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

**,女,浙江省**市路桥区桐屿街道上山童村。在那里,有二位特别爱心的奉献者—,—**和她的女儿童春香。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浙江省评为首届“十大慈善之星”,并荣获“浙江省敬老爱老爱心奖”。从2003年起,母女俩三上北京,出席“中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事迹报告会”和“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等大型会议,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近年来又荣获“全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中华慈善之星”等光荣称号。

**十七岁嫁到上山童村,因丈夫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婚后大家称她为“三爷姆”。她有一颗慈善的心,一双勤劳的手,一种节俭的德,六十五年如一日,济助残疾人、孤寡老人和收养孤儿共达1080余人,被当地群众称为“活佛”。无论是要饭的、贫病的,还是孤寡的,只要向她求助,她都有求必应;可她自己却从不多花一分钱,多吃一口饭,省下来的都用在救助别人上。白天去捡人家丢了的黄菜叶,挖别人遗留在地里不要了的薯根薯块来填充自己的肚;晚上打草鞋编草席,卖钱收购人家卖不出去的菜和甘薯等,为救助备粮。每当到烧饭时间,她都站到村子里的高处,观看人家屋上的炊烟,没有上烟的人家一定是断了粮,她就背着公婆把大米藏在怀中悄悄地拿出去救济他们。婆婆说她“吃里扒外”,但也阻止不了她救助的行动。她的丈夫早已被她的行为所感染,尽自己所能,一天砍五担柴,也去救济无柴烧的困难户,被群众称为“柴神”。

解放前,村里有些人家结婚连床也买不起,**就把自己结婚时做的一张雕花新床主动提出借给新人,前后一共借了24次。看着一对对新人顺利结婚,**心理无比甜美。有时要饭的来到她家,一宿就是很多天,她就把自己睡的床让给要饭的睡,自己打地铺。夫妻闹离婚的,也要去找三爷姆,她也要想方设法给予解劝,经她的努力重归与好的就有近百对。1961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因饥饿得了浮肿病,无钱买药,三爷姆就与丈夫商量卖掉准备用于过年的猪,将卖得的30元钱全部买药分发给浮肿病人;第二年初,又将自家的一间房屋卖掉,把所得的400元钱又拿去买了药,救助那些相识的或不相识的病人。

1986年的春天,年近七旬的**利用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五千元钱在邻近的金岭头修建了简易平房,用以收养社会上被人遗弃和无家可归的孤儿、残疾人,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三爷姆照料不说,有的还要等她喂饭喂菜,洗脸洗脚;收养的人群中,还有精神失常的病人,他们有时犯起病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她大打出手,使她身心疲惫。但**没有怨言,就这样一年四季默默地悉心照料着他们。时间久了,有的人就在这里亡故了,她每一次都悲痛地为他们料理后事。三爷姆心中惦记着的全是贫病残人,想方设法四处寻求救助,终于在1999年又建成了一个新的福利院——三爷姆福利院。现在,规模扩大了,收养的残疾人更多了,常住的就有六七十人。

**的女儿童春香和母亲一样,也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在椒江一家工厂里工作时,利用休息时间天天坚持打扫她居住附近的街道,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在八年前,她毅然辞去了月薪千余元的工作,来到福利院为母亲分挑重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童春香整天与院里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为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让他们感受到在家庭里一样的温暖。童春香每天总是起早摸黑地照料他们,半夜里也要起来检查一次,她说:“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服务,我再苦也是心甘情愿的。”

村民们激动地说,母女俩做过的好事多得说也说不完。每年三爷姆的生日,四周群众都自发地赶来为她做生日祝寿,表达感激、敬佩之情。**母女不但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而且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