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型地区建设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市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的重要意义
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重点区域。增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引领和支撑我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全县各级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主题,以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存量资源为增长优势,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有效融合,推动科技与产业密切结合、创新水平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以创新的领先推动经济率先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把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企业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夯实创新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扶持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市场占有率较大的新产品,建成在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县区。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把创新型建设作为县域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统筹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工程,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成创新动力强大、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效益明显的创新型县区,走在省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列,奋力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崛起。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创新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共享服务机制,使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和民众的水平明显提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支柱产业集群,努力把科技工业园建成全省一流的创新型园区,把我县建成全国新型砖瓦机械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新型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全面创新,基本建成创新型县区。
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到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每10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量达到25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达到500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达到10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0%以上;研发国家级新产品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100项;工业“三废”治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6%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工业领域科技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经济活力凸显、骨干企业支撑有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强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突破。
1、以科技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壮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我县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持之以恒地推动装备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每年推出30-50件专利产品,3-5项引领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省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始终使我县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和行业领先水平。依托省新型砖瓦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新型砖瓦机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联盟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县新型砖瓦机械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省市科技资源中心合作,建立连接国际、国内的新型砖瓦机械数据库,为企业研发和发展提供服务。扶持宝深、皇城、皇城玉全、关压、平阳、沃升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同行业、全省的领军企业,带动我县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石油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形成科技领先、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集群。以太白酒业、恒兴果汁、老牛面粉、陕丰淀粉、秦宝牧业、福罗瑞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以粮、果、畜、菜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产业,在产业发展、技术改进、设备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和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精细纺纱,引导向家纺方向发展,努力形成纺、织、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纺织产业。以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方向,鼓励支持社会水泥、霸王河化工厂、星王公司等建材化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等次,发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以及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地带,毗邻、杨凌两个次级核心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和、杨凌、蔡家坡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技术起点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
2、以科技支撑工业园区发展,形成科技创新的聚集区和优势区。我县科技工业园是省首批重点支持的44个县域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各级科技部门重点支持的科技园区。积极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园区活动,开展县科技工业园创新创业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实力。同时,严格入园企业和项目准入标准,优先引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优先引进大型骨干项目、主导产业带动项目、与产业配套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加速园区支柱产业快速裂变扩张,促进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培育一批科技竞争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把科技工业园区打造成吸引、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到2015年,在园区新培育10户省、市级创新型企业,3户高新技术企业,30户科技型企业,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建成全省一流的科技型园区,争创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产学研基地为抓手,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以技术入股、资本投入、项目战略合作、共建创新平台为内容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撑。围绕我县主导产业,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政府产业发展科技咨询班子,定期开展专家、教授、博士、院士“企业行”活动,为我县主导产业发展、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引进提供咨询和帮助。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走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和省市创新型企业。实施优势产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育林工程”和“小巨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城乡统筹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科技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加快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前提。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有关方面的技术合作,以县园艺站、省猕猴桃试验站、市猕猴桃专家大院、粮果研究所、迪兴农业科技公司、中宝、秦宝牧业等企业机构为依托,加强农业新品种的选育,提高我县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适时引进推广适种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粮、果、畜、禽品种,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示范引导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果业要突出猕猴桃发展,把发展重点逐步从扩大规模向提升科技含量、提升果品质量方面转变,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作务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明显的科技示范园,示范引导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县政府集中力量抓建2-3个1000-3000亩科技示范园、2-3个猕猴桃科技示范村,全面推广标准化建园、规范树形、配方施肥、果实套袋、人工授粉、果园生草等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形成示范效益,树立对外形象。渭河以南每个乡镇集中抓点1-2个猕猴桃科技示范园,1-2个猕猴桃科技示范村。鼓励福罗瑞斯公司、太白山美源果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猕猴桃专家大院以及齐峰、金桥等示范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家大院+基地”、“专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突出侧重点,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园;支持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开展农村科技创业,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同时,立足实际,建立一批草莓、大樱桃、干杂果科技示范园。粮食重点推广良种统繁统供、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突出抓好渭北强筋小麦及高蛋白、高淀粉、高赖氨酸玉米等优质专用粮种植,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畜牧业重点围绕规模化养殖,立足综合防治规模化养殖厂污染,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成以蒙牛现代牧业、澳华、得力康、秦宝、中宝牧业为支撑,以畜牧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为骨干的川塬生猪、笼养鸡、肉奶牛科技示范基地,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重要方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农业专家大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12396”热线服务三种模式相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广“大荔”农技服务模式,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入户工程,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形成完善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培育一批农村星火科技致富带头人,支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人才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普及、推广与转化。以猕猴桃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研人员为依托,建立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猕猴桃科技资源,全面开展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推广,为猕猴桃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三)加快科技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推广应用一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先进技术,推进教育、民政、卫生等社会领域信息化,促进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1、加强生态建设。推广节地紧凑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高效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太阳能、沼气及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应用一批先进节能技术,实施重大节能技术改造推广示范项目,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建筑示范、余热利用、绿色照明等工程,加大节水设备与器具的推广普及,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养低碳生活习惯。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村村组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简易污水处理办法,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
2、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医疗、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优先发展县城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县城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县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立以先进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为支撑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技术平台,加快警情自动跟踪系统应用示范和推广,提高公共安全技防水平。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行动,提高社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公众健康素质。加快建立食品检测监测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能力,确保公众食品安全。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知识产权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国家、省市越来越重视。全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加快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重点区域建设。建立健全专利孵化机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小分队进企业活动,鼓励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和取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标权,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省名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保持我县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严厉打击假冒和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和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鼓励支持全民创新,成立发明家协会,开展青少年、农民发明创新大赛活动,评选认定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培育知识产权新亮点。到2015年,全县专利累计授权500件,发明专利授权100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项目是创新型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每年组织策划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销售好、附加值高的科技计划项目,及时上报国家、省市,跟踪争取,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我县。同时,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发展和国家产业导向,采取专家评审等形式,每年选取实施一定数量的县级科技项目,调动基层和各行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实施新型节能烧结保温空心砌块研发基地建设、新型智能自动化墙材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多规格高效节能空风动力机械装备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太白山珍贵和濒危野生药材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猕猴桃加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畜禽良种繁育及产业化、专用小麦、玉米、各种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及专用肥的研发等项目,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六)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大力开展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为重点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文化知识普及培训活动。全面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鼓励职工职务技术改进和发明,支持职工继续教育;引导各类资本建设新型实用人才、乡土人才培训学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到2015年,使企业的每位职工能熟练掌握1-2门专业技术,达到中专或中技同等学历水平,全部持证上岗;使每户农民培养一个实用技术人才,10%农村劳动力成为农业科技带头人,拿到绿色证书。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养100个创新型老板。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制订优势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落实研发条件、成果支持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高层次人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依托重点科技项目、优势企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形成一批本地化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完善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科技型企业为补充的创新型企业群。
五、实施步骤
创新型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准备启动阶段
成立创新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新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启动建设工作。
(二)全面建设阶段
组织实施《创新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重大创新工程的论证,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修正和完善相关实施方案,基本实现创新型建设的主要指标,初步建成创新型县区。
(三)总结完善阶段
根据前期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提高,制定创新型建设巩固提升和长远发展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创新型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县上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科技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新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和协调创新型建设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科技局局长兼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型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努力形成全县上下共同推进创新型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
组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工作、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及先进典型的宣传。开展“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科技创新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氛围。
(三)加大科技投入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财政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以上,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鼓励、引导各银信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四)强化创新激励
落实税收及有关激励政策。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咨询、服务及职工教育等,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对通过国家省市授牌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独立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资助。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专利申请给予资助。设立科学技术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对优秀技术发明进行重奖。关心和尊重创新型企业家,支持和激励企业家在实践中提升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五)严格考核奖惩
将创新型建设纳入乡镇和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创新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督办室、考核办将定期对创新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创新型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