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农、林、牧、渔场,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政发[20*]43号),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复杂多变,各种气象灾害频发,每年因洪涝、干旱、暴风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全市气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气象科技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不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不够健全、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制约着气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全市气象事业发展,建立完善全市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公共服务能力、科学利用气候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构建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主要目标。*期间,要建设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做好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台站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未来10年,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技保障等四大系统,使全市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县(市)级先进水平。
三、切实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快中小尺度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按照全省自动气象(雨量)站网建设总体部署,*期间,全市要完成25个自动雨量站(各地至少各建1个)、1个闪电监测站的建设任务。各地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市气象主管机构做好上述站网的建设和日常运行工作。
(二)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市气象主管机构要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实现观测数据和气象信息共享;要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做好暴雨、冰雹、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警预报和洪涝、干旱趋势气候预测。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平台,积极提供大气、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建设。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强化气象灾害预报功能,增强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气体扩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要改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大力拓展气象信息渠道,引导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营运企业积极配合市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以气象警报、兴农网等形式及时气象灾害预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公众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五)加强雷电防护管理工作。认真贯彻《*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和《*市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加强政府配套法规建设,重视防雷科普宣传,做好防雷行政许可工作,实行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和防雷工程跟踪检测制度。建设、规划、房产、安监、消防、工商、质监、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市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工作。对违反有关防雷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六)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充分利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为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和安全农业服务。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大力支持“兴农网”建设,利用“兴农网”向广大涉农企业、组织和农户及时准确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息及防灾减灾科技信息等,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七)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认真贯彻《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不定期研究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期间,要配备新型增雨防雹火箭,添置“三七”高炮牵引车。要积极支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建立作业指挥中心和云水资源监测、通信网络、效果评估、技术保障等系统,健全作业安全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
(八)加强城市交通和公共卫生气象监测。建立城市交通气象预警保障系统。在市内汉宜、随岳高速公路、汉江等沿线增设自动气象观测点,交通气象预报和能见度预报信息,及时向交通等部门通报。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机理的综合研究,建立气象环境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市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水资源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经济开发项目、气象灾害防御等重大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四、认真落实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加强气象执法监督,保护好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等活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气象法律知识、防灾减灾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局面。
(二)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不断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市气象主管机构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开展气象观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气候变化应对、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资源利用、大气成分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部门要将气象科研纳入每年的科技工作计划。
(三)加大部门配合力度。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气象事业发展,并有所增加;要安排专项资金保障自动雨量站网、兴农网、天气预报画面在省电视台播出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劳动保障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工作。发改委、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支持力度。
(四)抓好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气象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气象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急需人才,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人才梯队。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