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共青团重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实现锦州,“三年大变样”的承上启下之年,今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团省委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青年建功立业工程、青年文明领军工程、青年素质提升工程、共青团创新发展工程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实事求是,准确定位,开拓创新,在全面加快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实现在锦州湾整体开发中率先突破贡献青春才智。
一、突出实效,强化引导,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树立和落实科学观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采取不同方式,继续开展“构筑精神支柱,争做四有新人”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开展“传承五四精神,构建和谐锦州”纪念八十七周年活动,利用一二·九、一二·一等纪念日,以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16号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关爱老前辈、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中学生“四个一”、辽宁小雷锋行动、三有三为等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市大中小学校范围内推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最终实现由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上升为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全面培植青少年的感恩情感。进一步加强团属青少年教育阵地、活动阵地和网络阵地建设,强化育人功能。
3、加强青年形势政策教育。带领广大青年认真学习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通过开展十一五规划网上答题、和谐锦州建设论坛等活动,组织广大青年认真学习“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明确全省、全市的未来发展规划,增强广大青年振兴锦州老工业基地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开展“我的事业在锦州”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锦州振兴方略的具体实践中去,为实现“三年大变样”贡献青春和汗水。
二、突出中心,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启动“建设新农村”双服务推进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强化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职能。继续开展“农村青年名特优农产品市场行”活动,与青年星火科技示范基地命名工作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开展“青商会县域经贸考察活动”,举办经贸洽谈会,对县政府招商项目进行洽谈;召开青商会与县区青年企业家座谈会,实现关系互动,项目对接。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程度。积极开展"青春共建和谐村屯"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在和谐村屯建设中的生力军、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村屯人际关系、乡村文化、治安环境、生态环境建设,让广大农村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加强农村青年中心阵地建设,培养和表彰农村青年文化能人;继续深入开展乡村青年科技文化节和科技大集活动,创新方式,扩大影响;组织青年科技、文化、医疗、服务队,下农村广泛开展科技帮农、医疗卫生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村级自治组织健全、道德风尚良好、治安秩序安定、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5、全面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加强青工技能培训,逐步建立“岗位练兵、竞赛选拔、政策落实”三步走的工作机制,做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表彰工作;加强对市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事迹宣传活动;做好推荐国家级青年岗位能手工作。继续推进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为青年技术工人学技成才搭建舞台;深化十大杰出青年技工评选活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展示平台,使青年技工向高层次、高能力的技术人才方向发展,为东北老工业振兴和锦州振兴方略提供人才支持。
6、加强青年组织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围绕锦州湾整体开发,辽西沿海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依托青联、学联、青商会等青年社团,通过考察、论坛等形式,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适时召开"辽西五市青年论坛"。进一步加强与锦州籍青年侨胞及海外留学人员的联系,成立海外留学人员联谊会,加强与在锦州工作的归国创业留学人员的联络,开展交流活动。加强与港澳台侨青年的交流,开展四地青年之间的交流互访活动,推进招商引资引智工作。
7、深入实施“十百万”青年人才绽放计划。开展“锦州市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等评选表彰活动,强化100个青年人才培训基地的育人功能,建立万名青年人才信息库,通过完善青年人才的选拔和举荐机制,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开辟“高速通道”。通过青联、青商会等优势资源,建立团属技能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和就业实践基地,打造共青团"青"字号培训品牌,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展培训方式和途径,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效创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关注。加强青联、青商会等青年人才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智力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凝聚和带领全市的青年人才投身锦州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
三、突出优势,强化品牌,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作为
8、全面启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青少年科技作品大赛等活动牵动,全面强化青少年创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习惯。组织青工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活动。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通过科普集市、科技文化节、科技下乡等活动,增强广大青年乃至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继续发掘切实有效的活动载体,探索建立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和成果的培育、选树、奖励机制。充分发挥青联、青商会等青年社团的积极作用,举办青年创新科技成果展示会,合力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和发展空间,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形成以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中小学生及社会青年群体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格局。
9、全面开展“情系十运,奉献锦州”志愿服务活动。为十运会招募、培训、管理赛会服务的志愿者,积极营造迎接十运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组织宣传第十届省运会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高校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十运会服务,作好志愿者招募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志愿者的培训和赛会管理工作;开展“为十运添彩,为锦城增光”青年文明号统一行动,为十运会参赛人员提供餐饮、旅游和交通等全方位的志愿服务,体现锦州城市文化内涵;开展“情系十运,奉献锦州”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为十运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10、青年文明号创建创优工作。团市委将2006年定为"青年文明号"整顿年,实现青年文明号的整体创优。健全"青年文明号认定评估体系",出台青年文明号评分标准,合理控制市级青年文明号的总体数量。组织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培训班,适时召开青年文明号成果展。以十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建和谐锦州,青年文明号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窗口行业青字号品牌的良好社会形象。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五个一"(即开展一次调研普查,举办一次号长培训班,形成一个量化认定评估体系,进行一次全面验收,举办一个青年文明号成果展)活动,规范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机制,提高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质量。
11、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构建锦州精神,启动“青春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切实把社区广大青少年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通过开展争创社区“青年和谐家庭”、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参与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让青少年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积极营造具有共青团特色的文化氛围,以三会两训一设计(即省心会、经验交流会、民主生活会;团干部培训和团干部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设计)为实践形式,努力提高团干部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团组织的协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利用《中国共青团》、《锦州共青团》等团内外媒体,加大对青年典型、团内名牌活动的宣传力度,树立共青团的良好形象。
四、突出人本,强化创新,切实提高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12、深化青年创业行动。探索建立“五位一体”(即宣传动员到位,培训组织到位,就业安置到位,维权保障到位,政策扶持到位)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通过开展锦州市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深化工岗快递行动,针对不同群体,召开青年就业再就业招聘会。依托青年事务服务中心、流动人才团工委,成立青年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用工信息库和青年人才储备库。在完成团省委下达的就业指标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辟“青年创业园”和海外学子创业园,为青年和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做好服务。充分发挥青年创业就业指导团的作用,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力度。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重点,以创建大学生就业准备基地为牵动,以勤工助学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13、开展“培养新青年”农村青年星光计划。培养科技支农之星,挖掘一批土专家,建立“一村一品一名”,即一个村(屯)围绕一个品种培养一名青年技术骨干服务本村村民的“三个一”技术服务体系;培养转移就业之星,继续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重点抓好“技能培训、岗位对接、中介服务、创业扶持、权益维护”的五个关键环节,帮助和引导农村青年实现转移就业;培养创业致富之星,下大力气培养一大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选树一批“青”字号的龙头企业,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培养农业产业化之星,与农业、财政、林业、畜牧、渔业水产、农机等部门积极配合,培养选树一批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化升级的典型,在农林牧副渔等产业成规模、有效益的青年典型;培养教育兴农之星。通过对农村教师的选树和培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青少年的社会氛围。
14、切实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进一步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对我市现有国家、省、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进行阶段评估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日、纪念日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好2006年度"两法"的普及和宣传工作。针对网瘾、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社会热点问题,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净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环境,营造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的良好局面。为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青春自护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加大对弱势、特殊青少年群体关注力度,通过希望工程、烛光行动等活动载体,准确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突出基础,强化队伍,不断开创共青团建设的新局面
15、依托党建带团建,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狠抓农村团组织星火工程。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探索新时期农村团组织星火工程的活动内容。继续狠抓乡村团组织建设,加快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做好农村民营企业团建工作深入探索农村民营企业团建的新路子、新方法,探索村级团支部建设的新模式,试点开展村级团支部的团建创新。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建设。加大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社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引导其健康发展。探索在高校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寓建立团组织,扩大团属阵地,强化团的服务职能,引导青年学生组织积极健康发展。重点开展中学团建工作,明确中学团委定位,发挥中学团委职能。加强大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建设,制定促进业余党、团校的发展办法。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团组织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根据基层团委自身的特点,按照各战线工作重心的不同,分类制定《锦州市基层团组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并以之作为团市委年底对基层团工作考核打分和评优评先的依据。
16、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团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的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分类指导、分工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下发《共青团锦州市委员会关于推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建团和团建两方面实现非公团建工作的突破。在积极争取党政部门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在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和由青联委员、青商会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青年典型创办的企业中率先建立团的组织。按照"五有两满意"的标准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团的建设,在非公经济组织团组织与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先进团委(团支部)之间普遍开展"1+1结对共建活动"和"五个一"活动。
17、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全市第六期团干部培训班工作。以"以人为本,打造学习型青春团队"为主题,在延续团务知识互动讲座、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模拟团务挑战赛"等情境模拟对抗环节,增加团干部培训班的实战性和趣味性,达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同时分期、分批、分级开展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团干部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非公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
18、加强团的外围组织和团属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联、青年商会、少工委、青教保委等外围组织的作用,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完善青少年组织网络体系,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局面。进一步扩大团的宣传阵地,有条件的组织要建立团组织专属网站,创办适合组织特点的刊物,扩大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主动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