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研究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地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应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则又取决于他们主人翁意识的激发和确立。
现在,班级中的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父母宠爱,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不少学生骄纵任性的行为作风。作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自我中心现象非常严重,产生了光想自己,不顾他人的不良心态。在一个班集体里,同学之间往往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告状”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他们集体观念淡漠,集体意识不强,习惯于置身事外,推卸责任。
为了让学生真正适应集体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自主成长环境,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现代班集体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就是从培养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出发,让学生学会做集体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探讨小学阶段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
3、通过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和协作,培养学生对人、对己、对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与主人翁意识培养的关系,探讨营建一个民主、开放、自主的新型育人环境的方法,通过形成一个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校内为主、校外结合”的育人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所负的责任的认识,带动学生遵守规范、履行义务的主人翁的自觉态度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规范的形成与巩固。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一个阶段的施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在学生身上施用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辅以运用以下方法:
1、比较研究法。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多个班级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级,同一对象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为课题研究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框架。
2、实验研究法。选择相关学科,班级开展实验研究,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作好实验设计和实施,提示因果关系。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及其良好行为规范培养的效度。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
(一)、遵循规律,制定学生发展目标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自我和人我关系的认知发展速度不同,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先于对人我的认知,因此,我们应遵循“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制订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目标和操作体系,并将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若干方面,分阶段设计培养的目标,并按目标制订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操作方法,从而使本课题研究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作为低年级学生,我们主要侧重学生与自我相关方面的责任心的教育,做好自我服务和诚实守信,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事情,如学习、生活和游戏等负责:写完作业后自己收拾好,自己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自己记住并负责完成,答应别人的事也要努力做到。同时,在教育中还把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并且更注重后者,要求他们保持行为的一致性。
(二)、培养学生做集体的主人
改革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意识。自我服务意识是建立在主人翁意识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岗位的确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内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具体做法是:
1、搭建自主管理的平台
在班级建设与发展中,我们让学生参与讨论了班级管理所需要设立的服务岗位。通过大家的出谋划策,在班集体中创建了“纪律监督岗、图书管理岗、卫生检查岗、学习记录岗、生物角护理岗”等特殊的岗位。这些岗位确立以后,小朋友们都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纷纷“毛遂自荐”,应聘自己喜欢的岗位。通过这些服务岗位的确立,班级的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在班级中有声有色地开展起工作来。
2、开展活动,拓展自主管理的空间
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整个班集体充满活力、凝聚力。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行发起、自由组织、自主安排,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再一次感受到自己成了集体的小主人。在班级里,我们以校德育活动为龙头,分别开展了“我与诚信手拉手、献出一份爱、出一分力、尽一分责”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于每项活动的开展,事先都征求学生的意见,活动的时间、方式、内容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责任教育”活动中,学生们自发开展了一次“救书”行动。通过对图书角中破损图书的救护,学生们感受到了因自己的不爱惜给图书带来的“伤害”。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行动上的锻炼,受到了认知方面的教育。在接下来的一些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相继开展了“我送妈妈几句话”、“妈妈,让我拥抱一下”、“说到做到、攀登目标”等自主活动。对于每一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兴致勃勃,积极主动,而班主任则俨然成了一名普通的参与者。
3、打造“形象”,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
学生置身于班级之中,班级形象工程建设既是学生集体意识的表现,又是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特别重视班级形象和文化环境建设,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环境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体现学生的个性。“小能手”展示区张贴着小朋友们的毛笔和国画作品。“从小勤学、长大成材”几个娟秀挺拔的毛笔字时刻激励着班级中的每一个小朋友前进。“七彩梦”栏记载着小朋友们优秀的作文、日记。在每期版报展示出来以后,一群小画家们总要争先恐后地为版报添一笔,还常常自我陶醉,希望老师能把其作品保留下来。当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他们服务于班集体的劲头更足了。通过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建设,班级中呈现出了一个积极向上、美观温馨的“家园”。而所有这些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增强了他们集体的自豪感,强化了集体的自主意识。
4、放飞心灵,激发自主管理的热情
传统的教育管理下,总是对孩子不断地要求,对孩子不停地限制。为了让小朋友们产生自主管理的欲望,激发自主管理的热情,我们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特别注意调整并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班主任,不再是学生活动的指挥者,不再做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做集体中的一员,做活动中的一员。在把自己放入班级的同时,我们还努力要求自己成为一名榜样。德国哲学家黑格儿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为了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我们努力地做着、尽情地“表现着”,当看到走廊或教室里的废纸片或塑料袋时,我们会弯下腰来把它拣到纸篓里,看到教室里的物品,扫帚显得凌乱了,我们会去把它们整理好……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和同学们共同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在学习上我们也对他们严格要求,认真上课,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每个眼神,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耐心辅导,不嫌其烦的讲解。我们在用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行动来感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三)、坚持突出课堂教学的作用
作为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础——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它的主阵地在学校,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所有学科的教学都会遇到非常个体化的学习问题,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学习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心理活动,以及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智力因素的心理活动,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要通过改革评价制度入手,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我们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用学生喜爱的评价介质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激励性语言、亲切和谐的动作,增进师生情谊,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四)、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1、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这两者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首先要通过班主任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形式主动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家长明白指导孩子学会做主人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充当家庭小主人及小帮手,通过设立家校联系本,加强沟通和联系。在此期间,我们开展了“成长的足迹”记录活动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自我、对父母的责任,还提高家长素质及教育的水平,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使下一代健康成长。
2、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和一些社区联系,不断开拓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许多队员纷纷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为社区清理垃圾,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