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公司董事长事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求实创新谱写创业之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市**建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同志,他也是我的领导。王经理与共和国同年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92年入党,1984年他带领十几名水利局待业青年搞房屋维修工程,如今,这个小施工队已成长为国家三级建筑企业。如果问王经理对多年的创业有什么经验可谈,他只有一个字,就是“实”!二十几年来,他始终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工程的建设,显示出一名创业者的魅力,谱写了一曲创业之歌。
创业初期,**建筑公司仅仅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大集体性质的小施工队,在王经理的带领下施工队对待工程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以安全完成任务为目的,王经理经常说:“干事业要吃得起苦,工作到位不能光说在嘴上,不能做自己糊弄自己的事。”王经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4年6月,施工队承包了当时的**市科技住宅楼工程,位置在**村生产队的大院里,当时的施工队基础设施一无所有,之路村生产队的废弃猪舍成了王经理的临时办公室。他忙完内业就下到工地劳动,一个工程结束他只休息了一天。1986年12月,**电站施工,水洞抢险工程和钢支护工程太苦、太危险,别的工程队都不肯承包,王经理却一口答应下来。当时正值严冬时节,不用说环境条件的恶劣,单是工程的危险性就能把人吓倒,混凝土衬砌时如果遇到破碎带塌方,几十吨的石土随时都有可能砸下来,在这种状况下,王经理带着我们的施工队硬是如期保质地完成了险段工程,较好地赢得了信誉,从此一步步站稳了脚跟。
1995年3月15日,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我们的施工队第一批进驻**县**水电站站址,当晚县领导安排王经理住到招待所,他却说“我也是一个工人。”执意要和职工睡在还没有搭好的工棚里。工程虽然艰难,但职工们士气高涨,在王经理的现场指挥下,克服了十几年一遇的冰排冲击等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2005年8月,结转工程站前7号楼,时间紧、任务重,又赶上阴雨天气,工地内积水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且随时还有下雨的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按期交工了,王经理不顾天气闷热和现场条件的艰苦,50多岁的他吃住在工地,现场督促施工,亲自参与工地的排水等工作,及时调整人力,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工程如期完成,避免了损失,节约了资金。
像这样的情形,不胜枚举。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他对工作投入的太多了,对家照顾的太少了。加班加点是常事,一连好几天吃住在单位、工地也是家常便饭,有了小病就抵着,只要能动,就不请假,家里有事,他只能让家人去打理。他说:“欠家人的,等我退了休再还吧。”
王经理有较强的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意识,他说:“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领导就要敢担风险,把握政策,抢抓机遇,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
1994年产权制度改革,王经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在爱辉区同类企业中率先一步,彻底转换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使**公司成为**区第一个改制企业。职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高了,企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说干就干,公司改制当年,就建起了**大厦办公楼,承包建设了××电站生产调度楼、4所住宅楼及××宾馆,为公司下一步施工生产开创了新的局面。
面对市场竞争,王经理表现出了一种激流勇进的魄力。2001年秋后,他大胆地投入300多万元动迁费与市建筑开发公司合伙开发建设环城路住宅小区,抢占了建筑市场。2002年投入100万元资金在202国道旁征用了6000平方米土地,开发建设站前住宅小区1、2、3号楼,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新建的××大市场是王经理的杰作之一,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创××低层建筑超万米的第一个大市场。
在日趋激励的竞争中,只有超越对手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一流企业是王经理的奋斗目标:以创一流为契机,实现一流建筑、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但创一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提高企业素质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王经理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所在。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坚持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每年年初给基层单位制定经营指标,或者公开竞争上岗,与基层单位负责人签定经营责任状,用制度来激发活力。为了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他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做到先学一步、深入调研、不当门外汉,不但自己带头学习,还督促指导职工学习,在单位内部利用冬季组织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为目标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生产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活动。通过学习,使每一个职工无论从政治上、思想上,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每一个职工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达到了以学习促工作的效果。在王经理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由区级文明单位标兵晋升到了市级文明单位,为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
提起王经理的为人和他的事业,群众眼里有一把尺子,职工心里有一杆称。
目前,失信问题触目惊心,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上桥怕塌、住房怕垮、打的怕绕路、吃饭怕挨宰。”王经理在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企业失信,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市场经济有两只眼睛:一只是有形的眼睛,就是法制,另一只是无形的眼睛,那就是信用,这就如同一个人,无论哪只眼睛瞎了,都是缺憾和不幸!”王经理不说大话,不说假话,不做表面文章,他承包的工程价格低、质量高、售后服务好,是有口皆碑的。他所承包的工程从无偷工减料现象,往往是工程用料大于设计用料,在施工过程中他总是对职工强调要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燥音、妥善处理施工垃圾,不给发包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公司内设立物业管理机构,业主遇到困难时,只要一个电话,不超过8小时准会到位服务。发包方说:“工程包给王经理我满意。”业主说:“买‘黑龙’建的楼,我们放心。”
王经理自幼家境贫穷,兄弟5人,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童年的艰辛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如今他虽然家大业大,但仍坚持着朴素的作风。去工地检查时,他经常随手把捡到的砖头、木板放到一处,见到浪费的资材就心疼,想办法用上了他才乐呵。在财经纪律上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平时他就非常反感那些见便宜就占、有好处就捞的人,他说:“为个人利益想多了,豆腐渣工程就会出现了。”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其它领导都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甘于奉献。
王经理常说:“企业经营其实就是经营人心,要把职工真正当人看才行”。在他的眼里,职工被当作“第一财富”,人才被作为公司的“一号工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职工思想活跃,矛盾增多。他有针对性的作好各个阶段不同层次的职工思想工作。他视职工为自己的兄弟,从政治上关心,从感情上亲近,从生活上体贴,尽力为职工谋取利益。1992年,公司投资建起了职工住宅楼,解决了42户职工的住房问题。企业改制后,职工的老保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取暖补贴等都能按时解决,并且每年都足额向劳动部门上缴养老保险金,解决了职工退休的后顾之忧。人心齐、泰山移,在他的带动下,全体职工安心本职,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王经理一把瓦刀起家,凭着他的一腔热情和一身胆量,凭着他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勇气,黑龙建筑公司发展到今天已是拥有80多名职工、总资产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办公楼和经营场所面积1.5万米的大规模公司,拥有黑龙宾馆、黑龙物业、黑龙大市场、黑龙综合商店、龙房水泥预制构件厂、同江黑龙经贸公司、黑龙建筑公司五大连池分公司和康居房地产开发分公司等九个分支企业,年可创利税200多万元,是爱辉区企业纳税大户。
数字是枯燥的,但透过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家实干的作风和智慧与辛劳的成果。
在王经理简陋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奖状、奖杯,有奖给公司的也有奖给他个人的:全国工程建设重质量讲信誉优秀施工单位、全国建筑节能先进单位、*省全面质量管理银屋奖、××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劳动就业服务优秀企业家、××市廉洁自律先进个人……这些是对他事业成功的肯定,更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王经理虽然取得了今天可喜的成绩,但他总说这些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是他工作份内的、是他应该做的,他说,成绩的取得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是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他对功名看得很淡,就在今天,他也不愿意抛头露面来讲述自己的创业史。
他谦逊得像一方土地,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王经理就是这样,吃苦耐劳、以身作则、不畏艰苦、团结实干、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和鞭策着我们每一个职工,以他朴实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他周围,就像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凝聚、涌动着一个精诚团结、廉洁务实、与时俱进的团队,为××建筑事业的明日辉煌而不懈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