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质量振兴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认真总结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区)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推进质量振兴列入重点工作内容。充实扩展并制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方法、步骤、职责,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全面组织实施。年底前,各县区政府要全部开展质量振兴工作。
二)设立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对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激励企业努力创新,制定《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意见》及其评审细则。给予表彰和奖励。追求卓越质量绩效。市政府质量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单位和个人的数量均不超过4个,年底前启动奖励评审。各县区政府、各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三)积极推进品牌战略。调整和补充全市名牌产品发展规划。争创1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以全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中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为重点。对列入规划的产品重点培育。新增20个以上名牌产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达到12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达到2个以上、获得省著名商标的产品达到50个以上。名牌产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标准制定、修订和升级。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提升整体质量水平的先导作用。以全面提升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水平为目标。构建科学、完整、先进的标准化体系。
1.加快升级工业产品技术标准。瞄准市场前卫。对本企业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重点产品的现行技术标准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各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组织力量。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技术标准的提升方向和层次。以定位水平为基准,组织力量全面制定、修订技术标准,实施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以技术标准水平的全面升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建重点工业项目的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面实现《意见》设定的各工业产业的质量指标。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主要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至优势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系列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全面实现《意见》设定的农业质量指标。
3.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有效提升服务业规范度和标准领域覆盖率。鼓励服务单位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争取和实施1项主体性服务地方标准,重点设置和培育3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引导全市服务业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抓紧制定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的地方标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要以规范服务行为。加大服务业标准推行力度。
4.强力实施节能减排标准化。对能耗和排放控制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和提升。以典型经验引导全市循环经济示范区整体建设的科学推进。根据全市地理、气候特征,对全市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际状况和水平进行全面审查。紧密结合全市实际。督促和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更新改造。抓紧循环经济标准规划的完善与组织实施。组织制定生态功能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并强力实施,稳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水平。
5设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五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工业企业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配备高素质研发人员。以延长全市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链、完善循环经济链条环节为重点,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加强产品新结构、新原理的研究。尽快建立技术专利向技术标准、科研成果向生产能力的转化机制,迅速将科技创新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市场引导、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探索互相参股、合同约定、项目委托、利润分成等多样性的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加强对重点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攻关。对提升全市经济实力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项目及产品开发项目,要以掌握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组织力量开展重大专项攻关突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项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完成4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全市完成20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集群。全市大中型以上企业的主导产品、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全部实现换代、升级、提档,质量水平整体提升,经济效益普遍提高。
六)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和保障体系。
1.着力构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评估论证、许可认证、监督抽查、过程监督、风险监测、安全预警、事故处置、事件应急等监管机制。各监管机制要紧密衔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农业、质监、工商、畜牧、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共同构成严密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明确食品小作坊监管责任,细化监管措施。药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要符合国家有关强制认证或行政审批的规定和要求。生猪全部实现定点屠宰检疫。有效预防重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2.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产品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相配套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产品质量的动态变化。组织开展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的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为核心。适时调整监督检查的范围、频次和种类。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违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数据库,定期分析质量状况,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加快建设全市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时产品质量状况和安全预警。要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通过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形成对全市产品质量整体状况的有力监管和控制。全市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建档率达到100%产品质量可比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3.严格执行重要工业产品的行政许可制度。要依据规定的许可条件和程序。运用生产许可的手段,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要工业产品。严格审查和批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地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基本淘汰国家规定淘汰或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和落后产能,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七)大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和竞争力。通过标准提升、技术创新、新品研发、结构调整、更新改造、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全面增强全市优势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着力推动支柱产业及其优势主导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向高中端攀升。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1.农业。加快深加工能力建设。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争取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蔬菜、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以此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按照规模化、设施化、循环化、有机化、品牌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提高设施农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
2有色冶金产业。铝箔、新型材、专用材以及板带箔、合金、粉体等新型加工材料产能大幅提升。提升企业形象。以西北铝业、东兴铝业、临洮铝业为基础,重点有色冶金企业的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铝、锌等精炼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抓好产业配套,延长铝产业链条,打造“西北铝业城”重点在新型包装、装饰铝材、再生铝冶炼等方面开发生产,就地实现产业配套。通过由大带小的发展,逐步完善产业体系,打造铝产业集群,实现“核心企业+配套企业+集群效应=主导产业”链式经济结构。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吨铝直流电耗降至12500千瓦时以下。
3.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和省上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确立重点,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积极争取。扶优扶强,扩大发展,形成优势;要承接大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依托全市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通过争取项目、引进嫁接,大力发展两头在外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业,把建成兰州、天水各大企业零部件的加工基地;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的联合,加快信息建设步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用先进技术改造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产品,提升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形成亮点和特色。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造、提升,努力使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新能源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通用设备、优势产品的自动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和整机配套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得到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轻纺产业。全市纺织、皮革、塑料、包装、家具、民族手工艺、五金等主要轻纺产品依据市场需求全部完成换代提档升级。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污染废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
5.建筑材料产业。优化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通过推进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水泥制品产品质量。积极研发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水平。重点企业要求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提升企业形象。
八)着力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质量。高标准、高起点地完善循环经济基地质量要素的基础上。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运行体系。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得到有机组合和衔接,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产出率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达到规定指标。
九)切实保障和努力提升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制定工程质量提升规划和实施计划。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文件)审查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终身负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装饰装修质量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点公共设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案,整体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着力加强水利、交通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交通道路的建设质量。至所有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省“飞天奖”优质工程5项以上,市“金衡奖”工程30项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85%以上。
十)着力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全市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和发挥,森林、草地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退化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大力推进绿化工程,确保环境安全。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规划。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废物排放,加强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医疗、化学等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1.空气环境质量。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排放年均值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40天。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2.水环境质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排放值逐年下降。降低农村地表水水源污染,段主要河流、重点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水质稳步提升。水库和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保护水环境。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除矿化度指标外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相应水质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
3.土壤环境质量。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农药。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
4.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风沙治理。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市水务局、市水保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使其自然生态功能得到回复和提升。
十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1.交通运输业。加强运输的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全市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
2.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推动金融保险业服务创新。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要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服务环境。顾客满意度较“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3.现代物流业。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统一规划和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把打造成为优质服务和诚实守信的西北物流中心。加强物流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
4.旅游业。强化旅游职业行为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全面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和导游服务质量。旅游经济运行状况监测数据,开展消费培育和市场引导,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及游客对旅游业的满意度。产品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5.邮政电信业。提高通信质量,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加快制定提高邮政通信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着力提高顾客满意率。建立、完善通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邮政通信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通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6.医疗卫生业。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诊断、医疗、护理等医疗水平。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争取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有条件的医院积极通过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职业精神的医疗体制。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
7.商贸流通业。提高服务承诺层次和兑现率,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年,开展诚信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商贸企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主要商贸企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商贸企业诚信档案,引导规模以上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严格质量管理。商贸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创建商贸、物流服务国内优势品牌。重点培育大型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顾客满意率达85%以上。
十二)持续增强企业的质量水平和诚信度。
1.加强企业质量基础建设。持续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企业要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责任、质量安全、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意识。要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以质量提档、产品升级为目标,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推行管理体系认证。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小组等群众性的质量活动,全面增强企业质量基础。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率达到95%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行业要求,全部分别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以及(GMP药品包括保健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企业(GS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鼓励食品、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国外卫生注册,化工企业符合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规定。
2.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总结经验,要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做好质量信用的记录和更新。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2009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先行试点。逐步开展对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工作。整合质量诚信信息资源,推进平台建设,动态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十三)扎实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整合社会检测力量和资源,根据全市产业结构特点。加强重点产品的省级质量检验中心项目建设和县级技术机构量大面广的公共质量检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集团化。至形成能够基本满足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验要求的检验检测技术网络。
十四)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质量宏观调控。
1.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质监、环保、建设等部门定期分别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握质量提升进程。县区主管部门每季度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一次质量状况;市主管部门每年向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提交一份质量振兴工作统计报告。
2.建立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元素和指标。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提升率、品牌创建及其贡献率、主要产业及其主导产品的竞争力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开发率和贡献率等。要将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充分发挥重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建立质量信息制度。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定期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状况;市质监局会同市统计局。引导消费并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质量竞争力指数。定期商务、旅游、通信、卫生等部门服务质量状况;提高质量信息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4.加强质量宏观政策措施研究。适时组织高层质量论坛。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议,根据推进质量振兴的阶段性进程。邀请资深专家对全市的整体质量状况、动态、趋向、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指导质量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营造全市共同推进质量振兴的氛围。结合各自实际,基本建立起推进质量振兴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大对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
2.实施阶段领导小组总体把握质量振兴工作进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和各自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努力,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各项工作。使全市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质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成效显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体系。负责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具体负责推进质量振兴的日常工作。今年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责任体系。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市质监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分别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的牵头单位(四个工作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信息、掌握动态、解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出建议、督查指导、把握进度。研究安排推进质量振兴重大事项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推进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和督促指导工作。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县区、本部门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具体方案,于年5月底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度质量振兴工作计划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强化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确保质量振兴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要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推进质量振兴的考核机制。建立考核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质量振兴工作考核办法和相关制度,每年组织对各县区政府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四)加强财政投入。保障质量振兴工作的有力推进。提供经费保障。各县区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组织开展质量振兴工作的经费投入。市财政着力对技术标准水平分析评价和标准体系建设、宏观质量分析和政策措施研究、市政府质量奖和名牌产品奖、省级以上质量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和活动工作的经费支持。各级财政要切实保障食品等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风险监测以及地方质量振兴日常工作等所需费用。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从信贷、科研、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重点支持名优产品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主导优势产业发展。企业要加大对质量创新、质量提升、新品研发、质量体系改进的资金投入。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化。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要建立完善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要坚持典型引路,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以正面宣传为主,对创新质量工作、创建名牌产品、开发高新品种、增强质量基础、健全质量体系以及以质量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