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山洪灾害防御方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山洪灾害防御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山洪灾害防御方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和指导全县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环境。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文件,*市汛字[*]4号关于转发《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测群治机制和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完善联动协调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做好防御山洪灾害的各项工作。

本预案根据全县的现状和社会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编制,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修订。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河流分布情况

县内主要河流有平固江、孤江、良口河、云亭河、梅江等五个水系。

(1)平固江:属*江二级支流,域内河段长23.9km,控制面积2274km2,由潋水、氵岁水等7条较大支流组成,在龙口镇睦埠村流至域外。

(2)孤江水系:域内河长23km,控制面积535km2,由良村河、枫边河、石印河、南坑河等6条较大支流组成,汇入永丰县的孤江。

(3)良口河水系:域内河长20km,控制面积260km2,由均村河、泮溪河等2条主要支流组成,在均村乡五里隘流至域外。

(4)梅江水系:域内河长6.3km,控制面积81km2,主要有社富乡的九山河、留龙河和梅窖、樟木的部分流域。

(5)云亭河水系:域内河长18.8km,控制面积65km2,主要有龙潭河、严潭河和高兴的龙口河。

2.1.2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征

*县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9℃;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9℃;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7.2℃。平均无霜期284天,最长年份335天,最短年份242天。年平均日照为1861.4小时,日照率为4.2%,年平均蒸发量为1635.8mm,年均相对温度为78%,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导;夏季为西南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8m/s,极大风速达22m/s。

县境范围内年平均径流深835.9mm,径流总量为26.87亿立方米,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48.95亿立方米(1973年),最小年径流量为11.46

亿立方米(1963年),比值为4.3∶1。县城在南外于1969年建立了水位观测站,对县城防洪安全影响较大的氵岁水河进行水位观测,实测最高水位140.96m,最低水位136.92m。

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2.3mm,降水天数平均为155天。降雨在地区分布上有显著的北大于南,东大于西,山区大于丘陵盆地的特点,雨量的年际变化率相差不大,约在20~60%之间,实测最多年与最少年之比值约为2.5~3.1倍,以西北六科站的1971年降水2467mm为最多,南部的龙口站1963年794mm为最少。由于县境内天气为大气环流的高空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两个因子所左右,一般自3月份开始降水逐渐增强,4~6月产生大量降水进入主汛期。据资料统计,4~9月份的雨量多年平均为1100mm,占全年降水的72.3%。*境内的暴雨主要由锋面气旋、高空低涡、台风以及高空切变线等几种环流形成,以锋面气旋频繁因素最为显著,由于受地形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县境内各地出现的暴雨次数、强度、历时、降水量、笼罩面积均有差异。锋、面暴雨主要出现在4~6月,其降雨范围大,历时长,台风暴雨一般出现在7~9月,降雨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大暴雨多出现在5~6月,一次暴雨量以50~100mm较为多见,约占92%,超过150mm的特大暴雨仅占1%左右。暴雨历时一般在3d以内,以1d为主。

县内洪水主要受暴雨、地形、水土流失等几个因素影响,由于境内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向中部和南部倾斜,河道支河多呈扇形分布,源短流急,集中汇于主流易发生山洪。两个支流潋水氵岁水的洪水汇于平江。平江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出现的季节与暴雨发生季节相一致,洪水最早出现在3~4月,但一般峰量不大,5~6月为洪水季节,尤其是6月份往往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7~9月受台风影响,也会出现短历时洪水,故平江洪水可分为春汛、夏汛、秋汛三种,以夏汛为最大。

由于岁水、潋水两流域的中、上游河床坡降较陡,河床调蓄能力小,洪水陡涨陡落,一次洪水的洪量以1d为主,洪水历时1~2d。

2.1.3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

域内属罗宵山脉与武夷山脉之间的雩山山区。北、东、西三面多为中低山,峰峦重叠,地势高竣,一般地面高程在海拔300m以上,最高的大乌山,黄海高程1204.5m。中南部以潋江镇为中心,形成不封闭盆地,海拔在130m~150m之间,盆地四周为丘陵及岗地。区域内流域主要分属于平固江、孤江、良口河、云亭河、梅江等五个水系,以平固江为主流,其他呈放射状分布流向区域外。

根据地貌成因差异,区域可分为侵蚀、剥蚀构造,河流冲积、岩溶等三个类型地貌。区域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约70%,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石炭系、泥盆系、寒武系和震旦系等,其中以震旦系、白垩系分布最广,分布于*盆地及周围。寒武系分布于西部及西北部边缘,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干支流河道两岸。

*县是长江以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综合侵蚀模数为每年915.8m3/km2,折合1224.2吨/km2。

2.2经济社会情况

2.2.1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全县现有18个乡、7个镇、4个国营林场,全县总户数190065户,其中乡村户数144060户;总人口738889人,其中农业人口619658人,非农业人口119231人;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43750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364000人。

2.2.2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

域内有耕地面积418995亩,其中水田375593亩,旱地43402亩。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逐步走向工业强县。全县拥有30多个工业门类,以卷烟、建材、机械、水泥、食品加工、服装为主;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五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大豆、药材、烟叶、蔬菜,林果以柑桔、脐橙为主,包括:桃、李、枇杷、杨梅、梨等。园内生产总值24964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52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891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206万元。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9176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监测)1458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0户调查数)2225元/人。

2.2.3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建国前*工业极为落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形成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林、牧等各行业及结构产业调整日趋合理,增涨幅度逐年增加,正朝着向上健康发展轨道。

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县内山洪灾害主要受暴雨、地形、地质和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滑坡、崩塌,个别地方也会出现泥石流,其中主要的灾害是山洪和滑坡崩塌,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县农田受灾5千亩以上的发生率为65%,受灾1万亩以上的发生率为35%,受灾2万亩以上的发生率为20%,超过4万亩的发生率为5%,灾情最严重的是1969年日降雨量达262.7mm,翰林桥流量2720m3/s,受灾农田10.03万亩,平固江两岸堤防溃决,冲毁水利工程5118座(处),倒房6080间,桥梁503座,造成512户无家可归;其次是1996年,24小时降雨达254mm,全县受灾人口39万人,受灾农作物24.6万亩,倒房2150间,死亡人数11人,重伤54人。洪涝灾害主要是发生在氵岁水、潋水的下游及平江河两岸的低洼区,滑坡和崩塌主要是发生在兴江、良村、城岗、枫边、南坑、崇贤、茶园、方太、鼎龙、东村、兴莲、永丰、均村、隆坪、樟木等山区乡镇。

2.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洪涝灾害的成因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地形三面高,南部低,河道陂降陡,形成源短流急,汇流时间短,洪水陡涨陡落,来势凶猛。

滑坡和崩塌的成因是降雨时段长达2~5天或日降雨量超过100mm时,山体饱和、山陂陡坎失稳,造成灾害,且灾害范围点多面广,没有一定规律,有时甚至居住了几十年或上百年的房屋前后坡坎也会出现滑坡和崩塌,防不胜防,极易带来严重的灾害。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全县对山洪灾害的防御意识有所加强,政府每年都通过会议、文件、广播等手段进行宣传动员,加强易发区的防范,完成了全县防洪预案、水库防洪预案和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建立了相应的防灾救灾措施。但是,科技含量低,设备落后,缺乏先进的监控措施。目前,县级仅有县气象局的气象监测系统和雨量观测站,缺乏水文监测系统和地质监测系统,通讯也仅有电话联络,在灾害预警信息时时间长、工作量大。

2.4.2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工程措施方面,全县共有小型水库54座,大部分建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工程老化、病险水库多,近几年虽然上级加大了加固水库的投入,但仍然还有一大部分工程因收入有限还没有得到处理,尤其是小(二)型水库,上级没有列入加固投入的对象,地方财政紧张,无足够资金加固水库;河堤防洪标准低,山洪沟、泥石流沟的建设及滑坡治理工程几乎为零,以上存在的问题,给防汛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山洪灾害的防御更是任务繁重。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划分原则

3.1.1区域内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

本区域山洪灾害主要受暴雨、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而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归根结底是集中性强降雨。据统计,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区域与强降雨区域基本吻合,而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山洪灾害大部分与切坡建房有关。

区域内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4~7月的强降水期。当降雨达到一定程度(日降水量达100mm以上或连续降雨3日以上)时,可能大量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1.2危险区、安全区划分

根据我县域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强度,再结合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范围,将县域划分为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安全区两区域。

危险区是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安全区是降危险区以外的人类生产生活区。

区域内规模较大的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梅窖、兴江、城岗、良村、兴莲、长冈、社富、鼎龙、隆坪、永丰、高兴等乡镇,再就是城镇乡村建设和工业、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几年工程施工形成的高陡边坡、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以及引水渠等都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具体区域为:

画眉坳钨矿590m以下采空区;画眉坳钨矿590以上采空区;画眉坳钨矿选厂尾沙坝;梅窖煤矿、石灰窑;城岗、良村莹石矿矿区;鼎龙莹石矿、稀土矿区;鼎龙圩镇开发区;隆坪莹石矿带至高兴启光、埠进;兴莲方岭排煤矿矿区;留龙金矿矿区;长冈园塘村王屋村;高兴启光村;永丰*村桂坑子组;隆坪高园村老虎坑组;京九铁路沿线*段;各乡镇花岗岩层风化残留物沉积区域;平江、氵岁水、潋水和小(二)型以上水库的堤防及私人新建电站、填面等区域。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所述区划原则确定的区域,“两区”的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为危险区人口共3.4008万人,耕地4.8573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149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554万元。安全区人口共70.4881万人,耕地37.0422万亩,国内生产总值2385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5852万元。危险区基本情况详见附表3。县域内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见*县山洪灾害风险图。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4.1.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本区域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负责组织全县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县政府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武部部长、县水利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根据本县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及需要,本区域指挥部成员单位为县政府办、县人武部、县水利局、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县矿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经贸委、县广播电视局、县供电公司、县粮食局、县物资局、县供销社、县药监局、县公路局、县电信公司、县农机局、县安监局、*火车站、长冈水库管理局、长龙水库管理站等,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同时还设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其人员由指挥部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分组情况见(4.2职责和分工)。

4.1.2乡镇组织指挥机构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在县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协调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乡镇长任指挥长,对本乡镇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各乡镇应从辖区内行政村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成立2~3个应急、抢险队伍(每队不少于10人)。同时,乡镇内各行政村要成立以村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并且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并且确定降雨、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等情况的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多名信号发送员,并将其名单和联系电话报乡镇、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4.2职责和分工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立的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的构成单位详见如下:

监测组:由县指挥部成员单位水利局、气象局、矿管局、国土资源局、公路局、林业局、供销社组成。

信息组:由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县政府办、监察局、农业局、电信公司、广播电视局、经贸委组成。

转移组:由县指挥部成员单位人武部、公安局、安监局、供电公司、农机局、长冈水库管理局、*火车站组成。

调度组:由县指挥部成员单位财政局、交通局、农办、粮食局、发改委、长龙水库管理站组成。

保障组:由县指挥部成员单位民政局、建设局、卫生局、物资局、药监局、商业局组成。

4.2.1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主要是指挥、协调或者参与处置各类山洪灾害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参加抢险救灾;指导乡镇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等。

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分成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做好各项工作。

县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汇集、上报山洪灾害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应急处置措施与救灾方案建议;贯彻县指挥部的指示、部署,协调乡镇指挥机构与县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各项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县领导和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当发生山洪灾害或者出现险情时,县指挥部应根据灾害程度,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与当地指挥机构共同设立现场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县指挥部成员单位有关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4.2.2乡镇防汛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应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组织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主要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等工作。

4.2.3各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内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指挥部、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产基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报警信号。

4.2.4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县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村组干部可以联户承包,群测群防。

依托和充分利用现有公用通信网络,建立县指挥部与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抢险队人员及信号发送员的通信联系,确保随时能够通过其办公、住宅、移动电话或者互联网进行联系,特别是灾害发生时或出现险情时,各路人员保证24小时不关机,不离开县域内。

5监测预警

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5.1.1山洪灾害雨情临界值的确定

搞好我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参照历史上我县在发生山洪灾害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区域的暴雨特性、地形与地质条件以及前期降雨等情况,分析和确定本区域范围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值、综合全县历年降雨资料分析,全县各山区乡、镇可能发生或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值分别为每小时30mm,每3小时50~70mm,每6小时80~100mm,日雨量超过100mm以上。

5.1.2山洪灾害水情临界值的确定

根据我县各山区乡镇的地质地貌条件,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山洪灾害时的雨强及雨量值,以及由此造成各溪河两岸达到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带来分析划分和确定山洪影响区域。针对各地具体情况确定山洪灾害易发区,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程度大小,将山洪易发区划分为危险区和警戒区。从而确定山洪灾害的防治区域。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主要是山丘区,如我县的枫边、南坑、崇贤、良村、茶园等乡镇,这些山丘区,不仅会有山洪产生,而且由于各种人类活动(果茶开发莹矿开采等),一旦山洪暴发就会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对此,需重点防治。一般的山洪灾害防治区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

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域中可能受到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称为“山洪灾害威胁区”,山洪灾害威胁区是山洪灾害防治区的一个部分,其中的人员财产是主要的保护对象。

5.2实时监测

5.2.1监测内容

主要是辖区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及滑坡等信息。

①全县雨量、水位及水文站点信息。

目前,我县辖区内的平江、氵岁水、潋水几大主要河流的流域面上设置了龙口、杰村、*、桐林、古龙岗、东村、莲塘、鼎龙、长冈、均村、长龙、崇贤、城岗、良村、南坑等15个常设雨量站,长龙、东村两个专用水文站,南外、埠头、龙口三个水位站,执行长期报汛任务的有东村、长龙、长冈、城岗等站。这些站大多数都配有程控电话和手机,基本上能做到测得到,报得出,基本能够满足各山丘区乡镇监测人员及村民防御山洪随时施测的需要,满足下游各控制站的洪水监测调度需要。

②辖区内泥石流及滑坡等信息

根据我县各山丘区乡镇村的地质地貌等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建设等活动强度,结合各处暴雨、降水等特性,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规模较大的群发性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主要发生在兴江、良村、兴莲、鼎龙、永丰、隆坪、均村、茶园、枫边、崇贤、南坑、方太等乡镇。

5.2.2监测要求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可预见时间短,预见性差,但是只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汛前汛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互通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同时,要认真落实防治山洪地质灾害资金,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各乡镇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内的桥涵等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排查,对于影响到河道正常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要坚决予以拆除,确保洪水来临能够及时畅通下泄。

三是积极发动群众实现“群测群防”。对居住在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段,特别是重点灾害隐患点进行认真的排查,各乡镇要确定专人对隐患点进行全天候监测,并将监测人员名单报县防汛指挥部和所在乡镇备案。

四是各乡镇政府要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宣传计划,采取广播电视会议墙(板)报,培训等形式,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在汛期中,要及时通过各种宣传工具,防治地质灾害警示信息,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摸清受山洪灾害隐患安全威胁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财产、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确保在遇到险情转移时不漏掉一人。

六是对所有纳入监测的项目、地点、对象,要求各地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坚持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原则;坚持避治结合,避重于治,防治兼顾,以防为主的原则,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目标。

5.2.3监测系统的设立

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县应急、测报系统,目前遍布全县各乡镇村的雨量站有15个,专门报汛站4个,专用水文站2个,水位站3个,另外,在长冈水库流域内,近年又已布设遥测雨量站8个、水位站2个、水文站2个、库区内基本实现观测,报汛现代化。这些站、点基本上构建了我县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网络,以各乡镇为单位,可以通过就近设立的测点测站,随时掌握当地或邻近地段内的降雨、洪水情况、分析和预测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为县防汛指挥部发出预警信息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构建山洪灾害三级监测网络。成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县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管理、指导,协调各乡镇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各乡镇均应成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站,具体负责和督促各村组对各类灾害点实施监测,业务指导和监测数据的上报以及信息的上传下达等工作。在全县有山洪地质灾害点的村、组(居点),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组、负责实地监测。

三是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在全县各山丘区重点发生过山洪地质灾害地段内增设水位,雨量观测站(点),配备通讯联络电话、配备专职兼职人员,做到区域内的暴雨与洪水测报迅速准确。

5.3通信

要依托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网络、语音查询、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等公用通信网络,要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公用通信网络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逐步建立县级管理部门山洪灾害各类数据汇集、采集及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在应急期间和灾害现场的通讯联络畅通。

5.4预测预报预警

5.4.1山洪、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各山丘区乡镇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处人类活动强度,结合降水趋势预报进行分析,灾害主要集中在4~7月份的暴雨强降水期。当降雨量达到每小时30mm,日雨量达100mm以上的大到暴雨或连续几天的大到暴雨,就可能山洪暴发,引发岗地崩塌,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县的山洪灾害易发区主要有枫边、崇贤、南坑、良村、城岗、兴莲、兴江、梅窖、社富、鼎龙、永丰、均村、隆坪等乡镇。

5.4.2预报内容

主要包括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以上预报内容分别由气象部门气象预报,水利部门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矿管部门泥石流和滑坡崩塌预报。

5.4.3预警内容

主要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其划分如下:

(1)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暴雨时为山洪灾害危险预警,称为三级预警。

(2)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大暴雨时为山洪灾害中度危险预警,称为二级预警。

(3)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特大暴雨时为山洪灾害高度危险预警,称为一级预警。

另外,由于我县的山区汛期降雨有不同特征,降雨量大致是东大于西,北大于南,气象部门可能预测不到局部小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因此,一旦发生局部降雨时,必须及时根据降雨强度判断山洪灾害的预警级别,当山丘区某一雨量观测站(点)一小时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mm时,即可该站(点)附近所在乡镇的一级预警。不同级别的预警由县防汛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通知至各乡镇做好相关的的准备工作。各乡镇接到预警通知后要及时向有关的村通报,并按照本方案要求各乡镇制定各自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做好相关的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5.4.4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时,相关的行政责任人(即山丘区乡镇、村一把手)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已发生的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县防汛指挥部应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主要河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可能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时,县乡各级指挥部应向下游预警信息。

(3)当山丘区乡镇发生或发现泥石流滑坡等前期征兆时,应向相关的行政村、组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当水库、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相关信息。

5.4.5预警的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的接近临界雨量,水位及山洪灾害征兆等,县防汛指挥部要及时警报,要求各山丘区乡镇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见图一),如遇紧急情况(如:水库、山塘溃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村、组可直接报告县、乡两级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预警信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二)。

5.4.6预警方式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信号弹、报警器等),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报警可采用电话、手机、敲锣或鸣号等形式,考虑到降雨时可能伴有大风、雷鸣等干扰以及停电的可能,各巡逻队在晚间还应配备强力照明灯,并事先预定灯光警报信号,采取灯光信号报警时应派专人时刻监视报警信号。

5.4.7预警实施措施

(1)三级预警实施措施

接到三级预警后,由所在行政村、组织有可能受山洪威胁的群众组成由村干部带队的巡逻队小组。开始降雨后,巡逻小组应携带报警及通讯工具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先指定的地点撤离。

(2)二级预警的实施措施

在接到二级预警后,由所在山丘区乡镇政府通知相关的行政村在启动预警的基础上,由驻村干部参加巡逻,降雨后由带队的乡镇干部每隔一小时向当天值班的乡镇带班领导报告巡逻情况,并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未出现问题也要定时进行联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

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先指定的地点撤离,乡镇领导要迅速赶往该地区,做好组织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3)一级预警的实施措施

在接到一级预警后,由所在乡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一级预警,乡镇主要领导应根据事先的分包任务,在降雨前到达分包地区进行指挥,降雨后,每隔半小时由巡逻队带队的乡镇干部向分包地区的领导报告情况,并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未出现问题,也要定时进行联络。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应立即向事先指定的地点撤离,同时,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县防洪预案》中的责任划分各司其职,迅速开展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

6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准备

(1)县防汛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和各监测站(点)实测雨情信息等情况,确定并一、二、三级预警通知,各乡镇接到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通知后,应迅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立即通知相关的村组干部群众,群众接到通知和警报后应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退转移和安置。

(2)县防汛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协助各乡镇防汛组织机构制作和发放防灾“明白卡”,将该区域的转移路线、转移时机、安置地点及相关的责任人等信息记录在“明白卡”中,将“明白卡”发放到相关的防灾责任人和群众手中。当收到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县、乡、村各相关单位和当地群众要按照“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躲灾、避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6.2转移安置纪律

(1)乡(镇)、村各级领导要根据转移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转移安置的人员、财产和大牲口等,转移安置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地转移安置为主。

(2)转移安置的地点、线路确定应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形式,具体的转移撤退路线安置地点由各乡镇根据实际的地形地势制订。在转移时需严格落实责任制,采取县、乡(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行动,指挥,并将转移安置纪律向群众解释清楚。

6.3责任追究

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与全县的防汛工作密不可分,是整体防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与县乡两级防汛指挥机构应是同用一套班子,行使同样的职权,负有同样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是搞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明确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县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做到有备无患,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现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抗洪抢险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7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7.1.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实施《山洪灾害防御条例》,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在劳动和中途歇息过程中,随时注意场地周围的异常变化和自己可以选择的退路;自救办法,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7.1.2建立抢险救灾机制和方案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专业应急防治与抢险救灾队伍组织建设。确定救灾方案,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配备越野车,生命探测仪、轻型挖掘、支护设备等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设施,装备、物资储备等,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快速投入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7.1.3搞好物资和资金储备

各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品和突发性山洪灾害救助所需挖掘器具、支护器材、防渗布以及应急治理所需普通钢材、水泥、砂石等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山洪灾害防治与救灾费用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

7.2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伍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协助灾区政府动员受区灾害威胁的群众以及其他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并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供当地政府或上级相关部门指挥决策,同时,各单位或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7.2.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山体建筑物要有专人监测防御。县水利、气象局负责水情、汛情和天气的监测,提供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水文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监测预报,县矿管部门对山体危害区要安排专人监测。

7.2.3当发生灾情时,县应急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依照防灾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山洪灾害应急工作,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在受灾区如有人畜伤亡,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应火速赶赴灾区现场,抢救被压埋或受伤人员,医护工作者应同时赶赴现场,对受伤或压埋人员进行快速治疗和输氧、伤口包扎等,使被压、受伤人员尽量减轻痛苦,减少死亡。对于灾区现场死亡的人畜尸体,救灾工作人员应立即搬移尸体,对人体进行妥善处理,对牲畜进行深埋,以防腐化污蚀空气,发生疫情传染群众。

7.2.5对于紧急转移的受灾人员,各有关部门应尽快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保证受灾群众的衣食无忧,出行安全,保证学生的学习不间断,同时,县卫生防疫部门应对受灾区域进行快速的卫生防疫工作。

7.2.6山洪灾害发生后,建设、水利、电力、交通、电信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统一协调、积极配合,快速投入到抢修受损毁的供水、城市道路和排水设施工作中,负责组织灾后房屋安全鉴定的有关工作,负责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电设施和道路、桥梁及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交通和通信的便利。

8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汛前,要全面开展险情排查,完善测群防网络。以乡镇为单位对乡镇山洪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对立网式险情排查,要做到责任明确,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发现隐患及时对隐患点采取果断的防范措施,制定具体防灾预案,排除隐患。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向山洪灾害威胁区的村民发放“明白卡”,落实监测防治责任,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并将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防洪法》、应急预案和年度防治方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宣传山洪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特别对灾害隐患点周围的干部群众,更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对山洪灾害的预防,治理、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全民,尤其受威胁地区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8.2.2当有山洪灾害威胁时,应及时转移群众,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在组织群众转移时,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沟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方向转移,确保在转移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8.2.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各级防汛组织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本区域内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抢险救灾实战演练;特别是抢险救灾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练。

8.3纪律

为了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汛期来临期间,要安排好汛期值班,公布值班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到岗到位,不得擅离职守,并确保通讯畅通。各乡镇必须按时向县政府办公室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值班人员的名单和联络电话。各乡镇场及矿管部门要加密险情巡查,一旦出现险情,必须立即派员应急处理,并在4小时之内将情况及时上报。

武装、武警及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做好灾民的有序转移工作。民政、粮食、医疗卫生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积极安置灾民生活,不得拖延怠慢。