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园建设调查通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
“*”期间是我省培育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建设创新型*的关键时期。建设我省大学科技园的工作,是为争创*发展新优势、实现“科教兴粤”战略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以来的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更快地推进大学科技园健康发展,按照《*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及管理办法》(粤科高〔2001〕309号)的要求,现决定对大学科技园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内容
各大学科技园提交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报告。报告按以下提纲完成:
㈠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包括园区发展目标、整体规划内容、与区域经济或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依托大学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㈡依托高校的支持情况:包括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资源开放程度、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
㈢建设特色和创新点:如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等因地制宜、积极发展。
㈣地方政府的支持情况:包括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
㈤科技园管理水平:包括科技园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㈥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环境、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等。
㈦科技园发展绩效情况:包括园区内各类企业情况、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及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情况、成果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依托大学的贡献、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水平情况等,并提供若干个典型的孵化企业的案例。
㈧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
二、报送时间
请各有关单位将实施情况报告电子版及纸质(一式四份,需项目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提交到*省科技厅高新处。
提交截止日期: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
*省教育厅科研处
电话:
邮箱地址:
邮寄地址
关于召开*年全省科技统计工作会议的通知
来源: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日期:*-12-03
粤科函计字〔*〕1114号
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
为做好*年度科技统计工作,现定于12月12~13日在东莞市召开*年全省科技统计工作会议。现就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㈠总结*年科技统计工作。
㈡布置*年度机构统计、计划统计、火炬统计、民科统计及省专项科技统计工作。
二、参加人员
地级以上市科技局综合年报及省专项统计人员1人,火炬计划统计人员1人,民科统计1人,高新区科技统计工作人员1人,民科园科技统计工作人员1人。
三、会议地点及报到时间
㈠会议地点: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东莞市新城区中心会展北路。
㈡会议时间:会议于12月下午2:00开始,要求代表于中午1:00前报到。需要到*集中乘车前往的,请在12日上午10:00前到达省科技厅大院。
配发了科技统计专用计算机的,应带上计算机以及使用手册。
四、联系人及电话
计划处:关春华,020-83163836
高新处:梁丽娟,020-83163878
政策法规处:谢伟胜,020-83163916
省科技统计分析中心:020-83163426、83163412
传真:020-83543738转812
E-mail:stsa@
东莞市科技局:黄志钧13826922127,0769-22831375。
请各单位在12月9日下午17:00前将会议回执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发到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
浏览字体:大中小
关于召开*省科技金融工作座谈会的通知
来源: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日期:*-10-24
各有关单位和人员: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部关于科技金融工作的最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金融工作的认识,深入交流探讨科技金融工作经验,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研讨,为下一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厅定于11月7日在*召开*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座谈会。现就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11月7日上午9:00—12:00。珠三角地区参会人员请于当天上午8:45前报到,珠三角以外人员11月6日下午报到,报到地点为*迎宾馆,住宿费用自理。
二、会议地点
*迎宾馆白云楼松林厅
三、会议内容
1.传达科技部科技金融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
2.交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经验;
3.探讨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等各主体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探讨目前知识产权交易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5.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可行性。
四、邀请参加人员
1.省直相关政府部门: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银监局;
2.科技管理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分管领导;
3.部分生产力促进中心代表;
4.金融机构代表;
5.担保公司代表;
6.科技企业代表。
关于加快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有利于解决我省工业结构性矛盾,提高我省产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对于我省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要紧紧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出现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准位置,科学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开拓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实施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实现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建设经济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农业从业人数占全省从业人数的20%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群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到2005年,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70%,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率达100%,大型工业企业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率达100%。到2010年,大型工贸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100%,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率达40%。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管理信息化和基本普及电子商务。
――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比重,到2005年达25%左右,到2010年达30%左右,到2020年达35%左右。
――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实现集约发展。依托中心城市和中心镇,沿主要城镇发展轴,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进园率到2005年达到40%,到2010年达到60%,到2020年达到80%。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5年,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13%;到2010年达18万元/人左右,10年年均增长12%;到2020年达40万元/人,20年年均增长10%。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05年,我省万元产值能耗由2000年的0.98吨标煤下降至0.79吨标煤,二氧化硫比2000年减排2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8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5%;到2010年,能耗下降至0.66吨标煤,二氧化硫比2000年减排4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8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0%;到2020年,能耗下降至0.57吨标煤,二氧化硫比2000年减排5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
(三)基本思路
――实施结构创新,推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配置结构、高度社会化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协调发展的产业区域结构,提高我省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省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实施技术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重要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制度创新,促进生产要素的组合与流动。建立与世贸组织和国际经贸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建立起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规范、引导企业行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实施环境创新,形成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软”“硬”并重推动环境建设,增强软环境的竞争力,形成有利于投资、创业、生活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落实《广东省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力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大力开展企业研制和生产信息化,利用C3P、CAPP、FMS和数控技术等,改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子交易系统,加快企业内部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步伐,推动供货商、制造商之间的电子订货、电子转账和票证自动处理,逐步实现网络营销。
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中介机构等,建立和完善行业性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并重点向产品相对集中的专业特色镇延伸,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软件及系统集成研制,尽快建设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和评估、检测机构,发挥专家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建设政府与社会事业信息网络,推动全社会信息化。
(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省工业整体素质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继续落实《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通过全面深入的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制定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措施,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实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汽车、医药、造纸等有潜力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省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由组装加工型向制造与服务协调发展型转变,使我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基地。集中力量突破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新型电子元件和光电子器件研发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制造出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与服务。鼓励我省有实力的企业在移动通信、光通信、宽带高速的网络设备、高清晰电视、平面显示产品等领域,参与新一代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的步伐,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重点建设*、深圳、珠海集成电路基地和*、珠海、深圳、南海软件园,吸引国内外软件企业和科技人员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群体,实现产业化。提升加工产品的档次,推进从OEM向ODM的转变,加快由加工装配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我省的先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快发展汽车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以工程配套、主机配件结合为主要途径,通过股份合作和产权交换等形式,加大装备工业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力度,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做大做强装备工业。采取多种形式支持省内装备工业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高装备工业对外开放水平。在*、深圳、佛山等发展装备工业重点区域,选择若干具有优势的行业领域,加快建设装备工业园区。以土地置换收益加大对装备工业的投入,以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和良好配套服务设施促进装备工业的发展。
加大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使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真正得到发挥。用高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过程,实现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按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推动不同区域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深圳等中心城市及珠三角地区,要全面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动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东西两翼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生产过程,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信息化;山区重点是利用单项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推进生产过程的信息处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优化产业、企业组织结构。落实《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大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把创立名牌作为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在产品研发、质量保证、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方面真正下苦功夫,在市场中树立起高质量、高技术含量、信誉好的名牌产品的形象,努力成长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名牌。以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25户流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集团为核心,通过划拨、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继续推进产业内以及产业之间的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实现超常规的发展。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实施资本运作,加快产品扩张和资本扩张的力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
(三)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
以解决支柱产业以及战略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制造和产业化为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在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医药等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全省大中型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模式的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开发和实现产业化能力的提高。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走产学研联合之路,积极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人才资源为加快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服务。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建立健全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技术、贸易、人才培训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及各种创业活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步加以吸收、创新,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
增强技改观念,加强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技术装备改造、工艺改进创新、产品水平提高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财政技改资金的使用要突出新型工业化的特色,重点用于信息化、振兴装备工业、名牌战略、推动流通现代化、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领域。宣传和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政策,包括国债支持技改政策、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减免进口增值税、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政策等。
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力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高级技工队伍,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四)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形成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格局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监管方式。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以上市公司为重点,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规范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改组改造国有企业,通过产权转让、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新水平。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的民营企业,不断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积极运用产业政策等手段,全面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凡对外商开放的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均可进入。加强对民营企业吸收外资的宏观指导,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设立合资、合作经营企业,通过外商收购现有民营企业股权转为合资、合作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我省经济外向度高的优势,抓住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外源型经济的提高和发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增加出口。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跨国资本与技术,并做好与其生产、销售相配套和有关联的公司的投资引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引进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广东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积极引导加工贸易工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与本地企业的产业配套,逐步在我省扎下根来,成为我省制造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鼓励、引导、扶持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到我省落户,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鼓励我省企业采取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形式,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争取到国际市场直接筹资,直接利用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中小资本。利用技术、品牌、管理等相对优势,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直接投资、设立研发基地等业务,逐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成长为跨国公司。
(五)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提高全省工业化水平
东西两翼和山区等欠发达地区要把工业化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积极推进本地区工业化进程。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农产品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特色产业和电力工业等。要充分发挥区位、人缘以及土地、劳动力等优势,通过“珠三角与山区经济洽谈会”以及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建立起与珠三角发达地区良好的产业协作机制,大力承接珠三角以及国际资金、技术、产业转移,发展一批新兴的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土地、用电成本,规范税费收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良好的服务,努力营造低洼效应,增强对资金、项目、企业等的吸引力,努力营造比珠三角更具吸引力的工业发展条件。要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
珠三角地区要着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性制造基地。要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争取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开发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做大做强电器机械、石油化工、汽车等产业。加强与东西两翼、北部山区的经济协作,采取单独设立企业、联营、外包、采购等方式,将在本地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工序、零部件生产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通过技术引进和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提升整个工业发展水平。
(六)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工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办好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工作,要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动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原则上新建工业项目要进入园区,停止零星工业用地审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优势产业为基础,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依托专业镇、大型工业企业或专业市场,建立特色工业园区。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增强园区聚集整合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建成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示范园区。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国家要求定期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积极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再生资源特别是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和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化建设。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园区示范试点工作,对重污染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鼓励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七)加强和完善管理调控,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做好规划、协调、引导、监督等工作。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保护技术成果的权益不受侵犯。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按照“加强整治,完善制度,创造环境,分步推进,提高信用”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社会信用体系。
四、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下大力气抓紧抓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项创新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深入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以超常规的做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迅速行动,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有关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