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矿山安全生产治理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与措施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标本兼治、突出重点、严格执法;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控制矿山事故的发生;非煤矿山企业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机制,矿山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日常工作内容;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率达到100%;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率、机械铲装率均达到95%以上;依法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重点隐患的排查与治理;非煤矿山企业应做的主要工作;各级安监部门须完成的主要工作;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严格执法,提高成效;加强指导,督促落实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和我局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结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23号)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2010年深化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的工作原则,着眼于建立矿山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及时发现与消除安全隐患,重点从装备、生产工艺、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二、工作目标
2010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
(一)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控制矿山事故的发生。2010年实现全省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比2009年有所下降,遏制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较大事故,杜绝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二)非煤矿山企业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机制,矿山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98%以上,重大事故隐患全部得到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三)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率达到100%;主要提升设备和通风系统全部接受检测检验,检测检验合格比例(包括整改后)达到100%;采矿方法与采场要素、采空区处理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四)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率、机械铲装率均达到95%以上,按照有关要求实施分层分台阶开采比例达到98%以上。
(五)尾矿库消除险库、危库;无主尾矿库全部落实监管主体,所有停用尾矿库全部依法闭库;三等以上尾矿库实现在线监测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六)依法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
三、隐患排查治理重点
(一)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隐患排查治理。省局将诸暨市、德清县、青田县等三个县(市)继续列为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监控地区。各市根据当地矿山事故情况和安全生产条件,分别列出重点监控的乡镇或区域。
(二)加强对重点隐患的排查与治理。今年重点排查与治理的隐患是:一是地下矿山采空区不按规定处理、“大礼堂”式开采及破碎软弱地段不支护等顶板事故隐患;二是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系统和提升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露天矿山边坡坍塌隐患,特别是不按要求实施分台阶、分层开采形成的事故隐患;四是露天矿山爆破作业环境复杂,涉及周边居民安全的事故隐患;五是矿山破碎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缺失造成的事故隐患;六是在用尾矿库和停用尾矿库的治理和闭库工作。
四、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工作内容
(一)非煤矿山企业应做的主要工作
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并认真予以执行。要求生产作业班组每班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并及时进行整改,填写班组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日记;安全员、或分管负责人进行日常的事故隐患排查,填写安全生产管理日记;每月由矿长(或企业负责人)带队,组织业务骨干,集中开展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填写安全生产大检查记录。
2.开展一次矿山事故隐患大排查。在5月30日前,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带队,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排查小组开展一次事故隐患大排查。重点排查矿山开采工艺(或尾矿库运行状况)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的要求,矿山(或尾矿库)是否存在如上所述的六类重点隐患。地下矿山还要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检查:(1)矿井及其各生产水平(中段)、各采区是否具有二个以上安全出口;(2)矿井提升系统、通风系统相关设备设施是否经检测检验合格;(3)矿井排水系统及水灾防范措施落实情况;(4)矿井火灾防范措施落实情况;(5)防止采空区塌陷措施落实情况;(6)爆炸物品管理使用情况。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一一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完成整改。事故隐患大排查及治理情况及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加强矿山安全技术工作。矿山应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绘制有关实测图纸,并在矿山安全生产办公场所张贴;地下矿山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或聘用不少于2名以上矿山工程技术人员,每个采矿、掘进工作面在开工前应编制作业规程,并向有关职工进行宣贯。
4.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习。规模较大的矿山,要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生产规模较小,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矿山救护队或其它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其中地下矿山要与矿山救护队签订)。矿山专、兼职救援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培训,能熟练使用相关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5.地下矿山应填写“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情况表”(见附件1),于5月30日前将表格及其电子文档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各级安监部门须完成的主要工作
1.7月30日前,按照工作分工,对直接监管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检查。主要检查:(1)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2)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设计、施工单位资质情况;(3)生产矿山持证生产情况;(4)矿山是否在重大事故隐患;(5)在用、停用尾矿库的隐患治理情况,停用尾矿库的依法闭库及监管责任主体落实情况;(6)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2.依法处理或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没有按规定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非煤矿山;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矿山整合和取缔非法矿山工作。
3.对辖区内矿山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治理情况登记建档,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或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按有关规定上报。
4.完善矿山基本情况档案。对各矿上报的“地下矿山基本情况表”进行审核,并于5月30日前将表格及电子文档逐级上报到省局。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对辖区内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矿山和在建矿山,要按照一矿一档的要求,建立矿山基本情况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废弃矿山、非法生产矿山和已关闭矿山的调查摸底工作,尽可能地掌握有关情况。
5.每季度填写“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于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报上级安监部门。重点县(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除每季定期向所在市汇报外,还要直接向省局报告。
五、工作要求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是贯彻“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要求的有效方式,务必切实抓紧抓好。企业必须自觉履行隐患排查和治理的主体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定整改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在隐患整改前,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实施停产整改。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级安监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强化非煤矿山有关行政许可工作相结合,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顿关闭工作相结合,增强强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严格执法,提高成效。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对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要严肃查处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开采活动和许可证有效期满不办理延期手续仍继续从事生产的行为;对矿山建设项目未履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程序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理;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地下矿山主要提升设备、通风系统没有进行检测检验的,要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到期后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或无力整改的矿山,要依法予以关闭或停产整顿;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无采矿许可证非法开采、越界开采、违法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等违法行为,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查处。对存在隐患的尾矿库和未依法闭库的停用库,要督促企业和当地政府落实整改,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尾矿库要报省局,实行挂牌督办。
(四)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要组织专家对重点、难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对县(市、区)安全监督管理局进行检查指导,并按不少于辖区内露天矿山总数的20%和地下矿山总数50%的比例进行抽查。年中和年底省局将组成督查组,到各市进行督查指导,并对省部属矿山企业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