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县全力开展职业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快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一)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各地区要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并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服务;为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保证规模、突出特色、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继续完善“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政府统筹、以市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到2015年,中、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总体达到省级以上设置标准,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市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年培训城乡劳动者80万人次。创建6所国家级、5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1所国家级、1所省级骨干高职学院,组建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将广播电视大学办成开放式大学。建设30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完成1个综合性、15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组建5个职业教育集团。实施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比例达到50%以上。职业院校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执行能力、学校管理水平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二、围绕全市发展目标,培养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三)服务经济发展战略。以服务“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新战略为宗旨,培养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和专门人才。围绕江北科技新城建设,重点发挥在职业院校产学研资源优势,为“北跃”发展战略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围绕南工业新城建设,筹建南职业教育示范园区,重点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的合作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为“南拓”发展战略培养加工型人才;围绕老城区改造、弘扬欧陆文化建设,重点发挥职业院校的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做大“三产”专业,为“中兴”发展战略培养服务型人才;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发挥在农业院校和县(市)职教中心的区域优势,办好涉农专业,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为“强县”发展战略培养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技能型人才。
(四)服务高教强省战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展壮大。借助在高校优势,开展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市属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加快市属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组建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将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设成为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围绕新战略实施和人才需求,合理调整市属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国家级、省级高职重点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重视和加强市属技师学院建设。继续扶持办好民办品牌特色高职院校。
(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院市民学习中心的骨干示范作用,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开放式大学。加强规范化示范性老年人大学建设。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对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及高校毕业后未就业人员,以及复转军人、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到2015年建成3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4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城区三分之一的社区建立社区学校。到2020年各社区、乡(镇)均要建成面向城乡居民的社区教育阵地,基本满足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基本形成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深度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政策法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落实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优秀学生免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人事分配制度、内部收入制度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系列中增设正高级教师职务的政策。特级教师和功勋教师评选要适当向中职学校倾斜。
(七)改革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办学模式,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鼓励创建以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重点职业院校为骨干、行业企业为依托、专业为纽带的办学联合体,走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建立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完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八)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统筹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县(市)域经济发展服务。以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为目标,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县(市)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县级职教中心整体办学水平处于全省领先行列。以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活动为动力,深入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以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载体,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功能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契机,重点加强通过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的劳动技师学院等20所职业院校校舍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省职业院校设置标准。重点完成工业美术设计学校周边环境改造和综合楼建设,解决市卫生学校、市商业学校校区分散等问题。加强30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率先完成轻工业学校标准化实训室、实训基地和技师学院培训楼建设,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训基地,为全市中、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各地区要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股份合作、校企共建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加快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十)加强示范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将市第一职业高中等11所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将职业技术学院和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分别建设成为国家级骨干职业院校和省级骨干职业院校;将轻工业学校打造成全省“龙头”中职学校。根据全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市场和社会实际需求,加强数控机加、汽车运用维修等45个相关的中、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省重点品牌专业,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竞争力。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国家、省中等职业教育校长、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各地区要安排相应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采取国内培训和出国进修等多种培训途径,培养10名专家型职教校长。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到2015年,经过国家、省部级培训的专业教师达到80%,经过市级生产实践培训的专业教师达到100%。全市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100名,骨干教师300名。建立特殊“技能型”人才“绿色”通道,聘请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五、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十二)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作用。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为载体,建立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新机制。围绕经济发展新战略,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行业人才培养需求计划,教育和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对政府及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并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专项督导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检查评估,为全市职业教育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十三)增加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农村职教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资金予以重点保障。落实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逐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起,市及县(市)财政每年教育费附加中用于支持职业学校发展建设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30%。科学设置中、高职学校在校学生的公用经费标准。
(十四)改善环境。各地区要制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要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严格“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广泛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稳定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积极推动城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走合作办学之路。
(十五)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惠民政策,宣传优质特色学校、优秀职业教师、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进一步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