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医院疾病防变活动实行方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医院疾病防变活动实行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医院疾病防变活动实行方案

为积极施行试点展开中医"疾病防变工作任务,全面展示中医药优点,持续拓宽中医药的服务范围,不断探寻建设适应我市中医工作实际,及群众需求的中医独特的防御保健服务机制,根据我国有关政策的要求,特拟定本施行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实施"治未病"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构建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年底,争取在8所市县中医院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每个县至少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治未病"试点,并以省"治未病"试点单位为基础形成重点建设单位。到年底,按省试点建设标准,试点单位"治未病"工作实践日臻完善、逐渐成熟、基本达标;市县中医院均加强"治未病"机构设置、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设立"治未病"服务点。此后,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

三、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在各级中医院或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它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完善机构设置;应用"KY3H健康保障模式"的理念,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中医医疗机构要能提供全面、综合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形成集预防保健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要面向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预防保健需求。认真开展"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年月—年月):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市县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明确试点单位,争取3-4家市县中医院列入省创建计划;组织试点单位制订实施方案,做好"治未病"试点工作准备。

2、试点实施阶段(年月至年月):试点单位在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中医特色专科开展"治未病"工作实践,引进服务设备、培训服务人才,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非试点单位中医院学习试点单位工作经验,完善开展"治未病"工作准备。市县卫生局"治未病"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它医疗机构筛选"治未病"服务点设立单位。

3、工作推进阶段(年月-年月):试点单位完善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逐步在单位各科室普及展开"治未病"工作,争取1-2所中医院纳入国家级建设计划;非试点单位"治未病"社区服务点逐步推进"治未病"工作,争取新增1-2家"治未病"单位列入省级建设计划。

4、总结推广阶段(年月-年月),根据上级中医"治未病"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严格国家局、省局要求,科学评价、全面总结"治未病"工作情况,立足国家、省试点单位"治未病"实施情况,根据情况以县(市)为单位开展区域性推广工作,将"治未病"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健康保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好特色明晰、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治未病"中心和站。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依托市内外资源,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咨询组,指导全市试点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治未病"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治未病"的组织机构和学术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经常研究解决问题,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证经费投入,落实保障发展措施。

2.加强人才培养。试点单位要充分利用具有的各种人才优势,在现有名、老中医技术配备的基础上,选拔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医理论造诣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推进"治未病"工作,并根据"治未病"学科的特点,边实践、边探索,并不断总结、提供经验。在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治未病"培训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治未病"人才的规范化培训要求,培养一批中医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3.加强科学研究。试点单位要总结"治未病"的论述和名老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经验,集成创新,丰富"治未病"技术方法和服务内容。围绕开展"治未病"服务需求和技术体系的要求,着力加强重点病种预防保健效果、服务流程和指标体系的规范研究探索,逐步建立"治未病"服务的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服务的优化和持续改进。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促进中医"治未病"工作产、学、研的结合和协作。

4.加强宣传推广。"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试点单位要通过专家队伍在医院或主动进入社区、企业、学校等,通过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大众媒体,通过"治未病"服务信息和服务效果的宣传,通过"治未病"健康大讲堂、健康讲座等形式,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治未病"知识,进一步让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同时,要大力组织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作为"治未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度,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的需求,营造良好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