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铃薯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铃薯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续建

3、项目投资: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50万元,群众自筹100万元。

4、管理单位:县农牧局

5、实施单位:县马铃薯开发中心

二、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根据市发改委、财政局、农牧局、水保局《关于下达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陇发改农[]925号)文件编制该方案。

三、方案设计

1、项目区概况

县位于省南部市西北部,系岷山山系和西秦岭交错地带,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干燥。海拔1100-2800m,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630mm左右属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年日照时数1820小时,年均积温2550℃左右。由南向北跨北亚热带、温带、高寒带,马铃薯生产呈现出冬播早熟栽培、春播一作栽培、夏播复种栽培等周年循环生产模式。马铃薯年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总产50万吨,产值1.5亿元,马铃薯产业跃居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首,更成为退耕还林农户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2、项目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

本项目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为目的,以增加科技含量和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水平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和收益,使退耕农户因面积减少而引起的总产和收益减少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目的。马铃薯即可粮、菜、饲兼用,又是加工业的原料,通过产业延伸实现多级增值,马铃薯与粮食作物相比有更高的产量和产值,与药材作物相比价格稳定市场波动小收益率高,因而其更具优势,更有发展前景,通过本项目实现带动增值的同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贡献。

3、建设地点

本项目选择退耕农户相对集中,退耕面积较大的村集中实施,基地面积5000亩。

4、建设内容与规模

(1)引进马铃薯新品种75万公斤,在项目区8乡(镇)退耕还林重点村集中建设50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

(2)编制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资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蹲点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退耕农户的马铃薯种植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确保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加效益节省成本。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安全系数,达到产品无公害,环境不破坏,生态保持平衡,能源节约的目的。

5、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1)推行“药材-豆类-马铃薯”或“药材-杂粮-马铃薯”轮作倒茬模式,避免重茬、连茬。马铃薯前茬收获后要深松耕、耕深达30cm以上,打破犁底层为马铃薯创造有利于保水、保肥、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的土壤环境。

(2)选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利用基地建设,组织群众开展马铃薯扩繁,为退耕还林区域实现马铃薯良种化打下基础,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3)要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施1.5吨优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磷酸二铵25kg,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10kg,或有机复合肥40kg、尿素10kg或马铃薯专用肥40kg,肥料应结合播种一次性集中施入籽垄和空行中,施入深度15cm以上.尿素在每一次中耕时追5kg/亩,培土起垄时追施5kg/亩。

(4)精选种薯和种薯处理,提倡选用种性突出幼嫩无伤的小整薯作种薯,避免种薯切块时病害的交叉传染。50g以上的种薯应切块播种,切块前应精挑细选,淘汰病、伤薯,出窖晾晒3-4天,切块前刀应用75%酒精擦表面消毒,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好后用“土豆娃娃”拌种后播种。

(5)当10CM土层温度稳定达到7-8℃时为播种适宜期,本县播种期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6)推行坑种垄作栽培模式,有效解决春旱和秋涝问题。行距70㎝,株距25㎝,播种密度4100株/亩,保苗3800-4000株,播种深度15㎝。

(7)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及时查苗补苗,适时中耕、除草和培土,及早防治病虫害。危害马铃薯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叶甲、蚜虫等。结合播种亩用40%辛硫磷500g拌毒土防地下害虫,用功夫、抗蚜威等无公害生产允许的化学农药防治叶甲、蚜虫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及早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尽可能减少病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8)适时收获安全贮藏。马铃薯植株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创伤,汰除病、伤薯块、避光条件下晾薯1-2天,促进周皮组织形成后入窖贮藏,贮藏过程中注意机械损伤,品种混杂,防寒保温。

6、资金预算

按每亩150公斤种薯,每公斤按2元计算,每亩中央专项补助100元(中央专项资金以调运脱毒种薯为主)、群众自筹200元,5000亩马铃薯基地共需资金15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田间管理等100万元。

7、进度安排

年2-3月:考察引种,编印培训资料和标准化栽培技术资料,抽调技术人员到项目区,搞宣传、培训。

4月-5月上旬:调运良种,落实种植面积和地块,确定专人深入村社和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播种。

5月下旬-8月下旬:指导项目户加强管理,按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有针对性的按程序推进肥、水、草、病、虫、鼠害综合防治,综合管理。

9月-10月:进行采挖、营销、贮藏等工作,马铃薯采挖后,要宣传引导群众对良种进行串换,尽可能实现整村、整区域马铃薯良种化程度。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据新优良种试验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亩平均增产鲜薯472.6㎏,5000亩可增产鲜薯236.3万㎏,增加收入283.5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本项目可为该区繁育优良品种1320万㎏,可供8.8万亩土地生产用种。能够辐射带动项目区所有退耕农户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达到促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质量,增加产业效益的目的。

3、本项目实施后为退耕农户带来可观的收益,生活条件,精神面貌,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减轻或避免对退耕林地的破坏,直接起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作用。

9、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1、项目由县农牧局管理,县马铃薯开发中心实施,项目区乡镇政府协助。由实施单位负责良种引进、示范指导、农户培训、技术资料编印,科技人员下乡蹲点指导实施,全程接受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乡镇政府负责落实退耕农户,落实地块,组织退耕农户实施项目,同时做好其它协调工作。

2、农牧局成立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农牧局局长任主任,副局长任副主任,抽调农牧局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抓项目运筹,协调机制,落实资金,调运良种,开展项目总结、交流、验收、鉴定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申报。项目资金管理按国家对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报帐制,设立专帐、专户,由项目办主任签批,确保专款专用。项目乡(镇)成立项目工作小组,主抓农民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产业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无公害安全生产意识。

3、制定项目办公室及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建立包点考勤制度,实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把驻村、包点工作的实绩与年终考核、工资管理、职称晋升挂钩,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务实,项目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