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泥草房改造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我县农村住房基本现状
我县有21.51万乡村人口,乡村总户数5.64万户,住宅总面积464.61万m2,人均居住面积21.06m2,其中泥草房9702户,面积46.26万m2,占住房总面积的9.9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进程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为目标,以改造农村泥草房为重点,引导和指导广大农民建设节能省地、安全环保、经济适用的住房,改善农村民生条件,最终完成全县泥草房的全面改造。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为主,政府组织,政策支持的原则。制定和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行泥草房改造。二是坚持尊重民意,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农村住房改造应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三是坚持统一规划、明确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农房的改造要从中心村、行政村和较大的村开始,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农民到中心村建房。坚持统一规划,对农房的布局、样式、功能、面积、使用材料等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实行分批分期改造。四是坚持节能节地,经济环保的原则。把优惠政策向农村的困难群体倾斜,向有改造愿望的农民倾斜,向示范村、试点村、中心村倾斜,支持和引导农民建设一批节能省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面积适中、经济适用、环保安全的新型住房。
总体目标任务:力争用7年的时间,完成我县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即全县共改造建设农民住宅9702户,每年平均改造建设1386户,占泥草房总数的14.2%,改造建设的农房中80%以上为节能节地、环保型住房,改造后的住房达到人均居住面积26m2/人标准。预计2008改造500户,改造面积23,600平方米,2009年—2015年改造9202户,每年平均改造建设1533户,
三、扶持政策
1、提供资金补助,建立补助机制。对于泥草房改造的农户,每户由省政府补助农房改造资金5000元,在此基础上再由县财政部门配比一定程度的补贴,按照分类补助的原则,用于农村特困户、贫困户、一般户的建房补助,对于确实无经济能力实施泥草房改造的农户,原则上可以采取房屋补差置换的方式实施泥草房拆除。住房改造补助资金应由农户本人主动提出申请,经本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上报县主管部门审核,并将补助名单在本村公示,对于特困户和贫困户的认定要严格遵守民政部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农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专项使用,不得挪用或作为其它使用,要遵守农房改造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规定和管理办法。
2、简化农房建设审批手续,减免有关费用。各相关部门都要支持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程,为农村住房改造提供一定的优惠制度,简化有关农房建设的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大可能为改造住宅建设的农户提供方便。
3、提供免费住房设计。乡建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房改造的服务和指导作用,在完成村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免费为农房建设提供规划,避免重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要为农民提供优秀的农村康居住房设计方案,组织设计一批具有特色、节能省地、环保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村住房图纸发放到建房农民手中。
4、支持农村建材生产企业发展。对于建设生产节能环保新型建材的企业,按照省、市农房改造示范项目补助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优惠措施。发展农村建材市场,为农民提供建材服务,对于得到补助的建房户,原则上要建设节能住房,大量使用太阳能、复合墙体、空心砖、陶粒砌块、苯板、塑钢门窗、地下燃池等农村住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
四、推进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镇村两级党委和政府对泥草房改造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泥草房改造任务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办事机构,研究扶持农民建房的政策与措施,确立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考核机制,开展监督检查,把泥草房改造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做好农户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引导农户发扬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搞好宣传,向农民介绍其它地区在泥草房改造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发挥典型示范,积极宣传在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上形成农房改造建设的良好氛围。
3、开展培训,完善村镇建设服务体系。分期分批组织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培训和讲座,让农民掌握建房节能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培训农民建房队伍。组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为农房建设提供规划、设计、安全、建材供应、劳务、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实用技术服务。
4、拓宽融资渠道,争取社会帮扶。通过向涉农银行和金融机构争取低息贷款,争取社会资金、建材和技术扶持等手段,增加农户建房的资金投入、降低成本,形成农民自筹一点、政府扶持一点、社会帮扶一点、银行借贷一点的资金投入渠道,保障农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