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员学习材料9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怎样才能实现各阶层的和谐?
社会阶层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同阶层往往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生产和生活上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相应地获取的社会利益也有差异。绝对消灭差异是不可能的,一定的差异是社会存在活力的前提和表现。有差异才有更大的追求。但是,差异不能太大,尤其不能在利益上造成尖锐的对立。所以,我们党,要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善于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要求,使大家都能够获得最大公约数,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与汉唐盛世的和谐有什么区别?
无论汉朝还是唐朝,都有过乱世,也有过盛世,不是都是盛世。从历史记载来看,在一定时期之内,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还是不错的。至于能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恐怕不能贸然下结论。是否有和谐的因素,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和谐,我想是有可能的。但是,它与我们现代相比,还是有根本差别的。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也不同。从政治上来说,当时是皇权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百姓都是受皇权管的,成不了国家主人。但在新的时代,我们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的使命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也要靠人民来建设。所以,无论是从性质还是发展水平来说,和汉唐都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宜简单类比。至于治国理政上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以上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作答)
●如何看待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垄断了几乎所有重要资源,在那种情况下,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的。在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社会结构上,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这些主体各自具有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在这样的时代,需要我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即改变正确与错误的两分法。这些互相矛盾的利益,只要是合法的,就都是正当的。我们过去在互相矛盾的两者之间总会说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错误的,但实际上利益的问题并非如此。他们之间可能是矛盾的,但只要是合法的就都是正当的。比如说股市中的多方和空方,楼市中的卖方和买方,利益无疑是矛盾的,但并没有对错之分。同时,不同利益的主体对自己利益的伸张和追求,只要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合法的基础上,也是正当的。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伴随着利益分化而发育的社会。对此,人们称之为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而人们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也表明了一种期待。
(以上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作答)
●为什么要构建完善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和谐不仅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而且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在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多维、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里,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其本质意义在于社会秩序的重塑,进而达到社会良性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在于消除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而在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建立这套机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机制中来,确保政府部门的决策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社会矛盾发生程度的报告,据此实施一定的政府干预、社会行动,将其控制在社会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也是我国抓住战略机遇期,顺利度过矛盾高发期的基础。所以,构建完善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既是和谐社会本身的内容,也是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大保证。
●目前,实现城乡和谐的关键是什么?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建立城乡统一公共服务体制的主要原则。当前,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焦点是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的身份歧视难以解决,使他们在就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被漠视,严重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由此使城乡二元制度的矛盾更为突出,并引发了一些新的不和谐因素。2005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已达到1.26亿。未来几年,估计每年将新增农民工1千万左右。因此,尽快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不仅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的制度结构,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以上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作答)
●为什么要重视“党内和谐”?
党内和谐是党的组成要素的有机统一结合,是党员和党组织形成的良性互动状态。建设党内和谐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党员“自愿”地遵守规则,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党内和谐的动力根源;制定科学的党内运作“规则”,规范性地约束党的活动,实现自由和限制的结合;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十六届六中全会庄严而完整地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做出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党的建设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建设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正如所说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潜在和显现的社会矛盾在党内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同时,党经过革命、改革、建设的发展,本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直观、鲜明,有的隐晦、不明显,甚至难以从理论上给以界定。这些问题分别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影响着党的发展,侵蚀着党的肌体,影响着党内和谐。执好政、掌好权,充分认识党内矛盾现象,总结党内矛盾特点,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
●当前影响党内和谐的党内矛盾有哪些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党内民主空气日渐浓厚,党逐步纠正了过去长期以来用“左”的斗争的手段来解决党内矛盾的倾向,使党内矛盾不如以往尖锐,但矛盾依然存在。利益矛盾正成为党内主要矛盾,机制体制不健全,成为党内矛盾的重要根源。当前影响党内和谐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党员活力不足,领导干部能力有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情况,组织设置不合理,以党代政现象仍然存在,党内法律建设滞后,以及配套措施没有跟进,党的整体建设还不是“铁板一块”,等等。这些都是对新时期党内矛盾的反应和体现,也影响着党内和谐。
(以上由中央党校党建部朱新现博士作答)
四点内涵:定义和谐社会
(2007年4月12日)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它们各有各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多教并存,什么时候社会和谐;什么时候多党合作,什么时候社会和谐。“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不是富少数人。和谐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合力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平衡方程。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这些子系统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的框架。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结构不合理,必然会把社会距离和社会矛盾拉大,与此相应地是社会张力也大。社会张力一大,社会冲突一触即发;反之,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距离适当,社会矛盾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容易建成。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人生在世,无不需要制衡。“有条”则“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磁悬浮也不是悬在天上的,那里有能够让列车浮起来的轨道。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船,都有航道。有了交通规则,故意闯红灯的人便会大幅度减少。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规范的内容很广泛,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都属于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分成文与不成文两大类:法令、条例、规章、纪律以及一部分道德,为成文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为不成文的。法是強制性,虽有弹性,总体上是刚性。道德水准虽然也分层次,但是总体上是高层次的,比法律水准高。一个人只做到守法是当不了先进的。成文的、強制性的规范固然有效,不成文的、非強制性的,靠褒贬来规范的,能内化到心灵深处,更具有长效的功能。即使是超自然,超人间的宗教,也具有约束作用,有助于增强人的自控性。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社会在前进,社会规范会更新。更新后的社会规范依然是推动整体前进的推进器。
“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所谓“社会运筹”,就是书本上常用的“社会整合”。意思是说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调自如,运筹决胜。手段不仅多样,而且高明、灵活,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抵消,彼此扯皮。有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如果没有高明的社会运筹,社会仍然难以和谐,说不定会浪费社会资源,甚至于会糟蹋了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本来合理的社会结构变得不合理。社会结构是人搭起的架子,社会规范是人制订的,一句话都是人运筹起来的。运筹得当,兼顾各方,兼容并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07年4月19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五种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1992年初提出的,即“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新时期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因此,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执行党纪的最根本的标准。
贪官“七笔账”字字警后人
(2007年4月26日)
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赵大荣(化名)今年54岁。近年来,她在徐州市开发区和建设局任职期间,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达400余万元。日前,这位曾风光无限的女“贪官”在看守所给自己算了“七笔账”。
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我由一个普通铁路工人的女儿,成长为徐州市少有的几个令人羡慕的正处级女干部之一。但从我被戴上手铐的那一刻起,就宣判了我政治生涯的终结。
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在看守所里,我一直在想,钱是人人向往的,但拥有多少钱才算多呢,钱又能带给你一切吗?我曾聚敛了那么多钱财,而现在却身无分文,恰恰是我曾经向往的“钱”,给我带来了牢狱之灾,再多的财富又有何用?
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我曾是家里的光荣和骄傲。但今天,这一切荣耀竟成为人所唾弃的耻辱,我的脸上将永远刻下“女贪官”的烙印,我也无法再面对我的亲朋……
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在看守所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孤独的丈夫和离娘的女儿。我的家庭本来和睦幸福,这都因我的贪婪而葬送,我不知道刚走向社会的女儿怎样面对世人的冷眼……
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想从前,家人以我为荣,亲友亲近我,群众仰慕我。而今,我走进了监狱内,听说那些亲朋好友再也没有到我家去过,那些曾和我同窗共读的同学也不再炫耀与我的交情。
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失去自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现在我和杀人犯、抢劫犯、盗窃犯二十多人合关在一起。在这里,我看不到日出日落,周围只有高墙铁网和荷枪实弹的武警……
七算“健康账”:心力交瘁。以前我有一头秀发,现在几乎都变成了灰白色的野草,成缕成缕地往下掉。以前我打网球、练太极,有着良好的医疗保障和就医条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贪官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