施中,根据GDP每上升1个百分点,交通客运量就要上升0.7个百分点,货运量就要上升0.4到0.5个百分点。动态化的设计规划公路交通发展。将公路交通发展纳入小康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经济发展和公路发展两个指标一起定,两个任务一起下,并将公路交通发展,列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三是确立建设是发展,养管也是发展的新观念。我们明确提出,修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养管,是巩固和提高生产力。摒弃重建设轻养管的旧观念,倡导建、养、管并重的新思维。养管不仅出政绩,养管更重要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属于节约型建设。认识是行为的先导,通过对养管新观念的认同,养管工作真正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市、县纷纷出台规范性文件,各级领导以公路养管为己任,将公路养护管理放在心上,拿在了手上。
四是提出“公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的新概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市委、市政府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公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强化了现有公路的养管工作,两年鏖战,在全省第一家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通客运班车。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公路的效应也进一步得到释放,正如国家交通部李盛霖部长讲的那样,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我们说,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动员群众和人、财、物的管理,又极大地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二、坚持管理创新,用科学管理全面助推和谐交通
在管理上,我们主要抓了建前、建中、建后三个管理环节,为建设和谐交通、和谐公路保驾护航。
1、建前创造良好、宽松的建设环境,确保公路建设一路绿灯,水到渠成
公路开工建设前,我们提出管理提前的观点,管理提前了,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用低成本或零成本换取较大的养管效益。工程未动,管理先到。在xx高速xx段建设中,在国道xx线、xx线改建中,在县际油路建设中,在地方公路xx公路建设中,我们都采用开工前路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首先进入的办法,沿线张贴布告,标定建设红线,清除障碍建筑等。同时,在市政府的协调下,交通、公路部门和地方政府签订建设协议书,公路路基路面建设归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公路施工环境、红线内土地使用手续、附着物清理、地方材料定价以及建设后的环保等,由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十五”期间是xx公路建设的最佳发展时期,没有因施工环境不良而影响施工的。
2、建设中强调制度管理,确保工程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建设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对此后的养管工作产生极大影响,抓建设质量,也是我们管理工作提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与此同时,建设中我们还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标准,提高施工质量,以建促养、以建保养搞工程。我们把系统论、控制论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从而使侯运高速,建成了全路最佳路段;干线公路改造的237公里县际油路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实现了“三年不小修,五年不中修,八年不大修”的预期目标;全市农村公路,也基本上达到“近期高起点,中期不落后,长期好改造”的建设标准。科学的质量管理,将明显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设后政府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确保养管工作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公路养管,业务性很强,专业性也很强,政府不能过多的指手划脚,但我们认为,需要政府出面的,政府不仅要管,而且要进一步管好。近年来,我们连续出台了10余个规范性文件,对公路养管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这些文件明确了管理权限、职责、环境和资金筹措。如明文规定,高速公路施工营业税返还地方,用于地方公路建养管;中央财政返还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提取一部分用于地方公路建养管;县(市、区)政府每年从一般财政预算中列入不少于1%的资金用于地方公路建养管。市政府专门下发《农村公路养管办法》,使农村公路真正实现有人养、有钱养、养得好;下发《整治公路沿线环境日常性工作管理办法》,发动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和沿线群众共同治理脏乱差现象,使全市干线公路面貌焕然一新。
三、创新完善养护机制,从根本上保证养管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养护机制健全与否,是公路养管实现规范化、长效化的根本。几年来,我们坚持养管机制创新,在公路养管上大力实施“643”工程,使公路养管工作步入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
“643”工程,就是高速公路养管“六化”,干线公路养管“四创新”和农村公路养管“三种模式”。
在高速公路养管中,坚持以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安全畅通、快捷方便、环境优美、舒适悦目为目标,基本实现“六化”:日常维修保养和专项大修工程实行管养分离,逐步推行市场化;坚持用数据指导生产,实现养护科学化;加强养护基础管理和预防性养护,划分为责任路段,实现日常养护制度化;依托管理处建立维修保养作业队伍,实现维修保养专业化;从施工现场管理入手,严格专项工程管理,实现运作规范化;实施精品养护战略,实现养护工作标准化。
在干线公路养管中,推行“四创新”:一是养护机制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体现人性化要求,不断加大对薄弱路段的治理力度,大力推进传统养护向大养护的转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把部门行为和政府行为、行业行为、社会行为结合起来;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养护,创建安全公路、文明公路、绿色公路、科技公路。二是养护手段创新。组建了养护中心,变指令性管理为合同管理,大力推行路面养护专业化,探索养护招投标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养护管理活力。还建起了13个机械化养护中心,装备了一大批先进养护机具,养护作业半径覆盖全分局,机械化养护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养护管理创新。遵循养护规律,总结和推行了路基养护、路面养护、全面养护和冬季养护“四阶段”模式,全面实现了日常养护、预防性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的完美结合。在每一个阶段又按照调查落实——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检查考核——表彰奖励“六程序”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养护招投标制和路面跨区域性养护,实行了“养护成本浮动制”,每阶段先期下达30%费用,其余70%与完成情况挂钩,加强了投资预控和资金监管,调动了养路员工的积极性。养护工程管理狠抓“双目标控制”,不仅工程质量要达到优良标准,还必须杜绝亏损。在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方面,开发出“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软件,形成了纵横结合、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立体型综合管理系统。四是养护科技创新。在土工合同材料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TST弹塑体处理桥梁伸缩缝的应用和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更新方面取得了成果,并加快了沥青路面冬季补坑槽新技术、沥青混凝土掺入聚脂纤维材料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了路基培植自然草皮,变革传统的路基养护方式,形成相对稳定的草种群,对保护路基稳定具有理想作用。发动养路工积极进行技术攻关,先后研制出综合养护车、红外线沥青路面修补仪、扫路机等一大批养护工具,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使过去又脏又累的养路工形象得以改观。五是创新服务理念。路面养护在治理薄弱路段上下功夫,提高路面平整度,及时处理暗坑和桥头跳车,体现公路的舒适性;建设和养护相结合,建设辐射全市的“8”字小循环、“8”字大循环,“P”字型绿色通道,体现公路愉悦性;在工程设计理念上寻突破,体现公路的安全性;在行车服务区的构建、服务点的规划上做文章,体现公路的人性化。
在农村公路养管中,根据各县(市、区)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殊性、财政收入的不平衡性、路况好坏的不一致性等因素,提出多种养管机制共存模式。即以xx县为代表“三位一体”模式。“县上统揽,乡镇全管,部门指导”,按照“行政领导统一,标准质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检查评比统一,资金等级筹措”的办法,实现了“县、乡、村道路一体区域化、养管队伍专业经常化、养护质量规范标准化、路政管理法制化”。以xx为代表的“分级管理”模式,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通过政府领导、部门指导,采取“以人员定路段,以路段定标准,以标准定报酬,以考核定奖惩”的办法,确保了有路必修和有人养、有钱养。还有以夏县为代表的专业养护和家庭养护相结合的模式,即县乡村公路路基日常养护通过招标承包给沿途家庭,交通部门采取月初下任务,月底抓检查,一季一评比,年初末位淘汰;路面工程维修成立了养护中心进行专业养护,实行项目预算审批,验收评定检查,基本形成了市场化养管。这三种模式,是从农村公路的养护的实际中探索形成的,为保证农村公路的畅通运行,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良好的养管打造出xx公路的品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产生多重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路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了,而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在基本完成全市各级公路网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公路养管工作,产生出各种“环境效应”,从而进一步推进了xx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发挥出公路对农业、旅游业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带动作用。
高速路的养管,以时代进步的要求和顾客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并形成了一支科学、高效、精干的养管队伍,具有誓创精细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管理观,依法行政的形象观,以车为本的服务观。这种管护,使路网作用能充分发挥,顾客满意度不断提升,促进了和谐交通的建设,使xx市的投资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干线路的养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创造出多种公路环境效应,全方位提升了公路服务水平。一是优化了公路服务环境。加大投入,连续开展“百里油路大会战”,每年延伸二级路里程120公里。对原有公路加强养护,使路基达标,路面恢复,做到路面无一处坑槽,路基无一处不达标,村镇无一处不治理,桥头无一处跳车,设施无一处残缺等。五年新增文明路330公里,达到路基标准、路面整洁、平坦如砥、路树成行、绿草如茵,充分展示了“畅、新、洁、绿、美”的特色,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较好地实现了公路功能性与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优化了公路的服务环境。二是优化了公路安全环境。“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建设“平安大道”、“安全公路”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根据交通事故数据及成因,确定适合本地的公路安全综合性处治技术与措施,健全防护设施,提高行车安全系数和通行能力,减少了事故隐患,同时,实现五年消灭危桥的目标。对养护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层层设防,全力创造安全生产环境。三是优化了公路执法环境。在维修好路产路权的基础上,努力提供文明热情的执法服务。在超限运输治理方面,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证了道路安全和运输安全。四是优化了公路生态环境。我们在公路建设中把保护环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绿化美化与主体工程一并设计,修筑绿化平台,优选绿化苗木,提高绿化标准,每修一条路,就出现一条“绿色长廊”。新增绿化里程428.6公里,共培植自然草皮800公里,五年完成文明路650公里。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也注重环保,受到沿线群众的好评。
农村公路的养护,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拉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先导性工程的地位和作用,为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了时代的新风尚、新风貌、新气象。
公路养管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延伸的公路里程为我们提出的重要的课题。我们在公路养管中,对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我们将再接再励,不断努力,发挥优良,弥补不足,把xx公路的品牌打造得更响、更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