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优质果业生产和出口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突出主导地位,倾注全市之力,锲而不舍地“抓”
我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适中,土层深厚,海拔高,无污染,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2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大力发展果产业,是发挥优势、顺应市场的选择,是关注民生、实抓苦干的结果。我市历届领导班子牢牢扭住果业不放松,始终把果产业作为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一届接着一届干,倾心尽力地抓。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支柱产业,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抓点示范、考察学习等方法,大抓果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本世纪以来,各级认准目标,锲而不舍,抢抓发展机遇,把果产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实行政府引导、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品牌引领的推行机制,集中抓扩量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果产业开发层次和水平。市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金果”品牌加快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两年,我们认真审视市情,抢占发展先机,重新定位谋划,提出了“四三二一”发展思路和“六个集中突破”的工作要求,把果产业发展提到建设全市四大基地、培育四大产业的重要位置,制定了()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苹果适宜区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从上到下建立了县(区)主抓、部门指导、乡镇推动、村组实施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规模经营,精心谋划布局,整村整乡地“扩”
规模扩张是果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我们依托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在全市确定了西部葫芦河流域、东部泾河流域和南部阴湿山区三个果品优势产区,把适宜发展果业的85个乡镇作为重点,按照块上突破、带上延伸、区域规模发展、整村整乡推进的要求,调整结构,合理规划,狠抓硬推,梯次发展,联村跨乡连片规模栽植。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每年从上年开始,及早谋划,合理倒茬,做好苗木和栽植地块的准备,当年春秋两季在全市组织开展果园新植大会战,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栽植标准、统一核查验收,坚持大苗大坑、大肥大水栽植,套杆覆膜,栽植一片成活一片,果园面积迅速扩张。尤其近几年,全市每年都以20万亩的新植速度发展,栽植区域由川塬地向山台区延伸,栽植规模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拓展,栽植苗木由大调大运向自繁自育良种、授粉树合理配置转变,栽植工程由简单粗放向水电路配套、科学建园方向迈进,初步实现了葫芦河、李店河、水洛河流域和国道312线苹果适宜区全覆盖,全市果园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29.2%,栽植乡镇由原来的43个发展到目前的69个,建成果树万亩乡镇54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447个,农民人均果园面积0.85亩,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民27.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4%以上。果产业发展较快的县,近四年每年新植苹果10万亩,全县果园面积已达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户均8亩、人均1.7亩,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350元以上。
三、依托科技支撑,主攻质量效益,坚持不懈地“管”
质量管理是提升果产业效益的关键措施。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初步走出了科技支撑、规范管理、绿色高效的果园管理路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操作规程。在果园管理上。市上制定了“金果”11项果品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坚持一栽就管,常年抓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优果工程,主攻果品质量效益。全市多次组织开展“果园建设管理年”活动,每年集中实施春夏秋冬四大果园管理战役,全面落实幼园“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合理间作”和挂果园“树形改良、配方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的提质增效技术,大力推广起垄沟灌覆膜肥水偶合、果园覆膜压砂种草、树穴注水等实用技术,下功夫巩固一类园、提升二类园、消灭三类园,全市每年落实提质增效面积50万亩以上,70%的幼园和80%的挂果园全面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县、乡两级建立了行政技术承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抓一个万亩乡镇,乡镇领导每人抓一个千亩村,业务部门每个技术干部抓一个万元园,每个示范点有一套管理办法,有一名领导负责,有一名技术干部指导,挂牌示范,重点突破,创建丰产园23万亩,万元园5万亩,建成了一批市级示范基地、县级样板园、乡村示范点。积极争取国际国内专业机构的质量认证,取得了全国绿色食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出口基地67万亩的认证。在果农培训上。市上成立了果树技术服务专家组,制定技术培训方案,巡回县区诊断把脉、提供良方,开展现地培训指导。县区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练兵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每年培训果农10万人(次)以上,持证农民技术员达到4500多名,果品重点乡镇基本达到每户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果农。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市上组建了果业开发办公室,建成了果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金果信息中心。县区整合加强了果业技术力量,在、两个果品大县,分别建立了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市级气象预测预报站。果品重点乡镇成立了果树工作站,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果业科技服务网络,全市有500多名果业技术人员和7000多名农民技术骨干常年从事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通过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果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优果率达到61%,商品率达到98%以上,苹果产地价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其它产区。
四、狠抓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想方设法地“推”
建办龙头企业是果产业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张,我们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果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狠抓果产业深度开发。采取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途径,大办龙头企业,拉长加粗产业链条,不断增加果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参与分配机会。市上于年组建了金果集团,拥有7家成员企业及4个果业协会,注册资本3010万元,为果品生产加工出口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建办各类涉果企业(公司)200多家,其中果汁、果酒、果醋、果仁等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果品20多万吨;果袋、纸箱、发泡网等关联企业14家;果品营销企业170多家,有11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全市机械制冷贮藏量达到16.4万吨,自然通风贮藏库1900多孔,储藏量近20万吨,总储藏量占果品总产量的50%。拥有果品分级、清洗生产线4条,年处理商品果5万吨。年,“金果”直接出口欧洲、南美洲和东南亚,鲜果直接出口7500多吨,创汇545万美元,苦杏仁出口1051吨,创汇309万美元,两项合计出口创汇85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81%,果汁出口货值232万美元。全市年果品贮藏、加工、营销、运输等关联企业产值3亿多元,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1.8万人。果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95个,登记在册的果品营销经纪人1409名,年中介收入1300万元以上。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已开工兴建9个果品气调库、3条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个果品交易市场和金果加工出口中心。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经营格局。
五、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营销市场,大刀阔斧地“创”
品牌打造是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无论在果产业发展初期,还是在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始终注重品牌建设,牢固树立大品牌、大市场的理念,全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拓展延伸国际国内市场。集中打造品牌。在、、三县分别取得“泾龙”、“陇原红”、“紫荆红”等普通商标的基础上,市上于年提出了统一打造“金果”一个品牌的思路,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成功注册了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随后又取得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年,“金果”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入选奥运会特供产品。“金果”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这些年,我们在品牌打造上先后取得了六张国家级名片,使“金果”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大市场、大流通中有了一个靓丽的身份证。大力推介品牌。市、县两级舍得在宣传上投入,在推介上下功夫,连续多年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组织涉果企业和种果大户,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果蔬展会、节会,宣传推介品牌,洽谈合作项目,签定销售定单,进一步提高了“金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金果”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四大洲10多个国家,出口量逐年增加。依法保护品牌。全市上下珍惜和保护来之不易的“金果”品牌,加强商标的授权使用和管理,强力推行外销果品防伪保护措施,在6个生产基地县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操作规程,在7个重点销售企业建立“金果”质量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侵害品牌权益的违规行为,确保了“金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夯实目标责任,从严督查考核,一级一级地“促”
市、县(区)把发展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点上督查和面上督查、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督查考核机制,对果树新植、果园管理、基地认证、品牌打造和产业链条延伸等各项工作,分阶段进行督查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奖罚。市上每年以召开现场会、促进会等形式,通过工作调度、观摩评比、经验交流、对照检查等措施,推动全市果产业均衡发展。县(区)根据各自实际和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按季节逐乡(镇)开展督查检查,抓推进、抓落实。市、县(区)林业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查检查,及时通报情况,督促整改落实,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各级把督查考核结果作为识别评价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配备“产业”班子,任用“支柱”干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门心思抓产业,集中精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我市大力发展果产业,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重要举措,是关注民本、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市苹果适宜区全覆盖,建成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苹果面积发展到200万亩,标准化果园达到100万亩,出口创汇1750万美元,果业综合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400元,使果产业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