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发展护家乡蔬菜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基本概况
护家乡位于古蔺县中部地区,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6公里,护家乡东面与龙山镇相连,南面与观文镇接壤,西面与县城古蔺毗邻,北面与永乐镇相接。全乡幅员面积103.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70个社,一个社区居委会,两个居民小组。全乡现有农户5000余户,23000余人,其中农业户4600余户,22500余人,城镇居民户400余户,1500余人。
二、发展蔬菜产业有利条件
(一)地理优势
项目所在地护家乡境内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土地肥沃,土壤质地良好,砂、壤适中,土壤结构合理,富含有机质、微生物和矿物质。ph值在6.0—6.5之间,呈弱酸性。森林覆盖率高达61%,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的生产。全乡现有耕地26800亩,其中田5446亩,土21354亩,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2亩。护家乡属中低山山区,全乡最低海拔500米,最高海拔1150米,平均海拔800米,其中海拔在500—800米的地域占全乡幅员面积的60%。由于海拔高低差较大,因而立体气候的特征较为明显,全乡范围内的年降雨量为750亳米,年有效积温2190小时,日照时数6小时,年均气温19.5℃,最冷月平均温度3~5℃,大于10℃年积温5633℃,最热月平均温度27.8℃,极端低温-3.4℃,适合玉米、水稻、蔬菜、烤烟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二)交通优势
省道309线横贯全境,县道古双路从境内经过,且均将改建为油路与西南出海通道接口。目前全乡的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0多公里,且路基路况较好,基本实现了村村社社通公路,其中两条通村水泥路刚竣工投入使用。乡内交通网络及四通八达的物流干线成为蔬菜发展的又一有利条件。
(三)水利优势
近年来,由于县上的关心和支持,在我乡范围内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节雨节灌工程、烟水工程和安全饮用水等多处工程项目,从而确保了全乡两万多人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
(四)政策优势
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推出,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的政策优势。为牢牢把握“攻势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市、县两委分别将今年确定为“项目攻坚年”和“农村改革发展突破年”。我乡按照古委办发[2009]12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全民创业增收年”,制定了《“全民创业增收行动”实施方案》,将蔬菜生产纳入全民创业增收行动主要内容,从政策上保障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蔬菜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一)蔬菜发展的背景
护家乡蔬菜的发展,是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县上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突破年的战略要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依仗护家乡得天独厚的气候特性以及地理特,在此天时地利的前提下,本届乡党委政府因地适宜,在原有的“12345”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决定将蔬菜打造为护家乡的拳头产业。
(二)蔬菜发展的意义
护家乡属于农业型乡镇,除龙洞煤矿外,全乡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是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靠种植烤烟创收。由于烤烟种植受海拔等地理和气候因素的限制,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农户只能种植玉米等作物,人均收入较低。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既能丰富护家乡的农业产业结构,又能提高农户的人均收入。所以,发展蔬菜产业对刺激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全乡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护家乡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一)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2007年新一届党委政府,经过考察和多方论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决定充分利用我乡的立体气候特点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以兴阳、天堂、新店子三个村为重点发展基地,种植了包括菜椒、黄瓜、白菜、萝卜、甘蓝、秋茄、太空豇豆等20余个品种,共计300亩。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要求,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使得平均亩产值达4000余元,最高亩产值达6500余元。蔬菜投入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并已在古蔺农贸市场形成了品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古蔺县城居民的菜篮子,还装满了我乡菜农的钱袋子。
(二)海椒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同时,经过乡党委政府的考察论证后,决定在蔬菜规模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2008年,规模发展辣椒种植977亩,其中小米辣581亩,珠子椒186亩,二金条210亩。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我们严把技术关,做到集中大棚育苗、统一供苗、统一用肥、统一盖膜、统一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采收、统一交售。辣椒产品主要销售途径是兴文赵氏泡菜有限公司、重庆石海食品有限公司、成都盈棚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平均销售价为2.7元/公斤,平均产量为710公斤,亩产值1917元;最高亩产量达1250公斤,产值达3500元。全乡辣椒生产总产值达187万元。
(三)打造千亩姜种基地
龙马潭区早已拥有三十几年的种菜姜历史,而当地菜姜的姜种主要是靠*、*等偏远山区提供。由于这些地方离泸州较远,所以姜种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大,且运费高。护家乡的土壤条件和地里、环境特点也与这些地方相同,乡党委政府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于去年在凤田村建立姜种基地试种6亩,在此基础上,我乡还自行购买了50亩姜种进行试种。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生姜生产技术要求,在龙马潭区农业局生姜种植专家邹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努力,种姜生产在我乡获得了成功,平均亩产量达2200公斤,产值达4400元,最高亩产量达3500公斤,产值7000元,2008年全乡种姜生产总产值达24.6万元。
种姜试种成功后,乡党委政府领导前往龙马潭区与当地相关负责人洽谈,达成了对口提供姜种的链锁发展模式,。这不仅为我乡的姜种销售打开了市场,还为大规模发展姜种,建设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目标任务:发展以辣椒、种姜和无公害反季节常规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3000亩以上,实现蔬菜产值92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使蔬菜产业兴农业,富农民,强农村。
1、巩固以兴阳村为重点的400亩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实现总产值120万元。
2、以兴阳村为重点,辐射*四个村,种植辣椒1600亩,其中小米辣椒1000亩、二金条辣椒600亩,力争亩产值2500元以上,实现总产值400万元以上。
3、大力发展种姜生产,实现全乡种植种姜1100亩,平均亩产值4000元以上,总产值400万元以上。
(二)措施办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我乡蔬菜生产,乡政府调整充实蔬菜生产领导组,由政府乡长杨荣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乡政府其他副职领导和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组。
2、加大宣传。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入动员,以强大的宣传攻势来提高农民发展蔬菜致富的积极性。
3、加大投入。一是对贷款购种子、肥料规模性种植蔬菜的农户由乡财政对其贷款进行定期贴息。二是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即种植生姜按每亩给予100元的标准补贴;种植小米辣和反季节蔬菜每亩给予80元的补贴。三是农户交纳种子款的标准:生姜1000元/亩,小米辣、二金条辣椒的种植户免交种子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品种,由专业合作社组织统一供种。四是规划区每落实1亩蔬菜面积,给予10元工作经费,计发办法是以面积落实种子款的收交、栽培大田管理、组织收购阶三个段考核兑现。五是对示范片内不能贷款的农户实行借款种植,种姜收购时归还。
4、扎实提供技术保证。一是进一步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二是调整蔬菜技术人员,充实技术服务队伍,提高蔬菜技术人员补贴标准。加强管理,确保技术指导到户到地块。三是继续聘请龙马潭区农林局高级农艺师邹才巨进行技术总指导。
5、严格纪律,加大考核力度。乡政府将蔬菜生产工作纳入重点考核的内容,随阶段工作进度逐月考核,年度奖惩。一是对完成任务的单位,乡政府按阶段进度对联系村乡干部、村干部奖励考核分值,计入年度目标。二是对完成任务差的村,除扣减相应工作经费外,对联系村的乡干部、村干部扣惩相应的分值,计入年度考核目标。三是完成任务极差的,由乡党委、政府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扣发相应的奖励金或补贴,限期完成任务。四是半年或年终乡党委、政府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目前蔬菜生产现状
1、种姜生产:分布6个村,种植面积1000亩,种子来源于*、泸州及农户自留。80亩以上区域化种植4片,形成返乡农民工、村两委、乡土人才等示范基地。目前已发芽破土,长势良好,正进入紧张的大田管理阶段。
2、小米辣椒生产:全乡统一集中育小米辣椒苗1000亩,已发放到户,进行再次配苗移栽。
3、反季节蔬菜生产:重点分布在兴阳村,共400亩,有莲花白、萝卜、莴笋、豇豆、菜椒等品种。目前部分反季节蔬菜已上市销售,大部分长势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