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注灌科技推广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用注灌机应用是省抗旱节水技术的又一创新成果,在我市特色林果种植、治沙造林和农田节水、抗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加快注灌技术在我市的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自然灾害和有害生物灾害风险,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注灌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注灌技术是利用由输水管、增压系统和注灌枪组成的“农用注灌机”,将水通过增压泵加压后,由输水管和注射枪直接将水注入地表下作物根部的一种地下微量灌溉技术。目前推广产品主要有SLZGD-720型(配套1.3千瓦单相电机)和SLZGQ-900型(配套3.8千瓦汽油机)。主要技术指标为:720型标准流量720L/H,输出压力0.3~1.5Mpa,900型标准流量900L/H,输出压力0.6~1.5Mpa,两种机型进水管长度(吸程)均为6~9米,出水管长度30~60米,3秒钟可注水0.5公斤。与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节水。根部灌溉有效减少了地面蒸发,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且利于保持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二是使用灵活,操作简便。使用基本不受水源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水源可灵活选用水池、水窖或水箱,在不平整耕地上也可实现均匀灌溉。三是可以实现水、肥、农药一体化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土传病虫为害发生。四是用途广泛,将注灌枪更换为喷雾枪后该设备可作为机动喷雾器使用。
二、推广思路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节水增收、抗旱防灾为目标,以特色林果幼龄期灌溉、治沙造林、旱作栽培补灌、河灌区日光温室水肥药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为重点,集成其它林果生产、旱作栽培和节水高效技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稳步在全市推广注灌技术。
三、主要实施内容及任务指标
1.试验研究
特色林果业幼龄期注灌技术应用研究(由市、县区林技中心、农机中心协作承担)。
注灌技术在治沙造林上的应用研究(由林业治沙站和市、县区林技中心、农机中心协作承担)。
不同注灌机机型使用效果及优化改进试验研究(由市农机中心、林技中心、农技中心协作承担)。
注灌机在旱作栽培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由市、县区农技中心、农机中心协作承担)。重点开展旱作区马铃薯和非保灌区玉米注灌时间、次数、水量、水肥一体化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河灌区日光温室中注灌技术应用研究(由市、县区农技中心、林技中心、农机中心协作承担)。主要论证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在温室瓜菜、林果应用的节水、节肥、增产、防病虫效果,总结出河灌区日光温室瓜菜、林果注灌技术规程。
注灌机改装为机动喷雾器喷防病虫害效果试验(由市农机中心、农技中心、林技中心协作承担)。进行该设备与担架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的对比试验,明确其喷防效率和防治效果,提出适宜应用作物及靶标有害生物。总结出不同作物、不同有害生物的统防统治技术规程和专业化机防队建设方案。
对比验证试验。每个示范区在不同作物上均应设置注灌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的对比验证试验。
2.示范推广
年稳步开展治沙造林、特色林果幼龄期灌溉、旱作栽培补灌、河灌区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管理示范,建立28个示范区,示范面积19000亩,建立病虫害专业化机防队5支。具体为:
建立特色林果业幼龄期注灌技术应用示范区10处,面积9000亩,设在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由区、县林业、农机部门承担。
建立治沙造林注灌技术应用示范区8处,面积7800亩,设在民勤县和古浪县。由县、县林业、农机部门承担。
建立旱作栽培注水补灌示范区6处,面积1800亩,分别设在县、县和凉州区。由县、县、区农牧、农机部门承担。
建立河灌区日光温室注灌技术示范区4处,面积400亩,设在区、县。由区、县农牧、林业、农机部门承担。
建立病虫害专业化机防队5支,专业化防控覆盖面积19000亩。其中,特色林果业以苹果蠹蛾、叶螨为重点,由林业部门负责建立机防队2支,防控覆盖面积9000亩;旱作马铃薯、玉米以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叶螨为重点,由各县区农技中心建立机防队3支,防控覆盖面积10000亩。
3.机具配套
根据该注灌机灌溉效率和不同作物、栽培方式的需水特点及灌溉要求,治沙造林每30亩配套1台;特色林果业幼龄期灌溉每30亩配套1台;旱作栽培补灌马铃薯每15亩配套1台,玉米每10亩配套1台;河灌区日光温室每4亩配套1台。按示范面积计算,全市共需注灌机800台(区290台,县270台,县180台,县60台),其中,治沙造林260台(县180台,县80台),特色林果灌溉300台(区180台,县100台,天祝县20台),旱作栽培补灌140台(县60台,区、县各40台),河灌区日光温室灌溉100台(区70台,县30台)。病虫害专业化机防队建设所用机具包含在上述各项措施中,不另作计划。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注水补灌技术的示范推广涉及农机、林业、水务、农牧等部门,工作面广,技术要求高。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县区要及时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通过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和分级管理的办法,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确保试验示范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2.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区及市林业、水务、农机、农牧部门都要严格按照市上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试验方案,确定实施区域、作物种类和具体地点,明确示范推广的技术关键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作物注水补灌次数、注水量、补灌时期、水肥农药一体化技术、增产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制定最佳补灌时期、补灌次数、水肥药配比技术方案,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3.加大扶持力度。由于注灌机具成本较高,农民群众购买能力有限,在推广应用的起步阶段,县区政府要加大对该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农户购置注灌机在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整合项目资金,特别是生态治沙、经济林果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控等项目资金,支持和引导农户应用注灌技术。农机、林业、农牧、水务等部门要提前谋划,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专项资金,保障注灌技术示范推广经费。
4.落实部门责任。农机部门要提前做好机型的选定、订购和机具分配工作,开展跟机作业,并协调生产厂家搞好设备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农业、林业部门要选配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抓点带面,开展技术指导,抓好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保证技术推广的覆盖面和到位率;水务部门协调解决注灌用水方面的有关问题,争取抗旱补助资金。
5.强化宣传培训。各县区要切实加大宣传、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全面、系统地介绍注水补灌的技术特点、机具的性能指标及在推广应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技术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种植农户的培训。通过采取办班讲课、播放专题片、办板报、观摩交流、开展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宣传培训,使该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每户至少有一人经过培训,真正掌握此项技术,确保技术应用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