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食品工业学院校长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业学院校长**,教育战线上一名矢志不渝的开拓者,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县域精神的努力实践者。作为校长,他正在并还将继续创造着今日湘潭县一职翻天覆地的新佳绩。他时刻以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事业心,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诠释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理。
**,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郑州牧专毕业,河南漯河召陵詹庄人。**年8月,调任**工业学院一职。10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先进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5万余名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向双汇集团、乐天澳的利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等著名食品企业。
一、临危受命,奋起于逆境之中
创建于**年的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又叫预备疫军校,招了一届学生,由于管理不善,学生基本流失。面对世纪之交职教工作出现的“目标不具体,教学无兴趣,基础素质差,内动力缺乏,设施设备难适应,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状况;加上市场经济的大潮对职业教育的强烈冲击下异军突起的民办职校的发展壮大,使职校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中。**年上学期末,学校经济拮据,负债万;办学条件差,校园环境乱,房屋陈旧、设备老化,目标不具体,管理不到位,基础素质差,理论与实际脱离,安置就业无保障。教师思调,学生思迁,人心涣散。紧、差、难、滑、糟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断加剧,前景黯然。关键时刻,**临危受命,8月来到了当时预录生仅100多名的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
上任伊始,面对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的摊子,他没有气馁。因为他心中有一根准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我应到哪里去;没有个人要求组织,只有个人服从组织。他也深深相信:只要以事业为己任,以奋斗为乐趣,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就一定能带领一职一班人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来的。
怎样改变学校的现状?怎样在逆境中奋起?他首先想到的是教职员工,只有他们,才是振兴一职和创造一职新辉煌的动力。他深入教师,促膝谈心,告诉他们:挺住,就是胜利;他召开教职工大会,开展“假如我是校长”的大讨论,共谋一职发展大计;他率先提出“一职人”概念,充分体现平等意识、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全方位凝聚人心。群众的智慧终于找出了解决学校危困的良方:改善办学校条件是前提,强化管理是关键,建设队伍是重点,安置满意是重心。那时,一职人心中时刻萦绕着校长的铮铮话语:请同志们相信我**,生来就养成了好胜求强的性格,只要大家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在我的任期内,一定要使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来一个巨大变化。
气可鼓,不可泄。**做到了,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也做到了。逆境中奋起,逆境中发展,逆境中创造辉煌,成为了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二、勇立潮头,勾画出宏伟蓝图
教育是一项事业,办教育就是创业;创业之始,规划先行。他根据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历史、现状、优势、发展前景,面临困难及解决办法,着手起草学校五年发展蓝图。单靠学校内部力量肯定不行,他把眼光瞄准了县、市、省。他请来了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专家教授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请来市县有关权威人士进行科学论证。那段时期,以他为核心的校委会同仁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了绘制学校五年发展蓝图,他多次进行科学论证;他尊重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修了又改,改了又修,几十次的反复,多少个不眠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蓝图出来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被吸引过来了。县委、县教育局均来校进行论证考察,现场办公。县长先后两次指导工作并慰问职工,并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就学校供水、电力增容,道路硬化、设备添置、教师工资、师资队伍建设、创建经费的筹措等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建设好漯河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由此成为了振兴县域经济的一件大事提上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日程。
与此同时,他专业的设置上创新,果断地把“经贸成人中等职业学校”更名为食品工业学校,做食品文章。招商上创新。生员是学校的立校之本,用企业营销模式招生,20**年当年招收近600人。
又详细制定了跨越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20**年下期—20**年下期始):一年内招生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第二步(20**年下期—20**年上期):校容校貌有一个质的变化。第三步(20**年下期—20**年上期):就业安置上有新突破,进入全国职校50强。
学校发展规划有了,具体目标也明确了,食品工业学校老师心中也有谱了。紧接着,即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建设。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则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为校长的领导层的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上和勇立潮头争上游的劲头上来了。
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必须先改革招生制度。**鼓励食品工业学校老师把眼光放远放大。利用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既着眼于本地,又不放弃河南省及漯河边远山区;既依靠县教育局的招生政策,又密切联系初中学校和班主任;既依靠广大师生,又发展校外招生队伍;既指标到人,又分工协作。学校专门设立招生办,招生办公室主任竞聘上岗,待遇从优。实践证明,20**年,800多个;20**年1100多人;20**年2300多人;20**年2400多人;20**年3700多人;20**年4100多人;20**年4900多人;20**年4300多人,目前在校生11000多人,三年制。名列全市前茅,按时按质完成了目标。
第二步目标,更充分体现其胆识和魄力。简单地讲就是“拿明年的钱,办今年的事”,“五年的事情,一年办好”。创校伊始,无资金、无教师,只有10多亩地。学校先是租赁漯河市工人文化宫一区作为教学基地,后又租赁市区人民东路一可容纳20**名学生的某民办高校闲置校舍。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校园面积狭小、学生众多、校区分散等现实情况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成为掣肘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就要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拓展生存空间。学校的建设者以非凡的气魄大胆决策:建设新校区!
这种声音从他的言语中、行动中体现出来,让人既震惊又兴奋。这一切对那些用常规思维思考问题的人来说,是讲不出来的,就是想都会令他们心惊肉跳。但贺正奇想到了,讲出来了,并且行动了。发展确实是硬道理,大投入、大发展;小投入、小发展;不投入,就没发展,只有死路一条。但钱从哪来?他多次找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情况,找上级教育部门反映情况、找银行、找企业老板、个体户,甚至包括亲戚朋友、教师职工。通过政府投资、老师集资、银行贷款、企业借资、单位捐资、工程队带资等多种形式。20**年12月31日,占地160亩、筹措了5000多万元,的新校区动工兴建,迈出了学校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在这片美丽的土上,挥洒了新校区建设者无数的汗水。为了学生的重托,他们风餐露宿在建设工地,一丝苟严把建设质量关,不分昼夜追赶工程进度,创造了新校区一期工程令人惊叹的“食品中专速度”。到20**年8月,仅用了8个月时间,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迎来了第一批3000名新生入驻;20**年8月,新校区二期工程交付使用,再接收3000名新生入驻。目前,新校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校园花红柳绿、绿草茵茵,景色怡人。按照“现代化、园林化”理念设计的整个校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一座可容纳万人的现代化校园傲然矗立。
由于学校切合市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受到家长、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许多学生慕名前来求学。随着学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发展也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10年时间,学校在校生由当初的几十名达到现在的1.1万名;教职工由原来的28人增加到432人;校园占地面积由13亩发展到16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办学层次由单一的中专模式发展成为涵盖中专、大专和本科的多层次、多渠道联合办学体系;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96%的水平。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专”“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先进30个荣誉称号。
第三步目标,乃职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就业安置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与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水平紧密相连,又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反过来,它又影响着学校各方面的发展。一方面,他在“内抓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在学校管理方面,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校委会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后勤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如《教师评议制度》、《招生制度》、《安置就业制度》、《实习制度》等均属首创;在学制改革方面,既有三年制大专,又有两年制中专,还有不定期的短训班。在学习实习改革方面,实行“1+1”,“1+2”,“1+1+1”等灵活实习形式。另一方面,他又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合理改革各项制度。在专业课开设上,重点办好学校拳头特色专业外,根据市场需求又增设了10多个专业,学校由原8个增加到20个专业。在学制改革方面,做到了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短结合,机动灵活,有的放矢开专业,不拘一格育人才。实习制度上,把学生带到知名企业,请工程师、技师既上理论课,又实地指导操作,加强技能训练。改变了过去课堂上讲操作,黑板上开机器的状况,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技能大幅度提高。就业上,改革了过去依赖劳动部门安置就业的现象,发挥学校自主择厂择业的优势;同时建立就业网点,增设驻工业发达城市的驻地就业办公室。现在南方以深圳为中心,东方以昆山为中心的就业网点已经形成,所有要安置的学生均以安置到位,学生毕业安置率100%,满意率达98%以上,进入全国职校50强,只等市、省评估验收。
食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双汇集团、澳的利集团、龙云集团、北徐集团等享誉全国。目前,漯河市有食品企业60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家、超20亿元的3家,食品工业已成为漯河的支柱产业。漯河作为首个中国食品名城,以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庞大的行业阵容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领军城市。新时代的中国食品名城立志打造“中国大厨房”,而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的申办,必将以其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庞大的人才资源为“中国大厨房”建设贡献力量。
20**年11月,**工业学校适时联合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向河南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组建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
经过全面考核,今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依托**工业学校、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成立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并要求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积极探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切实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提升我省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努力打造河南职业教育品牌,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二步目标同样如期实现。
三、乐于奉献,打造出教育战线的航标
多年的校长生涯,风风雨雨洗礼中,造就了他自强不息和承受风暴的不屈的精神,锤炼了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他在与“环境”的不断博奕中,始终高昂着头,因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一职充满信心,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
为了探求发展经验,他率副校长等赴永州、长沙、怀化等地名校考察、学习,汽车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岸的路上抛锚,在烈日炎炎下,甘当人力车夫,终于带回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为谋求学生就业出路,他十几次亲临江浙、东南沿海等地考察就业环境,深入企业体会就业的酸甜苦辣,拓展就业市场。把知名企业家请到学校,对学生素质进行实地考察,很成功地疏导了学生的出路。
为了筹措资金,他经常是一身汗水一身泥,风里来雨里去。多少次找县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投入,多少次找省市教委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多少次找银行领导贷款,找企业老板借款,找个体户捐款,发动教师筹款。碰了不少壁,遭了不少白眼,但却阻挡不了他的决心和毅力。20**年10月的一天晚上,他骑摩托车去找企业老板借款,在回家的路上,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一不小心,人和摩托车掉进一米多深的坑里,摩托车坏了,眼镜坏了,他好不容易站了起来,只见腿上、手上、背上擦去了大块大块的皮,鲜血直流,疼痛不已,他得到过路人的帮助,扶着摩托车一跛一跛往家返,不到5华里路程,他足足走了一个小时。他瞒着妻子,瞒着学校师生,第二天清晨又来到了学校,直到他爱人洗衣服时发现他内衣裤上的血块,他才道出了真情。
他事业重于泰山,舍小家为大家。
**作为一名普通人,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两年来,无数个双休日,他没有休息过,不是伏案工作,就是穿梭在解决学校困难的征途上。寒暑易节,他没有扶妻携子逛过商店、逛过公园;很少有时间陪陪年事已高病魔缠身的父母,甚至连母亲生日都因出差在外而只能电话问候。“妈妈,请原谅我这不孝孩儿,没有尽到孝道的责任,远在他乡的孩儿,只能向您深深祝福……”说着说着,两眼泪水夺眶而出。是的,电话这端是亲情,可那端是事业,他没有选择,也无从选择。
他艰苦创业,廉洁奉公。
为了探求发展经验,他深入各地考察学习,坐的是硬座,吃的是便餐,住的是陋室;为了扩大招生,他深入到贫困山区,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谈心。累了,在石板上歇歇;饿了,用食品充饥;为了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他把分给自己的一套住房让给了老师,而在办公室一角搭了一张简易床。两年来,他未用公车办过私事,在市、县内出差,未报过车费。他经常告诫校委会成员:“关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为了拒腐防变,他制定了“廉政建设十要十不要”的制度,实行了廉政责任制、校务公开制、民主评干制。在教师民主评议校长时,“优秀”达到了98%以上。
**深受师生拥护,具有很高的威信。这种威信,不是来源于权力,而是他人格的感召力,道德的凝聚力,思想的辐射力,行为的感召力。作为校长,他真正履行了“以优雅的环境陶冶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多彩的活动吸引人,以人性化的管理留住人”的治校宗旨。
**,一个为登封职教、河南职教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他,和他的学校将永载共和国教育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