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法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___市___区人民法院后___人民法庭始建于_年,辖两乡_个行政村,面积_平方公里,人口_万人,现有干警_名,其中正、副庭长各_名,审判员_名,书记员_名,平均年龄_岁,本科学历_名,专科学历_名。
___,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也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两便原则”的诞生地。近年来,该法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服从和服务于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创出了一条特色调解之路,使“马锡五审判方式”不断发白发光大。2000年至*年8月审结案件926件,调解率平均94.3%,执结590件,执行率平均97.2%。*年以来,调解率一直在97.3%,执结590件,执行率平均97.2%。*年以来,调解率一直在97.3%以上,执行率达98%以上,结案率连续五年为100%。1996年至*年,连续8年被评为区法院先进集体,1999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年被___市中级人民法院和___区委评为“素质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年被___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民事调解先进集体、4名审判员中有3人同时获奖,*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光荣称号。他们调解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已在___市全市法院全面推广,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号召全省法院向他们学习,其先进事迹被《陇东报》、《甘肃法制报》、《甘肃日报》,___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
一、积极探索调解艺术,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
后___法庭地处___区的城乡结合部,___市综治委的领导曾在全市综治会议讲话中指出“___市社会治安最复杂的地方是___区,___区最复杂的地方是后___乡,这里的纠纷最难处理,综治工作最难搞”。在这片治安最复杂的地方,后___法庭干警不畏难、不退缩,以司法为民为最高理念,以治安防范、调处纠纷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调解方法,努力调解各类纠纷,总结出了“三步调解法”、“分类调解法”等行之有效的特色调解方法,使大量的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为当地社会治安做出了积极贡献。5年来调解的855件案件全部在三个月内结案,平均审限21天,68%以上的案件当庭调解,当庭履行,践行了“公正与效率”主题。他们在坚持司法为民宗旨的同时,突出司法教民,充分发挥审判工作的教化作用,独具特色,使创立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呈现出勃勃生机,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审判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结合。
——抓调点,化矛盾,做好庭前调解
基层人民法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多是邻里相争、夫妻不睦、土地纠纷。庭长杨文广说:“一纸判决,虽然当时结了案,也缓解处理了矛盾,但不能完全彻底解决矛盾,简单讲,就是社会效果不好;特别在农村,当事人不能理解和接受,还会引起新的纠纷,而且也不利于执行,法律效果也不好。”因此,对所诉案件,法庭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细心讲解法律法规,以情感人,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及时找出争议焦点,结合社会公德和传统文化,开展庭前调解。如白维华与刘晓兵人身损害赔偿案中,白维华19岁的儿子服用了刘晓兵卖给的“灭草灵”中毒身亡,刘拒不赔偿,引起诉讼。法庭告知刘,白子与其子年龄相当、英年早逝、尚未成婚,对刘进行道德伦理教育,触动了刘恻隐之心,自愿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万余元。同时根据不同案件的不同性质,抓住矛盾实质,进行调解。如伤害赔偿案件,抓住赔偿中“赔不赔”、“赔多少”、“何时赔”这三个关键环节进行调解;离婚案件把握“感情”这一主线,就“和好”、“离异”、“怎么离”进行调解;债务案件围绕“偿付”这一本质,就“还多少”、“如何还”、“何时还”进行调解等。由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案件调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调解的案件中,庭前调解占到63.4%,其中有20%的案件从立案到调解结案所用时间在7日内,凸现了司法效率这一主题。
——明事实,析责任,抓好当庭调解
以证据服人是法庭调解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证据杠杆作用,适时进行调解,是后___法庭的调解特色之一。如审理高某诉李某不当得利纠纷案中,高某要求李某返还在出租车上捡到的手机,李某辩解该手机系自己所买。在证据交换中,高某向法庭提供了写有手机编号的购机发票,李某在铁的证据面前,惭愧的低下了头,当庭返还了手机。在证据交换阶段调解的案件占12.6%。对一些思想顾虑重,抵触情绪大的当事人,及时通知开庭,在庭审中发挥合议庭作用,轮番疏导,促使当事人排怨解气,认识过错,自愿达成协议。张某与毛某离婚案,张某与公婆矛盾较深,经常争吵,因此起诉离婚。毛某在庭审中也同意离婚。审判人员深入邻里,了解到毛某性格内向,很听父母的话,父母主张他离婚,他就同意离婚,但双方感情尚未破裂,且有一子一女上中学,成绩优异,离婚对孩子成长和家庭稳定都不利。为此,他们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及家人做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各自的过错。众志成城拨迷雾。经多方调解他们终于和好。现在两个孩子均已上大学,家庭和美,当地群众倍加赞誉。夫妻二人逢人便说:“是后___法庭挽救了我们的家庭,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法庭为我们想的周到、想的长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便利群众,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他们深入村庄院落、田间地头,现场办案,就地调解。如苏某与侯某相邻关系纠纷一案,由于城市建设拓宽道路,苏某回家必须从邻居侯某门前一条窄道通过。后某即以此路系自己承包地为由,拒不让苏某通行,致使苏某有家不能归长达半月,并阻挡施工,上访市、区领导,在当地影响极大。诉至法院后,该庭及时研究案情,决定就地开庭。开庭时前来旁听的群众达1千多人。庭审中,审判人员宣讲了相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教育后,部分群众也指责后某,后某当庭承认错误。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三年来,该庭就地开庭,现场调解案件48起,有时一下午就能调解3起民事纠纷。在农村,审理土地纠纷、相邻关系、不动产分割等案件时,邀请基层组织参与调解,往往能融化“冰层”,拉近群众与村干部间的距离,增加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近三年来共邀请乡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参与处理案件36案。
为了提高调解质量,法庭对一些特殊的案件主动邀请熟悉该行业有关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为案件的审理提供充分的技术资料和智力支持。近三年共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解的有22案26人。如在审理李官治与赵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邀请骨科专家王杰教授为陪审员,为该案的审理提供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实现了案件的高效和优质。
——慎判决,重效果,搞好庭后调解
将调解贯穿于整个审判活动的始终是该庭奉行的原则。对庭审中对抗激烈,当时难以调和,但确有调解可能的,在庭审结束后五日内,让当事人冷静思考,权衡利弊,审判人员继续调解,使一些案件又得以调解成功。蔡某与王某结婚二十余年,由于家庭琐事闹上公堂,庭审中冲突激烈,难以调和。为使这个二十多年的婚姻圆满处理,休庭期间,审判人员打听到他们已出嫁女儿的地址和正上大学的儿子的电话,邀请其同学、朋友,并联系到其远在外地的女儿、儿子,做调解和好工作,双方终于和好如初,夫妻一道前来,对法庭同志挽救其婚姻、家庭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赠送了“人民法庭为人民”的锦旗一面。
后___法庭虽然调解率高,但他们杜绝压调、骗调、反复调、久调不决、有失公平、不分是非责任的“和事佬”式调解,十分注重调解原则和重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真正把公开、自愿、合法的原则落到了实处。
二、精心指导民调工作,携手化解矛盾纠纷
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法庭积极从源头上下功夫,精心指导民调工作,使民间纠纷和可能发生的涉法上访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当地。他们特别注重法庭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协调配合,积极构建网络,形成调解合力,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在该庭倡议和指导下,辖区内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做到一村一个调解组织,现有人民调解员76人,拥有办公用房48间,民事调解室22间,五年来共处理纠纷4066件。
采取有效措施,培训民调人员。针对人民调解员法律水平低而制约民调工作发展的现状,法庭先后对108名民调人员进行了32次集中培训,平均每两个月一次,系统讲授《民法通则》、《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案释法。如刘某被王某豢养的狗咬伤后,花去医疗费1700余元,刘某向王某提出索赔,但王以“我养狗是为我们看门,看门就是咬人,狗咬人叫狗去赔”为借口,百般抵赖。结合此案,法庭工作人员向民调员详细讲解了关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相关法规,民调员顺利调处了该案。针对民调人员普遍存在法律知识匮乏的现状,法庭又免费为他们赠阅各类书籍120余册,出资主略调委会订阅了《人民法院报》、《司法文件选编》等书刊,指导他们规范制作民调协议书,按规定将案卷归档,使基层民调工作日趋规范。同时,以案代训,积极聘请人民调解员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邀请庭审观摩。先后聘请了66人218次参与190件案件的审理,每位调解员每年平均参加至少四次以上的庭审观摩活动。具体的审判活动是对民调人员最好的现场培训,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处理纠纷的技能。与此同时,法庭的6名干警全部担任辖区兼职法制副校长,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共对乡村干部、学校师生开展法制辅导讲座43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0000人次以上。
加强协作,全力配合基层调委会的工作。对当事人争议大、矛盾深、影响广、基层民调组织处理难度大的案件,法庭应他们的请求,及时配合工作。如王岭行政村32户农民因不满承包地分配,连续三年拒缴农业税,民调组织多次调解无效。乡政府起诉了其中带头抗税的7户,法庭会同王岭村民调人员召集全村1070户村民开会,讲解国家政策和《承包法》、《税法》及相关规定。会后仅三天,27户农民即全部履行了义务,随后10天内被起诉的7户也自动履行了义务,这件事的妥善处理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据统计,1998年以来法庭共协助调委会处理各类纠纷1590起。今年6月,南佐村调委会电话告知法庭,李某与赵某两家因相邻种地发生纠纷,双方族人60多人手持器械,准备拼个你死我活。法庭同志闻讯后,火速赶赴现场,严厉批评了带头闹事人员,制止了事态,及时调处了纠纷。三年来,对民调组织调解结案后,当事人反悔又起到法院的案件,经审理维持协议的8件,树立了民调组织在乡村的威望,使辖区民事纠纷进入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的良性循环轨道,民事纠纷逐年呈下降趋势。*年后季,赵咀村几名×××分子频频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经有关部门及民调组织处理,收效甚微。区政法委和乡上要求法庭处理,法庭人员先后十二次前往处理,通过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讲解科学知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话电视机的发明到飞机飞船卫星的发射,从圣母教的凶残到×××的反人类,深刻揭露×××害人民、害国家的伪科学本质,宣讲刑法的有关规定,终于使他们幡然醒悟,泪流满面中给法庭写下了悔过书。
加强监督,促进民调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在搞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法庭经常与当地乡党委、人大、政府密切联系、沟通,对各村民调组织的建设和民调人员的任免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帮助民调组织争取办公经费,五年来共为各调委会争资6.8万元,争取办公用房15间。并积极建议对德高望重、处事公正、经验丰富的民调人员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定期对民调组织办理的案件开展评查,反馈意见,帮助整改。依法及时纠正个别显失公正的调解协议,共评查800多件案件,纠正32件,进一步促使了民调人员正确履行职责。
在法庭的有力指导下,民调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据统计,该辖区有76%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人民调解阶段,大大减轻了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压力,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队伍素质决定着案件质量和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使法庭工作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几年来法庭狠抓干警的素质教育,树立司法为民的思想,努力建设学习性法庭,着力培养专家型、学者型法官。他们坚持每周一、周五两次集体学习制度,及时组织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地区先进的调解工作经验,为做好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素质基础。为深化学习效果,他们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研论会,如“婚姻纠纷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孩子抚养费的分期给付与一次笥给付之比较”、“调解工作与司法公正的内在关系”等专题研讨,全庭干警先后撰写理论调研文章64篇,24篇受到省、市级奖励,5篇被收入有关书籍。
在“司法公正树形象”活动中,他们提出“三个一”,即“让每一个案件的每一名当事人在诉讼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亲身感受到司法为民。”他们接待当事人形成一种习惯,即给当事人“一张笑脸平等对待、一声问候稳定情绪、一个让座礼貌待人、一杯开水温暖人心”,走时送出门,说一声“再见”。庭长说:“很多当事人初次来时,态度不好,有的甚至怒气冲冲,有的对法庭怀有疑虑,但经过我们的热情接待,90%以上的当事人都满意而去,剩下的个别当事人也至少不会对法庭和法官有意见”。七年来没有出现一个当事人对法庭工作人员的态度有意见。他们注重了这些一迎一送的小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问他们调解工作的法宝是什么,“只有让当事人相信你,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才有可能调解成案件。居高临下,空讲道理,心理上不能沟通,是做不通当事人工作的。你会听一个你不相信的人给你讲道理吗?”庭长这样说。一名当事人说:“咱们打官司是老百姓见官,给法庭人员添麻烦,人家不办咱们的案子,工资照拿,但法庭的人对我们这样客气,我们能不听他们的话吗?”这是最好的见证。他们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增加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印制了“民商事案件诉讼须知”、“民事案件(债务、婚姻、损害赔偿)举证责任通知书”、“后___法庭廉政建设监督卡”等9份制式法律宣传文书,随案发放给当事人,指导诉讼,进行司法宣传,也给当事人提供了评价法官是否公正的一个客观标准。
高素质的队伍,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7年来所判处的案件中仅5件上诉,其中3件撤回上诉并主动履行了义务,2件被市中院二审维持,*年以来,实现了零上诉,创造了无改判、重审、再审、超审限的“四无”佳绩。法庭人员虽然年年有变动,但从没有一人发生过违法违纪事件,而且涌现出14名先进个人和廉洁自律的模范,共拒收现金8000余元,拒礼拒贿26人次,树立起了人民法院和法官“亲民、为民、爱民、廉洁”的良好形象。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庭长杨文广对记者说:“我们是人民法庭,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身就应该这样做。我们只是做到了我们该做的。”我们坚信,后___法庭的调解工作和司法为民活动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附记:马锡五(1898-1962),民主革命时期历任陕甘宁苏维埃主席、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等,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审判之中,创造了贯彻司法民主的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依靠群众,依法合理判决案件;经常巡视各地,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马锡五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减轻了人民的讼累,受到群众欢迎,被边区百姓称为“马青天”。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各根据地推广后,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好的案例层出不穷,为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