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得到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大农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和现实证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以上,既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组织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村妇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双学双比”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3元,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观念、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学费负担过重、高等学历妇女流向城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偏低不仅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金项目不足。2003年以来,市政府在全市城乡实施了小额信贷工作,市妇联也积极与市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贷款,许多农村妇女从中受益。但有的妇女因为没有担保抵押,有了项目也贷不来款;有的妇女虽有抵押资本,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和扩大生产的需要。
3、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各级妇联组织参与和群众的自发组织下,全市建立各类农村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69个,发展妇女龙头企业220多家,培养女经纪人2057名,在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占农村劳动力60%的农村妇女劳动力相比,妇女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一些组织属于松散型,对会员的服务仅局限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提供市场信息等几个方面。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4、生存环境有待改善。在去年召开的女村官座谈会上,女村官提出的55个问题中,主要集中在人畜饮用水、道路桥梁、土地海域承包、招商引资等方面,尤其在经济基础较差的村,由于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给排水设施、垃圾集中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吃水难、看病难、出行难和居住条件差、社保水平低等仍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5、民主参与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女干部的决策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但在村一级政权中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明显失衡,必然影响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庭》一书中,极为深刻而又精辟地阐述了妇女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妇女的素质。”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传统美德为积淀,以现念为引导,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培育新型女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农村妇女。一个国家的伦理道德水平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无法用金钱和引进获取的。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美德的淡化、信仰危机的出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代表要割裂传统,而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书写新的篇章。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必须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强化理想,用传统文化厚重基础,强化农村妇女的民族意识、主体意识和振兴意识,引导她们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现代的意识理念塑造农村妇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妇女在计划经济时代享有的保护政策逐步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调节和激烈竞争所取代,在经济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逐步显现。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用学习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与理念教育和塑造农村妇女,消除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转变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自尊自强的思想品格,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健康优雅的形象气质”的女性时代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尚,树立生活新理念,展现女性新风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开放成为一种要求、进取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她们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超越生存自我、建立经济自我。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农村妇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号召农村妇女“上学去、上网去、学外语去”,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学习奉献活动,即:“百万妇女学科技、百万妇女学技能、百万妇女学外语、百万妇女学法律、百万妇女做奉献”。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扩大教育扶贫资金中妇女的受益面,突出解决好经济落后地区女童失辍学、高等教育女性比例低等问题,提高农村妇女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要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培训阵地,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科技普及和转移培训,发挥网上致富女能手的作用,建立网上培训点和信息传递站,提高妇女电脑网络应用能力;发挥龙头项目带头人的作用,全面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发挥各专业协会的作用,研究推广新的实用技术,定期进行科技培训;发挥巾帼农业专家团的作用,针对产业项目需要,不定期送科技下乡;发挥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对农村妇女进行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
(二)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国范围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市农民收入虽然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妇女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妇女的富裕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因此,必须以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资金为后盾,以精品基地为依托,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网上致富工程、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引领农村妇女扩大生产、走向国际。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壮大经济合作组织。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给传统的小农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现阶段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有效地组织起来,积极帮助农村妇女应用技术、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因此,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妇女典型,不断扩大再生产,建立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要发动农村妇女按照产业、兴趣等建立各种横向妇女组织,推广“妇代会+协会+研究会”模式,强化服务、指导和扶持,通过妇代会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实现妇女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对接,引导更多的妇女参加到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来。要学习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在推广农业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农民技能、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扩大组织规模,规范组织制度,强化组织职能,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现代科技、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之间,为农村妇女搭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更大、更广泛的国际化、产业化链条中,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强化项目资金扶持。项目和资金是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扩大生产的两大瓶颈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动态,建立妇女增收致富网,致富信息,介绍致富项目,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点、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的庭院经济项目,形成庭院经济专业村屯、一条街及示范户;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妇女发展基金和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信贷制度,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充分利用特困母亲救助项目循环资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式,为贫困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她们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贫困;要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和岗位,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手工艺品生产、家庭小作坊,建立“农家乐”等,在二、三产业中谋求更多的岗位,由务农转向务工经商,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发展精品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精品化示范基地的支持。要引导农村妇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畜牧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发展一批集科研、生产、营销、示范为一体的“妇”字号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妇”字号农产品品牌。以基地为依托,以品牌为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开展科技结对等科技服务活动,带领农村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生活习惯、居住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彻底改变,与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和谐家庭为基石,以美化家园为重点,改善农村妇女的文化环境、文明环境、居住环境,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繁荣群众文化。实践证明,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文明新风送到农民家中;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根据业余自愿、健康有益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广泛建立农村妇女文化活动阵地和各种妇女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新风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扶贫助困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妇女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活跃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大力开展“学习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美德在农家、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廉洁家庭等活动载体,进一步规范对十星级文明户的管理,拓展创建范围,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节约持家、廉洁护家。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后备人才。通过建设和谐家庭,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都能相互关心,相互沟通,共同营造团结和睦、奉献进取的融洽氛围,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绿化美化家园。农村优美清洁的居住环境,不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舒适温馨,而且可以使农村妇女在共同优化、携手维护的过程中树立城乡生活等值的理念,产生共同愿景和共富情结。要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和支持村庄规划建设和以“四个五”为载体的村屯整治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污染环境的事不做、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三化合一目标;要深化“三八”绿色工程,开展“增收致富绿化美化家园”竞赛活动,组织妇女绿化荒山荒坡,建设经济生态林带,改变部分农村妇女靠天吃饭、向资源要收成的现状,引导农村妇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共富之路。
(四)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创造性,提高农村妇女的参与率和贡献率。因此,必须以维护权益为基础,以激励创新为动力,以民主参与为保障,积极调动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快速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完善维权保障体系。只有有效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树立大维权意识,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网、咨询投诉网、法律援助网、社会救助网、司法保护网、维权监督网等网络,壮大维权力量、延长维权手臂、拓展维权阵地、增强维权实效;要强化源头参与,推进维权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呼吁和参与立法,推动政府及时解决涉及农村妇女利益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使农村妇女能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生育价值、人格尊严、地位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营造性别平等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强化疏通引导,立足于引导方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农村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和农村妇女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妇女中存在的困惑进行积极的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要强化贯彻落实,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解决好孕产妇死亡率和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等问题,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农村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精神激励的做法,物质利益成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要把尊重农村妇女的首创精神与尊重农村妇女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妇女和各类专业协会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巾帼科技发明竞赛等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妇女的自觉行动;要研究探索农村乡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性问题,畅通以各种妇女组织、团体会员、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为主体的发现和推荐女性人才的渠道,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乡土女性人才信息体系,争取政府把农村妇女人才列入农业人才培养规划,纳入政府表彰序列,为农村女性乡土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打造培育多种模式的巾帼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加大民主参与力度。当前我国对女性的角色评估还是处于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之下,仍然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文化价值思维的影响,在农村这种思想尤为严重,农村妇女可以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干出成绩,但如果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欣赏就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加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力度,既是对这种落后思想的有力回击,也是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更有效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保证。要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女大学生树立进取的人生价值观,明确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观念对自身的束缚,积极参与村庄的民主管理;要通过培养各类农村妇女典型、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树立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形象和威信,把优秀妇女推举到管理岗位上来,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关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长,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她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推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突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的基础上,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动承接由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职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协调组织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找准工作定位,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开拓创新,组织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