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政局公共财政庆国庆演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县财政和经济实力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吃饭财政”到公共财政;从取之于民到用之于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而今,公共财政的阳光已普照龙乡大地的每个角落,改革成果惠及81万龙乡人民。
前30年:一穷二白的“大锅饭”财政
据县财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县财政体制执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制度。从*年的“收支挂钩、多种比例分成”,到*年的“收支挂钩、增收分成”,我县财政都吃着“大锅饭”。
从新中国成立到*年,我县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和工商税。*年至*年,收入来源才起了重大变化,企业收入占了一定比重。
据介绍,*年,我县有了财政收入的记载,当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3590553元。“那时,由于数字太小,年财政收入的单位还是‘元’。现在,早就用‘万元’了。”翻开县财政志,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财政志上,记者看到,*年至*年,我县29年的财政总收入为18957万余元。“这个数字还不如现在我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该工作人员说。
在建国初期,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此期间,我县财政支出主要是保证供给,人员经费本着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活待遇。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拨款,采取维持与扶助的办法,地方政策支出以大米为主。
自*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财政由供给财政转为建设财政,每年的财政支出主要在经济建设、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及其他方面,按一定比例支出。
据统计,*年至*年,我县29年的财政总支出为13*3万余元,占财政收入总额的近70%。“当时的财政也就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吃饭财政’,不像现在的公共财政一样普惠民众。”县财政局工作人员称。
改革开放,绽放公共财政之花
改革开放,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乘着改革的春风,走探索创新之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跨越,财政收支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1099万元增长到20*年的219148万元;同期,财政总支出由1142万元增长到219090万元,分别增长了199.4倍和191.8倍。
据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摆脱了长期低水平徘徊的局面,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县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工商税收、未免征前的农业税收和非税收入。*年县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随着经济发展,县财政逐渐向“公共财政”转变,除了加大投入,解决“三农”问题;把教育作为最大的公共事业来保障,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中小学生“两免”政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外,近年来,县财政还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公共财政覆盖面越来越大,*城镇、农村的广大群众有了生活、医疗等保障制度。
*年至20*年,我县先后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至20*年末,全县享受城市、农村低保人数达17914人,财政全年支付低保金共计1378万元。
20*年,全县开始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年底,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335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数594897人。今年6月,我县城镇居民也可参加医疗保险了,7月1日起,我县将实现农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缓解。
在施行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上,20*年上半年,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和城镇用人单位超龄人员参保试点工作在巴川街道开展,随后在全县铺开,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近11000余“两类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一部分已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同时,我县还运用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再就业援助等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为加快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还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确保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老有所养”。
60年来,我县财政持续稳定发展,财政收支倍增,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公共财政覆盖面越来越大。据介绍,在新形势下,*财政仍将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公平、规范、透明、高效的财政运行模式,使*财政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