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基础教育发展汇报材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基础教育发展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局基础教育发展汇报材料

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的通知(粤财办明电[2009]3号)要求,我区对全区的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区属市辖区,20*年市区中小学划归市教育局直管后,只辖*区8个镇及一个开发试验区的农村中小学。现有中小学190所(含民办学校9所),学生100907人,其中普通完中6所,职中1所,在校高职中学生7588人,初级中学15所,学生26722人,小学168所,学生66197人(含民办学校9所,学生3572)。全区现有教职工4595人。

我区于*年建区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工作,*年实现了茂名市第一个“普九”达标县(区),正式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验收,*年至今,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的教育事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1、“五率”保持年年达标,“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十多年来,我区重视抓“普九”工作,建立了“区、镇、校”防流控流工作责任制。局长室与局分管领导、有关股室和各学校狠抓防流控流工作,建立了“普九”“防流控流”责任制,层层抓落实,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防流控流效果显著。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防流巩固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辍学流失率每年控制在2%以下,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7.9%以上。

2、“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我区撤销镇级教育管理机构后,全区中小学由区教育局统一规划管理,面上小学由区教育局委托各镇中心校管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录用试教教师、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晋升等工作,由区教育、人事等部门统一管理。我区初中、小学校长全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加强管理,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原则上三年聘任一次。全区教职工工资,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列入区财政预算,由区财政局通过银行,按月足额拨入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工资帐户,没有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教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对此举措,广大教职工表示满意。

3、重视“改危”、“改薄”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我区中小学校危房多,设备差,底子薄。近几年,全区大力“改危”、“改薄”,重点攻坚,成效显著。2002年,我区改造老区学校5所,新建面积7150平方米,投入资金280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150万元,区投入42万元,镇投入15万元,捐、集资金73万元。2009年,我区获省专项资金改造老区学校5所,新建面积8176平方米,投入资金310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150万元,区投入310万元,镇投入18万元,捐、集资金87万元,这些学校已全部交付使用。2009年,我区列入省扶持改造老区学校7所,在建面积11096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536万元,其中省210万元,区50万元,捐、集资金276万元,其中1所已建好交付使用,其余6所正在建设中,计划近期交付使用。另外,今年市扶持改造老区学校3所,每所补助资金20万元,正在建设中。2009年以来,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及群众捐、集资资金投入学校建设累计已达4000多万元。其中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特危学校进行改造,2009年投入420万元,2009年已投入314.5万元。新建、续建教学楼、教师住宅楼17幢,总面积30000多平方米,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4、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教育扶贫资金得到落实。我区积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区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在教育扶贫工程中,区委、区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大的现实意义,迅速组织力量,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省安排的教育扶贫资金,区、镇、村有关部门层层审核,将扶贫资金落实到最困难的家庭,保证其子女能享受义务教育。

2002年以来,省每年安排我区教育扶贫资金200多万元,扶贫对象共6100名,其中小学4270名,每生每期补助160元,初中1830名,每生每期补助250元,全部落到实处。此外,我区共有55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获得省、市财政扶助,进入技工学校就读。对部分享受不到省扶贫资金的困难学生,学校也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减、缓、免、捐等办法,千方百计使他们能完成学业。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显著增强。近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全区中小学的均衡发展,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是按粤机编办[2009]124号文件要求配备教师。针对我区边远学校存在教师欠编现象,近年来,我区把每年招聘的100多名教师,基本上都安排到鳌头、镇盛、金塘三个最边远镇的学校任教。为解决近郊学校超编而远郊学校欠员问题,我们连续四年实行近郊教师到远郊学校支教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配备问题,没有出现欠缺教师而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严把进入关,严格限制学历、水平不达标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全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为:小学教师大专率为53.1%,初中教师本科率54.6%,高中教师本科率75.9%,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我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基础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存在问题仍然较突出,制约着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条件下虽然增加了投入,但“一费制”后,收费已减少到最低限度,学校的基本建设,设备添置等基本无经费来源,学校难于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过去解决学校“一无两有”、“普九”等投入较多,造成学校负债严重,至20*年止,全区学校欠债已达1.38亿元,尽管省、市安排拔付部分资金解决债务,但尚有90%的欠债无法解决,债主的逼债,对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2、中小学布局欠合理,部分学校规模小。我区尚有300人以下的小学共55所,占全区小学总数的32.7%,200人以下的小学共有21所,占全区小学总数的13%。尚有几间不到百名学生的“麻雀小学”,一些镇一个村委会就有几所小学,如镇盛大坡村委有4所小学,公馆的艾屋、下山,鳌头的腾蛟,袂花镇的龙湾村委会各有2—3所小学,鳌头镇现尚有初中4所。由于学校规模过小、分散,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难于调配教师,更不能开展英语课教学、信息化教学,不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使我区教育越来越显得薄弱。

2009年以来,我区根据省、市的要求,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但新规划调整需投入资金约1.8亿元,按我区的财力,根本无法解决,由于我区是市辖区,省安排的资金一分也没有,造成我区的布局调整工作进度缓慢。

3、校舍欠缺,危房多。我区学校基础建设薄弱,全区现有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35平方米,教学用房生均2.59平方米,初中生均建筑面积3.3平方米,教学用房生均1.35平方米,距离省的要求相差甚远,如鳌头一中生均占建筑面积1.8平方米,生均占教学用房面积只有1平方米。很多学校除了学生用教室外,其余功能室配套用房根本无法解决。如市五中,教室挤占了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宿舍要租借粮仓的旧房以及公馆废弃的旧戏院解决,给师生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同时,我区学校危房多,全区尚有7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危房,尽管区委、区政府加大了中小学改危力度,使部分学校得到改造,但由于学校多,资金不足,危房改造还不彻底,大多数危房拆除后更显得学校用房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4、校园占地面积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大多数校园占地面积不足,普遍只有10多亩,小的只有几亩,全区生均占地面积:小学14.79平方米,初中12.33平方米,距离省的要求差距很大。如鳌头一中生均占地面积2.5平方米,部分学校除了课室等教学用房用地外,再无法扩建,甚至一贯以来无运动场所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课外活动及体育运动。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5、初中学位紧缺,优质学校数量较少。我区现有初中学生27000多人,初中每年毕业生大约在8000人左右,小学毕业生在10000人左右,按“普九”要求,小学毕业生100%升学,造成很多镇初中学位紧缺,长期以来,只能利用“大班额”的办法解决。如袂花中学、市六中等学校,初中每班在80人以上。普遍中小学班额都超过60人以上,一些甚至达70-80多人,全区初中班均学生66人,严重超过省定的指标。加上优质学位不多,和市区相比,无论学校规模,档次都不如人,造成优质学生外流。

过去,我区较为重视市区中小学的建设,到目前止,我区只有6所上市一级的学校(中学4所,市七中、山阁中学、市四中、市十中。小学2所,高山中心小学、公馆中心小学)尚未有一所省一级学校,学校上等级工作相对落后。

6、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整体看,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未能满足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需要。小学教师数量虽已充足,但师资质量偏低,个别学科(如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的专任教师仍缺乏;中学的专任教师缺编,高中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尤其缺乏。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7、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后。省委、省政府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的信息化。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当落后,全区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的学校,配备也非常落后,数量严重不足,到2009年底止,全区拥有计算机的学校仅有29所,共计1850台,建有电教平台的学校仅22所,没有一所学校建成校园网,也没有一所学校按开课标准配备计算机,全区20所中学,尚有3所没有电脑室,在29所学校有计算机的,大部分为1996、1997年所配备的486计算机,无法适应运用于教学,而新建能用于新教材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只有22间,装机量仅1256台。面对新课程标准,我区学校电脑严重不足。

8、教学仪器、图书配备严重不足。我区学校实验室建设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实验室不足,未能按标准配备实验室和相应的教学仪器。实施“一费制”后,大多数学校几乎没有增添新的实验器材,更没有新建的实验室,原有的实验室和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常规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药品、材料、工具和必要的安全器材已残缺,耗尽或报废。再加上新课标课程的实验原有的教学仪器设备大多数不合适于新的教材。致使大部分学校无法开展教学实验,影响教学质量。在图书馆(室)建设方面也非常落后,许多农村小学虽然有图书室,但图书配备不足,旧书、过时的书多,大多数学校多年来没有新增图书,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远未能适应中小学生阅读的需要。

9、学前教育滞后。我区农村尚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农村也为数不多(只有18所)。按省的要求3—6周岁儿童的入园率要达到65%以上,我区现在根本解决不了。

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建议:

1、多渠道集教育经费,增加对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经费不足,无钱办不了教育,钱少办不了大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的仅有收入已难于运作,而学校的危房改造、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如我区需改造现有的中小学危房尚需资金约3500万元。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需资金约1.8亿元,教育负债需偿还资金约1亿元,这些尚欠资金缺口3亿元。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才能解决。一是政府财政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二是政府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资办学,如捐资改危等。三是将原来学校负债经财政、审计核准后转为政府负债,由地方政府逐年拔款偿还解决,以真正减轻学校的负担。四是建设发行教育彩票,以增加教育经费来源。五是建议省下拔教育经经费作为将区与其它市(县)同等对待,给予扶持。六是暂未急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而应适当提高“一费制”以收费标准,以保证学校必要的教育经费。待全省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后,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七是省市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基础教育经费的比例应相对固定,并真正要专款专用,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后,撤销镇教办,教育行政部门的负担也相应加重,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公经费无法解决,开展教学研究等必需的经费也解决不了,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建议由政府财政解决,以保证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常运作。

2、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兴办优质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小分散,致使难于管理,教师难于调配,教育经费未能集中使用。造成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不适应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认真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整合教学资源,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要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由政府牵头,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划实施,政府财政保障资金,群众无偿提供土地,或由政府在用地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解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稳定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教育,需要适当提高教师待遇,政府要积极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对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三是缩小同地区教师的工资差别,以保证全体教师安教乐教,终身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

4、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大力充实学校实验室、仪器、图书配备。由于学校发展不平衡,经费收入也有强弱,造成一些学校仅有的经费难于安排购置设备仪器。因此,建议应由镇或县(区)级财政统筹部分信息化建设或仪器图书设备专款,统一安排经费购置开支,以有利能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