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扶助弱势群体是和谐社会的底线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扶助弱势群体是和谐社会的底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扶助弱势群体是和谐社会的底线

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贫富的分化,贫富分化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矛盾,随时可能引发冲突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平衡社会财富,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促进社会的公平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底线。要扶助弱势群体,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重视社保,抓好社保。必须做到“三个纳入”:一是把社会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二是把社会保障事业纳入宏观调控体系,三是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而且今后在具体的政策层面上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大弱势群体救助基金,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首先是政府应该承担着保护弱势群体和主导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当然责任。政府应当明确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投入比重,并明确相应的增长机制,对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且要强化征缴管理,提高基金收缴率。其次是要明确界定企业的责任。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应当按照一个统一的费率标准向所有符合法律规范的企业征收社会保险费,包括企业应当承担的基本养老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第三是要落实个人承担的责任。就是要让劳动者分担相应的社会保险费,比如征收个人社会保险费,按照不营利的原则对相关社会福利收取服务费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及制定遗产税、赠与税、特别消费税制等措施来适度调节国民个人收入分配,让先富起来的居民更多地分担一些社会保障责任。第四是要引导社会各界分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二是要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配套发展社会救助政策体系。首先是结合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负担重,城乡“二元化”等问题,实行以社会保险为主的模式。同时应该看到,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非正规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及其他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这方面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将他们纳入规范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也非常必要。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托底线”,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类救助办法,确保社会救助的有效和公平公正。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网络建设。整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心都要下移,这意味着需要重构街道、乡镇以及城镇社区、农村的整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目前要充分发展社区的各种服务功能,运用社区的力量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区服务,可以分担政府与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把弱势群体的一部分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在基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是要为弱势群体铸就刚性的权益保护网。法律是弱势群体权益得以保障的根本所在,应该从立法、执法、普法及法律援助等多角度入手,为弱势群体铸就刚性的权益保障网。尤其是政府要带头杜绝在保障合法权益方面的“行政不作为”现象,要积极组织公益性普法讲座,强化弱势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是诉讼意识,引导和鼓励弱势人员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作为司法部门,要把弱势群体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对象。同时也应该看到弱势群体的需要是双重的,他们不仅需要经济帮助,而且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和理解,因此,“精神救助”同样重要。“精神救助”最重要的方面是加强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加强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政府要构筑更多地相互沟通的平台,这对发现问题和排泄情绪都是很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