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建设推动方案6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建设推动方案6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旅游建设推动方案6则

第一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次党代会、全省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市第次党代会、市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届一次会议精神,结合我市旅游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推进大项目,建设大平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四大建设工作,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推进大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精神,牢固确立“项目是产业发展支撑”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大景区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推进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招商一批”的总体部署,全市确立35个市领导联系的重点旅游项目,进行强势推进。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本市旅游特色资源、服务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科学谋划项目。围绕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扩大有效投资。集中多方力量、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协调服务,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项目、季(月)度工作例会、年终工作考核等制度,确保引进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开业,狠抓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优势性旅游项目建设,为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大平台。全面整合旅游发展优势资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工作为契机,以推动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一批大型、综合性旅游产品。一是强化对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支持和推进,以现有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太湖旅游度假区、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为主平台,将我市太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精品旅游区,积极助推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加快推动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二是启动实施全市十大景区提升计划,扩规模,强质量,树品牌,进一步完善景区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水平,重点指导南浔古镇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织里童装城、中心城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全市“十景”和市本级“一区三景”建设步伐。三是继续推进省级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做好十大乡村旅游示范区(集聚区)的培育建设工作,加快全市“乡旅十景”和市本级“乡旅五景”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全力打响“乡村旅游在”重要品牌。

(三)培育大企业。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引导旅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品牌经营、连锁经营等多种途径壮大实力,提高市场份额和贡献份额。积极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引导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兼并重组、联合经营,建设一批综合型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加快形成引领性的全市“十大旅游企业集团”和市本级“十大重点旅游企业”。大力扶持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实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引导并鼓励本地工商企业投资旅游业,引进锦江集团、上海银润、景域集团、港中旅、浙旅集团等国内外著名旅游品牌企业、大型旅游集团来湖加盟和投资。

(四)发展大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平台集聚、大企业支撑为重点,发展旅游大产业,使之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全市重点要培育乡村旅游、滨湖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红色旅游和城市文化旅游等七大产业。同时要加快培育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等新兴业态。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强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与工农业、商贸服务、科教信息、文化体育和城乡基础设施业的资源共享和互动互促。有效引导并促进旅游产业六要素的均衡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六要素的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行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制定完善总体方案、四项子活动行动计划和各项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召开研讨会、动员会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和旅游系统充分认识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工作责任。

(二)组织实施阶段

以全市旅游大项目(景区)建设推进会暨省级乡村旅游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为契机,全面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工作,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扶持旅游企业做强做大,积极构筑旅游发展新平台,推动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三)总结提高阶段

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各项行动计划,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召开总结表彰大会,研究并制定下一步推进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全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由旅游、宣传、财政、发改、国土、建设、文化、宗教、交通、农办、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围绕重点目标和任务,协调解决推进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全市旅游发展大项目大平台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旅游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重点投入、扎实推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树立服务理念,落实市、县区、局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强化跟进服务。各县区旅游局也要建立局领导联系项目、平台、企业和产业制度,认真开展行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深入研究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建立并完善推进工作考评激励机制,营造全市上下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督查宣传。全市旅游发展大项目大平台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按照时间要求,结合各项行动计划安排,适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开展考核督查活动,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县区旅游主管部门和发改委要加强与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经交流经验。各单位要积极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微博、简报等媒体作用,推广先进做法和经验。

第二则

市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专项行动计划

一、推进一批

(一)推进重点

列入省政府关注协调的旅游重大项目2个、列入省旅游局重点联系的旅游重大项目3个、列入省重点建设旅游项目9个、列入省服务业旅游重大项目7个、列入市政府重点旅游项目8个、列入市服务业“双百计划”的旅游项目25个、列入市旅游局“双十大”、“百亿十大”重点旅游项目,特别是目前市领导联系的35个旅游重点项目。

(二)主要措施

1.召开全市大景区大项目推进大会。传达贯彻落实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明确我市旅游项目推进工作的主要任务及职责分工,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旅游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建立旅游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并集中组织推动一批旅游项目开工等。

2.建立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实行市、县区、局党政领导联系旅游重点项目制度、旅游重点项目联系单制度、建立旅游重点项目月报制度、重点旅游项目推进进度上墙公布制度等。

3.建立定期例会推进制度。一是季度分析例会,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领导出席,各县区分管县区长、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市、县区旅游局(委)主要领导、发改委分管领导、重点旅游项目业主等参加,进行季度情况分析总结、经验交流、工作推进部署等;二是月度推进例会,由市旅游局和市发改委共同牵头组织,市、县区旅游局(委)分管领导、发改委有关科室负责人、部分旅游项目业主等参加,主要分析项目推进情况,重点研究解决在日常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4.建立定期报告情况制度。一是编制旅游项目推进季度分析报告。认真分析总结季度项目推进工作的成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明确下季度推进措施;二是项目月报。按时完成国家、省网报的同时,对列入省、市重点旅游项目做到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份项目进度表;三是信息上报。每个月上报1-2篇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工作信息。

5.建立项目推进考核制度。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把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开工一批

要强化对拟开工项目的协调,加大推动力度,确保启动开工一批大项目。

(一)开工重点

1.列入省政府关注协调的旅游重大项目、列入省旅游局重点联系的旅游重大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旅游项目、列入省服务业旅游重大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旅游项目、列入市服务业“双百计划”的旅游项目、列入市旅游局“双十大”、“百亿十大”重点旅游项目,特别是目前市领导联系的35个旅游重点项目。

2.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推动南浔古镇景区、菰城景区、织里童装城等启动创建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提升工程、全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3.太湖旅游度假区、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和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和旅游度假项目,市(县区)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项目。

(二)主要措施

1.举行开工仪式。根据全市旅游大项目(景区)建设推进会暨省级乡村旅游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安排,选择全市4-5个筹备开工的旅游项目,计划在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内,举行一次大景区大项目开工仪式。

2.推进季度开工。定期排出项目开工时间表,实行月度督查,形成每季有项目开工的氛围。

3.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开工项目的协调制度,针对开工项目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跟踪、扎实做好拟开工项目的报批审核、资金筹措、土地征用、拆迁政策处理等工作,由市县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衔接与指导。

4.给予政策支持。借助省政府、省旅游局协调关注的重大旅游项目的时机,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早日开工一批旅游重点项目。

三、谋划一批

(一)谋划重点

1.谋划思路。突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带动性、引领性、融合性、新业态、新类型的旅游项目。

2.谋划重点。观光景区项目、休闲度假项目、乡村旅游项目、主题乐园项目、星级(特色)酒店项目、特色餐饮项目、旅游购物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产业融合项目等类别的旅游投资项目。

(二)主要措施

1.谋划项目。以《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性和按照旅游总体发展布局,根据我市资源特点、发展基础及产业定位,原则上,三个县分别谋划15个以上较大旅游投资项目;中心城区、南浔区、吴兴区及太湖度假区分别谋划10个以上旅游投资项目。

2.编制指南。科学编制《旅游项目投资指南》,收集、整理相关旅游投资优惠政策。

3.科学布局。按照旅游规划及县区实际需要,引导项目向旅游度假区、重点旅游景区、大型旅游综合体和城市(镇)旅游休闲区集聚,结合实际谋划一批旅游项目。

四、招商一批

(一)投资促进

1.强化主导。政府重点扶持投资旅游引领性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2.制定政策。市发改委、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及县区共同调研并制定对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招商的倾斜政策。

3.完善管理。完善全市旅游项目储备库建设和管理,建立旅游项目动态更新系统,建立旅游投资项目储备库并加速报批,同时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名录。

(二)项目招商

1.招商活动。举办浙商(湖商)回归旅游专题招商引资活动,邀请一批有意向的浙商、湖商企业,特别是大的旅游集团来湖考察,参加投资项目签约等活动。

2.网络推介。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长三角乡村旅游网和旅游政务网等,广泛推介旅游投资项目,公布招商项目政策信息。

3.日常对接。加强对接战略投资商、大旅游集团、知名品牌投资商和本地民间资本投资重大旅游项目。

4.专题走访。组织一次考察学习外地投资、开发旅游项目的成功经验活动,并拜访一批著名旅游集团或知名品牌投资商。

第三则

一、推动培育一批旅游度假区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有关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和要求,按照《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以及《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省旅游度假区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大对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支持和推进力度。

(一)统筹太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以现有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太湖旅游度假区、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为主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设施共享、品牌共建”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项目、统筹创建”的基本原则,强化对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支持和推进,打造以太湖、温泉、游艇、高尔夫、主题休闲游乐等为特色的高端旅游度假区,使其成为我市建设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旅游区。

(二)助推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继续推动安吉灵峰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度假区旅游功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实现各功能区块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生态、文化、交通等优势,进一步引导“洋家乐”等高端乡村度假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优化发展,整合资源,实现山上山下联动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将莫干山镇建设成为旅游风情小镇,并培育成为度假区门户,支持环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提升发展一批A级旅游景区

以现有A级景区为依托,不断提升景区质量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完善景区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构建特色差异化、功能互补化的精品旅游景区体系。

(一)全力推进南浔古镇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按照“中国第一水乡名镇”和“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为“长三角有特色、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严格对照评定标准,制定完善创建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推进顺利。

(二)合力推进中心城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整合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好资源,构筑市区旅游新平台,以仁皇山景区、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湖笔博物馆、莲花庄、铁佛寺、飞英公园、陈英士故居、赵孟頫旧居、潘家廊街区、长岛公园(淡水鱼博物馆)、项王公园(码头)等景点为基础,串联线路,有效整合,逐步推出有震撼力的市区旅游重大项目,做大做强我市旅游,并为发展旅游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响城市品牌。

(三)大力推进全市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升级。一是全面开展旅游景区创A升级工作。以“全市十大品牌景区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织里童装城、长兴扬子鳄村景区、浙北大峡谷及余英街争创国4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及仙山湖、移沿山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二是不断完善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系统。联合市、县区交通、公安、建设等有关部门,对中心城区旅游景区及各县区重要交通环线上的所有旅游标志牌,进行补充完善,并结合A级景区创建工作,增补各类标志牌。三是推进星级厕所、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旅游星级厕所、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建设等相关标准,不断完善景区内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全市旅游景区接待环境。

三、精心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

认真贯彻落实市农办、市旅游局《加快乡村旅游示范区培育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

(一)加快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以环莫干山国际乡村旅游区、下渚湖湿地乡村旅游区、水口茶乡乡村旅游区、二界岭乡村旅游区、中国大竹海乡村旅游区、黄浦江源乡村旅游区、白鹭谷乡村旅游区、移沿山乡村旅游区、荻港乡村旅游区、长田漾湿地乡村旅游区为载体,积极培育生态优良、风貌独特、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十大生态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全市“乡旅十景”和市本级“乡旅五景”,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化、乡土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二)逐步完善示范区服务设施。按照引进一批、改造一批、推进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引进专业型、品牌型旅游投资企业投资乡村度假设施,整自然村改造度假村落,鼓励有意向的市内外工商企业以投资、参股、收购等方式新建或改造现有经营不善的农庄、农家乐等,提高建设和经营水平。按照乡村旅游景区化建设要求,重点在生态环境整治、山溪河流整治、道路系统建设(含停车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含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完善提升。要积极借鉴广东、四川和我省杭州等地经验,推进绿道系统建设。争取早日取得成效。

(三)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结合第四届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的举办,各县区要发挥优势、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精心策划设计示范区宣传标识和口号,塑造让游客印象深刻的品牌。深入长三角大中城市等客源地,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促销活动,有效开发旅游市场,采取宣传资料、户外广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手段,强化宣传,提高示范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则

一、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转型升级、培大育强”的总体要求,积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

(一)全力培育全市旅游骨干企业。积极鼓励以大景区、大饭店、大旅行社和大旅游商品企业等为主体的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大力实施“1+5”全市旅游骨干企业培育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具有较强实力,具备综合规模效应,在全市旅游行业具有引领作用的十大综合性旅游企业并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培育在全市旅游行业专业领域具有较大规模,具备较强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五个十大”旅游骨干企业,即全市十大旅游星级饭店、十大旅行社、十大旅游景区、十大旅游商品企业和十大旅游娱乐企业。

(二)加快培育本级旅游重点企业。以组建旅游集团为龙头,以加快推进市本级旅游发展为重点,积极引导市本级旅游企业多业态、专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本级旅游企业开拓经营渠道,推进连锁化、品牌化建设。大力实施“1+5”本级旅游重点企业培育模式,即加快推动旅游集团组建,年底基本完成集团组建工作,并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之成为在全省居前8位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大力培育市本级“五个十大”旅游骨干企业,即市本级十大旅游星级饭店、十大旅行社、十大旅游景区、十大旅游商品企业和十大旅游娱乐企业。

(三)共同推进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旅游企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以旅游集团、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浙北大酒店、南浔古镇旅游区、月亮酒店(太湖明珠)、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主体的全市旅游行业转型升级龙头骨干企业10家,以国际大酒店、“天下湖品”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吴兴移沿山生态农庄、快乐中旅旅游有限公司、太湖阳光(雷迪森)度假酒店、温泉高尔夫俱乐部等为主体的市本级旅游行业转型升级重点骨干企业10家,全力构筑在全市有引领作用的“10+10”旅游企业转型升级“领头雁”体系。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共定培育措施、共享扶持政策,共同培育扶持好7家市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企业、17家市服务业重点培育企业。

二、强化企业品质提升

按照“转变内涵、强化引导、注重品质、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旅游服务质量更加满意”为主线,强化行业管理,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优化旅游企业品质,切实增强旅游行业素质。

(一)大力实施星级提升工程。按照“扩面提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星级饭店网络,全市基本形成以四、五星级为龙头,三星级为主体的星级饭店网络;积极引导旅行社产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推进旅行社品质建设,全面提升旅行社品牌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以品牌化为导向,建立《旅游景区动态管理百分制制度》等机制,健全旅游景区规范管理、品质管理机制,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以“天下湖品”品牌打造为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加大全市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经营力度,切实提高旅游商品的特色、品味和档次;编制出台《市旅游行业发展报告》,进一步强化旅游行业业态引领。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市新增四星级以上饭店10家,绿色饭店6家;新增品质旅行社10家;力争创建5A级旅游景区1家,新增4A级旅游景区3家;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以上;力争培育100家旅游商品骨干企业,10000种特色旅游商品。

(二)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旅游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评估体系”,运用网络化科技手段,搭建完善高效的行业服务与管理平台;制定出台旅游企业日常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实行全市旅游企业日常访查制度和动态巡查制度;出台《市旅游安全督查考核办法》,强化旅游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深化“五个一百”培养计划,实施好以旅游领军人才培育为重点的“旅游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育各100名旅游企业领军人才、乡村旅游领军人才、金牌导游、优秀营销员和服务明星队伍,真正实现旅游人才质和量的突破。加大旅游企业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等旅游人才培训力度,力争3年内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到90%以上,切实提高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大力实施特色培育工程。积极培育一批商务型、度假型、会议型和团队型并具有厚重文化的特色酒店,力争通过3年努力,创建6家以上省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全力培育特色品牌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商品企业和旅游娱乐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多业态、专业化,主题型和文化型方向发展。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在服务中创新,以行业为主体,引导其服务模式由“正规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传统做法向“人性化、个性化、细性化”并举发展,用特色服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身服务特点和做法的服务示范型旅游企业,切实打响旅游特色服务品牌。

(四)大力实施行业满意工程。以优化旅游整体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主抓手,全面实施全市旅游行业“更加满意”工程。建立旅游质量满意度测评季度制度,科学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健全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行业的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和旅游应急救援机制;加强旅游执法工作,建立完善旅游部门牵头,工商、交通、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旅游质监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和消费环境。

三、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加大配套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旅游企业在发展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营造全社会、全行业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合力推动旅游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合力助推环境。建立健全市、县区旅游局(委)领导联系重点旅游企业制度,扎实开展“破难题、促落实”破难攻坚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切实为旅游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重点旅游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旅游企业发展动态,征询旅游企业的意见建议,解决旅游企业发展的重点难题问题,合力推动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强化舆论引导,大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优强旅游企业、品质旅游企业风采展示活动,交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的成功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企业,推进旅游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政策支持环境。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重点抓好现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制定好相关督查考核办法,由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旅游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旅游企业优惠政策的享受情况进行督查,真正使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细化各项培育措施,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构成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体系;进一步创新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扶持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的实施细则》,重点强化对“1+5”骨干旅游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旅游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激励引领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品牌的引领示范与综合带动效应,组织开展好“六个十大游客喜爱旅游品牌”的评选工作,激励旅游企业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强化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十强旅游星级饭店”、“十强旅行社”、“十强旅游景区”、“十强旅游商品企业”等优强旅游企业评选标准,对列入省市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企业、省市优强旅游企业的实施一定的奖励并给予政策上的重点扶持。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相关考核奖励办法,对推动工作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五则

一、全面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总体战略,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以“三带十区”建设为重点,以“七彩旅游”为主线,全面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一)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构筑旅游经济“三带十区”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南太湖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安吉竹乡生态文化旅游、德清名山湿地古镇旅游、长兴古生态茶文化旅游、南浔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等六大板块。

(二)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紧紧围绕“古镇、太湖、竹乡、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传统特色,积极培育“七彩旅游”大产业,即乡村旅游、滨湖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红色旅游和城市文化旅游七大特色产业。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强化同文化、宗教、农业、林业、体育、工业、科技、水利、教育、商业等的融合,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游艇旅游、温泉旅游、修学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发展,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业态。

(三)推进旅游区域一体化。加强市内旅游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纽带,大力推进旅游跨地域、跨景区的协作,不断提升市内旅游合作水平。加快推进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健全跨区域的旅游协调组织,建立区域联络协调制度,实现旅游规划、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营销、旅游政策和旅游执法等的一体化。联合沪苏浙三省市、长三角各大城市,强势推动长三角乡村联盟建设,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之成为国家级的乡村旅游大联合体。深化接轨上海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四)推进旅游发展品牌化。强势推进“共育产品、共塑品牌、共推市场”联动机制,重点培育“七彩旅游”品牌,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十仙子、乡村旅游在”全市旅游品牌,积极培育以“游南浔古镇、购天下湖品、享太湖温泉、赏菰城景区、览美丽乡村”为主线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以省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集聚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全市十大乡村旅游集聚区,积极培育“景区+农家”、“生态+文化”、“西式+中式”、“农庄+游购”等为主要形态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融休闲、度假、会议、商务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满足不同等级消费需求的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二、加快壮大旅游产业体系

以建设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旅游目的地体系,提升产业要素、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旅游大产业体系。

(一)健全旅游目的地体系。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为依托,全面实施《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中心行动计划》,实施“1121”工程,即要以优化目的地环境为基础、以完善目的地产业为核心、以加大目的地营销和提升目的地服务为两大抓手、以强化目的地管理为保障,按照“显山、露水、旺城、荣镇、兴村”的理念,以省级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提升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山地度假、加快推进滨水休闲、全面建设城市休憩、努力深化古镇体验,以全市5个旅游度假区为载体,以加快推动市本级“一区三景”建设为重点,加快把打造成为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重要区域旅游目的地。

(二)健全产业要素体系。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以及旅行社等旅游产业要素的全面提升。优化饭店结构,着力培育主题化、特色化、品牌化饭店,力争通过3年努力,培育五星级饭店2-3家,四星级饭店5-6家,全市四星级以上饭店总量达到18家以上,大力培育一批特色旅游餐饮企业,推进以中心城市和大型景区为重点的特色旅游餐饮集聚区建设,打响“吃住在”品牌;以推动建设织里综合性旅游休闲购物景区为重点,积极培育旅游购物名店与特色商品,实现“购在”目标;加快打造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体系,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休闲娱乐会所,打响“乐在”品牌;强化旅行社品质提升,积极推进旅行社向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鼓励旅行社重视和强化地接业务拓展。

(三)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建设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为重点,着力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预订中心、旅游电子商务中心、旅游标识解说系统、旅游中介服务网络等为主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集散)大平台。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完善全市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系统和主要旅游设施信息指示系统,加强旅游厕所、公共电话、一卡通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等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四)培育特色旅游产业。以强化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构建全市“一带两片十区”乡村旅游总体布局为重点,提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打造5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动南浔古镇旅游景区品质提升,积极推动新市古镇改造提升为重点,提升发展古镇旅游产业;以强势推动中心城区旅游资源整合,整体包装打造4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以城市水上旅游为串联,加快发展城市旅游产业;以推进“江南红村”建设综合性红色旅游集聚区为重点,整合全市红色旅游资源,加快培育红色旅游产业;以太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以滨湖大道为纽带,强化与长兴图影旅游度假区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整合太湖明珠、游艇俱乐部、郁金香公园、温泉高尔夫等滨湖旅游资源,加快打造滨湖旅游产业带;整合全市“民国文化”旅游资源,包装策划“民国文化游”经典线路,积极培育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以强化全市旅游商品资源整合,打响“天下湖品”品牌为重点,加快培育100家旅游商品骨干企业,10000种特色旅游商品,大力推进购物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兴旅游产业。

三、激活推进旅游产业机制

以省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旅游改革力度,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导向,进一步理顺体制、激活机制,真正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运作的灵活高效,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一)健全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滨湖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红色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等各类旅游专项规划,积极探索研究自驾游和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规划并做好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城市等规划的衔接工作。以强势落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重点,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城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为重要依据,指导全市及区域旅游规划,努力构筑多元化、高品位、一体化的全市旅游大产业规划体系。

(二)落实产业引导政策。整合现有政策资源,进一步细化各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大力培育“七彩旅游”大产业为重点,抓紧制订好推进乡村旅游、滨湖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红色旅游和城市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性产业引导政策,构建“重点产业重点倾斜”的政策引导体系。积极落实旅游业各项支持政策,各级政府要重视对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培育和支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产业提升、宣传推广、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其他专项资金时,应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统筹安排使用。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激活产业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市旅游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健全市旅游发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有关事项。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协调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将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和成员单位,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单位、旅游企业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六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全力推动市本级旅游资源大整合,实现旅游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加快推进市本级旅游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第七次党代和市“两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把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市本级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企业集团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推动市本级旅游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真正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城乡发展互动的市本级旅游大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市本级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其中地接300万人次,入境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4%左右,旅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力争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争创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五星级饭店1家,新增四星级饭店3家,五星级旅游社1家,四星级旅行社3家,培育省级旅游购物中心1个,建设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1个,切实增强中心城区的要素集聚和市场辐射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改革,激活本级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以省级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旅游改革力度,进一步理顺体制、激活机制,真正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运作的灵活高效。

1.推进综合改革。以省级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城市和安吉县“先行先试”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实施更加开放的旅游政策,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完善旅游投融机制;强化旅游资源整合,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兴业态;鼓励旅游企业重组,推进旅游集团组建;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把市本级作为大景区进行整体规划、整体开放、整体营销,建设古城景区实现全城旅游,着力提高市本级旅游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真正确立市本级旅游在全市旅游的中心地位。积极推动吴兴区、南浔区在旅游体制创新、特色培育、业态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地和示范区。全力推进太湖旅游度假区改革创新,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丰富旅游元素,强化服务功能、资源环境整合功能、旅游产品培育功能、开发管理创新功能,把太湖旅游度假区真正建设成为全市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先行区、旅游产业的集聚区和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通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努力形成以市本级为龙头的全市旅游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格局。

2.完善管理体制。要认真总结安吉作为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以省级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完善市本级旅游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市本级旅游发展的协调、引导、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大力推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优化管理资源,积极探索推动市级实行风景与旅游、文化与旅游等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强调研,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科学探索组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使之从宏观上统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机构、强化职能,深化吴兴区、南浔区和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旅游行政职能由单一的行业管理职能向综合性的产业培育和管理职能一体化转变。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体系,在经济开发区和市本级重点旅游乡镇创造条件开展建立旅游管理和服务机构的试点,从而构建市、区、乡镇三位一体的市本级旅游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有条件的要把协会建到镇(乡)及村,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

3.健全运作机制。创新旅游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快旅游运作大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旅游集团组建。以旅游集团为平台,强势推进市本级旅游资源大整合,建立集“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旅游产业服务综合体;构建投资形式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和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运行新机制;建设以旅游集团为主体的市本级旅游营销网络,推进旅游营销的市场化、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和一体化建设。年底基本完成旅游集团的组建工作,并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之成为在全省居前8位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进一步强化市县区联动,跨区域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纽带,大力推进市本级旅游跨地域、跨景区和跨行业的协作,实现旅游设施、旅游政策、旅游执法和旅游市场等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旅游营销体系,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入手,整合各类旅游营销资源,建立并运作好市本级旅游营销联合体、全市重点旅行社营销联合体、旅游营销员联谊会、旅游集散中心联合体以及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五大旅游营销网络,实现旅游营销的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强势推进“共育产品、共塑品牌、共推市场”联动机制,共同提升“美丽乡村十仙子、乡村旅游在”(“乡旅十景”)全市旅游品牌和“游南浔古镇、购天下湖品、享太湖温泉、赏菰城景区、览美丽乡村”主题旅游线路的影响力,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运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做大本级旅游发展平台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总体战略,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城市旅游专项规划》和《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全市旅游“三带十区”的总体布局,结合市本级实际,以南太湖和南浔古镇为重点,以两头带中间,推动大项目、打造大景区、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全力构筑本级旅游发展大平台。

1.发展大产业。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提出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市本级旅游业发展层次,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旅游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中的先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市本级乡村旅游、滨湖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红色旅游和城市文化旅游七大特色旅游产业;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强化同文化、农业、林业、体育、工业、商业、水利和宗教等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型旅游业态,最终实现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市本级旅游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对市本级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市本级旅游重大建设项目贴息补助、旅游市场的开拓、重大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企业上规模、上等级的奖励;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财政、税收、土地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真正把旅游业培育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2.推动大项目。深入贯彻全省旅游项目建设推进会精神,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通过科学规划、招商引资、督查考核等有效举措,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以落实《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为重点,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为重要依据,按照全市“三带十区”发展布局,从本级旅游向中心集聚做大做强发展的总体战略,编制市本级重点旅游区块、重大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并做好各项规划的衔接工作。以“十二五”期间“百千亿”战略和服务业“双百计划”项目为重点,强势推动新一轮旅游“百亿十大”工程和“双十大”旅游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市本级建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旅游功能完备的大型旅游综合项目,重点建设好菰城景区整合与提升项目、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月亮酒店(太湖明珠)、太湖世界名牌折扣店华东旗舰中心现代服务产业园、太湖旅游度假区游艇俱乐部、吴兴东林国际旅游养生岛、吴兴白鹭谷乡村休闲项目、南浔和孚漾凤凰洲综合开发项目、南浔禾煦生态休闲乡村观光项目、南浔古镇保护及修复项目等十大市本级重点旅游项目。根据旅游发展布局需要,积极策划和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震撼力大的项目,进一步强化重点旅游项目督查考核机制,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以“浙商感召、湖商回归”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编制《旅游项目投资指南》,建立全市和市本级重点旅游项目库,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洽谈招商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投资我市重大旅游项目。

3.打造大景区。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以南太湖和南浔古镇为重点,以构筑“七彩旅游”产品体系为总目标,加快打造由名城风情旅游板块、南太湖滨湖休闲度假会展会奖旅游板块、南部生态文化旅游板块、东部工贸购物会展旅游板块、南浔古镇文化旅游板块等五大功能板块和老中央商贸游憩区等13个旅游综合体组成的市本级“513”旅游功能架构体系,特别要全力推动1-2个具有重大震撼力和强大带动作用的重大景区和旅游项目。当前,重点推动市本级“一区三景”建设和市郊乡村旅游发展,即推动太湖旅游度假区以月亮酒店和太湖温泉为主打产品的各类旅游要素资源全面整合提升,尽快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推动南浔古镇旅游区品质提升,打造5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动中心城区新旧景区资源整合,整体打造成中心城区4A级旅游景区(菰城景区);以织里中国童装城为重点,全力推动建设综合性旅游休闲购物中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4A级旅游购物景区,逐步使之成为购物第一景;同时要以妙西、移沿山、荻港、长甸漾和练浔线等为重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以景区化理念培育5-6处市郊精品乡村旅游集聚区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着力培育“农庄+游购”式的市郊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市郊乡村旅游人次实现1000万、地接人次突破150万的目标。加快市本级融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工贸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真正打造一批旅游大景区。

4.培育大企业。积极鼓励以大景区、大饭店、大旅行社和大旅游商品企业为主体的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向集团化发展,力争通过3年努力,重点培育以旅游集团、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浙北大酒店、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南浔古镇旅游区、南太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月亮酒店(太湖明珠)、德清红太阳旅游有限公司、长兴万宏交通旅行有限公司和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全市旅游行业转型升级龙头骨干企业10家,以国际大酒店、天煌大酒店、“天下湖品”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吴兴移沿山生态农庄、绿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快乐中旅旅游有限公司、中青旅旅游有限公司、南浔丽菁大酒店、太湖阳光(雷迪森)度假酒店和温泉高尔夫俱乐部为主体的市本级旅游行业转型升级重点骨干企业10家,构成在全市有引领作用的“10+10”旅游“领头雁”企业体系,并逐步推进旅游企业上市。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发战略,积极推动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市本级重点旅游经营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旅游集团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市本级旅游资源;鼓励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市内旅游企业抢占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积极引导市本级旅游企业多业态、专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开拓经营渠道,推进连锁化、品牌化建设。大力推动民间资本投入市本级旅游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示范性民营骨干旅游企业,全面提高民营旅游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民营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力争民营旅游经济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三)强化管理,健全本级旅游保障体系

以实施旅游行业“更加满意”工程为主抓手,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行业管理,培育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和服务水平,健全市本级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1.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市本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推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以及旅行社等旅游产业要素的全面提升。强化市本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预订中心、旅游电子商务中心、旅游标识解说系统和旅游中介服务网络等为主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集散)大平台。建设好以市区现东门公交公司地块为重点,融旅游集散、咨询、预订、导服、呼叫和投诉受理等为一体的的旅游公共服务(集散)平台;以“天下湖品”(织里)旅游休闲购物中心为主体,建设融休闲、购物、参观和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购物平台;以旅游集散中心、新国际旅行社为主体,打造旅游交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和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逐步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等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2.加强行业管理。健全市本级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行业的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和旅游应急救援机制。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和推广旅游设施标准和经营服务标准,提高旅游标准化应用水平。加强旅游执法工作,建立完善旅游部门牵头,工商、交通、质监和物价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旅游质监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严肃查处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和毁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市本级旅游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游客满意度测评机制,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培育打造以市本级“十大推荐特色旅行社、十大推荐旅游购物名店、十大推荐旅游特色景区、十大推荐旅游特色宾馆、十大推荐旅游特色饭店和十大推荐旅游娱乐中心”为主体的“六个十大”品牌,真正打响“服务”重大品牌。

3.培育人才队伍。全面深化市本级“五个五”培养计划,实施好以旅游领军人才培育为重点的“旅游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育各50名懂经营、善管理、讲大局的旅游企业领军人才、乡村旅游领军人才、金牌导游、优秀营销员和服务明星队伍,真正实现旅游人才质和量的突破。大力实施旅游行业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旅游企业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等旅游人才培训力度及行业自律和从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力争3年内市本级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到95%以上,切实提高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培育“团结创业、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双创”、“双服务”、“做四事干部、创优异成绩、树一面旗帜”等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市本级旅游发展”的意识,有效推进“五个一批”培养机制,不断深化旅游软环境“六大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和谐型和廉洁型的“五型”旅游干部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市本级旅游发展,把市本级旅游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切实加强对市本级旅游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以市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及吴兴区、南浔区政府,经济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领导为成员的市本级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市本级旅游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市本级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旅游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建立市本级旅游发展工作部门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市本级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责任,加强工作协作和配合。发改、财政、金融、国土、交通、规划和环保等部门积极支持市本级旅游企业发展和旅游项目建设;宣传、发改、经信、建设、文化、农业、林业、体育、贸粮、水利和宗教等部门强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城市旅游、体育旅游、森林旅游、购物旅游、水上旅游和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积极培育市本级旅游新业态;教育、人保等部门协助制定、实施市本级旅游人才培育和引进计划;公安、消防、安监、工商、物价、卫生和质监等部门加强对市本级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督管理,合力推进市本级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市本级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将推进市本级旅游快速发展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和成员单位,对推进市本级旅游快速发展贡献突出、成效卓著的部门单位、旅游企业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由市旅游局会同市发改委,建立健全“按月通报、季度会推、年中督查、年末考评”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市本级旅游的考核,同时把市本级旅游区及重点部门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奖优惩劣。针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资金运营、土地供应等问题,由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协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切实发挥考核在督促市本级旅游推进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